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0|回复: 4

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 20: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又白 于 2014-1-2 19:48 编辑

  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宋·张载
 我有一个真实的感觉:此前,曾经有人全面、准确地读懂过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我有一个卑微的预测:此后,老子将越来越多地获得成为人们贴心朋友的机会。
 谁倾甘霖下人间,任其东西南北流?
                                ----作者




题目


原文
          道①德②经


注释


①道:
   1  大自然不间断地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大准则(最高准则)。

   2  符合不间断生生不息、永续发展规律和准则的文化战略思想和思想方法。

   3  人类的永续生存权、发展权是大自然所赋予,挑战、剥夺他人的生存、发展权,同时意味着自己以及自己后代的发展权以至生存权可能甚至必然被挑战、被剥夺。

   4  与第六章“谷神”同义;谷:生、养;神:奇妙、无与伦比、用之不尽的神奇力量——意为生生不息的最高准则妙用无穷。

   5  《管子·心术上》:“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这里的“道”属于战略思想、“德”属于战略作为,与老子对道、德二词的使用最接近,但《管子》里“道”仍然是“常道”,并非《道德经》的“非常道”。
   ②德:

   1   万物适应大自然生存大准则的行为。

   2   道规范下的战略计划和战略行动。

   3  《逸周书·王佩解》:“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此“德”既指某种行为规范,也指某类政权作为。

翻译
   《论文化战略思想、文化战略作为和人类的永续生存发展》

解1
   战略=(战略思想和思想方法)+战略作为(战略计划和战略行动)+战略(近期、中期、远期、终极)目标。附逻辑图:
              
解2
    关于文化战略:《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以下简称《解析》)为拙作《大战略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以为《解析》独立性太强,放在一起极不协调,就抽出来先完成,限于篇幅,关于文化战略的方方面面,不能在这里唠叨。这也带来一个缺憾:在没有关于文化战略方面的论述做铺垫的情况下来解析《道德经》,大有硬着陆之感。

解3
   老子是大文化战略思想家,他只关心历史的大趋势和战略作为的规范性、实效性、理智性,《道德经》全文除了第三章有六不——“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对战略作为有过比较具体的原则性的涉及外,没有再深入到战略计划和战略行动的具体操作层面。也就是说,《道德经》是精神的、文化的、思维的、艺术的、哲学的,老子是背负青天朝下看,巡天遥看一千河,既不管甲树叶和乙树叶的具体差异,也不管蚂蚁和瓢虫哪个的爪子好使,至于让“智者达其心,百工穷其巧”、“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的日常作为,他认为这是“参谋部”的事情;换言之,老子是大战略思想家而不是策略家。故,本文只关心《道德经》的思想、思想方法、思路、理论体系、逻辑结构、思维途径,只参考春秋时期这个历史的大背景而不关心版本的不同和各个版本的具体差异,也不关心老子的真实姓名、籍贯、具体生卒时间。

解4
   《道德经》是一部讨论如何改变人们文化思维和关于人类生存战略的著作,其核心使命是首先改变政权和权力者、权势集团的文化思维,从而影响他们的国家管理,最终达到改变人类历史发展大趋势的中期战略目标。老子的最高理想和梦想,是人类和世间万物一样生生不息,实现永续生存而不是某个时间突然毁灭。
   诚请阅读到此处的有心人记住一个美国战略理论家柯林斯的这么一句话:“利德尔-哈特曾讥讽地说过:‘比向军人灌输新思想唯一更难办的事就是消除他的旧思想。’这种说法对于文职战略家也同样适用……雷马斯大叔 [ 译者注:雷马斯大叔是美国作家乔尔·哈里斯(1848-1908)著作的主人公,是一个种植园的老黑奴。 ] 的告诫是正确的。他说:‘使你倒霉的不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倒是那些你自以为很了解而实际上又不是那回事的事情!’(柯林斯《大战略·第二十四章·二》)”。一部《道德经》,也许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典型且最让人惊诧的“你自以为很了解而实际上又不是那回事的事情”,这里的关键,仍然是你是不是那个需要“消除他的旧思想”的英国军人。

   “怀道者须世,抱朴者待工,道为智者设,马为御者良,贤为圣者用,辩为智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这是汉初的陆贾《新语·术事第二 》中的一段话,放在此处,应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提醒。

解5

   这里的注释,一部分来自其它有关《道德经》的注释、解释,因来源繁杂,一般不再一一注明出处;一部分来自手头的《字典》《词典》;一部分来自网络的字、词解释;一部分为个人心得,自然,所谓个人心得,也全是从老子的原文和注家的启迪中来,我更愿意将其算成各位注家的成果而非本人所有。如果您有兴趣读到本《解析》的最后一句,请记住这里有一句提醒:笔者根本就没见过任何门户,也就谈不上门户之见,从根本上对前人和当代人的任何解读、解析一视同仁,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以就事论事为基本态度,尚若某些看法和说法使谁不高兴,绝非本意。


   “任何理论首先必须澄清杂乱的、甚至说是混淆不清的概念和观念。只有对名称和概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能同读者经常站在同一个立足点上,才有可能清楚而顺利地研究问题。”


   这段话出自欧洲的顶级军事战略家、有“西方兵圣”之誉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第八章·军事艺术的划分》,放在这里,其意图,是希望和读者诸君起码暂时处在对《道德经》五大术语(道、德、一、无为、无不为——见下文)具有基本相同或相通的理解的基础上。


   由于《道德经》的许多词语含义丰广,所以翻译起来,很多地方甚难确定意译或者是直译更合适,许多时候不得不混而用之,这里深表歉意。

(图片贴不上,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4: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茶叶 发表于 2014-1-3 09:44
这个我信,无论老子、孔子都是希望统治者能认同自己的学说、理论,但是从人性(贪婪与恐惧)看,不太容易 ...

这大概就是《道德经》里关于无为和无不为的关系吧。如果无为一直一丝不苟下去,政权和权势利益集团的生存就一直平稳下去,否则,就改朝换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1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道德经也好,论语也好,乃至道德模范教育也好,都是针对老百姓的,给老百姓一个期望,然后让老百姓做个安善良民,不要藏奸使诈。好像官员干部没有信这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6: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茶叶 发表于 2014-1-2 10:10
个人觉得道德经也好,论语也好,乃至道德模范教育也好,都是针对老百姓的,给老百姓一个期望,然后让老百姓 ...

如果你愿意将这个《解析》读到三分之一,一定会发现,老子的“非常道”,99.99%是针对体制内首先是针对高层的,最大的关键是这个“非常道”首先是针对最高领导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 09: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又白 发表于 2014-1-2 16:43
如果你愿意将这个《解析》读到三分之一,一定会发现,老子的“非常道”,99.99%是针对体制内首先是针对高 ...

这个我信,无论老子、孔子都是希望统治者能认同自己的学说、理论,但是从人性(贪婪与恐惧)看,不太容易,我看那个太极图啊,好像就是这个意思,当没有恐惧制约的时候,贪婪是无限放大的,当撑破了,那个大圈,就完事了,所以看历史,当贪婪、恐惧相对平衡时,就稳定点,当为富不仁的多了,意味着没有恐惧制约,社会就比较糟了。我也不太懂,自己瞎合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37 , Processed in 0.0938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