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48|回复: 0

云石:收拾完校外培训,接下来挨锤的就是中小学老师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 2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都知道,作为少子化、内卷,干扰教育公平乃至掏空中产阶级腰包、影响消费内需的“罪人”,最近校外培训机构被锤的是屁滚尿流。无论是新东方、学而思等老牌大亨,还是猿辅导、跟谁学等线上新贵,股价都惨遭腰斩甚至膝斩。但是即便如此,最坏时刻还没有到来。相信未来一两年内,还有一连串的措施推出,这条赛道还将面临多轮爆锤。

  不过,光一个校外机构,并不能完全包揽少子化、内卷化的“罪过”,中国家长的苦不堪言,他们也只是始作俑者之一。所以,既然决定以教育为突破口,那在锤完了它们后,肯定还会下一批对象被收拾。而不出意外,接下来轮到的,就是中小学教师了。

  之所以说中小学教师会被收拾,实在是因为,这些年的中小学教师,在绑架家长方面,确实做的太狠了些:

  首先就是家长批改作业。这个主要集中在小学(中学知识超出了大部分家长的认知范围,想让家长代劳也不行)。

  本来,老师批改作业,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这一代人读书时,作业也基本上都是老师改的。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小学生作业批改就成了家长的工作。可怜中国家长本来就在社会上被卷的一塌糊涂,996完了,累的狗一样回到家,还得再兼职改孩子的作业,苦逼的是一塌糊涂。这绝对是直接加重家长身心负担,推动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课外加课、校内课程校外讲。

  这个主要是出于搞外快的目的。毕竟公立学校嘛,财政拨款,收入肯定不会高到哪儿去,一般也就是当地中等水平。所以脑子灵活些的老师,就想到了校内讲一半、校外讲一半的妙招——后面那一半,就得家长付费了。

  当然,这种情况因为性质太过恶劣,引来了教委的重拳打击,所以现在已经没那么流行了。不过校内怠工的情况依然存在。当然,这部分教师也有理由——反正学生下了课都会去校外机构补课,所以校内也没必要那么较真,应付应付拉倒。

  这个逻辑看上去是有点道理,但细思起来却十分荒谬——且不说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去校外补课,也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支付相关费用,就算他们都去,这跟学校老师又有什么关系?这也不是这部分老师消极怠工的理由。

  当然,上面两个其实都不算最狠的。最狠的,应该是言语绑架——也就是所有家长听惯了的: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家长一起负责。如果家长自己都不对自己孩子负责,那么老师负责也没用。

  其实这种话,本身是没错的。但由老师口里说出来,那味儿就变了。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分工,但具体如何分工,这中间存在着极大的模糊地带。这个模糊地带如何明确,按理说应该是由教委、专家和第三方机构——比如舆论来界定,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但这话从老师口里说出来,就变成了老师对家长(主要是城市家长)的要挟,而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就自然而然的把所有模糊责任,全给推到了家长身上——而家长作为弱势方,根本不敢忤逆。

  总而言之,现在的中国中小学教育,城市家长,尤其是中产家长承担的责任,比当年我们读书时,高了实在太多。这里面既有自己给自己加码,也有校外培训机构贩卖焦虑,当然也少不了学校和老师的骚操作,给他们加重的负担——而这一切,都加剧了本就疲惫不堪的家长的压力,让大众对生孩子,尤其是生二胎、三胎更加避之唯恐不及。

  家长自己给自己加码,这个暂时没办法解决。但其他两个,政府想解决还是有办法的。现在校外培训机构已经被收拾了。那么等这一波搞完,肯定就会轮到中小学老师。

  而且,现在的大环境,也有利于政府出手:

  首先,新生人口大幅减少,未来老师面临的学生数量压力降低。一直以来,城市公立中小学老师推卸责任的最大理由,就是学生太多,管不过来。这个理由虽然肯定夹藏了私货,但客观的说也是实情。

  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入学人口居高不下,所以很多城市一个班级,都有五六十个学生。学生多了,老师的负担自然加大。而老师也是人,也需要休息,所以很多时候,确实是有心无力。

  但这种现象,很快就会改变。2015年10月正式放开全面二胎,随后两年,中国新生人口迎来最后一个小高峰,在这之后就开始逐步下滑,尤其是到2020年,全年新生人口更是呈直线下滑趋势,由19年的1400万+跌至20年的1200万+。虽然现在放开全面三胎,又开始鼓励生育,但大趋势已经形成,这种刺激只能阻滞,而不能逆转出生人口下跌的大趋势,所以接下来新生人口还会下跌,并在十年内极有可能跌破1000万。

  2017年的新生儿,大致会在2023——2024年入学,在此之后,小学生源就会逐年下降,并在2026-2027年(2020新生儿入学年)出现大幅下降。这意味着从后年开始,小学教师面临的学生数量压力就会逐渐降低,并在六年后大幅降低。相应的,初中也会在10-12年后得到充分缓解。

  当城市公立中小学班级人数从平均50+,降到40+甚至30+,教师面临的学生数量压力自然就大幅降低。再说改作业,管教孩子时间不够,就越来越说不过去。于情于理,社会和政府都会给小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以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东西——比如家长批改作业等等,未来肯定会被彻底禁止。

  除了压力降低,老师的待遇,本身也有了提高。最近几年,客观的说,公办老师老师的待遇还是有提升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标准,在喊了多年后,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财力相对充裕的地区,基本上得到了落实。虽然这种改善,并不是说让老师成为高收入群体(财政全额发工资的事业单位,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但不低于当地中等水平,还是大致能做到的。

  当然,钱也不是白给的。拿多少钱办多少事,既然钱也拿的多了,那再要求你认真点,也完全说的过去。

  而社会环境,也有利于教委和社会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操守。

  从大环境来说,现在全球高度内卷——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已经吃干抹净、第四次科技革命还没到来,这意味着人类财富已经触及阶段天花板,绝大部分行业都进入微利时代——这意味着社会上的高收入岗位和暴富机会大大降低。

  这种情况下,稳定职业对全球打工人的吸引力都大大增加。在中国,考编热也是一年高过一年。而公办中小学教师,虽然总体职业含金量不如公务员,但也是旱涝保收的事业编,自然也成为万人追捧的金饭碗——当清北学生都开始追逐发达地区公办教师编制,当211师范成为大城市重点高中的起步标准,当一个内陆省会,小学招聘都能底气十足的打出非硕士不要的要求,公办教师这一行,其实有了足够的吸引力,不缺人才进入。

  相反,甚至会出现过剩:

  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遭受重创,大批培训老师丢了饭碗,势必会拼命往公立学校挤;同时,公办教师实际上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退路——以前还可以说不爽大不了老子走人;但未来,职业限制会变得跟公务员一样——除非十分优秀或者有特殊才能,否则离开体制真就找不到饭吃。

  另一方面,未来随着学生数量减少,势必会面临大量中小学合并关闭——虽然大城市这种情况可能并不会出现,但是县以下的中小学,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老师,也亟需安置,同时他们为了避免被边缘化甚至分流,也势必会想尽办法挤入上一级城市的学校。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教师这个行当,未来在职业含金量相对大幅提升的同时,会面临着严重的供大于求。

  这样的格局下,城市中小学在编教师势必会面临政府和公众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政府和社会也不怕你撂挑子——大把名牌大学和五大师范毕业生,大把996惯了、也同样擅长教育的校外机构老师;大把在农村县城苦惯了,未来又面临无学生可教的基层老师,他们都盯着城市中小学的编制。所以,以前你敷衍了事,可能就批评下了事——甚至教委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在未来,可能就是记过、是停职反省,是直接劝退开除。

  总而言之,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作对象数量的减少、职业含金量的相对上升,供需关系的彻底逆转,乃至宏观大环境的变化,这种种因素,决定了未来中小学老师,必须会面对更高标准的职业要求——反正你不干,外面大把或学历比你高、或能力比你强,或比你更能卷的人都抢着要干;而现在这大环境,你不干,出了这个体制,没了这个编制,你大概率会混的更差。这种格局下,现在教师圈内存在多年的一些陋习,势必会在接下来,被政府强制清理。

  当然,这事儿并不容易。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要求,把发条拧的更紧、管的更严,势必会遭到一部分人的抵触。但是,怎么说呢,连饭碗更硬、含金量更高的公务员群体,都能在十八大后被收拾的服服帖帖;那只要决策层下定决心,事业编的中小学老师,想来也不会例外。

  所以,那部分喜欢耍滑头中小学公办教师,或将不得不做好心理准备:等校外机构收拾完毕,下一刀,多半就轮到这个群体的陈规陋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12:30 , Processed in 0.1553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