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34|回复: 0

陆连烽:这种蛋疼,明年别再上演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6 08: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全国各地中考的陆续结束,考生家长的怨怼达到了高潮,老朱从中选出一个家长反映最强烈的省份,大家一起看看。

  不罗嗦,直接上图:
  然后,这位问话的朋友粘出了另一位考生家长的留言:
  看这两位家长的发言,老朱瞬间笑了,笑得有些悲凉。

  想来,也真的是难为北京教委的同志们了,为了卡教育部规定的分流比例,这些哥们可谓绞尽了脑汁,这一点,在考题难度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把中考题出的非常之难,可以更好的拉开考生的分数档次,避免分数太过密集,减少了高水平孩子偶然失误的影响。

  上面的话可能不太好理解,大饼馒头一下。

  题难,就会把平时那些死记硬背的孩子刷下去,因为这些孩子并不是很聪明,大都只是因为下了苦功夫才学习好的,而难题需要的则是举一反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超强的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每道题都非常难,这样的话,一些智商高、学习好的孩子哪怕是在某一道或是两道题上失误了也没关系,因为好多孩子可能整张卷子都做不对几道题,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刷下那些整体学习不好的或是死记硬背的孩子,而保留住高智商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题难的话,孩子们的考分就会整体都相当低,这样的话被刷下去的、读职高和中专的孩子们的家长心理上便相对好受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中考题出的不难,你儿子各科平均85分以上,却没能进普高上大学,而是被刷进了职高或中专,如此,你这当家长的肯定会愤闷、怨气十足,各种骂娘;可是,如果中考题出的非常之难,哪怕学习最好的学生也只是考个七八十分,而你儿子由于学习一般,只考了五六十分甚至是好几科都不及各,这样做为家长,你会觉得是自己的儿子学习不行,去读职高就去吧,反正也不是读书的料儿。

  苍天大地王母娘娘啊,北京教育果然是人精的聚集地,想得可真是周到啊!

  可是,再精明的人也有漏算的地方,看似用政策搞强制分流是"为中国智造2025提供高端人才”,实则这话根本经不起推敲—— 真正的高端人才不是中考中上普高的那50%吗?显然他们才是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将知识融会贯通、高质量高素质的那一部分啊,清华北大985211都在上普高的那50%里了,这些人毕业后要么出国移民了,要么考公务员进事业编了,有几个“高端人才”下了工厂成为技术员了吗?显然没有啊,君不见,某市一个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几十个硕士博士的抢着干吗?按教育部的理论,这些真正的人才不才是该学技术下工厂提高“中国智造业”水平的吗?

  前段时间听闻教育部为配合国家放开三胎的政策、下文为家长减负,一些地方上急紧跟进,明确假期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学生集体到校或通过网络上课、补课或统一组织自习,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辅导培训班,禁止学校联合或将校舍租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用于开办补习班、培训班,云云。

  这操作把老朱弄迷糊了,这是为家长减负呢,还是为家长增负呢?

  老朱迷糊了是因为老朱站在钱的角度考虑了一下:补习班的话最少一个班也得有十几二十几名孩子一起上课,这些家长共同分担补课老师的补课费,可是,不让办补习班了之后,家长们不得已只能去选择找家教,导致原本十几个孩子分担的补课费全部落到了一名家长的身上,如此,是为家长减负了还是增负了一目了然。

  资源就那么些,拔高资源的进入门槛,各行各业内卷也是正常发展,资源就那么些你得抢的过别人才能拥有。就好像只有一个桃子,七个猴子分,总有猴子抢不到,你说我不争顺其自然,条件不允许呀!!

  这是微博网友@永远记住 在博主罗小卫题为《北京中考故事》的帖子下面的留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门槛只会加剧内卷,这样的逻辑再清楚不过了。

  想要提高“中国智造2025”的水平,应该多给孩子创造读书的机会,让绝大部分孩子都有机会读大学,让绝大部分孩子都有机会在18岁之后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达到人才辈出。

  当年我毕业的时候,一名同学在我的留言册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自己的爱好做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这是最能激发一个人潜在能力的途径,也是最为幸福的一生。”

  把这句话再大饼馒头一下:

  老家有个表姑爱打麻将,哪怕输着液也想去麻将桌上摸两把,老太太虽然斗大的字识不了两簸箕,却能将手中的牌排列组合成最科学、最容易胡牌的状态,那种摸到牌不用翻便可以直接喊一句“二条,不要”的本事,没个几十年的功底绝对达不到。

  人,都愿意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下功夫,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

  运用到孩子们身上来,让所有的孩子在18岁之后去选择自己理想的人生职业,那才是对整个国家最有利的,因为那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这样他们才更愿意付出,乐此不疲。

  今年教育部干的最地道的一件事是,喊出了“注重留学生质量”的口号,在这种情况下,前些那种年只要是外国人、不管阿猫阿狗都可以到中国来留学的情况必会有所改变,而外国阿猫阿猫的减少所腾出来的大学的教育资源正好留给我们自己的孩子。

  将义务教育提高到高中,大学宽进严出,各行各业都施行职业准入制,无论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还是铁岭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想要干哪一行都需要通过专业技能考试才能被允许进入这一领域,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专业特长,才是最大的公平。

  年初,当教育部下发相关文件时,老朱注意到,教育部给普职五五分流的政策设定了一个期限,2023。个人建议,打住吧,这种蛋疼的政策到此为止,明年别再上演了,教育部的同志们还是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想想怎么推进将义务教育提高到高中阶段,让所有孩子都能在18岁之后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好。

  这,才是减少内卷、提高我国综合人口素质、最大限度的为“中国智造2025”提供专业人才的正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06 , Processed in 0.3284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