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01|回复: 0

北风:五十年前的今天,他改变世界!如今的中美博弈如何破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0 1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躲开美国国会与美国媒体,秘密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被称为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的“破冰之旅”。

  我国是一个极为重视整数年庆典的国家,所以要不是中美关系现在烂到这个程度,“基辛格访华五十周年纪念”必然会是热搜C位。

  可如今,绝大多数国人都忘了今天是个“很有意义”的纪念日。

  虽然热度低,可是“纪念基辛格访华五十周年”的活动还是举行了,而且已经98岁的“中美关系活化石”基辛格在会上发表演讲。

  作为美国历史上“战略级”的政治家,基辛格对中美关系,对世界博弈的许多论点其实站位很高,可是如今的美国,都是“嘴瓢政客”执政,才让基辛格的战略打了水漂,中美关系弄得稀烂。

  从基辛格的发言,以及美国最近的几个动向,我们可以分析中美博弈未来可能突破的几个方向。

  壹、五十年前的秘密访华

  1969年,美国深陷在越南战场无法自拔。同年,中国和苏联爆发了珍宝岛之战。

  进入7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危机加重,美元急剧贬值,总统尼克松急切的需要在美国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为自己的连任加分。

  尼克松和自己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商量后,决定将目标放在“与中国关系破冰”上。

  尼克松与基辛格有了改善中美敌对关系的诉求之后,就需要中间人向中方传递善意,并且试探中国有没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意图。

  在中美关系破冰的过程中,“巴铁”很好的扮演了牵线搭桥的角色。

  1970年10月25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访问美国,总统尼克松接见他时提出: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他要走向同中国和好。美国绝不会同苏联合谋反对中国,愿意派高级使节秘密访问中国。

  尼克松请叶海亚·汗作中介人提供协助,向中国传递意图。

  当年巴基斯坦的最大宿敌是印度,因此叶海亚·汗很乐于促进中美关系改善,同时有两个大哥,可以更好地抗衡印度影响力。

  离开美国,叶海亚·汗11月就到中国访问。11月10日他同周总理单独会见时传达了尼克松口信,说尼克松要走向同中国和好。

  当年的中国和美帝国主义还是完全敌对状态,我国对美国的突然转向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

  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也召集几位老元帅开会探讨了与美国接触或对抗的利弊。

  11月14日,周总理正式答复叶海亚·汗说:“阁下清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人干预。美国武装力量占领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

  中国将“解放台湾,美国从台湾撤回军事力量”作为中美改善关系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尼克松真有诚意派高级代表来谈,就要先答应我们台湾问题的立场,要不然就别来了。

  尼克松和基辛格接到了巴基斯坦总统的回信后,觉得可以理解中国在台湾问题的诉求,于是就开始计划安排基辛格访华。

  基辛格访华的行程非常机密。尼克松先是在国内宣布:派基辛格率领一个观察团,考察越南战场情况,随后访问泰国曼谷,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然后访问法国巴黎。

  基辛格一行人为了应付全球关注的记者,特意将越南,曼谷,新德里的行程安排的非常枯燥。

  等到基辛格的考察团到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之后,随行记者已经没有兴趣了。

  基辛格在伊斯兰堡的欢迎晚宴上说自己“肚子不舒服”,以身体不适的理由,要在伊斯兰堡的一个郊区别墅修养两天。

  实际上,在巴基斯坦总统的秘密安排下,基辛格一行人离开宴会就去了飞机场。

  中国这边特意派了几位精通英语的外交官在飞机上与他们接洽。

  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中方派出了四位年轻外交人员在飞机上接待他们,两位男士隶属外交部,两位女士有语言专家和毛主席的口译翻译官,直接向毛主席汇报。

  基辛格一行到了北京的机场后,周总理安排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到机场迎接。

  接下来,基辛格在中国共计待了48小时,主要是与周总理会谈,基辛格访华的两大核心诉求就是安排尼克松第二年访华的行程表,同时为尼克松的会谈开预备会议。

  周总理与基辛格的会谈,核心是台湾问题。基辛格做了四方面的承诺:{一}越战结束后,美国分阶段从台湾撤军。(二)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但是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三)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四)美国承诺不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席位,但不支持驱赶台湾代表。

  除了台湾问题,周总理还和基辛格谈了美苏关系,日本问题,印巴冲突问题。

  虽然中美关系改善最划时代的大事是尼克松1972年年初的访华,可是大国外交,元首出访往往是最后的一锤定音,真正的交锋和谈判都在前期基辛格访华过程中,完成了博弈和谈判。

  因此基辛格7月9日的秘密访华,历史意义非凡。

  贰、美国的三个新动向

  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就单方面不断破坏中美关系的底线,将中美关系拖到几十年最差水平。

  拜登上台后,从美国两党国会议员的态度,中美关系改善的空间非常有限。

  但是就在最近几天,美国的连续三个动作,可以说彼此影响,在努力“映照历史”。

  第一,就是基辛格在“纪念访华五十周年”的讲话中,主动提出习主席与拜登应该效仿毛主席与尼克松,通过会谈,重新给中美关系定调。

  在他自己“访华五十周年”的谈话中,等于是把“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给安排上了。

  中国没有这方面的安排和表述,是美国主动提的。而且基辛格主动强调了,中美五十年前实现关系破冰的“前提”,就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理解并尊重中国的台湾红线。

  美国的第二个动态,恰恰就是和基辛格的讲话遥相呼应。

  与基辛格98岁退休高官的身份不同,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坎贝尔在基辛格讲话前两天,突然宣告:“美国支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

  从特朗普与彭佩奥的最后一年开始,美国就不断挑衅台海红线,拜登政府上任后,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一直是模糊的,暧昧的。

  这次亚太事务的坎贝尔突然表态,让蔡英文感觉天都塌了。

  我们内地民众,都觉得很诧异,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中美也没进行什么交易,美国为什么突然亮明美国“台湾政策”的底牌呢?

  如今结合基辛格的讲话,正好呼应了“中美关系破冰的前提五十年一直没变”的表述。

  所以美国的这两个动向是明确的。

  美国的第三个动向,许多人可能觉察不出来,那就是NBA总裁萧华这两天希望中国官方电视台转播NBA的讲话。

  如果大家对中学课本里中美关系破冰史有印象,就应该记得中美关系改善是三部曲。

  第一步是乒乓外交,著名的“小球推动大球”,接着才是基辛格访华和尼克松访华。

  所以中美关系的破冰是从民间文化体育交流的破冰开始的。

  萧华作为NBA的管理者,希望中国转播比赛,应该是纯粹的商业利益,可是他在说理由时,莫名其妙的表达:NBA可以促进中国与美国人民的互相交流。这并不符合萧华商人的常规表达。

  可见,美国有一些精英希望NBA成为五十年前的乒乓球一样,用体育交流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

  叁、三大机遇伴随三大雷区

  美国方面从基辛格到坎贝尔,再到NBA,三个层面的联动,已经具备了五十年前中美关系破冰前的架势,可是这次的三大机遇,也面临三大雷区。

  首先是基辛格作为美国冷战以来最后的战略家,他的观点总是被美国政府以利己主义,拿来主义的曲解。

  比如,基辛格的战略里,以及表述中,会有中国输出价值观,中国寻求全球领导力的描述,这些表述,都被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采用,作为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

  可是基辛格把中国描述的这么“厉害”,这么“强大”的目的,是为了他的“对策”与“结论”服务的。

  基辛格强调中国的“强大”和威胁之后,解决方案是通过对话重新划定红线,制定规则。可是他这后半段,美国当权政客就不听了。

  现阶段主导美国外交的是国务卿布林肯以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如今的沙利文就是当年基辛格博士的职位。可他的战略目光比得上基辛格么?中美关系要破冰,沙利文又能有什么战略?什么贡献呢?

  第二个机遇是拜登政府挑明了美国台湾政策的底牌,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被外界解读为缓和中美关系的表态。

  可是同一时间,美国国务院强调了继续加强和台湾的经贸合作,同时强调美国尊重一个中国与保持台海和平是“一起表述”的。

  也就是美国在尊重一个中国和反对台独的同时,依旧划定了“台海和平”的红线,锁死中国的“武统”可能性。

  这和中国强调台湾必然统一,统一方式不受限的表述是尖锐对立的。

  同时,美国强调一个中国同时,加强美台经贸关系,就表示美国还要持续吸血台湾,并且未来有机会从经济上掏空台湾。

  所以美国在释放台海利好的同时,依旧继续在“台海埋雷”。中美关系破冰的“台湾前提”并不牢靠。

  第三方面,NBA萧华的表态更是体现“又当又立”,垃圾商人格局极低,他在唱了NBA成为中美民间文化交流纽带,缓和中美关系的高调之后,又加一句“这并不表明NBA支持中国政府做的所有事”。

  这句话的破坏性,显然比中美民间交流纽带的缓和性要大许多,萧华的表态是负分的。下赛季不但官媒转播无望,互联网平台估计也要凉凉。

  NBA显然承担不了中美新世纪体育外交的重任,北京冬奥会倒是更有可能。

  肆、中美无法继往,但必须开来!

  大家可能并没有注意到两个有趣的时间。

  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是2022年2月4日,闭幕式是2022年2月20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2月21日。

  就是说冬奥会的闭幕式时间与尼克松总统访华五十周年的时间是相连的,多么神奇的巧合?

  2014年索契冬奥会,习主席出席了开幕式,这是中国元首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体育比赛的开幕式,寓意着中俄历史最好的大国关系。

  那么显而易见,明年冬奥会开幕式,外国元首的C位肯定是留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

  因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普遍对立的关系,再加上美国和俄罗斯特殊的“王不见王”的地位,拜登在开幕式担当普京配角的可能性极低。

  一场盛大的国际赛事,闭幕式与开幕式同样重要,也会有重量级国家元首出席。

  而且出席国际体育赛事闭幕式的国家元首,可以很方便的衔接第二天的国事访问。

  因此,假如中国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C位对等留给普京,拜登选择出席闭幕式。

  那么接下来,拜登就可以在2月21日开展上任后的第一次正式访华,也刚好是划时代的“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

  这样的战略安排,显然比较符合中美现阶段的战略意义。

  可是这其中的变数与雷区同样不少,就是欧洲有很大的力量正在推动“抵制北京冬奥会”。

  在美国,众议长佩洛西,一直号称拜登背后的两宫太后之一,已经公开在国会号召抵制北京冬奥会。

  围绕北京冬奥的博弈,估计会持续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也就距离基辛格期盼的“两国元首重新定义两国关系”还很遥远。

  中美现阶段很难破冰的更深层原因,是当今的中美关系与五十年前的中美关系大不相同了。

  五十年前,是美苏争霸的历史背景下,美国需要拉拢中国,共同对抗最本质威胁最大的敌人——苏联。

  如今的俄罗斯依旧强大,依旧被美国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可是美国已经不需要拉拢中国来应对俄罗斯。

  在如今的一批美国精英眼里,中国就是最新的“苏联”,中美关系就是新冷战,又哪来五十年前的转圜空间呢?

  对于这观点,北风部分赞同。70年代确实是美苏冷战的关键期,可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也一直没有充当美国帮手,遏制苏联,依旧是中立态度。

  中美关系的改善,给美国的真正利好,是从越南战争有尊严的全身而退,以及稳定美国经济,实现美元换轨石油充当稳定器。

  所以北风的观点,五十年前,中美关系不改善,中国不会帮助苏联对抗美国,中美关系改善了,中国也没有帮助美国搞苏联。

  所以改善前后,中美苏三足鼎立的格局没有根本性变化。

  所以美国当时改善中美关系的诉求一个是体面结束越南战争,一个是解决美元贬值的经济危机,实现脱钩黄金,换轨石油。

  正是中美关系的改善,让美国从越战泥潭和美元崩溃这两大泥潭脱身,才让美国有更强的经济韧性与苏联鏖战。

  因此,五十年后的今天,许多人认为中美之间,没有“苏联”这样共同的强大敌人,就没有对话与缓和的空间,我不同意。

  只要美国继续面临“类似越战”和“类似上世纪70年代的美元危机”,那么美国就有改善中美关系的强烈诉求。

  因此,难以根除的新冠病毒,日趋严峻的气候危机,都可以充当“越南战争”那样损耗美国国力的作用。

  而最近两年美国史上最大最没有节制的大放水,也让美元遭遇到五十年前一模一样的危机。

  只要这些危机持续发酵,在可预见的未来半年到一年内,美国根本无力逃脱泥潭,最终必然重走五十年前的“求救之路”!

  特朗普与彭佩奥去年的瞎折腾,严重伤害了中美关系,却也是另一个层面的“利好”。

  所谓不破不立!特朗普与彭佩奥已经摧毁了五十年前中美关系破冰的所有默契与承诺。

  98岁的基辛格,正是看透了美国重蹈五十年前的危机,而中美之间的默契与基石又全面动摇,才最后疾呼,想把拜登政府在正确的外交道路上“扶上马,送一程”!

  在毛主席与尼克松构建的中美默契与红线被不断地挑衅和破坏后,习主席与拜登有机会重新定义中美关系的未来!

  历史在召唤!唯一的担忧,是拜登扛得住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9:38 , Processed in 0.1563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