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59|回复: 0

杜月曦:拜登还没想明白的,基辛格五十年前就开始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0 1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基辛格秘密访华 50 周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钓鱼台举办了一场纪念活动。

  在视频讲话中,基辛格谈及中美关系时表示,美国与中国之间产生任何的冲突都将使世界分裂,呼吁美中应尽快举行像当年尼克松访华时那样的对话,以解决两国当下的分歧。

  然而,基辛格能成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打破中美僵局的那个人,与基辛格带着与中国交好的诚意而来密不可分。

  而现在,美国逐渐丢失了这一重要的“信物”,正如王毅外长所说,恢复中美对话,关键要看美方有没有诚意。

  基辛格对话中国的秘籍:诚意

  基辛格看待中国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完全准确或者客观的。

  虽然他在访问北大的时候曾强调中美两国要求同存异,要为了世界和平放下冲突和争端,但他的发言还是无法逃脱“以美国为中心”的思维导向,强调中国尊重服从美国的规则。

  人无完人,虽然基辛格的观点虽无法彻底摆脱有着“美国中心论”、“美国霸权”影子的桎梏,但至少基辛格有两个“宝物”来展现他所代表的美国诚意:

  宝物一:跳出白人圈的意愿

  “中国并不神秘,你觉得神秘,是因为接触太少”,50年前周恩来总理的一番话燃起了基辛格内心想要深入了解这个东方大国的火苗,也点亮了他与中国的连接点。

  百余次回访中国,广交中国朋友,勉励中国学生,若说基辛格的下半生都在研究中国都不为过。

  巧妙地以“象棋”、“围棋”为喻,基辛格就“中美思维差异”给出了他的答案。

  他认为中国人思考问题好比下围棋:“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相比西方人“象棋式的思维”,追求结果,中国人更追求势态发展,讲求慢慢推动历史进程的耐心。

  从而基辛格得出结论,建议美国“对华政策首要目标应该是保持两国关系和平稳定,而不应该是寻求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国推行美式民主。美国不可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作为一位美国人,跳出自己国家的大环境多次与中国互动,这份愿意了解,想要去接触中国的心就是多数当代美国政客所少有的。

  且不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光是这样了解对方的良苦用心,并带着这样的前期准备来与中国谈问题,也足以看出他的诚意。

  宝物二:50年如一日的合作信号

  现在,中方的态度是明确的,在多个外事场合中方不同领域的代表都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向美国说明,更是面向整个国际社会强调期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加强战略沟通,推动互利合作。

  基辛格博士的态度从始至今也是明确的,在今天举行的纪念基辛格秘密访华五十年纪念活动上,他表示五十年后,美中两国间的合作需求并没有减少。两国关系仍然至关重要,甚至比1971年时更加至关重要。

  但是现在拜登政府的态度却让人捉摸不定,表面上看美国释放出了想要和中国合作的信号。

  然而实际行动上又无不暴露着美国想要制衡中国这个“头号竞争大国”的意图。

  现在,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财长耶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一直频频给中国打电话。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再次公开表示,“拜登希望在G20峰会上与中国领导人会晤”,这些都可以看出美国想要与中国谈合作的迫切心态。

  但是从今年美国的几个大动作来看,从“印太战略”到“《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再到“G7版一带一路”,美国可谓是想要在全方位、多领域针对中国,这是迫切想要合作心态背后应有的准备工作吗?现在美国政府的诚意又何在呢?

  没有了当年基辛格那般“克服千百种阻挠,瞒过全世界也要见上中国一面”的诚意,美国同中国的沟通自然会有所阻碍,双方也很难达成共识。

  总而言之,现在科技发达了、交通便捷了,理论上而言中美交流应该畅通无阻了,但与过往年代相比,两国之间的心却远了,更难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共同前进、共同发展了。

  危急关头,他又来了

  回望50年前,基辛格秘密访华之旅可谓是“跌宕起伏”。

  彼时,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会见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在交谈中尼克松提出与中国交好的意愿,请求叶海亚·汗作为“中间人”牵线搭桥。

  在得到周总理的回复后,叶海亚·汗立即派专人将口信传达给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嘱其口头转达给基辛格。

  为了保密,基辛格先访问了巴基斯坦,之后秘密乘机离开伊斯坦布尔飞往北京,在这一过程中,叶海亚·汗一直对外宣布基辛格已前往纳蒂亚加利休养。

  基辛格秘密访华虽过程曲折,甚至还需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牵线搭桥和帮忙掩护,但基辛格是带着与中国交好的诚心来华的,所以才能把问题敞开了谈,更有甚者,才能在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

  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次有诚意的访问直接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

  2018年及2019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这个本该两国关系向好,双方加大合作力度的时刻,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却挥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将中美关系一下打入摩擦期。

  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95岁高龄的基辛格又亲自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连续两年往返奔波,两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谈论中美关系,让中国至少又看到了特朗普身上所不曾有的“美国诚意”。

  2018年,现任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基辛格,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美建交40周年,基辛格真诚地希望中国领导人与当时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的会晤顺利成功。

  2019年,未遂基辛格前一年的心愿,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压制政策导致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中美贸易走向不定,亚太局势相对紧张。

  剑拔弩张,箭在弦上的紧张时刻,基辛格又来了。

  这一次,他在北京参与了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并在荧幕前发表了演讲,他再次以风趣易懂的比喻解释了他认为的正常中美关系: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有时“相互踩脚”是正常的,这就好比大街上走路的人多了,难免发生相互踩脚、磕磕绊绊的事情一样,中美两国不能因为经济摩擦而走向对抗。

  无论是50年前的破冰外交行动,还是往后数次访华,基辛格始终主张一种论调:“中美两国应该在建立发展稳定友好的中美关系这一大框架下寻求解决两国具体分歧的办法”。

  保持自身观点前后一致,不为形势而摇摆也算是对中国的尊重,是搭建信任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美国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一些美国高官甚至宣称由基辛格开启的两国接触时代即将终结。

  为什么?因为拜登政府已经连基本的诚意都丢失了。

  中国却是始终如一认同基辛格的基本观点,诚如王毅外长所言“中国无意与美国竞争,重视的是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处理中美关系的正确思路应该是,加强对话、深化合作、缩小分歧、避免对抗。”

  的确,纵使经济增长,科技发展,国际格局日新月异,中国在稳中求升,踏实发展的同时也坚持认为中美合作才是应当坚持的正道。

  由此看来,中国对与美国对话始终秉持着开放的态度,只要美国心怀诚意,两国之间仍然有很多联系和交流的机会。

  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的态度从未改变:只要美国有诚意,中美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商量着来,摊在桌面上就事论事。

  美国政客应当向基辛格看齐,放下偏见,先捋清楚,两党达成一致,究竟要对中国采取怎样的一种态度,保持言行一致,拿出基本的诚意和外交尊重,才有可能和中国进行下一步谈判,推动中美关系更进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9:43 , Processed in 0.1407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