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09|回复: 0

虚声:徐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 22: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谈谈徐帅。

  之前写过一篇徐帅的文章,但当时比较匆忙,写得相对浅显,很多朋友留言讨论。今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一些。

  写这个文章的原因之一,今天是八一节,不由自主想起革命前辈。

  之所以写徐帅,是因为这段时间思考了不少人口和教育层面的事儿(这两个话题改日再谈啊)。徐帅最初的理想,原本是当一名教师。由于世道不好,容不下教师的一张三尺讲台和保证生存的饭碗,不得已,那就去搞革命;推翻那个不合理的世界。

  实际上徐向前并非孤例,国共双方很多将领最初的理想都是当教师。

  教师群体中有很多理想志士,和平年代教书育人,乱世就去打天下。

  徐向前是山西人,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其他九位分别来自湖南、四川、湖北、广东。之所以南方人较多,是因为近代革命,不论是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还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或者说毛泽东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基本都是由南方人主导。

  那时候要搞革命,就得去南方。

  由于乱世教师不好当,徐向前便和几位同乡从山西取道上海;再到广东,进入黄埔军校,在校期间还给孙中山当过警卫。从此开启波澜壮阔的一生。

  开国将帅中,徐帅前期军事道路很顺,政治道路坎坷;后期政治道路平稳,军事道路坎坷,没有得到充分施展。

  为什么会如此?开国将星主要有三个源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犹如中共的三颗恒星(当然毛泽东为主,周恩来和朱德为辅)。

  徐向前不一样,在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代,并没有和毛、周、朱合作,而是碰到了张国焘。

  01 布衣元帅

  徐向前生于1901年,算是百年之前的零零后。八国联军刚刚离开,《辛丑条约》刚刚签订,上一代精英李鸿章刚刚去世,华夏大地处于最惨淡的谷底,也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大时代。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起势。

  翻开近代革命史,其实非常有趣。

  国民党那边,主要是六零后的孙中山,带领一帮七零后和八零后在搞。

  共产党这边,主要是九零后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带领九零后与零零后,最终叫日月换新天,建立起共和国。

  提起搞革命,很多人会想到许世友,大刀挥舞,大口喝酒吃肉。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都是知识分子。徐向前、林彪、粟裕个性都非常腼腆内向,如果不是乱世,他们很可能在某个学校默默地当一名老师。

  当然个性腼腆不代表作战腼腆,他们在战场上的血性并不输许世友。李先念回忆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徐向前打仗,胆气极大。

  虽然打仗很猛,但徐向前在生活中非常接地气:

  1、喜欢戏曲,晋剧、粤剧、河北梆子都爱听;可谓爱好广泛。

  2、懂得乐器,弹扬琴、拉二胡都不错;典型的多才多艺。

  3、与此同时针线活也不错,衣服破了自己缝补,还能给自己织毛衣。他自己织了件毛背心,一穿就是30年(质量过硬啊),最后成了徐家压箱底的宝物,现在还在博物馆。

  开国将帅中,当属徐向前最懂生活。

  另外他还喜欢养动物,长征时还带着一只猴子,算是蔑视困境的一种态度吧,也因此赢得“布衣元帅”之美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称谓。

  ——徐向前玩得转生活,上得了战场,灭得了敌人,顺便在青史留得了名声。

  02 和蒋介石

  大家不禁纳闷,如此优秀的徐向前,蒋介石怎么就不知道用?

  黄埔军校时代的蒋介石,大概是历史上最勤奋的校长之一,如同诸葛亮一样兢兢业业。他早晨去操场跑步,晚上去宿舍查寝,经常找同学们聊天,堪称模范校长。

  徐向前给孙中山当过警卫,在革命党内算是先进有为青年。

  徐向前是黄埔一期毕业,跟过蒋介石东征。

  直到1927年3月份,才加入中共;入党并不算很早。

  理论上来说,蒋介石有足够的机遇挖掘出徐向前这个帅才。

  蒋介石一生中最辉煌的阶段就是1924年到1928年,4年时间从原本郁郁不得志的中年军官变成那个时代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主要倚仗就是黄埔军校师生。

  理论上来说,蒋介石有足够的动力去挖掘徐向前。

  但结果却是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 因为蒋介石崇拜曾国藩,凡事效仿之。

  曾国藩精于相面之术,善于以相取人,听起来挺神秘,其实也没啥,就是相信传统文化中的相由心生。说不好听点,以貌取人。三国时卧龙凤雏齐名,相貌帅气的诸葛卧龙惹得刘皇叔三顾茅庐,尖嘴猴腮的庞凤雏到处自我推销却没人要。蒋校长看人的招数就是长相是否耐看,口齿是否伶俐,是不是老乡关系,文章写得怎么样。

  有一日蒋校长查哨,看见一个房间里有灯光,以为学生兵不按时作息,立即推门准备训斥。正要发火之际,却发现一个人正在借助微弱的光看书。蒋介石起先以为是小说,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三民主义》一书,立即转怒为喜,心想孺子可教,便记住了这个人。此人是他的浙江老乡陈诚。

  又有一天早晨,蒋校长在操场跑步,发现有个同学比他更早,心想这小子不错、够勤奋,此人便是浙江老乡胡宗南。

  同样是浙江老乡的汤恩伯写了篇文章送给蒋校长,从此脱颖而出。

  根据蒋介石这套路数,徐向前和林彪这种不出世的天才,都不是他的菜。

  徐向前既没有出众的相貌,也没给校长写过文章。他在校长面前不愿多说一句话,而且带着生硬的山西口音,让浙江人蒋介石听了就别捏,以为此人乃“平平之辈”。

  英雄不惧出身低,打仗靠的是脑子。后来低调的徐向前和林彪远胜当年所谓尖子生。

  1931年,蒋介石派遣黄埔高材生去围剿鄂豫皖根据地,满以为会旗开得胜,结果无功而返。因为那里有徐向前。

  蒋介石若干次围剿鄂豫皖,若干次无功而返,因为那里有徐向前。

  国共两方中的的黄埔毕业生,徐向前第一个当上方面军军事主官。

  红军第一次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就是徐向前指挥的双桥镇战役,活捉了岳维峻。

  等蒋介石发现徐向前的能力后,试图花高价购买徐向前的人头(和朱毛一个价,比贺龙、彭德怀、林彪都贵),左等右等,等了几十年,从大陆等到台湾也没等到。

  当然就算蒋介石一开始就拉拢徐向前,也未必成功。原因很简单,有人搞革命是为了升官发财,有人是为了家国情怀。很明显,徐向前属于后者。

  对比红军时代的军事战绩,徐向前绝对名列前茅,甚至胜过同时期的彭德怀、林彪。

  时间来到1955年,徐向前位列十大元帅,主要因为他在红军时代的巨大功绩,是红四方面军的旗帜。

  论善战,徐向前在开国将领中,绝对是名列前茅。

  但是在此后的抗日战争与国共决战阶段,徐向前处于半缺席状态,举世罕见的军事才华被封印。造成这一切的人是张国焘,堪称徐向前的魔星。

  03 魔星张国焘

  徐向前是在1929年6月去的鄂豫皖。

  当时鄂豫皖红军是一支非常弱小的游击队,队长吴光浩已经牺牲。

  那种情况下,徐向前带领红军以少打多、频繁袭扰、积小胜为大胜,带领大家度过“罗李会剿”、“鄂豫会剿”、“徐夏会剿”等诸多难关,队伍逐渐壮大。徐向前也一路成长为红军的一杆大旗。

  天才统帅,也需要政治支持。

  然而遗憾的是,站在他身后的人并不是毛泽东,而是张国焘。

  革命战争年代的张国焘,是很多人的克星、杀星与魔星。

  张国焘的资历很老:

  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

  北京马列主义小组创始人之一;

  中共一大的元老之一;

  1928年夏,张国焘被委任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莫斯科干了两年,地位颇高;但是在莫斯科和王明的博弈中,惨败。

  王明因为获得米夫的支持,搞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圈子,完全压制了张国焘。

  回国之后,张国焘改变了策略,试图借助王明的势力攫取权势。1931年,张国焘去了鄂豫皖(顾顺章正是护送张国焘去鄂豫皖回程,在武汉表演魔术被捕,随后叛变;导致中央在上海难以立足,逐步向苏区转移),在那里开启了一段极具争议的峥嵘岁月。

  鄂豫皖根据地壮大,张国焘有贡献。

  但他的杀戮之心太盛。

  徐向前在红军时代前后经历4位搭档,3位被张国焘所杀。

  徐向前的第1位搭档叫戴克敏,是黄麻起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就是这样一位精英,在1932年的“火线肃反”中,被张国焘所杀,年仅26岁。

  第2位搭档是李荣桂(李坦),参加过南昌起义。

  李荣桂有非常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在1932年秋,成为徐向前搭档仅半年,张国焘将他和许继慎一同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新集(今新县县城)。

  这位许继慎和徐向前一样,也是黄埔一期的天才,并且参加了东征。

  由于许继慎表现出色,当年汪精卫无比地看重他。但他拒绝了汪精卫,坚定跟着共产党走。被张国焘杀掉之前,他的位置比徐向前还高一点。

  徐向前评价许继慎:“把三个师捏在一块,许继慎是很有功劳。”

  但由于张国焘不会打仗,许继慎并不服他,张国焘便找了个机会将其杀掉。如果活到建国之后,也是元帅级别的人物。

  第3位搭档就是曾中生。

  曾中生、许继慎、徐向前三人,是鄂豫皖根据地早期发展壮大的关键。

  这位曾中生虽然是黄埔4期、许继慎与徐向前的师弟,但却是绝对意义上的天才,游击战大师。他去鄂豫皖比徐向前还晚,却比徐向前地位还高。

  徐向前每次回忆曾中生,都称他为“老领导”,对其才能非常佩服。

  张国焘到鄂豫皖搞清洗,先把曾中生降级(就成了徐向前的搭档),然后把他关监狱。

  曾中生在监狱中写过《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等军事小册子,对红军影响很大。毛泽东在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参考过这几本书。

  红军会师时,毛泽东特意询问张国焘,关于曾中生的情况。张国焘一方面隐瞒了曾中生的信息,转头下令把曾中生处死。

  第4任搭档是和张国焘一起去鄂豫皖的陈昌浩。

  张国焘对陈昌浩比较放心,因为陈是王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一员,同时和张国焘也是同一条战线。

  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杀了那么多人,却没影响军队战斗力,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平。

  从1931年10月到1932年6月,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红军连续取得若干次胜利,尤其是苏家埠大捷,震惊全国。但这些功劳都算在了张国焘头上。

  实际上张国焘原本想连徐向前一起解决掉。1932年6月底,蒋介石重新集结大军对鄂豫皖发动第四次围剿。大战进行时,张国焘让保卫局长周纯全逮捕了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程女士活波爽朗,1929年和徐向前结为夫妻)。

  徐向前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但他什么也做不了。

  按照当时的环境,他救不了程训宣,自己也自身难保。

  因张国焘瞎折腾,鄂豫皖第4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被迫向西撤退。

  失败,让张国焘收起对徐向前的杀心。

  其实张国焘当时就和长征初期的博古、李德类似,已经没什么信心了;他想去陕南打游击,是徐向前坚持继续作战,保住了红四方面军;随后进入川北,建立川陕苏区,并且在那里再次发展壮大。

  此时张国焘才明白,战争还是得靠徐向前,不能杀他,不过对他是“用而不信”,若即若离。当时程训宣已被秘密杀害,但徐向前还不知情。

  后来到延安(张国焘已经叛变),徐向前问周纯全:“为什么把我老婆抓去杀了?她究竟有什么罪?”

  周纯全只好如实相告:“她没有什么罪,当时抓她,就是为了搞你的材料。”徐向前的悲痛化为忧郁,直到1945年方才和黄杰女士再次组建家庭。

  如果蒋介石进攻慢一些,也许张国焘就把徐向前给“肃反”了。

  但此后徐向前的军事生涯,依然被张国焘的阴影笼罩着。

  04 藏锋

  红军会师之后,嚣张跋扈的张国焘试图攫取中央领导权。

  中央为了笼络张国焘,1935年7月18日,任命张国焘任总政治委员(朱德为总司令)。7月21日,中央又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以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同时还明确规定:“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直接统率指挥。”

  说实话,给张国焘的职位和权力都足够大。但张国焘仍然不满意,要重组中央。张国焘的这个野心实在太大,遭遇到4层阻力。

  阻力一,徐向前。

  9月8日,徐向前、陈昌浩以两人的名义发电给朱德、张国焘:“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

  随后陈昌浩倒向张国焘一边,同意南下。

  但徐向前仍然主张随中央北上。

  鉴于张国焘的行为越来越危险,毛泽东决定脱离红四军,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进。

  临行前的9月9日晚,毛泽东来到徐向前的住处,在院中见了徐向前。

  那是一个关键性的时刻,毛泽东想争取徐向前北上。

  但在过去若干年里,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徐向前在鄂豫皖。

  虽然从史料看,徐向前对毛泽东神往已久,但两人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深交。

  毛泽东试着问道:“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

  如果徐向前很了解毛泽东,或者政治敏感性很高,会说拥护毛主席,接下来毛泽东可能会告诉他北上的计划。

  但徐向前选择了一个四平八稳的答复,“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果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指挥。”

  毛泽东默默地点了点头,站了一会儿,就走了。那天夜里,毛泽东随红三军团不告而别,连夜北上。第二天得知消息后,徐向前有点懵——

  “那天早晨,我刚刚起床,底下就来报告,说叶剑英同志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我和陈昌浩大吃一惊。接着,前面的部队打来电话,说中央红军已经连夜出走,还放了警戒哨。”

  “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意外事件,使我愣了神,坐在床板上,半个钟头说不出话来。前面有人不明真相,打电话请示: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陈昌浩拿着电话筒,问我怎么办?我说:哪里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这便是关键时刻,徐向前的态度。

  其实徐向前对张国焘的态度,就和当年对蒋介石的态度类似。蒋介石和张国焘都没有革命者最坚定的信念。

  蒋介石精明无双,喜欢搞投机。

  张国焘也喜欢搞投机,但没有蒋介石的那份精明。所以他斗不过蒋介石。

  张国焘遇到的第二层阻力,来自蒋介石。

  张国焘南下途中,直接被蒋介石的人揍了一顿,被迫折返北上。

  阻力三,王明回到延安,又通过一番理论把张国焘教育了一番。

  张国焘要独揽大权,其实也损害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利益。

  当初在莫斯科,张国焘就是王明的手下败将;在延安,张国焘仍然不是对手。

  阻力四,毛泽东。

  经过几番实践之后,张国焘看到自己的政治军事水平确实不如毛泽东。

  当然败在毛泽东手里并不丢人,当时没有人能在军事、政治领域战胜毛泽东。

  但张国焘叛变之后,徐向前又成了“张国焘的老搭档”,这就很尴尬。

  毕竟红四方面军的壮大,张国焘是最高领导,徐向前是总指挥,种种恩恩怨怨纠缠不休。

  而徐向前和陈昌浩西征惨败,对红四方面军和徐向前本人打击都很大。

  西路军的失败原因很复杂,在不被理解中有描述,这里不再重复,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去翻看。

  西征失败的徐向前也做了心理准备,认为“打了败仗嘛,批评、撤职、杀头都应该,没有什么好说的。”毛泽东对徐向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然而从那以后,徐向前一直在休养。

  整个抗日战争和国共决战前半段,徐向前基本处于缺席状态。

  红四方面军的中高级将领,徐向前昔日的那些部将,都在建功立业。

  原本被视为张国焘心腹的许世友成了毛泽东的心腹,继续冲锋陷阵。

  唯有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一代天才统帅,再没有得到充分施展的机会。

  其实国共决战之初,刘少奇曾想过让徐向前和彭真搭档去东北。如果这事真的成了,东北就变成徐向前和彭真的组合。彭真搞党政,徐向前主军,大有可为。不过最后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位子还是落在同样远离战场数年的林彪身上。

  国共决战开启时,徐向前请战。

  毛泽东告诉他:“你别着急,山西、太原这一垞子给你留着哩。”

  1947年夏季,徐向前出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去对付阎锡山。

  05 谢幕演出

  阎锡山是一只老狐狸。从辛亥革命之后就开始经营山西,几十年来固若金汤。

  蒋介石权谋玩得那么好,都没能解决阎锡山。

  论精明,阎锡山在民国大军阀中算是首屈一指,比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厉害。

  但阎锡山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精明,不够硬。

  毛泽东用徐向前这样一个比较纯粹的统帅去对付阎锡山,相当于打到了蛇的七寸。

  然而毛泽东的本意并非让徐向前干掉阎锡山,而是让他钳制阎锡山、不要去支援平津,让林彪从北向南解决问题。

  但徐向前如同一柄锋利的宝剑,被隐藏得太久了。他自己把山西地区的游击队和民兵组织起来,决定首先进攻临汾。大家看这张图:

  山西相当于夹在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打下临汾相当于堵住阎锡山向南出逃的大门。

  由于缺乏武器,打临汾的时候部队减员很大。

  当然部分原因也和徐向前久疏战阵有关,毕竟长征之后就没有指挥过大战。林彪初到东北,也是手忙脚乱。

  最后徐向还是凭自己的军事素养拿下临汾。

  随后徐向前指挥军队向北,拿下晋中(1948年7月);兵临太原城下。

  当时徐向前手下大约10万人,扫清太原外围的守军,将太原团团围住。

  阎锡山守城部队有10多万,火力比较强;但军心不稳。由于太原是老巢,阎锡山向外展示了自备的棺材和毒药,表达死守的决心(当然是演戏)。

  但徐向前最后并没有打下太原,因为军委命令徐向前暂缓进攻太原。当时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在同时进行。

  如果那时候拿下太原,那么平津地区的傅作义部50万大军很可能西撤或者南下。

  为了稳住傅作义,对太原采取了只围不打的政策。

  平津战役结束,方才拿下太原,不过那时的指挥官是彭德怀而不再是徐向前。

  徐向前在山西的那段时间,是一代名将在战场上最后的演出。

  那段演出单独拿出来看,还算精彩;但是放在徐向前那个级别的统帅身上看,只能说是一般一般;放在国共对决的历史大潮中,只能说平平淡淡;

  06 谋身

  纵观徐向前元帅一生,其军事才华毋庸置疑,和彭德怀、林彪、粟裕、刘伯承一个档次。虽然在红军时代战功赫赫、贡献巨大,但一直不舒心。

  张国焘时代,军事才华表现出来,但身处险境。

  毛泽东时代,日子安稳了,但军事才华没得到充分施展。

  但也正因如此,徐向前练就了谋身本领。

  在十大元帅里面,徐向前最善于谋身。

  虽然经历坎坷,但依然屹立不倒。尤其是建国之后的历次波折(这段颇为敏感,在不被理解里面有详细描述,大家可以自行去看,这里不再多说),最终安然度过。他不像彭德怀、贺龙那么刚,也没有林彪那么脆(没进过真正的起落磨砺)。

  徐向前很像春秋时代的名将乐毅,辉煌坎坷,但最终还是稳稳的一生。

  时也?命也?都不是,善谋身也!谋身者当如徐向前。

  需要奋起时奋起,功成之后自身退。

  但徐向前之退让,和古之隐士不同。

  虽不争功,但国家需要的时候从未退缩过。

  这就是大将之风范,也是真英雄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9:29 , Processed in 0.1094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