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95|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1-1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30 2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10日,星期二,2021第119期

  【话题】尽管中亚各国受到阿富汗之乱的威胁,但总体上俄罗斯还是在不断靠近中国

  【背景】

  (1)俄西仍在“交易”中,“7.14事件”定性恐袭后,西方于阿富汗处境越发被动,国际社会摆出准备与西方邪恶势力打一场“消耗战”的战略姿态。各方都在等待“7.14恐袭事件”给出终结论,一旦锁定直接凶手,中国必然报复。于是,俄罗斯开始就“莫斯科通道”问题向西方坐地起价。

  (2)中国已将“东伊运”作为“敌我识别器”,无论是阿塔也好,阿富汗政府军也罢,其是否代表阿富汗人民,是否可以赢得中国的合作,就看其如何处理“东伊运”问题,是有效打击,还是虚应故事,甚至暗中支持。

  (3)俄罗斯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是真实存在的,且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之阿富汗政策仍未实质性调整。

  (4)在就“莫斯科通道”向西方坐地起价的问题上,俄罗斯也需要中国的配合。没有中国的实质性合作,“莫斯科通道”只是“马路”。

  (4)如果西方与俄罗斯就类似苏57或苏75项目最终达成务实合作,不排除在俄罗斯的默许下,美国通过改变克什米尔政策的方式促成南亚剧变。一旦如此,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将受到空前考验。而南亚剧变是否达到“南亚破局”标准,要看俄罗斯对华政策调整到什么程度。

  (5)美国再次因对国际社会(中朝)误判导致再次战略被动。

  (6)西方企图用先声夺人、浑水摸鱼、借题发挥、以攻为守等手段,阻止“7.14”事件后续继续向不利于西方方向移动、弱化“兜底方案”效果。

  (7)面对西方邪恶势力的额嚣张气焰,本着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的原则,国际社会则针锋相对,而必要时解决日本问题就隶属于“兜底方案”。

  【核心观点】

  ●美国摆出一副中亚乱了谁也别想好的姿态,阿富汗局势最终走向尚不甚明朗,仍需继续观察

  1、阿塔占领多个省会,位置多位于阿富汗与中亚国家交界地区,也有部分阿富汗与伊朗交界地区。这些地区多处于阿富汗周边地带,颇有农村包围城市之势。

  2、以阿富汗与中亚国家交界地区为例,由于其已被阿塔占领并控制,所以局势相对稳定,不会轻易出现地区混乱导致俄罗斯出兵的局面。

  相比之下,阿巴边境的情况尚不明确,反而让巴政府感到压力很大。巴基斯坦政府能否持续顶住压力还需要继续观察。

  3、美国承认阿富汗局势继续恶化的背后是在变相用阿富汗之乱威胁阿富汗周边国家。

  4、占领多个省会的巴塔究竟持什么立场,阿富汗局势是持续混乱还是趋于稳定还需国际社会继续观察,只有美国和阿政府对阿塔进行舆论谴责和军事打击。

  5、最终报告还没出来,一则与国际社会掌控节奏有关,二则也与美国施压巴基斯坦政府,阻挠报告出台有关。

  6、阿塔并非一个整体,即便阿富汗政府最终出局,也不排除从目前的巴塔中分离出一股新势力成为阿富汗的“新政府”,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也在观察。

  7、总体上,美国在阿富汗仍然扮演一个“破坏者”的角色,其言行对周边国家均构成威胁,所以俄罗斯、巴基斯坦仍在继续靠向中国。

  ●“读秒”催促下的“缓棋”

  1、西方目前仍然希望俄罗斯向西方提供“莫斯科通道”,俄罗斯无休止的坐地起价让西方对俄罗斯“又爱又恨”。

  2、美、英、加集体对白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更像是政治施压。

  3、在中俄继续靠近的情况下,卢卡申科政府也表现的较为强硬,表示在不影响主权的情况下可以与俄罗斯一体化。卢卡申科政府对西方同样十分警觉(西方有可能将其作为“祭品”讨好白俄罗斯民众,进而颠覆卢卡申科政府),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投向西方。西方对白俄罗斯施压,反而让白俄罗斯更加靠近俄罗斯。

  4、西方施压白俄罗斯,只不过是“被催读秒”下的“缓棋”,总体意义不大。在此时此刻,俄罗斯是可能为了白俄罗斯打断对方牙齿。

  5、白俄罗斯局势再次验证,此时此刻俄罗斯不会去与西方谈中国问题,且再次证明“南亚破局”进程的确已经冻结。

  6、俄罗斯的态度也会影响伊朗,至少在阿富汗局势明朗之前,对伊朗而言,定性如何处理阿伊关系还为时尚早,所以其也在观察。

  ●国际社会对西方的拷问

  1、与其说国际社会在等阿富汗局势明朗化,还不如说国际社会对西方最终选择何去何从进行拷问。

  2、美国是战术上的等,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是在战略上的等,显然后者显然更有耐心。

  3、孟晚舟事件在21日会有一个初步宣判,这也是美国就第二份报告给出说法的时间点(不给说法也是一种给说法)。中国原则立场就在那里,中国不会让步,让步也是美国让步,至于如何让步,什么时候让步,那是美国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那么“消耗战”正式上演就是必然。

  4、俄罗斯显然也在等美国的态度。换言之,以华为问题为例,俄罗斯也将观察美国如何处理,以借此判断中美关系缓和是真是假,并视情况继续坐地起价。在俄罗斯看来,未来西方为了继续维持阿富汗的存在,很可能只有一条通道可走或干脆没有通道可走。

  5、所谓“没有通道可走”的背后是,如果美国有能力,不妨打下伊朗。但即便美国能打下伊朗,俄罗斯还可以选择和中国一起填补阿富汗势力正空,稳定阿富汗局势。

  6、虽然阿塔与阿富汗政府“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不排除未来阿富汗或成为各方持续消耗西方的平台,所以这个时候,真正焦虑的是美国。当然这个进程会相对曲折,毕竟西方在阿富汗盘踞多年。

  ●美国通过“把你炸回石器时代2.0版”威胁巴基斯坦恐难得逞

  1、朝鲜半岛局势走向从来不在美韩主导之下。

  2、韩国也在美国的默许下(借花献佛)继续对朝示缓。

  3、美国判断8月21日前东北亚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朝鲜(中国)对韩国的若干缓和提议有兴趣,就意味着中国或在等待美国给出最终说法的时候有了新想法,美国觉得这值得尝试。当然这份试探也是给别的国家看,比如巴基斯坦。

  4、不排除美国对巴基斯坦进行“炸回石器时代2.0”的出现,而此时朝鲜的态度就很重要,于是也就有了朝鲜的严厉警告。再次强调解禁与否国际社会根本看不上,这意味巴基斯坦卸掉一部分压力。

  【话题】日美“爱恨情仇”

  【核心观点】

  (1)奥运会前后,日本菅义伟政府受到空前压力,支持率跌到了28%。

  (2)日本此前每每破坏美国既定的战略节奏,比如在美国企图通过台湾问题示缓中国的时候,日本却偏偏在此问题上挑衅中国,这让美国对菅义伟政府极为不满。

  (3)日本再次通过就历史问题挑衅国际社会(要求奥委会对广岛核轰炸默哀,在俄罗斯驻日大使馆前抗议示威等),就核废料问题“撂挑子”(准备出口核废料)等方式逼宫美国,要么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确保日本绝对安全,要么彻底放手日本(包括核武装)。

  (4)菅义伟政府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捞取政治资本(台独份子也是如此,将台独当生意做)。

  (5)再谈“关键时刻解决日本问题”(包括任何手段)仍在国际社会的战略选项之中。

  (6)在西方内部,美国索性用“实在不行就去掉日本核保护伞”的方式敲打日本,威胁日本。在西方外部,美国则摆出一副随时可能开门放狗(日本)咬人的姿态,威胁国际社会。

  (7)日本不是一个正常国家,其不过是美国的殖民地,政治、金融、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都丧失了自主权。以东京空域管辖权为例,其就不在日本掌控之中。日本思考了几十年,发现日本之所以走投无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不是一个正常国家。

  (8)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是十分彻底,某种意义上将,日本对美国的痛恨要多于中国。

  【话题】美国通胀和人工成本

  【核心观点】

  (1)美国失业率下降与美国很多人不去工作密切相关。显然这不是美国经济好转的迹象,这种情况与美国持续不断地“刺激计划”有关。

  (2)美国之所以可以不断推出“刺激计划”是因为美元霸权还在。

  (3)美国只能通过继续印钞稳定金融,稳定社会,一旦美国不再或不能继续印钱,恐怕美国社会就会立刻面临动乱的巨大风险。所谓维持社会稳定的意思就是他们不上班还有钱花。

  (4)美国政府发钱导致这些人找工作要工资比之前要高,一方面进一步加重招工难,使得经济恢复越发艰难,另一方面则变相推动通胀继续发展。

  (5)美国社会稳定是虚假的稳定,用钱买来了稳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每每中需要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去暂时平衡,而最终只能落得像吸毒一样欲罢不能。

  【话题】央行释疑:通胀可控、提高操作前瞻性

  【核心观点】

  (1)美国只羡慕中国货币政策面对的局面,而不羡慕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美国金融当局看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缩手缩脚”,而美国却可以随意印钞。

  (2)此前,美国之所以可以继续印钱而不用过分担心通胀问题,就是因为其掌握世界金融霸权。当其金融霸权被大幅削弱,且即将丧失之际,以中国为首的南方国家可以对西方转嫁输入性通胀的时候,美国才发现做什么都绕不开中国,做什么都非常别扭。

  (3)二战后没有出现类似1930年那样的世界性大萧条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有关。

  (4)中国的经济体量很大,需要与其相匹配的货币量。

  (5)“货币超发与通胀密切相关”与“货币超发不会导致通胀”这两种观点激烈讨论的背后是中国是走西方的金融老路,还是走中国自己的金融道路的问题。

  (6)所谓财政货币赤字化的做法恐是取乱之道。如果中国无力转嫁输入型通胀,中国就只能去与西方协调金融政策,而最终被西方“同化”。这也是西方所谓金融和平演变的一种途径。

  【话题】中俄贸易持续增长

  【核心观点】

  (1)俄罗斯始终对中国的发展始终心存忌惮。

  (2)从以往经历看,俄罗斯在“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上的表现并不积极。

  (3)目前中俄贸易逐渐转为积极一个方面也许是俄罗斯在思想上有所转变,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形势所迫(西方制裁、疫情肆虐、经济结构单一、人口减少等),俄罗斯首先要解决的也是“肚子问题”。

  (4)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是绕不开“一带一路”的,但最后还要看俄罗斯是否能正确看待中国的崛起。

  【话题】中国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

  【核心观点】

  (1)双方互相召回大使基本等同断交,西方企图在台湾问题国际化上继续试探中国。

  (2)西方总是想要对中国展示其实力,制造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气氛,恶心中国。

  (3)不排除西方在继此事件后会继续挑衅,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必然会坚决应对,关键是欧美之是否能接受彻底与中国断交。

  (4)类似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实在不行就将台湾收回,西方届时恐怕真的没有更好的应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20:56 , Processed in 0.2814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