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14|回复: 0

金桥智库:电影《长津湖》拍得怎么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6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津湖》上映一周了,热度不减。今天最新的票房已经突破了28亿,按照目前的趋势来说,超过50亿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很有可能会超越吴京在《战狼2》创下的票房纪录,成为票房第一的电影,目前它已经创下了国产电影的许多纪录了。并且《长津湖》在全球电影市场来看,也是遥遥领先霸榜第一,应该也会有很多外国人大看这部电影。

  并且《长津湖》在全球电影市场来看,也是遥遥领先霸榜第一,应该也会有很多外国人在看这部电影。好莱坞拍的大片《007:无暇赴死》预期首周票房只有一亿美元,不及《长津湖》首周票房的四分之一(28亿美元按当前汇率4.34美元),二十年前的时候,有谁能想到国产片能以如此悬殊的差距吊打邦德呢?

  事实上,我们中国人大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在海外早就炸锅了,早在《长津湖》票房突破2亿美元的时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就承认好莱坞输了,中国的《长津湖之战》以2.03美元的票房击败了詹姆斯邦德。20年前,好莱坞如日中天的时候,007横扫天下,谁能想到今天,这是中国电影的伟大胜利!

  我昨天上午去万达影院看了一遍《长津湖》这部电影,票价不太亲民,花了六十多块钱,还是扣掉优惠券的票价。因为是上午的首场电影,比较早,9:05开映,商场都还没有开始营业,观众都是走了特别安排的门口通道进场的,所以放映厅没有爆满,但是人也还不少,差不多坐了一小半吧。

  首先声明一下,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的影评人士,那些太专业的技术细节,咱也不多说,就是站在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说观后感,整体来说这部电影可圈可点,在反映战争题材的战争片中,还是非常突出的,比起《集结号》、《金刚川》之类的要强多了,当然问题也有不少。

  第一个来讲一下故事的主体,也就是说谁在打仗。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沿海渔民一家的两个儿子伍千里(吴京)和伍万里(易烊千玺)两兄弟(大哥伍百里已经于两年前在淮海战役中英雄牺牲了)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这样做当然有它的好处,突破了以往抗美援朝战争大多是以纪录片为主,不够生动,难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和共情感的问题。

  而在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诉我们人民志愿军的主体,就是中国的贫苦老百姓,也就是人民子弟兵。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根源,因为中国的贫苦百姓向来是最能吃苦的,当然,美中不足的时候,是对毛泽思想的强调不够,因为志愿军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铁钢军人,毛泽东思想才是志愿军的军魂。

  当然,这部电影还插入了毛岸英烈士入朝参战,以及他为了挽救志愿军珍贵的战场地图而与战友返身进入指挥部,最终被敌人的飞机轰炸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壮举,这个应该也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亲眼目睹了毛岸英牺牲以后,彭老总等志愿军高级指挥都打出了真火,下令部队要狠狠地打,要为毛岸英等牺牲的烈士们复仇,所以包括长津湖战役在内的第二次战役是志愿军打得最出彩的。

  为什么说他是一个亮点呢?因为长期以来,公知们一直都在造谣污蔑毛岸英烈士,英美的贵族参战,那就是英勇的贵族气质,到了毛岸英这里就被说成了“镀金”。事实上,在敌人掌握完全抽空权的朝鲜战场,根本就没有什么前线与后方之分,除了毛主席,没有哪个国家的元首会把儿子送到那么危险的地方“镀金”。我们看看美国共和党大佬麦凯恩,参加的空军,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在越南战争中被俘,关押了五年,仍然被吹捧成了英雄。至于造谣说什么“蛋炒饭”的,那就更无耻了。

  《长津湖》插入这个情节,应该是对公知们污蔑毛岸英的事,作出了一个澄清,考虑到看电影的主要以年轻人居多,让年轻人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非常重要。当然,可能是囿于电影的时长等原因,毛岸英烈士牺牲的细节表现还有不足,显得毛岸英比较鲁莽,因小失大。

  真实的情形是敌机第一次来的时候,毛岸英先进入了防空洞躲避,等敌机飞走了,再去拿地图等宝贵的资料的,但是没想到敌机那么狡猾,不久后又折返回来轰炸,这才来不及转移而牺牲的。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毛岸英此前曾经跟38军军长梁兴初提议过,要求下基层参战,毕竟毛岸英在苏联曾经也是二战英雄,做过坦克连的连长。他到前线去做基层军官也是有能力和资格的。但是考虑到他的安全,梁举初没有同意,彭老总也没有答应,没成想没过几天,毛岸英就牺牲了。

  当然这个也是暇不掩玉,说明了志愿军其实是很平等的,领袖的儿子去了战场上,也是人民子弟兵的一员,没有任何特权和架子,他也是隐性埋名的,伍千里等人与他接触时根本不知道他是毛岸英,只知道他叫刘秘书。这跟美国军队上下级等级森严,官兵不平等,军官将士兵当成炮灰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个是为谁而战。战争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主体的问题,是谁在战斗,第二个就是战斗的目标问题,也就是为谁而战,为何而战,这是战争的正义性问题。这个在《长津湖》里面有好几处明确地交待,不像《集结号》、《金刚川》等根本不交待,就让电影失去了灵魂。

  我们的军队不怕牺牲,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做无谓的牺牲,所有的牺牲都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这个价值和意义就是战争的目的性赋予我们的,因为人类的战争不同于动物的撕杀,人和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人是有目的性的动物。

  影片一开始,吴京回家探亲,就交待了解放以后,政府给他们家分了几亩地,这样他们就可以告别海上漂泊的渔民生涯,可以上岸耕作当农民的。而吴京也把自己积攒下的军饷交给了父母,希望他们可以开春以后盖几间房子,等他冬天回来了,一家人可以在新家团聚过年了。

  而在火车站,九兵团司令宋时轮在作动员报告的时候也说了:“共产党和毛主席刚刚给家乡的乡亲们分了土地,美帝国主义就要来夺回去……”这些都交待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吴京临别时跟三弟讲的话,我和大哥把仗都打完了,就是为了让你可以不打仗。这个也是非常感人的,表明了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目的,就是保家卫国,保护自己的亲人,保护新中国的革命成果。

  当然,在一些细节上做得不够完美,比如说在战争的结尾,美军渡过水门桥后,发现了志愿军一个连一百多号人在1081高地冻成了著名的“冰雕连”,结果电影安排了美国军官向“冰雕连”敬礼致敬,这个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回应开始的主题。

  事实上,我们事后在整理烈士们的遗体的时候,许多“冰雕连”的烈士遗体身上,都是有美军的子弹的,这说明美军不但没有敬礼致敬,反而是开枪射击了本已牺牲的志愿军遗体的。拍战争片,虚构情节,美化敌人就是认贼作父。本质上是不自信的表现,太渴望得到外国人的承认。

  事实上,就像扬委员今年三月在安克雷奇峰会上所说的,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总是把美国人想像得太美好了。

  美国不但是开枪射击侮辱了志愿军烈士的遗体,而且他们还非常残暴的大量屠杀志愿军战俘,不仅在战场上屠杀战俘,而且还在战俘营屠杀战俘,甚至就连朝鲜老百姓也不放过,比日本人的三光政策还要凶残得多,毕竟那会儿的日寇还没有凝固汽油弹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真正应该在“冰雕连”安排上的情节,应该是展示那张从志愿军“冰雕连”烈士宋阿毛身上找出来的著名纸条: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彭德怀总司令在看到这张被冻皱的纸条后几度泣不成声,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归国途中,面向长津湖方向三鞠躬,泪流满面。这才是电影应该展示的真实画面!而且这几个情节只要搬上荧屏,必然成为日后的经典画面,就好像《英雄儿女》里里“向我开炮”情节一样的经典。

  据统计,在长津湖战役中,九兵团光是冻死的烈士就有4000多人,其中至少有三个“冰雕连”,这三个“冰雕连”的番号分别是:第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第27军80师242团5连。

  最后说一下剧中的情节。有很多情节的刻画是非常到位的,比如说志愿军刚开始出国的时候,在火车站好多都长成了胖子,白白胖胖的。这个跟我们以往想像的志愿军形象不太一样,但是这个其实是符合事实的。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中央政府和志愿军高层知道去了朝鲜战场上,后勤保障困难。所以在战前一个多月集训的时候,猪肉、大米饭、白面都是想尽办法敞开供应的,而且要求志愿军战士们多吃。看了一些志愿军战士的回忆录,开战前这一个多月,好多战士体重都增加了十几二十斤,这就是提前给志愿军战士充电、储能了。

  很难想像太瘦的战士能够在朝鲜战场上背着重物,吃不饱,穿不暖,日行军上百里,挑战体能的极限,早就累死了。这个细节的刻画是真实的,也是很到位的,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之所以,到了战场上,那么苦那么累,还能扛得住,原因就在这里,打仗之前先把兵养好了,多长一斤肉可不就顶得上带几斤粮食么。

  等志愿军真到了长津湖战场上,那可是真的苦得要命了。因为九兵团基本上没有后勤补给,只是靠士兵自己携带的粮食,一般就是一个长条形的布袋装十几斤的炒面或炒黄豆之类的,最多只能吃一个星期,而长津湖战争光是打仗就打了两个星期,如果算上美军从兴南港撤退,整整四个星期。

  所以,小小的冻土豆,都成了志愿军战士的美味。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土豆都冻得跟钢铁一样硬了,伍万里没有经验,不小心一口咬下去,直接咬掉了一颗牙。后来是把冰块一样的土豆放到衣服里暖化了才能吃下去。就是这样的土豆还很奢侈,一个人一天都吃不到一个。

  反观美军,因为拥有大量的汽车,而且还掌握抽空权,后勤补给充足,美军就能吃上火鸡、牛肉罐头等,喝上热气腾腾的牛奶、咖啡等,就跟我们现在的大学食堂似的。

  最后美军撤退的时候,还运走了40多万吨物资,剩下的大量物资都一把火烧掉了。而对于志愿军缴获的数千辆汽车及各种物资,也是派飞机炸掉,可不像蒋介石是个运输大队长。解放战场那种以战养战的好事没了。

  还有在火站入朝的时候,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看到九兵团的士兵,穿的都是南方单薄的冬装,纷纷就在站台上把自己身上的军大衣脱下了,扔给车上的士兵,在当时就是这样的,许多志愿军的回忆里面都有描写,当时就是那么匆忙,连停下来换装的时间都没有。这也是后来九兵团冻伤减员大大超过了战斗减员的原因。长津湖之战,我军战斗伤亡只有1.9万人,但是冻伤减员2.9万人,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了700多人。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我感觉编剧为了从一个小小的战斗集体“钢铁七连”,这个视角来讲述长津湖战役,不免就会有一些拼凑的嫌疑,因为要把许多其它部队发生情节放到钢铁七连身上来,使剧情更丰富饱满。当然这些是暇不掩玉,因为电影毕竟是电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只是有些地方衔接得不够好,感觉很突兀。

  电影里面还有一些剧情安排是我觉得非常遗憾的。比如说,电影花了不少的镜头语言去刻画仁川登陆,宏大的海军场面令人震撼,特效也很多。但是真正到了长津湖战争的时候,却又看不到美国海军了。

  事实上,长津湖战役,表面上是我们的九兵团15万人,跟美国陆军第10军的十几万人在作战。然而与我军只有陆军不同的是,美国还在兴南港外的海南上集结了大量的海空军。美国为了打长津湖战役,在海上集聚了七艘航母,近两百艘军舰,1500多架飞机,海空军加起来又是十几万人,也就是说,参战的美军超过了30万人,是志愿军的两倍!

  既然电影搞了那么多军舰突显美军威武霸气,为啥不在长津湖战役中安排这些美国海军参战的情节呢?反正道具都是现成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BUG,要搞你就搞全套嘛,关键的时候你不搞,仁川登陆你搞那么多,跟长津湖战役不搭界的,这是令人遗憾的。

  当然,暇不掩玉,艺术本身是追求完美的,但是艺术作品却是没有完美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部电影,在每个人看后的观感都是不太一样的。总体来说,长津湖不失为近年来难得的佳作,值得一看,不但生动展现了我军在长津湖之战大败美军,而且还在电影市场上大败好莱坞的007,这两个胜利同样值得我们赞扬!

  最后一首《英雄赞歌》献给志愿军英雄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3:56 , Processed in 0.1094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