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2546|回复: 0

《撩开》14 黄飞虎是个小人(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5 14: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先得弄一个迟到的声明:咱们只能以欣赏文学作品的心态来看《封神演义》里的这些文学形象,我一直有所估计,也许很有人把这里的文学人物当成真实的历史人物,比如把黄飞虎当岳飞袁崇焕,把商容当文天祥史可法,总之,把他们当大忠臣和大英雄;更会有人把封神世界里的任何一位神仙或者妖怪当成现实社会里存在的宗教人物并倾注了巨大的爱恨情仇,总之,把他们当高高在上不可仰望的神圣偶像,那么,我只能说,这跟《封神演义》里的文学形象,风马牛不相及,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谁也不挨着谁。当然,谁硬要把两者混为一谈,我真的感到很无奈,只能嘀咕一声:老夫无奈。

    再进一步,如果这些文学形象中的哪一个已经成了哪位看官的人文偶像或者宗教偶像,而鄙人又不幸伤害了尊驾的情感,那么,请首先接受我由衷的道歉,同时,请千万理解:老夫这是无心之失,绝对是误伤。

    为了弥补这无心的过失,我这里再胡乱支一招:就请您把自己的仇恨都发泄到《封神演义》的作者头上吧,谁让他吃饱了没事儿干,弄这种写一部神话小说来忽悠人的缺德事儿呢?

    从整部《封神演义》看,这位作者是个落魄文人,活得很不开心,随着真相的逐渐显露,咱们还一定会发现,他是个十足的明朝老愤青,集毁僧骂道咒儒于一体,非常艺术地用一部神话小说,扔给了古人今人——他骂了那么多人又骂了几百年,如果你反过来骂他一顿,也算给古今好多人出了一口恶气……

    言归正传,咱们一如既往,将扒底裤进行到底:

    把一个人、一帮人夸得光彩夺目,不经意间,骂进骨头里,让粗心的读者连连上当,是《封神演义》的又一个拿手把戏。

    黄飞虎是朝歌的“镇国武成王”,其官位之高,十分离谱:闻仲、商容二人的地位,在黄飞虎之上,怎么没有封王?


    上文引用的“太师方上条陈……”那段话,后面还有如下几句:

    闻太师道:“元帅,今反了东海平灵王,老夫来与将军共议;还是老夫去,还是元帅去?”黄元帅答曰:“末将去也可,老太师去也可,但凭太师主意。”太师想一想,道:“黄将军你还随朝,老夫领二十万人马,前往东海,剿平反叛,归国再商政事。”

    请注意这里的“太师想一想”。“想一想”就是心里评估一下,评估的结果是他自己去打那个平灵王,让黄飞虎留守。闻仲评估的依据,只能是那位东海平灵王的战力,而平灵王的势力厉害到什么程度,刚刚接到的战报,应该是最重要的依据。也就是说,在闻仲看来,黄飞虎不是东海平灵王的对手,尽管黄飞虎在朝中不能阻止纣王胡作非为,闻仲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那么,闻仲的战力和战功,更是远在黄飞虎之上,为什么不封王?可以肯定,黄飞虎的“王”不仅有点虚,“武成王”似乎就是“无成王”,身居高位而能力稀松平常,抬得高是骂得畅快的一个必要铺垫。

    既然不配当王而当了王,还是“镇国武成王”,请看他是怎么“镇国”的:

    纣大哥的缺德事充塞天地,大臣们死谏的一拨又一拨,一个比一个死得惨烈,号称“镇国武成王”的黄元帅,除了在背后搞鬼以外,可曾有一言半语劝谏?

    二十七回:纣王命斟酒赐与太师。闻仲接酒在手,转身递与黄飞虎,太师曰:“此酒黄将军先饮。”飞虎欠身曰:“太师远征,圣上所赐,黄飞虎怎敢先饮?”太师曰:“将军接此酒,老夫有一言相告。”黄飞虎依言,接酒在手。闻太师曰:“朝纲无人,全赖将军。当今若是有甚不平之事,礼当直谏,不可钳口结舌,非人臣爱君之心。”

    请注意,闻仲向老黄敬酒是假,责难是真,这一番指责他“钳口结舌,非人臣爱君之心”的话,是当着纣王和前来送行的文武大臣说的,这等于当众打老黄的耳刮子。起码可以这么看,闻仲对老黄这十几年来所作所为的不满,已经按耐不住了。看到这段话,对《封神演义》的读者来说,应该在老黄头上画一个巨大的问号了,如果还闷着头把他当忠臣,是对不起作者的良苦用心。

    咱们把“非人臣”三个字拿出来,再一次送给镇国武成王,也许不冤枉他。

    从这个点看闻太师,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忠臣良将,帝乙归天的时候,只向他一人托孤,真的是大有知臣莫若君的架势。

    第八回,纣王要杀他的俩儿子,这关乎到政权的未来,更关乎大臣们的未来,大臣们一个个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话说众多文武,见反了方弼、方相,大惊失色;独黄飞虎若为不知。亚相比干近前曰:‘黄大人!方弼反了,大人为何独无一言?’”

    看官,老黄不但“独无一言”,还居然“若为不知”,俨然一个局外人,他怎么那么憋得住?比干是副宰相,只有太看不过去了,才会这么公然指斥,而老黄并不正面回答为什么“独无一言”,而是顾左右而言他:“方弼乃一莽汉”,竟然看不惯天子,造反了,大臣们可就这一个有点血性,我正在这里发愁呢。愁什么?愁反叛的将军只有这么两个,难道大家一起按住纣王揪下脑袋,镇国武成王就不愁了?

    听了这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话,比干还能往下问吗?只好闭嘴了。那么,老黄对国家大事,真的“独无一言,若为不知”么?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4 20:41 , Processed in 0.1406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