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84|回复: 0

戎评:盛世警言│这场旷世的种族文明之战,攸关华夏存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30 17: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戎评之前的文章(全球性灾祸将至?“危”中有“机”,中华文明即将迎来第七次盛世!)后台留言中,读者“云”留言,希望戎评能够系统性的去介绍一下我在文末提到的古代中国“七大盛世”。

  即:

  殷商的武丁盛世;
  姬周的成康之治;
  大汉的文景之治;
  巨唐的开元盛世;
  北宋的仁宗盛治;
  大明的仁宣之治;

  老实讲,对于“云”的这个要求,戎评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略过的。

  无他,只因对于“七大盛世”这一话题,且不论日久年深下史籍记载的亡佚差误之处有多少,单单是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相关出身的人,戎评自问没有能力能够以一个客观中立的全景形式,为大家完全的呈现出“七大盛世”的磅礴宏大…

  然而,我从来都是一个矛盾的,且不善于自我和解的人

  ——最近这两天,“云”的这个要求反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一种血脉中仿佛觉醒的“责任感”,促使着我去思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对于今日之中国而言,中国古代的“七大盛世”之所以能够成为盛世,实则有着莫大的借鉴与警示意义。

  分割线

  盛世,是历史对胜利者的褒奖。

  千年以来,世人总是偏爱鼓乐齐鸣下的盛世繁华,却不见文明进步阶梯之上的累累骸骨与斑斑血迹。

  武丁盛世

  一场攸关华夏民族生存权力的大决胜!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从公元前1600年成汤伐桀立商,至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帝辛自焚而亡,作为当前中国史学公认的第二个上古王朝,商朝前后共历17世30王,享国554年。

  按理说,作为一个国祚绵长五百余年的“超长待机”王朝,依据中国古代的兴衰经验判断,商朝的前半截应当是持续辉煌的

  ——譬如汉唐,乱世之中一统寰宇,文治之后是赫赫武功。

  但是很显然,“商朝”他偏就不走寻常路。

  自成汤立商之后不过百余年,至十世商帝仲丁开始,商朝的统治阶级内部便在“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双重继承制度矛盾下,围绕帝位继承权的问题,展开一场历经九帝、五代的最高权力争夺!

  持续性的顶层权力混乱,给商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史记·殷本记》有载:

  自仲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候莫朝。

  由此带来的是什么?

  史载,由于商朝统治力量的持续性内耗,在无力顾及之下不仅长期臣服于商的四方诸侯、方国不再朝见纳贡。

  在对外打击的多年孱弱下,当时作为商朝主要敌对势力的西北少数民族,如土方、鬼方、羌方等,更是趁机发展实力,直接威胁商朝的统治。

  万幸:天不灭商。

  在风云飘摇中,一个倒霉的“幸运儿”,默默的扛下了所有。

  他叫武丁。

  他的大叔,是前前前前任商帝阳甲;

  他的二叔,是前前前任商帝盘庚;

  他的三叔,是前前任商帝小辛;

  他亲爹,是前任商帝小乙;

  按理说,出生于皇室贵胄之家的武丁,按理说从小应当是锦衣玉食的。可是,武丁却是个十足的“倒霉蛋”

  ——幼年时,他亲眼目睹了自己亲叔之间皇权争夺的血雨腥风,为了根除前朝势力,压制自己的胞弟,他的四叔盘庚更是两次迁都!

  而在此之下,出于恐惧武丁人身安全的考虑,他的父亲小乙不得已在他尚且年幼时,便以“察民艰辛”为借口,将之藏匿于民间…

  诚然,儿时便有丧命之危,缺乏父爱的武丁,可谓是个十足的“倒霉蛋”。

  然而,随着四叔盘庚两次迁都巩固皇权,六叔亲爹相继短命帝位空置、历经艰辛最终得以承继帝位的武丁,又是一个十足大的幸运儿!

  无他,武丁实在是有个让人羡慕的好爹。

  为了自己的儿子,武丁的父亲小乙不仅在权力争夺最危急的时刻,以“察民艰辛”为借口,将之藏匿保护于民间。

  在“兄终弟及”为主流继承方式的商朝,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最终完成商帝权力的顺利继承,模范老爹小乙更可谓是费尽心机:

  《书。说命中》有载:

  “台小子(武丁)旧学于甘盘。”

  《史记·殷本纪》有载:

  帝武丁即位… …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

  以上两段话什么意思?

  冢宰可托政事、甘盘是武丁的老师,这两位都是武丁即位之后的重要大臣,这意味着在上代商帝遗留之下的旧有官僚体系外,武丁在即位之初,便已经拥有一套自己的成熟领导班子。

  而这一切,都是小乙在世时一手布置安排的。

  当然,武丁也可谓不负父望。

  在登临帝位后,凭借甘盘与冢宰的协助支持,武丁迅速完成了对权力的掌控,这一点,我们从武丁其后任用筑墙奴隶傅说(yue)担任帝国宰相并最终实现“兴殷强国”的举动,便可以很明确的看到他对朝政权力的精准掌控

  ——他的后代帝辛,即末代商帝纣王,因为唯才是举,大肆提拔底层奴隶从军从政,侵犯了以微子启、比干等贵族的利益,从而最终招致他们在政治上的反对,引发帝国动荡乃至最终倾覆,便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但是很显然,彼时顺利达成了权力掌控的武丁,对此并不满足。

  诚然,武丁有个好爹;

  诚然,武丁是个能力强大的英主;

  但是,商朝当时固存的以“兄终弟及”为主流继承方式的权力继承制度就决定了,即便是有一个“好爹”,即便是有一个“英主”,但是在情况突发之下,没有任何制度保障的每一次权力更迭,都注定了会是一个巨大的内耗事件!

  武丁决心彻底的改变这一切,一个影响了中国后世千年的继承制度由此被首次提出:

  嫡长子继承制

  何为“嫡长子继承制”?

  用一句话概括,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还是以末代商帝 帝辛为例:

  帝辛出生时,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哥哥,当时的商帝 帝乙本来是准备立长公子微子启为太子的。

  但是,这个决定却招致了群臣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

  帝辛与微子启虽然是同父同母,但其母在生子启时只是侍妾,在诞下子受(帝辛)时,却已经贵为帝妻;

  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妻的儿子在,就一定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即便是同一位母亲。

  无疑,如此教条的权力继承方式,在今天看来可谓是不可理喻的。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看到:

  自武丁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以后,商代各帝虽并不尽是嫡长子、长子乃至在先王无子的情况下,依旧出现了兄弟继承。

  但是,随着继承制度确立的前后有序下,诸如商朝前期围绕权力争夺的“九世之乱”已经不复存在!

  制度保证约束下的权力更迭和继承,保障了商朝后续300年的政治平稳。

  因此,于后世中国而言,武丁最大的政治贡献是什么?

  武丁盛世,在武丁崩逝之后不过百年的时间,便几近于红利耗尽,站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再度回望,曾经的一切辉煌更是早已成了史书之上的只言片语。

  然而,一个好的制度却是永不过时的

  ——针对权力的有序交接,武丁提出了“嫡长子继承制”。

  诚然,在整个中国“封建王朝”中,真正能够以嫡长子身份达成皇权有序交接的,只有仅仅可怜的10%;

  诚然,在民主共和的今天,如此以“出身论”来接受国家最高权力的制度,早已成为了封建的糟粕。

  可是,当我们扯下“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包裹,对于今日之中国而言,武丁此举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权力的过渡与交接,需要一套制度的约束!

  这套制度,必须是契合时代要求的;

  这套制度,必须是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内耗的;

  这套制度,必须是多方钳制监督,不可被轻易损毁的;

  扪心自问,三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真的做到完美了吗?

  当然,首次在国家权力交接上引入了“制度”概念的武丁,其开创性的表现并不仅仅只是表现于帝位承接制度建设这一点。

  在武丁之前,沿袭自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家长制,以血缘为封赏纽带依据的“宗法制”,依旧牢牢地维系着商朝上层统治阶级的运行。

  奴隶的后代,无论如何努力,生生世世都是奴隶;

  农夫的后代,无论如何勤劳,生生世世只能是农夫;

  贵族的后代,无论如何荒淫无能,生生世世却永远都是贵族;

  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笼罩压抑下,因缺乏新鲜血液而日渐弥漫的腐臭气息,让刚刚登临帝位的武丁,感到了极端的不适…

  武丁渴望新鲜的血液

  ——在“先帝托梦”的借口下,他力排众议,大胆启用了当时卑微至极,生命低贱不及一张羊皮的筑墙奴隶傅说,担任帝国宰相!

  在那个牢笼束缚的年代你,武丁捅破了一片天,他向全天下的昭示,响彻天地:

  奴隶的后代,并不一定只是奴隶!

  然而,时代的车轮虽滚滚向前,却注定沉重。

  武丁能够捅破一片天为底层带来“光”的希望,但是武丁自身所处的社会阶级却最终决定了,他或许能够带来激进的改革,但是他却一定无法带来暴烈的革命…

  改革不是革命。

  革命是推翻一切,重头再造!

  改革是老树新枝,基本盘不动摇!

  筑墙奴隶傅说是时代的幸运儿,是武丁改革的模范标杆,但是拥有天纵之才的傅说毕竟只有一个,而作为大型真人秀现场的“先帝托梦”戏码,武丁也不能毫无节制的上演!

  制度建设,才是恒久的人才上升通道秘法。

  ?

  即使,迫于其“改革”的本质,这套人才上升渠道本质上是对旧势力的妥协所得

  ——在宗法制血缘纽带下,承诺对旧有贵族势力既得利益的不动摇原则,武丁首次提出了以对外扩张,军功评定为衡量价值标准的“分封制”。

  既然原有的蛋糕不能动,那就选择做大蛋糕!

  据出土甲骨文片不完全统计,武丁在位的59年里,因扩张军功被封侯的幸运儿有50多人,封伯的幸运儿多达40多个。

  虽然,对于这些新分封的诸侯究竟来自何等的地位,由于史籍亡佚,戎评也已经无从得知。

  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在武丁当朝时期新增贵族下辖的封地,几乎无一例外的均位于传统商朝势力范围的边缘地带。

  所谓:灭鬼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

  无疑,对于一个自黄河流域旁的渺小部落一路走来,在千年发育之后,直到今天足以被称之为“万里上邦”的华夏民族而言,扩疆千里固然雄壮,但是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也算不得罕见。

  然而在戎评看来:

  武丁扩疆,在史书之上固然只有寥寥数言,但是与后世的任何一次开疆拓土相比,武丁扩疆,却与之存在本质的区别!

  焦点锁定到了一点:鬼方。

  《竹书纪年》有言:

  (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

  何为“鬼方”?

  对此,《说文》中曾明确解释:“鬼”者,异种也,譬如鬼方!

  长久以来,对于这个3000多年前曾与我们的祖先爆发了万人规模、累计大战三年之久的所谓异种“鬼方”,中国历代考据文人也大致也只是将他们看做了是不融于华夏的周遭蛮夷。

  但是直到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一场数千年前的文明之争,摆在了我们,当年最终战胜者的后代面前:

  1973年,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后母戊鼎所在大墓的坑道里,22个用于祭祀的完好人头骨引起了专家的兴趣,当年依据骨相便初步判定了这些人并非是同时期的华夏殷人,而实为白人血统的古印欧人,而后通过锶同位素技术检测后,其并非安阳土著的结果,更是坐实了这些殉葬者实为“战俘”的身份!

  当然,更为巧合的是此大墓主人妇妌(jing),与妇好、妣癸(bi,gui)二人,同属商帝武丁的“三配”(三妻)。

  前面也说了,商帝武丁时期,商朝军队在武丁之妻妇好的率领下,曾与异种“鬼方”爆发过持续三年之久的大战,而最终的战争结果以出土甲骨卜辞:“鬼方易”而结束!

  什么是“易”?

  逃跑、迁徙。

  换一句话讲,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与雅利安人的前身古印欧白种人爆发了一次文明之战,最终我们以胜利之姿捍卫了华夏的火种,成功驱逐了外族的入侵!

  值得玩味的是,这批战败者在中国遭受失败后,经过百年迁徙流窜到了如今的印度地区,他们最终灭亡了“古印度文明”,将印度土著贬低为了“低种姓贱民”的首陀罗和达利特,同时将自己提升为了“高种姓”的婆罗门和刹帝利。

  历史永远只会眷顾胜利者。

  因为那场种族文明战争的胜利,华夏民族的势力触手得以第一次的触摸到东海之滨与西荒瀚海,武丁扩疆,初步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势力版图范围。

  因为那场种族文明战争的胜利,华夏民族得以保留自己的冠冕、继续自己的文化、留存自己的肤色,三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旧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至于战败的古印度?

  他们成为了“人种博物馆”、他们习惯了屈辱与忍耐、他们早已遗忘了自我与文明,他们在历史上一败再败,他们直到今天乃至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旧难逃一败再败!

  对于今日之中国而言,一场战争之后的两种截然命运,仅仅只有唏嘘吗?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正如从武丁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提出,使得后世中国开始有意识的对权力交接进行制度约束,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内耗,达成文明平稳发展的启示一般。

  正如从武丁首倡“分封”,在保障国家大盘毋须革命不动摇的情况下,以改革手段给予底层上升通道,从而使得老树发新枝,为后世中国历朝历代持续保持文明活力提供可行之策一般。

  武丁扩疆之重点,不在武丁一朝,而实在扩疆之举!

  何为“疆域”?

  疆域意味着土地、意味着资源、意味着更多的人口!意味着一个民族更为厚实的家底与生存空间!

  而以上这一切,又是一个文明能够屹立千年不倒的最底层基础。

  在农业社会,土地等同于疆域。

  而在21世纪的今天,广义范围之中的“疆域”,早已不仅仅只局限于土地

  ——科技生产、政治地位、文化输出、经济主导权,都可以被视为是21世纪的文明疆域!

  3000多年前,中国需要扩疆!

  30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同样也需要扩疆!

  戎评相信:与3000多年前一样,今日中国的“扩疆”同样会遭遇来自种族文明之间战争。

  美国同意与中国不爆发军事摩擦,但前提是中国放弃军事现代化;

  美国同意与中国共创G2结束贸易战;但前提是中国放弃产业制造升级;

  美国同意认可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贸易优势地位,但前提是中国放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事实如此:此刻,我们正置身于战争之间。

  可以放弃吗?

  在3000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来回首那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文明存亡之战时,戎评相信在藏于遥远记忆的血脉激涌下,对于当年那每一柄刺向异族的戈戟、每一位搏命在战场前线的勇士、对于武丁、对于妇好,对于当年那场中华文明守护之战的一切参与者们,作为直接受益人的我们,哪怕已时隔数千年,也一定怀有无限的崇敬之情!

  这既是对曾经文明战胜的骄傲,同样也是对当下文明责任的一种认可。

  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战胜异族,光耀千古,为中华文明的接续夯筑了雄厚的基础!

  3000年后的今天,沐浴在先辈的光辉,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我们根本就没有丝毫退却的理由!

  无他,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谨记:

  万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以我们这一代人为耻!

  遗臭万年,遗祸万年,怕也不怕?

  盛世警言之二:成康之治

  公元前1192年,年逾90的武丁在众人的围绕守护下,怀揣着自己的盛世荣耀,即将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武丁想到了许多的人。

  喋喋不休的甘盘;

  不苟言笑的冢宰;

  刚直不阿的傅说;

  …

  此情此景,让他想到那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了自己竭尽谋划的父亲;

  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想到了那被自己深寄厚望出宫磨练,却因为不解己意忧愤而死的嫡长子祖己;

  他望向了自己的身侧,看到了正默默缀泣垂泪的祖庚与祖甲,恍惚间,他仿佛望见了几十年前在同样位置上的自己…

  生老病死,天理循环,不可悖也。

  武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那个跃马扬鞭的青春年华。

  那个时候的他,拥有最为健硕的身躯,拥有兴殷强国的宏伟理想,以及,那披坚执锐,号令千军,让自己魂牵梦萦挚爱一生的女人…

  在祖庚与祖甲的哭嚎中,执政59年,在中华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武丁,最终还是在如释重负与万般不舍下,离开了自己倾其一生,去精心打造的庞大帝国。

  武丁的时代落幕了。

  但胜利者的故事,以及历史对胜利者的褒奖,仍在继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下一个盛世,蛰伏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13 , Processed in 0.4065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