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72|回复: 0

云石:美欧反华——政治搏杀之外,更是存量时代的经济内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8 2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以来,其实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的外部环境在逐渐恶化,尤其是西方和美系盟友,反华的舆论声浪逐年增长,实质性的封锁排挤操作也是明显增加。

  当然,这里面有西方对华一贯的意识形态以及文明敌意,也有美国基于维护霸权而对中国的全力压制——尤其是拜登上台后,这种协调各方组件反华联盟引发的连锁效应大大增强。

  但这些并不是全部原因。意识形态对立这个东西一直都有,但说实话,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超级自我约束了——输出革命停止,意识形态也极力淡化,跟当年苏联全球共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至于拜登的反华联盟,说实话,所谓的中国威胁,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来说可能确实存在,但对许多国家——比如欧洲等,这种威胁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反而如果中国崛起真能打破美国霸权,对它们还有好处。

  而且,正因为这种意识形态和美国打压因素的存在,中国为了争取良好外部环境,在经济方面也是做了很大让利的——比如前段时间的《中欧投资协定》,中国就给了欧洲很大的政治溢价;而像国人对各类西方文化消费品的追捧,疫情前的海外旅游、镀金式留学混文凭(理工科也就罢了,出去学文科、商科、艺术的大半都是水货,英、澳水硕尤甚),这些说白了就是收中国人的智商税、薅羊毛,中国基本上也管得很松——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纵容。

  但这并不能完全阻遏西方对华敌意的增加。甚至有些国家,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还砸着中国的锅——比如澳洲。而即便是从中国大量受益的国家——比如德法,虽然当局总体而言对中国还算客气,但依然在诸多方面跟中国杯葛,国内政坛也都存在着强大的反华势力。

  还有一些国家,跟中国都没什么太多联系,却在反华方面尤为积极——比如北欧、东欧的一些小国。

  为什么会这样?除了之前我们提到的意识形态和美国因素之外,其中还有一个,是我们平时讨论的比较少的——就是经济存量时代的国家间经济内卷。

  一直追看云石君的童鞋,都知道这两年我在文章中反复说过,全球经济发展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基本吃干抹净,而第四次科技革命却仍未爆发,这意味着人类财富总量已经基本逼近了阶段性的天花板——在其被打破之前,人类整体再想往上走,步子将十分艰难,每进一步都会花费很大的力气、而即便有个突破,收益也比较有限。

  这就会惹出麻烦。蛋糕总量是不会变了,但这些吃蛋糕的人,他们的胃口却还在不断增长。尤其是,由于之前蛋糕的分配是不平均的,总人口不到十亿的32个发达国家,切走了蛋糕中的绝大部分,剩下的60亿发展中国家人民,却只占到了一小半;而且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这种分配同样也不均匀。

  这天然就会引发纷争。以前蛋糕在不断扩大,大家可以通过闷头发展创造增量来推动增长,所以彼此间的冲突还相对没那么明显;但现在蛋糕总量已经到头,总增量已经没有了,这种情况下,各国还想自己吃饱,就只能把手伸到别人碗里,把别人的拿过来填自己的胃口。

  所以说,内卷,就是当下全球经济的基本逻辑,也是未来最少十几年内,全球经济的基本逻辑。

  这种内卷逻辑下,各国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的会加剧。尤其是,那些本事大能耐大的卷王,会在这个阶段,受到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疯狂排挤。

  那么,放眼全球,谁家的能耐,配得上大卷王的资格?

  第一个是美国,第二个是中国。

  美国就不用说了,全球霸主、人类产业链链主、凭着尖端科技和石油美元薅尽全世界羊毛,另有全球无敌的美军保驾护航,威慑不臣。所以不管是财富总量剧增还是停滞,美国都可以凭着这套路数卷人之财为己所用。

  中国变身大卷王,则来自于庞大体量的崛起复兴、脱贫致富的需求。一个14亿人口的世界级地缘大国,要从一穷二白迈向发达富裕,这自然需要大量的新增财富——换句话说要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2010年代之前,这个对既得利益者的影响还不大——毕竟那时候人类还在享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红利,整体财富增长空间还很大,加上当时中国本身也还比较落后,经济段位比较低,所以中国的增长,主要是靠中低端产能扩张来实现,不仅不用跟发达国家这些既得利益者抢饭碗,反而因为中国的超高效能,让它们得以享受高增长低通胀。

  但最近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这种情况逐渐改变。08年金融海啸后,全球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就已经在放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红利也逐渐吃到头。另一方面,随着中低端产能的过剩,中国还想寻求增量,靠数量扩张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向产业中高端迈进,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将将产业链最高,也是利润最大头的那部分收入自己手中——这就与西方产生了冲突。毕竟这些中高端产业此前是在它们手里的,。现在科技红利到头,增量空间没有了,如果这些高溢价产业的存量被中国拿去,那它们赖以维持发达国家地位的经济支柱就将轰然倒塌。

  这就是这些发达国家反华的深层次经济原因。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美国本质上也是卷王,而且美国这个卷王更狠——中国还得冒着巨大风险、承担巨大投入,通过产业升级来卷别人。美国都不用累死累活,直接通过印钞票,就直接把人家的财富和优质资产卷到自己家来了。为啥他们不恨美国,不跟美国去斗?

  其实它们也狠也斗,但是美国毕竟跟中国不一样,美国底蕴比中国深厚,实力更强大,斗美国的难度——至少到现在为止,依然比斗中国要大的多。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当今全球经济秩序依然是美国构建的,这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维持相对发达地位,能有一些中高端产业,这本身就证明了它们在这个秩序中获取了好处,或多或少是既得利益者。

  这个身份,还是很不容易的——毕竟全球将近两百个国家,发达国家总共才32个。而这个地位,是在现行全球经济秩序中获得的。如果反美,甚至不反美,只是对现行秩序崩溃而无动于衷,现在这个地位还能不能保持,这个都是不好说的。所以,虽然这个秩序中,其他发达国家也免不了被美国阶段性收割,但权衡利弊,还是对美国或多或少存在依赖。

  这是中国无可奈何的。虽然理论上,中国打破美国霸权,并不一定代表着既得利益者就一定会受损——毕竟中国也不可能啥都吃干抹净,更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动不动就搞金融收割。但这毕竟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这种高度不确定性,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好事——因为他们本身就处在全球经济鄙视链的下层甚至底端,按俗话说就是泥腿子。所以支持中国折腾一下,没准会获得更多机会——就是不成功,也再坏不到哪儿去。

  但发达国家都是穿着鞋的,换双好鞋的诱惑,终究大不过有可能鞋子被拿走的恐惧,何况中国热火朝天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在它们眼中就是要拿走自己正穿在脚上的鞋——至于拿走了,能不能换双更好的,那就真不知道了。

  正是基于这种逻辑,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愈演愈烈,其实西方在经济方面感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甚至,由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科技实力处在第二、第三档,所以中国的这种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首先直接威胁的并不是美国,而是它们。这也加剧了他们的恐慌,和对中国的敌意。

  那么,这些国家的恐惧,中国该如何化解?

  完全化解其实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必须升级突破,而突破就势必要跟发达经济体的现有核心产业冲突。全球总蛋糕就这么大,这意味着中国抢人家的饭碗,这种事不可能完全避免。

  但通过一些技术性处理,我们依然可以大大缓解这些发达国家的恐惧——具体来说,就是有取有舍,差异化补偿。

  有取有舍,就是把这些发达国家和经济体进行区分,像日本、台湾、澳大利亚乃至总老大美国,这些国家和经济体,是铁了心要跟中国(大陆)作对的——毕竟中国跟它们的结构性矛盾更深,经济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大量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因素掺杂其中。这些国家(地区),至少现阶段来看,是很难争取的,所以对它们不用客气,更不用太顾忌(除了美国),它们的核心产业,能抢则抢,不能抢的创造条件也要抢。抢的越多,不仅咱们越强,还越能同时削弱的对手和绊脚石,让它们在反华方面更加有心无力。

  而像欧盟之类,它们跟中国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在经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因素虽然不能说没有,但相对而言没那么严重。这意味着中国是可以适当笼络了。所以对它们,中国就没必要针锋相对,可以适当照顾——可夺可不夺的产业,我们可以适当照顾一下;就是必须要夺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开放庞大的中国市场等,从其他方面给他们找补——也就是差异化补偿。

  说白了,全球产业链条很长,中国虽大,也不可能全部吃干抹净。所以在重新构建全球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也可以随着自己实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增加,通过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的话语权,来对西方势力分化瓦解。

  这个逻辑上是可行的。毕竟虽然发达国家普遍受益于美国构建的现有经济秩序,但它们也同时深受美国压制和收割之苦——并非全无反抗之意;更重要的是,这些发达国家赖以获利的现行秩序正在松动——不仅中国崛起之势越来越无法阻挡;美国那边,也是颓势越来越明显。

  这种趋势下,就算这些国家习惯了依附在这艘大船上混日子的生活,但随着船的破洞越来越多,它们也会越来越心慌意乱——他们是不想放弃混日子的好时光,但更不想跟着破船一起沉到海底。

  这种时候,船上的人自然就会生出跳海的想法——而先跳和后跳,逃生机会肯定是不一样的。

  当然,如果船最后稳住了,那先跳的人会吃亏——他再想回到船上可就难了,就算回去了,以前的位置也会被人顶替,自己只能去当最下等的水手。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让船上的人依然犹豫。

  这种情况下,如果旧船旁边又上出现一艘新船,这艘船看上去够大够坚固,那对于那些旧船上彷徨的人,就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当新船开出各种好处,先到先得,那他们跳帮换船的勇气和决心就会大增——至不济也会心猿意马,两头卖乖,争取都给自己留个位置。

  随着新船船员增加有更多的力量去维护和加固,愈发巩固,最终成为这片海洋的主导者。至于旧船,随着船员流失,本就四处漏水的旧船就会因为维护力量的减少而逐渐沉入海底。

  美国就是这艘旧船,中国要扮演的,则是这艘新船。具体到现实中,我们不仅要一步步打破美国的霸权,而且我们还要打造一套更加多极化,更加能让参与者利益均沾的全球经济新秩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既要加强自己的硬实力——这样才有能力把新船造的更大更坚固,同时,通过先来后到,差异化对待,吸引更多本就边缘化,且意志不坚定的旧船船员;让他们协助我们造船——至少是不搞破坏。至于那些旧船上的核心死硬分子,这帮人拉不过来——新船上也没那么多岗位安置,那就狠狠的反击,一件一件的夺走他们手上的工具,让他们最后随着破烂的旧船,沉入海底吧!

  这就是以不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现在的格局下,中国确实无法给那些西方国家如过去般的确定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加速传统秩序的瓦解,逼他们跳出安逸区和惯性思维,不得不置身于充满不确定的惊涛骇浪中。这时候,我们再通过增强自己的硬实力,打造出新的确定性。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缓解西方发达国家中反华思潮的蔓延,阻碍西方反华联盟的形成。

  当然,新船不是一日建成的,中国的这种战略反转构画,也不是短短几年、十几年就能成为现实。但至少,现在的宏观趋势是在往这个方向走。至于能不能让这个趋势更稳固,能不能加速,能不能最终成功,那就得看我们的努力了!一旦成功,我们就将是新船的船长,是人类的新灯塔,指路灯!中国也将回到农耕时代在世界的位置,甚至超越古人,成为主导第四次科技革命,甚至开启星际时代的那个开门人——而我们华夏儿女,我们华夏文明,也将因此,像当年开启大航海时代、开启工业革命的欧裔白人和西方文明那样,享受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的丰厚收益,泽被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11:55 , Processed in 0.0781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