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73|回复: 0

风雨锐评:竟然要求填“自杀问卷”!这是帮助还是毒害中小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1 17: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央广网的报道,上海长宁多所中小学调查问卷涉“自杀准备情况”。
  这是一起令人惊愕的严重教育事故。这起事件背后应该跟教育部回复政协提案称准备把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有关。

  第一层,教育部表态只是政策方向,要落实具体可执行,针对儿童青少年学生的抑郁筛查,还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

  我们不知道问卷的设计者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设计了这样奇葩的文件。

  第二层,涉及儿童抑郁症甄别诊疗,远比针对成年人的甄别诊疗要复杂和审慎得多。儿童对环境刺激高度敏感,又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对于问卷设计应当十分审慎。

  家长们强烈质疑问卷合理性:

  通篇负面消极的语句描述:在第二部分(6-32题必答题)中,例如“我偶尔/经常/总是不

  开心”,“我的表现一直/经常/偶尔像个坏小孩”,“我偶尔/经常/总是担心又不好的事情发

  生”,“我恨我自己”, “我长得不好看”,“没有人真正爱我”等;在第三部分(33-57题必答

  题)中,例如“我感到紧张”,“我觉得呼吸困难”,“我担心会有什么事发生在我身上”,

  “我觉得有人会告诉我,我做事的方式不对”,“我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

  第三层,这次长宁区部署使用就是自杀量表,已经涉嫌传播和唆使自杀。性质非常严重。
  家长们质疑: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问卷满屏讨论近期和以往的自杀念头,反复强化想不想死、想怎么死、什么时候想死、还有什么阻止你死、遗书写没写、有没有瞒着别人死。Beck问卷的目标人群为有自杀风险的病人,今天竟然用到了四五年级的普通学生身上。

  问卷之后,有不少学生一下子对自杀的兴趣度提升很多,学生之间交流之后有人得出“死也没什么可怕,喝孟婆汤继续转世做人”之类的可怕结论。这究竟是帮助学生,还是毒害学生呢?

  第四层,即使教育部做好准备颁发政令,各地落实筛查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这事也有极大风险。学过教育心理学的师范生都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只要对学生形成资质预期,就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表现。也就是说,教师认为学生聪明,学生学业表现就很容易优异;反之,教师认为学生愚笨,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业表现。罗森塔尔效应在社会心理学反映的是自我实现的预言。那么,学校教师只要识别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哪怕只是误判的不健康,那么这名学生就会在教师期待下发展得越来越不健康。所以,教师不能接触和查阅儿童心理档案,否则就违背职业伦理。

  第五层,从严格的意义上,筛查抑郁症不应该是教育部该操心的事情。对中小学进行大范围筛查应该是卫健委的事。

  把目光盯着问题,问题就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把目光盯在人的优点之上,人的优点和光辉可能就越来越突出。

  教育部应该在引导学生精神向上、开朗、阳光方面做文章。

  因此,我们不是单纯质疑长宁区的具体问卷不当,更重要的恐怕是质疑教育部出台的政策有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设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24 , Processed in 0.1563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