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向印吹的《印度时报》、“livemint”网站等印媒,开始担心印度不能抓住人口红利,印度会“未富先老”。
连彭博社等西方媒体,也表示全球人口的减少“对环境、气候变化和粮食生产具有积极影响”,这也意味着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一切源于印度卫生部11月底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如今印度每个妇女的平均生育数已下降到2.0,首次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2.1。
这说明印度人也不愿意生了,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是进入了发达国家,不愿生就不生了,反正不再依靠密集劳动力产业搞发展了,但印度这种国家还比较穷,正需要大量劳动力时,如果都不愿生了,即使当前处于人口红利期,但后续可就成问题。
其实,印度还面临一系列问题,来具体看看:
1, 妇女生育意愿下降,如上所述;
在印度有些地方,生育率已经降至1.6。
2, 妇女、种姓问题
印度妇女劳动参与率低,只有43%;种姓制度也对劳动生产不利。
这就极大限制了劳动力释放。
3, 教育体系差
印度18~24岁青年,只有25%完成了中学教育,这对印度所需要的技工、工程师等劳动力肯定是不利的。
4, 世界更保守
美国与西方推进全球化,那是它们占据着科技链顶端,能借全球化掠夺世界,如今它们的科技渐渐变得不再遥遥领先时,就开始逆全球化。
因此,世界贸易较以前会变得更保守,这对印度也不利。
5, 国际工业化大门正在慢慢关闭
典型现象就是气候大会。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是需要天量能源的,但全球对传统能源的不断限制,这对印度实现工业化也是不友好的。
再说了,西方也不希望出现一个工业化的印度来与他们争食。
6, 自动机器人不断出现
人工智能、自动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普及,意味着它们以后会取代大量人工。
未来,再提人口红利,也许只是一个伪命题。
7, 兴冠影响
如今横扫全球的病独一波接一波、没完没了,这不但延缓了低端产业向印度的转移,受此影响,印度还将无法为其本国人口提供充分就业,浪费了人口红利。
所以,印度的压力其实还是比较大的,留给印度的时间确实是有些紧。难怪连《印度时报》、彭博社等媒体会担心印度“未富先老”,“印度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于其收获人口红利的可能性”。
如果印度不能好好把握这波人口红利期,当后面出现老龄化、世界工业化大门彻底关闭、智能机器人更多取代人工……,其它庞大的人口也许不是红利,而是社会动荡之源,是印度社会负担的灾难。
相比之下,中国就幸运多了,在世界贸易最开放时,适龄劳动力数量达到峰值,在全球工业化大门慢慢关闭时,我们也早就实现了工业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