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99|回复: 0

苍龙公子:《古田军号》一定要吹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6 17: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为庆祝国庆70周年,八一厂、福建厂拍摄了电影《古田军号》,具体内容这里不详细说了,建议大家一定看看。

  为什么呢?因为影片体现出来的革命性、艺术性、人民性,堪称经典中的精典。

  影片中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英气、霸气、和气,连我这个岁数的人都心潮澎湃、神往不已,饰演毛泽东的这个演员,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文艺工作者”。

  影片中井冈山时期的朱德,英气、霸气、大气,饰演朱德的这个演员,也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文艺工作者”。

  很可惜的是,这么精典的一部佳作,既不叫好,也不叫座,逼着“总司令”要捐出全部影片报酬,以换回青年人回到影院免费体验那段真实的、艰苦的、光辉的岁月。

  要知道,当代的青年,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

  那么在优质的红色经典作品和新时代青年一代之间,一定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火墙,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理论方面,我个人觉得,有两个重要的成就,一是新版的中共《简史》,二是第三个《决议》。

  我们知道,中共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纪律原则是“四个服从”,每一次理论上的重大创新,都是“团结—斗争—团结”的成果。

  所以,尽管有许多形形色色甚至猎奇般的解读,但肯定的是:

  中共简史=宗法上的定力+认识上的创新。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却形成了如此多的分歧和争论呢。

  在我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领域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盛产文阀,山头主义比较严重,又因文化领域的官方或半官方地位,所以他们一直很高调地代表着政治的声音。

  比方说,在描述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的很多文艺作品中,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丽而被摧残的女知青、一脸教条而又邪恶的生产队长、因接受劳动“惩罚”而堕入无边苦海的知识分子、衣衫褴褛而又不思劳作的贫下中农、无知无畏而又无法无天的革命小将,等等。

  总之,正义的,都是假大空;罪恶的,处处都存在;美好的,都在被摧残。

  每个时代都有黑有白,这是辩证法,抹杀不掉。但咱们不能把镜头涂成黑色来对准这个时代,仿佛这个土地到处都盛开着“恶之花”。

  更何况,国民党留下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和100多万军、匪、恶霸势力,苏联“老子党”和美国“老子国”的双重霸凌与压制,还有几千年的文化糟粕,一下子涌入社会主义新潮流,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咱们不能忽视这些最基本的因素,对吧。

  实际是,那个时期,是真正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比方说,抗美援朝,是整个世界历史中绝无仅有的战例;成渝铁路、川藏公路、武钢包钢、解放牌汽车、大庆油田、两弹一星、红旗渠、“纸船明烛照天烧”,人民群众几乎每天都在改写着中国的历史;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每一人名字都响彻云霄;进入联合国,中国是昂着头进去的,尼克松访华,美国人是低着头来的。

  但是,那个时代发出的万丈光芒,闪瞎了很多“灵魂工程师”的双眼,他们靠着自己对历史潮流的片面解读,制作出了“伤痕文学”,“河殇文化”,让新一代读者遍体鳞伤、身疲心惫,在心空神虚、苦捱天明的时候,酒池肉林、莺歌燕舞,温暖和煦的小资情和纸醉金迷的欧美风就趁虚而入。

  而那些时代真理散发出的光辉,却再也很难照耀到今天的年轻人身上,要么偶尔如同冲破乌云的阳光,昙花一现,要么只能走进书店,翻开尘封的党史国情,点燃内心深处的那一点火焰,然后合上书,一声叹息。

  看看今天,打开电视、手机、网络,走进街道、商场、写字楼,东风写在墙上,西风走进生活,有时也很错惑,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为何人们的焦虑感却在有增无减。

  当影视界退变成了娱乐圈,当娱乐圈堕落成千夫所指、人人喊打的行业,当半个世纪快要过去、还没有拿得出几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文化,不改不革不行了。

  经典电影《渡江侦察记》中,侦察连长和女游击队长在革命斗争中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如何表达呢?

  最后一个片段,连长和他的战士们要奔赴新的战场,临别时,连长欲言无语,说,四姐,要不了多久,我们还会打回来的。

  游击队长第一时间就接收到了侦察连长心里的信息,马上说,好,我一定会等着你们回来。

  连长眼睛一亮,脸上就乐开了花,转过身,跟着大部队走了。

  让今天的影视作品来表达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是一件不可想象、不可描述、不可能完成的事。

  道不同,谋不同,术自然也相差太远。不是时代变了,而是立场也变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历朝、历代、历来,文化人对社会的敏感性都是最强的,文代会已经开过了,属于文化人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如何走进新时代,开辟一个社会主义百花园,文艺工作者要有自觉性,在百年大变局时代浓墨重彩地留下自己的痕迹。

  所以,《古田军号》不能就此埋没下去,一定要吹起来,一定要响起来!

  谨以此篇纪念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

  继续听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17:24 , Processed in 0.1094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