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02|回复: 0

匹夫老牛:中美世纪大博弈下,印度突然行动,剑指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3 17: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该是什么货色的垃圾,总归会凑到一块去的。

  这不,前几天在涉疆问题上对华宣战的英特尔,就跑去跟印度眉来眼去了!

  本月十五日,印度政府宣布批准一项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用于发展本国芯片产业以及显示器制造业生态系统,从而使印度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半导体主要供应国和强国。

  印度信息和技术部长瓦什纳对此专门强调:

  生产激励计划将有助于印度发展完整的半导体生态系统——从芯片的设计到制造、包装和测试。

  半导体产业共分为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五个系统,好家伙,印度这是要一口气吃下后面三个系统的节奏啊。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

  三哥表示老子把象囫囵个吞了,自己不就变成大象了嘛!

  原来印度白象野心大的原因在这里,老牛直呼牛逼Plus

  印度半导体生产激励计划出台后,因涉疆错误态度而在中国市场保守批评的英特尔,旋即送上七彩螺旋屁,可劲的吹嘘这个政策有多英明雄武。那架势,像极了被高富帅抛弃的白莲花,转身投向屌丝男怀里。

  末了,还不忘来一句:追我的人从青螺湾排到了巴黎,老娘有的是人要,哼!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哥在中国的光环下当了这么多年的备胎,该有的觉悟还是有滴。12月28日,瓦什纳高调宣布:欢迎英特尔前往印度投资建厂。

  还真是狗熊惜狗熊,白莲花嫁凤凰男,绝配啊!

  印度信息和技术部部长瓦什纳在推特上和英特尔代工服务部门总裁塔库尔互动

  OK,老牛今日份调侃先到这,下面我们来好好分析下这件事。

  印度之所以要推出半导体生产激励计划,其实也跟中国有关,或者更准确的一点说,是跟台湾问题有关。

  这两年的气氛想必大家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时间点越来越近,有一首歌怎么唱来着: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还有那神奇的日月潭。

  毫无疑问,一旦我们解决了该问题,整个东亚的地缘政治生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是全面洗牌!

  因为台湾在美国第一岛链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即作为枢纽之地,北接琉球群岛南连菲律宾群岛。如果台湾丢了,南北通道被切断,再加上处于台湾绝对地缘辐射范围内的相关海域又涵盖东北亚地区的多条交通命脉。其结果必然是第一岛链土崩瓦解,身处北方的日韩彻底沦为孤岛。

  至于第二岛链,虽然名义上和第一岛链差不多,但实际上从小笠原群岛至新西兰-澳大利亚一线岛屿稀少,且各岛之间距离遥远,不能像第一岛链那样形成有效的立体防御系统,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所以第一岛链要是被攻破了,第二岛链也将无法维持,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地缘防线必然退守至阿留申-夏威夷群岛一线,而阿留申群岛再往北走,就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这意味着两点:

  第一、冷战结束三十年以来,美国地缘防线首次被逼到退守本土的地步;

  第二、美国势力从东亚撤出,西太平洋霸权完全崩塌!

  现在看来前几个月中国海军舰队现身阿留申群岛周边是另有深意啊,围魏救赵了解一下?

  关键在于第二点。

  过去半个多世纪,在效率驱动和成本驱动的双向选择下,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向东亚地区聚集。

  注:

  效率驱动和成本驱动指,效率越高越好,成本越低越好,只有这样企业的利润才会最大化,而这取决于本地区供应链的完整程度和销售市场的距离。因为供应链完整度越高,效率也就越高,成本自然越低。此外,半导体是精密器件,运输成本非常高,若生产中心离销售中心太远,也会影响企业效益。

  设备方面,去年VLSI(美国半导体产业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5位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有7家公司在日本,4家公司在美国,2家公司在欧洲,1家公司在韩国,1家公司在中国香港。也就是说,全球顶级半导体设备厂商有9家集中在东亚地区,占比60%!

  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商排名

  材料方面,全世界加起来也不够日本打,用于前端生产的SI晶圆、光刻胶、工业气体、层间绝缘涂膜、CMP抛光液等11个主要材料,日本有六个的市场占比超过50%;用于后端组装的引线架、陶瓷板、焊线等8个主要零部件,日本有七个的市场占比超过50%!

  其中,在硅片雕刻成芯片最重要环节的光刻胶领域,仅富士电子材料、JSR株式会所、信越化学、东京应化工这四家日本企业就占据全球72%的市场!

  吊炸天的三星传奇听说过吧?

  在韩吹们的口中,什么华为、苹果、小米、OV全是垃圾,就我韩国大三星天下无敌,原因无它:三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独立生产手机的公司,不像其他同行需要这里买芯片、屏幕、电池,那里买摄像头模组、声学器件,简直是行业中独立自主的标杆!

  实际上呢?两年前日本把氟化氢、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这三种原材料一卡,三星当场就焉了。要不是后面有中国滨化股份撑腰,估计得直接跪下。

  打得三星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的统治力!

  半导体设计方面,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公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IC设计厂商营收排名,美国有6家公司上榜,中国台湾省有三家公司上榜,德国有一家公司上榜。这是半导体产业中鲜有不集中在东亚的环节,充分展现了美国站在产业链金字塔顶端,依靠技术专利躺着赚钱的特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份榜单并没有统计营收140亿美元的海思,如果算上华为海思,则东亚有4家,只比美国少两家。

  制造方面,巨头仍然是东亚的台积电和三星。今年第三季度发布的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排名,除了美国的格芯和以色列的高塔半导体外,剩下八家全在东亚,即使不看营收看市场规模,东亚也集中了世界85%的产能!

  这10大顶级半导体制造厂商全在中国有生产线

  而且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一项研究显示,未来10年,全球新增芯片产能的40%将集中在中国,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届时,东亚将会集中全球95%的半导体产能。

  封测方面,由于相较其他几个环节技术含量最低,所以在东亚的集中度更高。

  去年全球封测前十强排名,有9家公司在东亚,美国只有Amkor一家,并且前段时间有传闻说,Amkor如果被韩国安博凯基金收购成功,可能有一部分产能会转移至韩国本土。

  整体来看,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在东亚的集中度分别为60%、72%、40%、85%、90%。因此,称东亚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总基地,一点也不为过!

  这两年,美国政府和跨国企业间、跨国企业和跨国企业间,跨国企业内部间,一直都在讲要有地缘政治风险意识。

  什么意思?

  台湾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美国看来,基于台湾对东亚地缘政治生态的影响,一旦中国走完统一的历史进程,就意味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命脉将被中国完全掌控,这极其不利于美国的供应链安全。

  要知道人类已经进入了物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包括工业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必然更加电子化,涉及到的半导体会是今天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如果说20世纪谁控制了石油谁便控制了世界,那么在高度电子化AI化的21世纪,谁控制了半导体谁就控制了世界!

  霸权锚定物从资源转移到产业上,美国能不着急吗?

  所以在特朗普时代,美国就开始推动半导体产业回流。拜登上台后,全球爆发半导体产能危机,连带着一批制造业因缺芯停工停产,这就更加剧了白宫对未来中美技术竞争的焦虑,并不惜用下三滥的手段逼迫芯片大厂赴美投资,比如向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巨头索要商业机密等。

  今年六月,美国参院通过总额达2500亿美元的《创新和竞争法案》,半导体产业是大头,获得520亿美元的拨款,占比20.8%。

  但结果并不理想,今年10月26日,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直言,美国要推动半导体在本地制造,不可能会成功。

  为何不会成功?

  前文提到的成本驱动和效率驱动便是答案,半导体上游五个环节,有四个环节集中在东亚;下游的汽车、电脑、手机、平板、电子手表等商品的产能,也集中在东亚;而实现最终销售利润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在东亚——毕竟RCEP全面落地后,中国加东南亚这20多亿人口,将成为世界上消费潜力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没有之一!

  企业投资选择的三要素: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厂,终端消费群体,美国没一个沾边,除非你动用行政强制手段,否则不可能成功。

  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下,美国的思路就得换一换了,即便无法促成半导体产业回流本土,也必须要把它从受中国绝对影响的东亚向其他地区转移!

  印度在这个时候突然出台半导体生产激励计划,其目的就是趁着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美国一定会逼迫半导体产业撤离东亚的窗口期,赶紧接盘,成为第二个韩国

  ——当年美日半导体大战,美国逼迫日本半导体制造业撤离本土,并向韩国转移,由此奠定了韩国电子制造业强国和发达国家的基础!

  这也不是印度第一次有接盘的想法了!

  前些年印度在美日印澳四国机制里跳得这么欢,又是在中印边境上闹事,又是对中国产品搞反倾销调查,不正是想趁着美国推动国际供应链从中国撤离的契机,发展印度的工业体系吗?美国还是站在产业链顶端输出技术和专利,日本负责高端零部件及材料的供应,澳大利亚提供铁矿石、煤炭等工业原材料,而印度则专心做中低端制造。

  真就侠之大者,爱上接盘了呗?

  但中国的盘可没那么好接,因为三哥你身体不太行啊!

  半导体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自2014年成立以来,累计募资超520亿美元,再算上1:5的撬动比,最终投资规模高达1500多亿美元,是印度生产激励计划的15倍之多。

  什么?你说三哥要是铁了心搞半导体,也可以继续追加投资?

  半导体产业的资金壁垒很高,几百亿几百亿的烧,可能也砸不出啥水花,民间资本力量很有限,必须仰仗国家财政支持。像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大头是发改委、工信部、三大运营商出的。

  去年印度财政收入22.46万亿卢比,约合3035亿美元,也就比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撬动的总投资多一倍吧。就这样,印度把军费、公务员工资、基建投入这些大头去掉后,还倒欠1075亿美元,是全球财政赤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美国财政赤字率虽然比印度还高,但人家美元有霸权,请问卢比算个么子?

  财政的盘子就这么大,就算你莫迪接盘的决心再坚定,也不可能把军费和公务员工资停了,去搞芯片吧?真敢做,前不久坠机身亡的国防参谋长拉瓦特肯定激动得敬着军礼高呼,多谢首相大人下来看职部?

  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

  退一万步讲,即使莫迪东拼西凑把钱凑够了,就可以吃下半导体后端产业吗?

  痴人说梦呢!

  除了资本密集型,半导体还是一个基建密集型的产业。

  像台积电在南科园区的5纳米芯片制造厂,用电量高达72万千瓦,比整个台东地区56万人口总用电量还多好几倍。预计3纳米工厂投产后,每年又要新增加70亿°电的消耗,吓得本就经常用爱发电的台湾电力部门,把台积电的这个新项目卡了很长一段时间。

  吃电只是一方面,吃水也一点不少。根据台积电2019年的数据报告,仅竹科厂区的单日耗水量便达到5.7万吨,占该地区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而所有工厂的耗水总量更是高达10万吨/天。这么算下来,台积电一年的用水量快抵得上半个三峡大坝了。

  如此惊人的需求,你确定三哥那看似威猛实则肾虚严重的小身板,能承受得住?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为啥都跑到中国建生产厂?

  不就是因为我们有特高压输电技术嘛!

  量大持久还稳定,而且全世界就这么独一份,没点技术活儿好,不然你真以为咱是靠英俊潇洒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帅气外表迷倒万千少女,啊不,迷倒万千资本的呐?

  所以,掏100亿美元就想接中国的盘,三哥还是省省吧。

  讲道理,用这些钱搞半导体制造业,扑街的概率很大,即便没扑街,也会沦为供应商在外、客户厂在外、终端消费群体在外的买办,对于目前连低端制造业门槛还没完全迈进去的印度而言,没有什么好处。

  最近几年,莫迪一边出台各种产业激励计划,一边又在边境上疯狂挑衅,不外乎是想对外彰显自己抗衡中国的价值,换取发达国家的产业扶持。

  但问题是,中国才是世界产业聚集地啊,产业转移的话语权在我们手里。

  讨好美日有啥用?

  昨天看金灿荣教授的演讲,说印度又搞军演又增兵,明年两国边境形势依旧不太乐观,看来三哥还是没有从“第二个韩国”的美梦里走出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15 , Processed in 0.3441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