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43|回复: 0

戎评:拜登“背捅”普京?这事儿背后水很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3 17: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美俄斗法又开辟了新战场,从乌克兰磨刀霍霍的热战,打成了围绕欧洲天然气供应的商业战。

  背景大家都知道了——今年冬天欧洲缺气,但是因为美国的压力以及白俄罗斯边境的难民问题,德国把建设好了的“北溪-2”给暂停了。

  但普京那是好说话的人吗?特别是今年因为能源问题都赢麻了,底气十足,眼看着欧洲天然气需求蹭蹭往上涨,德国居然还强压着“北溪-2”不松口,暴脾气也上来了,于是顺手就出了两个“损招”。

  第一招,俄罗斯瞅准时机,将通过“亚马尔-欧洲”线供给德国的天然气给停了,通过乌克兰“联盟”线供给欧洲的供气量也降到了最低,让用气缺口达到了峰值的欧洲雪上加霜。

  当然,普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按照采购合同,俄罗斯今年的供货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欧洲不追加订单,俄罗斯就没有供气义务。而且普京也说了,这些欧盟国家缺气也是活该,俄罗斯用便宜的长期合约价格卖的天然气,被他们以涨上天的现货价格转手反向输给了乌克兰,合着你们空手套白狼赚差价,我普某人就乐意当这个冤大头?

  第二招,“北溪-2”不是建好了嘛,俄罗斯也没跟德国打商量,宣布出于“技术原因”,已经在给第二条管线注气了,“北溪-2”实际上已经是随时可用的状态了。

  你看,一边是供气中断,欧洲的电厂发电、冬季取暖、工厂原料都亟需天然气来续命;另一边则是充满了气的“北溪-2”新管道打开阀门就能用,普京还在一旁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地劝欧盟接受现实。

  大帝玩起政治施压来,滴水不漏。

  这一套阳谋还挺管用,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天之内飙升27%,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在其他供应方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除了开放“北溪-2”,根本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志得意满的俄罗斯能源高官甚至直接对路透社表示:“我可以高度肯定地说,第一批经由北溪2号的天然气将于明年1月投入使用。”

  而此前德国的说法是至少得到2022年7月才做决定,俄罗斯这就相当于是手把手在教舒尔茨做作业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就在普京这边坐等胜利好消息的时候,躲在背后的美国人出来截胡了。

  据彭博社统计,截至上周五,有15艘来自美国的液化气LNG船改道前往欧洲,还有11艘没有公布目的地,但航线显示目的地也是欧洲。

  这明显是临时起意。比如美国的LNG天然气船都已经开到印度,甚至有的都到了马六甲海峡了,又诡异地中途折返,经苏伊士运河去了欧洲;还有一艘澳大利亚LNG船本来都到了亚洲、甚至已经卸了一部分气了,结果居然又火急火燎地赶往了西班牙——这可是2009年来澳大利亚第一次给欧洲送气。

  市场要的就是这个信号。

  于是,从27号开始,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从上周180欧元/每兆瓦时的历史新高,一度打到了最低90欧元/兆瓦时,受其影响,德国1月电价直接降了36%。

  更让普京郁闷的是,欧洲最近几周天气转暖,气温预计还要高于往年,对天然气的需求大减,能源危机暂时解除了。

  普京两招精妙的好棋,彻底废了。

  本来呢,普京就是想借关关气闸敲打一下欧洲,既施压“北溪-2”,又在乌克兰问题上发发威,并没想真断欧洲的气,然而现在被美国人这么一搅和,恶人彻底做实了,以后美欧再喊俄罗斯的“能源威胁”就有现成案例了。

  相反,美国人既在俄推动的气价高点大赚一笔,又成功挑拨了俄欧关系,妥妥的本轮大赢家。

  所以俄罗斯各界最近都气呼呼的,俄新兴国家国际研究所所长阿列克谢·马尔特诺夫这样的知识分子都破口大骂:“美国像海盗一样行事,以自身利益为导向不考虑后果,中断向亚洲供应燃料违反了国际条约,这种行为已经损害了美国在欧洲人眼中的形象。”

  都是生意,老马同志这就有点不讲理了。

  看看普京,这种小风小浪根本就没放眼里,转过头马上出了个大招。

  29日,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表示,俄罗斯愿意增加天然气产量和供应量以满足欧洲任何数量的需求,但需要长期合同,“签订长期合同吧,我们将准备供应更多”。

  注意这里的“任何数量”和“长期合同”,俄罗斯明着是在“北溪-2”问题上退了一步,但实际上是在借此排除竞争对手,试图以“不限量”的饵,长期绑定欧洲的能源市场。

  尤其是不能让美国人插足。

  但刚被威胁了一把的欧洲会同意吗?

  照说呢,如果不开通“北溪-2”,继续保持欧洲天然气市场的“高需求、低供给”状态,欧洲气价将持续高企,俄罗斯能得到的收益更高。

  但普京为啥一定要开通“北溪-2”呢?有三个原因:

  其一,抢市场。

  普京这些年来,一直在搞经济多元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不过突破不大,俄罗斯的支柱产业依然是石油天然气出口。

  根据俄官方数据,到2018年,俄罗斯经济份额中石油和天然气占比已经达到38.9%,仅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一家的营收,就占了俄罗斯GDP的7%-8%,横向对比,中国房地产业也才占中国GDP的6%-7%。

  去年疫情期间,能源需求量暴跌,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达到了15年来新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十年来最大的财政赤字,本来作为全球最大黄金购买国的俄罗斯,甚至都开始卖黄金了,而且卖黄金的收入还超过了天然气出口,要知道,黄金可是俄去美元化、冲减美国制裁的“金融防线”。

  更让硬汉普京憋屈的是,在现实面前,俄不得不全面调整了国家发展目标,除了调低降低贫困率、提升居民寿命等民生目标,还放弃了在2030年成为世界前五大经济体的计划。

  可见能源出口对俄经济的重要性。

  所以能源、特别是作为碳时代明星能源的天然气市场,俄罗斯一定不会放手。

  而欧洲市场,又是俄天然气市场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欧洲能源改革的步子较大,随着法国逐步停运核电站、德国取消煤炭发展计划、碳交易价格的提升,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会越来越紧俏,价格将长期高于全球市场,“钱”景可观。

  另一方面,欧洲是发达的工业区,从苏联时代开始,俄能源开发、管道铺设基本都是围绕欧洲来的,现在俄主要能源产地还大多靠近欧洲,除了需求旺盛的中国外,全球再没有比欧洲更适合俄能源出口的市场了。

  现在俄罗斯向欧洲方面出口石油天然气,已经占其财政收入30%以上,换句话说,对欧能源出口是事关俄吃饭的大事儿,绝不容失。

  所以对于输气产能翻番的“北溪-2”,普京是势在必得的。

  其二,政治筹码。

  欧洲对“北溪-2”的一大顾虑,是会加深对俄的能源依赖,让普京有了将能源“武器化”以要挟欧洲的能力。

  那俄罗斯真的会将能源“武器化”吗?

  至少从欧洲的角度来看,还真的会。

  首先就是上面说的,一言不合关气闸,特别是在当前欧洲因为各种因素叠加出现能源危机的时候,普京一句话就能让欧洲“断气”,不是“欧洲沙皇”是什么?

  其次,就是通过“政治性定价”,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比如塞尔维亚和俄罗斯关系好,普京给武契奇开了个270美元/每立方千米的“对折价”,乐得武契奇一面称赞俄是真伙伴,一面嘚瑟地感慨其他欧洲国家短视。而这个友情价也能提升武契奇在国内的政治地位,牢牢绑定了一个亲俄的塞国。

  而那些和俄罗斯关系不好的,特别是倒向欧盟的前独联体国家,肯定就得高价施压。比如摩尔多瓦近期高调宣称寻求加入欧盟,在今年9月合约到期后,普京给出的价格从原来的每千立方米200美元跳涨到790美元,还要求结清从前的欠款,不然就“断气”,逼得摩尔多瓦进入了紧急状态,最后还是在欧盟的干预下,普京才给定了个450美元的“优惠价”。

  所以欧洲担心“北溪-2”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的影响力,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站在普京的角度,天然气这样不可或缺的“刚需”资源,不拿来做政治筹码才是真的傻,而要成为政治筹码的前提,就是在当前占欧洲天然气市场份额35%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垄断,所以“北溪-2”的开通,普京势在必得。

  其三,反讹诈。

  是不是挺纳闷儿?放眼整个欧洲,还有敢讹诈普京的?

  当然有,典型的就是乌克兰这个二五仔!

  乌克兰地理位置挺好,正卡在俄欧之间,所以也是俄欧天然气运输最主要的过境国,在2011年之前,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80%都要经过乌克兰。

  如果乌克兰是亲俄政府还好,收收过境费、用用几乎白送的便宜天然气,大家相安无事,一起赚钱,可自打2004年“橙色革命”以后,乌史上首个亲西方的总统尤先科上位,形势就变了。

  尤先科这个人是个坚定的亲美分子,走的是“去俄入欧”的路线,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北约和欧盟,所以和俄罗斯矛盾日深,于是,俄罗斯的天然气再不便宜送了,乌克兰则是提高过境费,甚至私自“截留”输欧天然气,或者干脆任性“断气”。

  反正乌克兰就认定一点,自己把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命门”攥在手里,既可以随意勒索高昂的过境费和更便宜的天然气价格,又可以作为“能源桥梁”,提升自己对欧盟能源安全及地缘政治的价值,两边起价。

  有意思吧,想搞垄断的俄罗斯,居然被一个收过路费的给“垄断”了!

  普京会惯它这个?

  大帝大手一挥,两路并行:陆上,修了条过境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的平行管道,也就是咱们上面提到的“亚马尔-欧洲”线;海里,分别铺设了穿越波罗的海的“北溪”和穿越黑海的“南溪”两条直供欧洲的海底管道,让地头蛇见鬼去吧!

  然后,有意思的部分来了。

  知道美国反对“北溪-2”明面上的理由是什么吗?

  除了增加欧盟对俄的能源依赖,更重要的是,美国认为“北溪-2”会导致乌克兰在欧盟的安全政治地位下降,并增加俄介入乌克兰的风险,因此美国《国防授权法》才对“北溪-2”提出制裁。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不让地头蛇拿捏了,让这个地头蛇显得不重要了,我不允许!

  所以“北溪-2”之争的另一个焦点是什么?就是俄罗斯的能源要不要经过乌克兰、波兰这两道关卡,要不要在陆上给俄罗斯加个“紧箍咒”。

  那普京当然对海底输气的“北溪-2”势在必得了。

  而普京势在必得,乌克兰就得哭死。

  每年几十亿美金的过路费啊,欧洲地缘政治的重要阀门啊,还有便宜的天然气啊,闹了十几年,啥也没剩下。

  要知道,乌克兰自己不产气,75%以上的天然气都是来自俄罗斯,2018年,俄天然气公司就宣布对乌克兰“断供”,所以才有咱们前面说的,欧洲以长期合约价接收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又按市价向东边反向输回来卖给乌克兰,俄罗斯的气在管道里来回绕个圈,欧洲就成功割到了乌克兰的韭菜。

  这就是跟着西方这帮流氓混的下场!

  当然了,普京有势在必得的决心,拜登也有不得不阻挠的理由。

  其一,俄罗斯想要的欧洲市场,美国也想要。

  页岩气革命之后,美国已经从天然气的进口国变成了主要出口国之一,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计,2022年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那么欧洲这块肥肉,美国就不得不抢。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以安全为由,推动欧洲各国大量修建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设施,就是想给自己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铺路,耿直男孩儿特朗普在位的时候,都直接教育德国人要多买美国天然气。

  当然,美国的跨洋运输,比起俄罗斯的管道运输来,运费还是处在明显劣势的,意味着美国天然气的价格会更高些,不过这是从欧洲的角度算的账。

  按照美国人的账本,一来,相比遥远的亚洲市场,从美国东海岸直达西欧,美国出口商能够省下至少一半的运费,还能省下不少运输时间;二来,价格高些怎么了?欧洲要能源多元化吧,欧洲要保证能源安全吧,欧洲那些政客亲美仇俄吧,那美国的高价天然气就不愁销路。

  所以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就是美国LNG的最大竞争对手,美国人会允许欧洲开通“北溪-2”,让俄气运输量翻番吗?

  想想今年5月,拜登本来想将松绑“北溪-2”作为首访大礼包,来拉拢德国,团结欧洲盟友,结果这个话刚放出来,就被动了“奶酪”的共和党骂成了筛子,“亲俄”“无视美国法律”“不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各种帽子都扣过来了。

  这架势,拜登敢不出力吗?

  其二,普京想将能源当做政治筹码,拜登也想。

  随着美国的衰弱,还有经历过特朗普六亲不认的“美国优先”,欧洲已经有了离心离德的倾向,现在拜登亟需借力欧洲围堵中俄,但能拿出来的又只有意识形态那些虚篇,靠什么羁縻欧洲?能源就是个很好的筹码!

  同样的,能源筹码要发挥作用,那就得垄断,那就得有排他性的话语权,所以不光“北溪-2”得停掉,往远了看,最好是顺着乌克兰这个随时可爆的雷,未来把俄罗斯其他的海底管线也给一一掐掉,俄欧可以能源合作,但必须走波兰、乌克兰的陆上管道,这样,美国可以随时通过这两颗棋子断普京的粮。

  这就是能源问题一鱼两吃,既控制了欧洲,又制约了俄罗斯。

  当然,普京有想法,拜登有想法,身为主角的欧洲难道就没有想法了吗?

  从意识形态上来讲,欧洲人对俄罗斯防备很深,但是从能源供应的角度上来讲,俄罗斯的天然气确实是又可靠又便宜啊。

  而且美国人就安了什么好心思吗?现在欧洲还用着俄罗斯的天然气呢,美国人就敢不把自己当外人,俨然以欧洲能源问题的话事人自居,如果以后被美国的天然气垄断了,欧洲还不得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因此,欧洲就很分裂。

  其中一派,就默克尔那类理性的政治家认为,“北溪-2”对欧洲的长期能源供应至关重要,所以坚决支持“北溪-2”的建设,同时,强化了从中东、中亚、美国的天然气进口,将供应分散,不让其中任何一家有机会借能源问题制衡欧洲。

  在2020年特朗普制裁“北溪-2”的时候,默大妈表现得前所未有地强硬,直接放话称美国的跨国制裁“不合法”,如果美国强行制裁,德国会对美国的天然气实施惩罚性关税,而且,即便美国制裁了,“北溪-2”项目“仍将完成”。

  被激怒的默大妈连出四招,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回应了美国人的霸道——

  一,联合欧盟24个成员国,向美国国务院发出联合抗议,给美国人展示了一把欧洲的强硬。

  二,借欧洲对伊朗石油的需求和难民问题的关切,联合英、法两大常任理事国致信安理会,给美国“穿小鞋”,称对伊朗的联合国制裁已经于2015年取消,不会如美国宣布的那样重新恢复,美国的行动不具法律效力。

  三,成立一个新的环境保护基金,将“北溪2号”项目列为这一环境保护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换个“国内项目”的名头继续推进“北溪-2”建设。

  四,德国外长在与中国外交部王毅部长会见后的发布会上表示,德国反对美国的海外制裁,并已向美方传达了自己的立场,这无疑给当时正在大力“制裁”中国产业的美国唱了回反调。

  这套组合拳下来,六亲不认的特朗普都让步了,在被美国阻挠近一年之后,“北溪-2”重新动工。

  另一派,就是新任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这类“亲美派”,有美国在背后支持,就是铁了心要挑起欧俄对立。

  有意思的是,这位搞极端环保出身的绿党新贵,反对俄“北溪-2”的一个理由就是与欧洲的“气候政策”相冲突,但她又并不反对被称为“肮脏能源”的美国页岩气,立场都歪到非洲去了。

  但是通过这种关键角色的卡位,美国可以在欧洲各国政坛集起足够的反对力量,只要有他们在,“北溪-2”的前途就永远是未知数。

  默克尔退休后,德国政坛就是这两派在打架。

  现在的德国总理舒尔茨,以前就是默克尔内阁的财政部长,他算是最知道德国在“北溪-2”上巨大投入可能带来的收益,以及项目搁浅后的损失,所以对“北溪-2”也是持支持态度。

  因此德媒就说了,“总理、外长必有一场恶斗”,目前看来,一时还斗不出个胜负。

  此外,还有一些搅局的势力。

  比如波兰这种,和乌克兰的诉求一样,既想在政治上倒向西方,又想继续收过路费、当欧洲能源的“阀门”、用俄罗斯的便宜天然气,所以极力反对“溪-2”,要俄罗斯只能从他们家陆地过境。

  但波兰又不像乌克兰那样头铁,更多是利用自己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在关键时候出来使袢子。

  比如去年俄反对派中毒引起俄德外交风波,波兰就跳出来用“破坏东欧稳定”“给乌克兰带来风险”“欧洲能源团结”的大帽子施压德国,怂恿德国停止“北溪-2”的建设,结果德国理都没理。

  也正是因为欧洲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立场难以调和,所以“北溪-2”的推进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当前乌克兰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更是前途莫测。

  所以才会有文章最开始,普京借着“断气”施压欧洲的剧情。

  这个僵局要最终解决,可能还是得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嵌套问题”,看普京和拜登的博弈了。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对于中国来说,“北溪-2”问题能不能完美解决,其实都是好事儿——

  如果“北溪-2”持续冻结,说明俄欧关系难以缓和、俄罗斯进军欧洲市场受阻,那么不管是出于地缘政治层面还是能源贸易层面的考虑,俄罗斯都会更加依赖中国,中俄关系会更加紧密。

  而且西线的局势越紧张,我们东线的压力就越小。

  而如果在美俄欧一番博弈后,“北溪-2”最终开通了,欧俄实质性地强化了能源合作,那么欧洲能源市场不会被美国把控,欧洲的自主性更强了,其立场也会更加“中立”,美国对华围堵也更难以聚集力量。

  无论是一个对华依赖性更强的俄罗斯,还是一个更自主的欧洲,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当然,最好的局面还是维持现状:“北溪-2”卡在当中,三方激烈斗法,俄罗斯需要中国的支持,欧洲无暇东顾,美国在欧洲继续挑事,引起俄欧两边嫌恶,中国则可以不受打扰地继续发展,积蓄力量。

  希望美国能继续本色上场,演好这个恶霸角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13 , Processed in 0.1251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