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98|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1-24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4 0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俄罗斯在伊核问题上立场也开始靠近国际社会

  【第2021-248】

  【消息】据相关媒体11月2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政治学家梅茹耶夫表示,美中央情报局长伯恩斯可能在莫斯科与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讨论恢复伊核协议的前景。

  梅茹耶夫称:“我有可能说错,但是最近很多消息都是有关意恢复伊核协议,此为热点议题。布林肯也发布声明称,如果伊朗不重返协议,甚至可能发生战争。看来,目前正在讨论该问题。”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曾经参与2015年伊核协议的起草工作,后来美国在白宫易主之后推出该协议。

  ●美中情局长访俄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伊核问题

  【时事视点】我们注意到,11月3日,伊朗外交部副部长巴盖里表示伊朗将于11月29日重回关于全面恢复履行《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并着重强调解除美国对伊制裁,而美中央情报局局长将在11月2日到3日到访莫斯科,结合消息中媒体报道相关专家评论的时间,显然,伊朗的这番表态出现在美中央情报局局长到访莫斯科之后。

  回顾历史,2015年正是在俄罗斯的极力“撮合”之中,在伊朗本身内部“妥协因子”的配合下,最终产生了伊核协议。伊核协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其与“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密切相关。

  ●伊核协议与“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所谓“俄罗斯的极力撮合”指的就是俄罗斯因“时间因素”最终向西方妥协一事,且当时东方时事解读至少提前半年对此事有过提前评估,即:到了2015年的七月底,如果俄罗斯没有实质性配合国际社会有效干扰、甚至打断当时对国际社会危害极大的西方“微调”后的中东战略的话,那么中国一定会做出战略调整(具体大家可回顾《东方时事解读·时事音频》第1800期,南亚破局的“前世今生”(1):从2015年“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开始说起)。

  在上一期视点中,我们集中讨论了梅德韦杰夫笔下的“双线作战”。这篇文章完美验证了东方时事解读相关评估,即:2015年“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最后却导致“(俄罗斯)九月授衣”的相关逻辑,说的就是上段内容中为什么中国会一定做出战略调整的原因。此外,这个逻辑也是西方“中东时间陷阱”外溢的方向首选“泰国之乱”方向“开花”,因遭到中国“南海战略”强烈反击,最终在“乌克兰之乱”得以“结果”的主要原因所在。

  宣布经济减速,公布黄金储备,进行汇率机制改革,构成了“七月流火,八月未央”的主要内容,于是有了所谓“耶伦哭晕在厕所”的那一幕。迫于无奈,美国被迫跟随中国调整政策,不得不将主要矛头指向俄罗斯、并将压力压向俄罗斯。而对于俄罗斯的遭遇,在中国看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最终,俄罗斯无奈之下被迫“军事复盘”叙利亚,是为“九月授衣”。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不妨来看另一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11月5日报道,埃塞俄比亚的两个反政府组织称,该国的九个反政府派别组建联盟以推动政治过渡。目前叛军正向首都推进,此举对埃塞俄比亚总理艾哈迈德构成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回护北非,美国(西方)企图换个方式和国际社会谈

  【时事视点】在《东方时事解读·时事视点》第“2021-239期”中,我们着重讨论了苏丹军事政变一事,并明确给出两点初步评估:第一、苏丹军事政变的原因或在其内部;第二、西方为了“找补”(稳定苏丹局势),或会考虑“换一个方式”与国际社会谈,即通过策动对国际社会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对中国比较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动乱,胁迫国际社会帮助西方维稳苏丹。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俄美重谈伊核协议的背景之一就是苏丹军事政变所引发的西方被迫回护北非,背景之二则是围绕“北溪2”项目正式开通以及“后‘北溪2’项目时期”双方互设话题、讨价还价的逐步展开。有趣的是,俄罗斯目前的苏丹政策比当年苏丹被肢解时更靠近国际社会。

  ●既然如此,国际社会也换个方式和西方谈

  某种意义上说,在埃塞俄比亚问题上,中国不愿意与美国谈,或者也谈不出什么(美国对中国有求太多)。鉴于目前俄罗斯在埃塞俄比亚问题比在埃及问题、苏丹问题上政策立场更为靠向中国;鉴于俄罗斯目前正在搜罗与西方就“北溪2”项目正式开通以及“后‘北溪2’项目时期”双方互设话题、讨价还价的筹码,中国索性将与西方周旋的角色让给俄罗斯。而对俄罗斯而言,平白无故增加一个强力对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自然欣然前往。

  需要补充的是,在朝核问题上,俄罗斯想要有所作为需要国际社会的点头默许,否则俄罗斯做不成什么,这与本次中国将角色让给俄罗斯有些相似,但又有本质不同。

  换言之,既然美国(西方)企图用埃塞俄比亚问题“胁迫”国际社会谈苏丹问题,那国际社会也索性用伊核问题与美国(西方)谈回护北非的问题。

  ●与中俄“双选作战”的后果之一就是伊朗如今成了“刺儿头”

  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回护北非,稳定苏丹局势是为了更好的回护中东,回护中东则是为了继续维持其在阿富汗的有效存在。尤其在冬季已经来临,西方仍未能建立对其在阿富汗(中亚、南地区)豢养的亲西方武装势力有效补给通道的情况下显得更为迫切,但西方在回护中东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借风”强硬的“刺头儿”,就是伊朗。

  将伊朗称为“刺头儿”是有原因的,在之前叙利亚政府军怒怼美国车队后,伊朗也开始对美国展现强硬一面——冒着“擦枪走火”的可能从美国手中“虎口拔牙”,夺回被美军肆意扣押的油轮。

  之所以伊朗敢这么做,还是看到美国深陷与中俄“双线作战”无法自拔的大好时机,而整个过程最终没有出现擦枪走火,恐怕还是因为美国惧怕伊朗背后的中俄、从而在对伊朗用强的问题上心生胆怯,也就是美国(西方)对军事打击伊朗后的局面控制极不自信。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11月4日报道,副外长马朝旭同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通电话,就伊朗核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取得广泛共识。

  双方均强调,当前伊核局势处于重要关口,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尽快重启。同时,各方应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推动全面协议早日重返正轨。双方同意继续加强战略协作,共同推动伊核问题的政治外交解决进程。

  ●俄罗斯终于开始在伊核问题上向国际社会靠拢

  【时事视点】从上面这条消息不难看出,俄罗斯这次强调在伊核问题上与中国进行了深入交流,且言语之间基本与中国伊核问题立场原则相差无几,显然在伊朗答应重返维也纳的同时提出的美国必须解除对伊朗制裁的条件,某种意义上说同时得到了中俄的默许。

  当然,如果美国不按国际社会的要求谈伊核问题,也可以,那国际社会索性不管苏丹好了!埃塞俄比亚可以乱,加上苏丹两国差不多有1.5亿人口,那么这些人的生计问题就“委托西方”好了!只是请西方不要忘了,破坏者永远不得人心,尤其在西方目前绝对、相对实力大幅削弱的情况下,虽然“搞破坏容易”,但收拾人心要难得多得多!这对目前西方千疮百孔的全球战略而言,恐怕绝非幸事!

  讽刺的是,如果说西方是埃塞俄比亚稳定问题上的“破坏者”,那在中东、在非洲,国际社会更是西方既定中东政策、非洲政策的“破坏者”,我们很愿意“不得西方邪恶势力之‘人心’”。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是“穿鞋”的,国际社会是“光脚”的,这两相对比,谁起到的“破坏作用”更大,奉劝西方三思后行。

  这正是:三个男人一台戏,火烧联营八百里。屋漏偏逢连夜雨,多行不义必自毙。横批:奉陪到底!

  【花絮】“三个男人一台戏”指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拜登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三人,为了潜艇订单的事情尔虞我诈的故事。

  话说,G20峰会,拜登罕见向马克龙道歉,声言:往事成风,团结对华要紧,我们都是阴谋家莫里森的受害者……于是乎,G20峰会期间,莫里森被众人冷落,像门童一般呆立,场面极度尴尬。

  莫里森毕竟是个男人,骄傲的盎格鲁萨克逊后裔,受此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气急败坏之余,莫里森将与马克龙之间的“聊天记录”公之于众(马克龙早就对法澳之间的潜艇合同有了怀疑,并非澳方不诚信),结果美媒大骂马克龙是骗子,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欺负一个准八旬老叟有意思吗?法国媒体更是痛斥莫里森“太LOW”。一时间,此事成为世界政坛笑柄,堪称“又坏、又蠢”的典型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08:44 , Processed in 0.0933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