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95|回复: 0

戎评: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新战场,中国正全面反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4 18: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0年的美国,到处充斥着日本文化的元素:象征着美利坚精神内核的自由女神像穿上了华丽的和服;曾作为美国基建狂魔缩影的金门大桥,挂着硕大的日式红灯笼;就连纽约警察局也更名为新横滨警察局。

  而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

  美国高速公路的限高架是日本的神社鸟居;城市林立的广告牌全是满目琳琅的日本商品;警察局内的巨型海报用日文写着确保犯罪率下降60%…

  这不是美国历史架空电影《高堡奇人》,而是由中国武汉铃空工作室开发的一款末日丧尸类游戏——《昭和米国物语》,游戏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昭和66年,日本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使美国彻底沦为其经济和文化的殖民地。

  一款中国人做的日本殖民美国的游戏:爷爷帮着孙子实现暴揍后爹的梦?

  重新定义文化输出

  没有任何意外,昭和米国物语在发出首支预告片后,旋即就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在YouTube上,预告片已突破50万次观,并收获大量好评。但之所以如此火热的原因,不止是游戏题材的新颖性,更在于人们意识到它作为新时代文化输出主力的潜质!

  或许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一款以日本殖民美国为背景的游戏,除了制作方是中国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中国元素,怎么就跟文化输出扯上关系了?

  小了,格局小了!

  其实,文化输出的重点不是本国传统文化的输出,而是本国价值观的输出。

  即不管你的商品里有没有本国文化的元素,但只要你通过它,达到了向世界输出本国价值观,并让他们在潜移默化间接受这种价值观的目的,那么文化输出就算是成功的!

  迪士尼的花木兰知道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中国,花木兰的故事代表着“忠”与“孝”两个传统文化,新中国解放妇女的运动展开后,她又成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最佳诠释人。然而在迪士尼的电影剧本里,花木兰却被描绘成只重视个人利益的自私自利者!

  这算什么?

  美国的精神内核-个人英雄主义,利用中国故事,对中国的精神内核-集体主义发起的一次进攻。

  反应到更宏大层面则是:美国用剧本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并依托其强大的电影工业和票房号召力逆向输入中国市场,从而用西化的中国传统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

  你看,整部电影除了英文,几乎没有一丁点的美国元素,但它却达到了美国向世界输出“中国就该是它眼中这样的”价值观的目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眯眯眼!

  关于眯眯眼,只要是个审美正常的人,都不会觉得眯眯眼很漂亮,更别提代表东方传统美人了。但在时尚圈,即便是很多中国公司,也致力于追捧用长相眯眯眼的人做模特。

  归根结底,正是因为美国通过文化霸权解构并重新定义了东方传统美,使得一些中国公司和模特对此趋之如骛,甚至恬不知耻的以具有羞辱性的手势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这些人说白了要么是坏,要么是已经被美国输出的“中国就该是它眼中这样的”价值观洗脑得没有半分辨别能力的蠢。

  英国人评论:大多数中国人不都是眯眯眼吗?这就是为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它不一定非要输出本国的文化,重点是输出本国如何看待世界的价值观,在美国长期向世界输出扭曲中国形象的文化作品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已经形成了中国人长相就该是眯眯眼这样的价值观。

  所以,大家别看昭和米国物语没有中国元素,但只要它在国外火起来了,就能向外界输出中国如何看待世界的价值观。

  诚如一位日本网友所言:

  历来,日本以西游记、三国志为基础,用动漫、小说等等创造了大量有趣、酷炫的‘中国’作品,也存在曲解、扩大解释。现在,终于轮到对面(中国)的创作者‘反击’了!而且还是昭和题材!

  走了歪路子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化输出之路一直走得非常坎坷,究其原因,还是犯了文化输出完全等同于输出本国文化的错误。

  戎评不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不好,但好与能被广泛接受之间,缺少了一个东西:

  需求!

  就拿孔子学院来说吧,干了十几年为啥还是没有起色?因为它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精细化把握,像京剧、太极这些玩意,你如果单纯用生搬硬套的模式推广出去,连本国年轻人都不太感兴趣,更何况说服外国人呢?所以,如何把传统文化和国外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才是关键。

  这一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做得很好。

  同样是展现东方传统文化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在各国的好评如潮,不说后无来者吧,至少也是前无古人的级别了。但反观日本的东京奥运会,满屏弹幕全是“这是什么鬼”的评价。这就有些意思了,毕竟在很多非东方人眼里,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一个文明圈,差距属实不应该这么大。

  那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

  答案很简单: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通过极具画面冲击力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她满足了人类对壮观事物天然存在的敬畏、激动、震撼的视觉需求;而东京奥运会纯粹是闭门造车,日本人只想一股脑的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传递出去,却忽视了这些东西会给不懂日本传统文化的民众带来视觉不适。

  不过话又说回来,奥运会这种盛大的活动,十年难遇一次,对文化输出的帮助有限!真正的载体,还得依靠电影、电视、音乐、体育这些各国民众在日常就能接触到的领域。

  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比如电影文化长期以欧美喜好为标准缺乏主观能动性等),我们在传统文娱战场始终被美国摁着打,劣势很难在短时间内逆转。

  所以,开辟新的战场,换道超车,是中国目前赢得文化输出战的唯一希望。

  而游戏毫无疑问就是这个新赛道!

  相较于影视等传统文化载体而言,游戏产业拥有更多的优势成为新时代文化输出的主力:

  首先,文化输出的重点在于输出本国的价值观,而游戏主要受众群体青少年,正是价值观成型的时候,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实践力,更容易被陌生文化所吸引,并在取得心理慰籍后逐渐接受这种文化输出的价值观。

  前些年哈日哈韩的群体,便是日漫和韩流在青少年价值观成型期间,进入中国市场的结果。

  其次,游戏是集文字、画面、镜头、故事、音乐、语言、动作等多维度为一体的承载物,它展现出来的冲击力,不知道比传统文娱高到哪里去了。

  小鲜肉本质上也是韩流在青少年价值观成型期间进入中国市场的后遗症

  事实上,以游戏为载体搞文化输出,美国很早前就开始做了。

  红色警戒系列,80后和90后男生十大必玩游戏之一,而在游戏里,美国开发商从头到脚把苏联黑得体无完肤。

  什么磁暴步兵、疯狂伊文、恐怖分子、自爆卡车、恐怖机器人…反正怎么反人类怎么来,而美欧军队的武器,光棱坦克、幻影坦克、入侵者战机,怎么光鲜亮丽怎么来。

  双方领导人的形象差距也非常大,红1苏联领导人被设定为一种没有智商的死胖子形象,红2的尤里光头纹身的面相阴森感十足;而盟军阵营里,谭雅女强人又飒又厉害,秒天秒地秒空气,美国将军更是一脸威武霸气,看上去就很光伟正!

  这面相看着就很渗人好吧

  因为这些代入感极强的抹黑,不少缺乏常识的青少年玩家觉得,苏联就应该是美国在游戏中描述的阴险狡诈、反人类、危害世界和平的那种样子。

  戎评至今还记得,红2里盟军战机黑鹰明明是以苏47金雕为原型设计的,但有一个帖子却说苏47抄袭了的黑鹰,理由是苏联这种又Low又落伍的国家搞不出来这么先进的战斗机…

  颠倒黑白,扭曲历史,带偏价值观,这便是文化输出在游戏领域的威力。

  苏47金雕战机

  幸运的是9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个人电脑在全球普及率并不高,即便是中国,电脑普及也要等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了,所以美国在这个新战场的霸权优势还不是很明显。

  反倒是中国,占领游戏产业主动权的机率非常大。

  换道超车

  2010年后,随着智能机和平板电脑的逐渐普及,我国游戏产业在大批量玩家的涌入下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全球游戏市场收入达到1593亿美元。

  其中,我国游戏产业收入442.2亿美元,占比27.7%,是全球游戏收入和游戏玩家最多的国家。理论上,这个基本盘能为游戏公司提供庞大的资金研发好的游戏去占领海外市场。

  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亦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某些制造业企业一样,过去十年,我国的游戏产业也是以贸工技流派为主,只管赚钱,不重视质量。换皮氪金割韭菜的套路屡试不爽,如果看见比较火的游戏,要么是复制一款,要么就直接收购,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躺赚姿势,简直不能再舒服了!

  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大环境下,以技工贸流派为主的游戏公司,日子过得那叫一个举步维艰。

  中国的游戏大厂们,一有庞大的技术支持,二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三有庞大的资金收入,却仍整天沉迷于一刀999这种毫无任何亮点的小游戏,你再看看国外的育碧、R星出版的游戏,百年老字号的感觉都做出来,怪不得国内游戏鄙视链如此泾渭分明。

  对于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国家终于看不下去了。

  2018年3月29日,官方宣布游戏版号暂停核发,倒逼游戏产业向技工贸流派转型。

  简单来说,以前游戏厂商们想发个新游戏,就得去相关部门审核,只要不触碰红线一般都是很快能通过。大厂嘛,哪些东西能做,哪些东西不能做,早就摸得明白白,所以一大堆的换皮游戏,一个接一个的不停上。

  而游戏版号暂停核发后,游戏厂商们上架换皮游戏的决策成本,就高了很多。

  因为游戏版号有限,一家公司能上架的游戏就那么几个,如果上架的换皮游戏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利润肯定会暴跌。

  于是,财大气难粗游戏厂商们为了确保利润水平,只能向技工贸流派转型,深耕技术和质量。在这一时期,那些之前被贸工技流派打压的技工贸公司的游戏产品,不仅开始大放异彩,还杀出国门,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

  比如米哈游的原神:

  海外疯狂吸金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以二次元为载体,完美的将传统文化和国外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为中国文化输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月5日,原神在其更新版本中,新增加了一名来自璃月的角色——云堇。

  根据游戏设定,云堇是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她会写戏,并推动“璃月戏”从主要传颂魔神、仙人故事,逐步转向到讲述人自己的故事。所以,原神的开发公司在云堇这个角色中,融入了很多关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元素。

  比如角色介绍页面有很多段优美的唱词;再比如动画设计中,云堇也借鉴了戏曲特技动作与传统武术的特点,进行了一段舞花枪的演出。

  新角色在原神亮相后,戏曲——这个有着极强中国传统文化标签,曾被年轻人视为已经落伍获奖淘汰的国粹,竟然以一种常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全球各大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

  在YouTube,原神官方账号Genshin Impact发布的云堇角色演示视频《云堇:虹章书真意》播放量超过210万;

  在海外直播平台Twich,云堇的预告节目吸引了53.8万网友观看,相当于30%平台观众都在收看《原神》频道;

  在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多年前发布的京剧学习视频,短短几天里视频播放量暴增数十万,很多玩家在视频下方留言称:“came here from yunjin”,我是云堇!

  在Twitter上,玩家探讨云堇采用的戏曲元素

  原神的老板曾说过:

  原神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在创作和宣传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用一种新鲜的方式向全球用户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划重点,新鲜的方式!

  在文化输出中,“输出什么样的文化”只是第一层,是最基础的东西,更高层次的是“怎么输出”、“输出的方式是什么”。

  以前中国在第一层走的歪路太多了,老是在第一层做文章,如果效果不好,那就总觉得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行,国外观众不喜欢,但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输出方式的问题。

  这次国粹戏曲在国外的爆火,证明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可以的,是受国外观众喜欢的,同时也为中国找到了一支新时代文化输出的生力军。

  从重新定义文化输出概念的昭和米国物语,到将传统文化和国外市场需求完美结合的原神,游戏——这个文化输出的新战场,中国的全面反攻,已拉开浩荡帷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15 , Processed in 0.1094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