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632|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1-25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0 19: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沙利文那套“口头认怂”的缓兵之计恐怕并不那么好用

  【第2021-252】

  【消息】据相关媒体11月8日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强烈谴责伊拉克总理卡迪米遭到的暗杀袭击,恐袭旨在破坏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

  【消息】据相关媒体11月8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天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谴责袭击伊拉克总理官邸的行径。

  ●我们对伊拉克官员就美防空系统“失灵”的如此“恰到好处”提出质疑深以为然

  【时事视点】当地时间11月7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绿区”内的总理官邸遭无人机袭击,伊拉克看守政府总理卡迪米未受伤。事后,伊拉克内政部将此次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且有伊拉克安全官员表示,有包括“人民动员力量”在内的多个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组织参与了此次恐怖袭击。

  众所周知,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后,巴格达市中心被划出了一块10平方公里左右的特殊区域,并打造成当地安保最严密的地方——国际安全区,也叫“绿区”。伊拉克总理官邸、伊拉克议会大楼、国防部大楼等重要政府机构都坐落于此,此外还包括美国大使馆及其他外交机构。

  2020年,美军在“绿区”部署了“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的防御系统,以高射速对来袭的空中目标予以拦截,然而这一系统却在此次袭击中“失灵”了,对此有伊拉克联合行动指挥部官员就美军防空系统“失灵”的如此“恰到好处”提出质疑。

  在我们展开今天的讨论之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11月7日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表:美国要想重返《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伊核协议),须首先解除对伊经济制裁,承认对协议破裂负有责任,并保证不会重复类似退约行为。

  ●不妨回顾东方时事解读有关苏丹、埃塞俄比亚以及伊核问题给出的一组观点

  【时事视点】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伊拉克总理官邸遇袭事件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近期,东方时事解读有关苏丹、埃塞俄比亚以及伊核问题给出的一组观点:

  第一、美中央情报局局长11月2日到11月3日到访莫斯科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伊核问题;

  第二、为了“回护”北非,或为了更好“回护”中东,美国(西方)打算换个方式与国际社会谈,即:通过策动对国际社会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对中国比较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动乱,胁迫国际社会帮助西方维稳苏丹;

  第三、既然如此,国际社会也换个方式和西方谈。首先、鉴于中国不愿与美国(西方)谈,或者也谈不出个什么;鉴于俄罗斯在苏丹问题、埃塞俄比亚问题上立场较之以前更为靠向中国;鉴于俄罗斯正在满世界搜罗和西方继续讨价还价的有用筹码,中国索性将苏丹问题与西方周旋的角色让给俄罗斯;其次、所谓“换个方式和西方谈”就是国际社会索性用伊核问题和西方谈“第二”中的话题;

  第四、与中俄“双线作战”的恶果之一就是西方在“回护”中东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借强风”强硬的“刺头儿”伊朗。

  第五、俄罗斯终于开始在伊核问题上向国际社会靠拢。

  针对上面这组观点,有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朋友们可以参考《东方时事解读·时事视点》第“2021-248期”。

  ●美国(西方)在“回护”中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麻烦

  结合上面这组观点我们再来观察本段给出的消息,也就是伊朗在伊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不难看出:

  第一、“借强风”强硬的“刺头儿”伊朗明摆变成了“小号的俄罗斯”,态度没有最强硬,只有更强硬!

  第二、之所以伊朗如此强硬,主要因素就在于这股来自国际社会(以中俄为核心)的“强风”太强,以至于同样没有最强硬,只有更强硬!

  第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在美国(西方)看来,其在“回护”中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麻烦,那就是,此时此刻虽然非常应该对伊朗采取强力手段,比如军事威慑,甚至军事打击,但因为这股来自国际社会(以中俄为核心)的“双强旋转出的强风”太强,以至于美国(西方)就在“行动之后”是否能有效控局的问题上极其没有自信,甚至可能对其目前已经千疮百孔的全球战略构成致命威胁。如果局面真的失控,我们暂不去说中国,即便是俄罗斯大概率也会兴奋的“一跳三丈高”。

  ●伊拉克总理官邸遇袭事件或就是美国(西方)想出的“嫁祸于人”的“紧急应对手段”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或是伊拉克总理官邸遇袭且美军在“绿区”防空系统如此巧合“突然失灵”的主要原因,即:急于压制伊朗、且因十分忌惮中俄插手而不敢对伊用强的美国(西方)想出的“嫁祸于人”的“紧急应对手段”。

  ●一切都是“实力不济”惹的祸!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回头再看开篇给出的两则消息,其所传递出的信号十分明显:

  第一、中俄联合谴责伊拉克总理官邸遇袭事件,可以肯定,幕后黑手既不是伊朗,也不是伊拉克的萨德尔势力,而是西方邪恶势力或其豢养的走狗所为;

  第二、中俄联合谴责伊拉克总理官邸遇袭事件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俄罗斯、伊朗三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空前一致立场,即:西方想要迫使伊朗简单回顾伊核问题谈判恐怕没那么容易!所为“没那么容易”的核心就在于首先西方必须解除对伊朗的一切非法制裁,全面履行伊核协议,然后才是其它!

  第三、国际社会不担心“把天聊死”,无非继续撕日历罢了。说白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西方既不要抱怨,也不要耍坏,一切都是“势力不济”惹的祸!

  ●沙利文的“口头认怂”本质就是“口服心不服”的缓兵之计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提一嘴沙利文的“口头认怂”,除了有在《东方时事解读·时事视点》第“2021-251期”中阐述的诸多原因外,更有借此“喘口气、缓一缓”的意图。换言之,就是“口服心不服”的缓兵之计。

  国际社会显然对这一缓兵之计洞若观火,换言之,国际社会并不打算让美国(西方)借此“喘口气、缓一缓”,而是直接继续用伊核问题将西方怼在墙角,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之势。

  ●如西方觉得还不够刺激的话,那国际社会不妨将局面向“中东大乱”、甚至“中东最暴力破局”方向导引!

  奉劝西方邪恶势力,收回那套“嫁祸伊朗”的低劣手段,如果西方觉得还不够刺激的话,那国际社会不妨将局面向伊核问题全面失控的方向引导!向“中东大乱”、甚至“中东最暴力破局”的方向导引!

  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段资料:

  【资料】……再谈“两核问题”的“实质”在之前的点评中,甚至可以说在过去的数年之中,围绕“两核问题”的“实质”,我们一再强调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所谓的“国际新秩序”,其实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新秩序(相对现有的一超多强的秩序而言),其实也就是“伊核问题”的核心问题,而包裹在“这一核心问题”的“内核深处”的,就是“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问题,也就是要么终结、要么强化“美元本位制”的问题。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如果以“国家利益”为区分,那么,所谓“国际新秩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终结美元本位制”为核心诉求的、也就是“中欧俄等非美国家”所要的“国际多边架构”,另一种则是以强化“美元本位制”为核心诉求的、也就是“美国(请注意,是“美国”)”所要的“国际单边架构”。

  第三、在第一的基础上,如果以“资本利益”为区分,那么,所谓“国际新秩序”大致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欧美(西方)’资本继续把持国际金融话语权”为诉求的、也就是“西方资本”所要的“国际金融单边架构”,另一种,则是以“终结‘西方资本”继续把持国际金融话语权”为诉求的、也就是“非西方资本”所要的“南北多边架构”……

  注:摘选自《东方时事解读·时事简版》2012年3月2日。

  ●聊天可以(聊伊核),但时间越长,西方的金融维稳压力就越大

  【时事视点】熟悉东方时事解读的朋友们知道,“中东全面破局”主要指向就是“世界金融秩序的重构”问题,最终使得世界格局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民主”;所谓“最暴力中东破局”指的就是,只要国际社会大多数同意,伊朗就可以跨入核门槛,成为“第二个朝鲜”。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目前国际社会是以中、俄为核心,这一点与2012年3月时候,以中、欧、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有所不同。恰恰在2012年9月11日,发生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遇袭事件后,也就是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被“定点清除”后,国际社会的核心不再包括欧盟。正是从此事件开始,欧美利益开始“初步合流”,直到今天的“高度合流”状态。也因此,东方时事解读将此事件定性为堪比前苏联解体的重大国际事件。

  所以,聊天可以(聊伊核),但时间越长,西方的金融维稳压力就越大,比如那个每天都会让美联储“做噩梦”的通胀管控和利率管控问题(大家可参考《东方时事解读·经济视点》第“2021-91期”、“2021-92期”),何去何从西方自己酌量着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08:58 , Processed in 0.1406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