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61|回复: 0

叶立华:为什么要支持教育分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7 21: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立华下班早,回到家里,吃过饭,夫人突然叫了我的全名,对我说你帮我个忙。

  刹那间汗水浸湿了我的衣领,夫人叫全名,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夫人单位放假早,已经在家歇了有一段时间。最近在备课,立华我很少管夫人的工作,隔行如隔山,我也不是很懂这些东西,夫人说我最近不舒服,你帮我把手机往电视上连一下。

  电视屏幕大,我看点照片。

  长出一口气,这事探囊取物,不费吹灰之力,我唾手可做。很快就弄好了。

  但是我对这照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底是什么照片让夫人连着电视也要看?我便躺在沙发上,不时瞟一眼电视。

  居然是她学生的一点作业,还有一点试卷。

  我便问,寒假怎么会有作业?夫人说是上学期的,她想看看学生的接受程度,总结一下班里学生的水平。好根据大部分学生接受的程度,来安排教学的难度。

  平时在学校,杂事太多,只有在假期,才能有时间真的去总结,真的去复盘,真的去体会,真的去发现。

  一边聊,一边看,看着看着我就能很快大致分辨哪个是男生,哪个是女生。

  男生的字,往往写的有点随便,笔锋偏硬,间架结构很差,女生的字间架结构好一些,但是看起来就很软。规律大体如此,但是也有例外,有男生的字很好,有女生的字很差。

  总体来说,字写的好,是个稀有特点,寥寥无几。

  然后是卷面,有的同学卷面比较整洁,它不是纸不脏,而是很明显一行一行比较齐,字间距有一些,字的大小差不多一致,看起来就干净。

  要是相反,观感就凌乱,卷面就脏。

  夫人说她在干这个之前,从没感觉有多少笨小孩。一干这行,上辈子杀猪太多的错觉油然而生,准是遭了报应。

  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五花八门的小孩子全出来了。

  有的话讲出来,政治不正确,但是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差别,性格有差别,习惯有差别,不会因为我们否认,它就不再存在。

  老师们之间也会交流,交流聪明的学生和不那么聪明的学生。

  有的孩子,读到这个年级,还是不会加减乘除,不会加减乘除也就算了,连什么是钝角都说不清楚。

  有的题就三个点,稍微背背就能拿满分,但是就是有孩子喜欢乱答题。

  有的孩子写起来题目啊,全是错别字,看着浑身难受,我说这就不要笑话人家了,我写东西也是整天错别字。

  夫人说,你是会过,不仔细,或者忘了,起码会过,他们是不会啊!

  那卷子判起来啊,一百个人里能出五个零分。学生之间的状态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

  看着看着,夫人突然说这高中分流,分流一半,不是太合理了吗?孩子们本来就是两极分化的。

  不入一行,就难知道这行的内幕,就像是不做二手车永远也不知道有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专买事故车。

  不是为了自己开,自己就开一个工程周期,买这个车来,就是为了顶账。

  不当护士,不知道有医闹,不下社区,不知道有赖皮。

  不当老师,确实不知道孩子们的状态。

  讲这话,肯定要得罪人,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也不愿意自己家孩子读职高。但是孩子们到了初三就开始分化,是客观改不了的规律。

  性格也好,习惯也好,青春期也好,初三的孩子就是会突然开始分化,有人就读不成书了。北京的高中录取率远高于50%,有的地方高中录取率就在50%附近,比如河南省。

  人不愿意去职高,是因为职高教学质量太差,所以,提高职高办学质量是一方面,立华我谈过。

  但是,孩子们会自然分化出来,这也是一方面。立华我可能要得罪一小部分读者,比如天津的读者,北京的读者,还有上海的读者。

  就初中的这些知识点,考到前一半,难道是什么难事?上个高中,难道是什么难事?读者朋友大抵从小成绩就不错,甚至不知道学生可以到什么程度。

  只有真的找老师聊聊,才能知道,就是有孩子,能力比较差。不信可以问问自己当老师的同学,孩子之间的差距,能大到什么程度。

  这几个地方的高中录取率超过了60%,有的人要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有的孩子本来分化的就不是读书的材料,生在了天津,生在了北京,生在了上海,就可以蹭着底下读高中。

  河南的孩子就不行呢?云南的孩子就不行呢?安徽的孩子就不行呢?

  立华我还要得罪一部分读者,那就是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孩子的读者。

  不管是厅级干部,还是企业老总,孩子分化完,如果不是读书的料子,就不要想着从河南或者什么别的地方,买房到天津,买房到上海,去蹭人家的录取率上高中了。

  多少人走不出河南啊?难道人家家孩子就低人一等?就因为有的孩子,家长是大领导,家长是大老板,就高人一等吗?

  那不行啊。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教育的一碗水要端平,还得先从首都和经济中心端起。

  端完这一碗,再端下一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28 , Processed in 0.0938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