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83|回复: 0

吴鹏飞:中俄关系的最后一里路,已经打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30 07: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行百里路九十半。意思是,计划走一百里路的人,就算走了九十里,因为并没到达最后目标,无异于走了五十里。如果进一步推理,就算走了九十九里,还差一里,也是一样没有达到最后目标。因此就有打通“最后一里路”的形象说法。

  中俄建交的日期,因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国际政治地位,所以应该从1949年10月2日算起,但是,就实际而言,中俄两国新的外交关系,应该从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独立日算起。这31年,中俄关系渐入佳境、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准盟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在美国的战略挤压下,越走越近,越走越紧,现在的关系,中俄两国共同的描述是,合作无禁区、无上限,比中苏结盟时期的合作还要广泛、深入、深刻,不是盟友,胜似盟友。美欧政客以为这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漂亮话,实际上,这个描述是实事求是的。

  所谓的结盟国,要求在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经济战略、政治生活等方面,完全选边站,出让国家自主权,这就使得从属一方的盟国,往往在很多问题上必须跟着老大走,不管对错,不论是非,不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决策,盟友之间,往往会产生隔阂、龃龉、矛盾。

  而像中俄两国这样,因为共同的国家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紧密团结在了一起,在彼此关切的战略利益、核心利益、重大利益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站台,相互配合,但在自己国家发展等非战略性问题上。各自又保有自己的利益考量,独立决策和互相尊重。

  这样的关系,平等、自由、亲热,历久弥新。所以说,不是盟友胜似盟友,一点也不是漂亮话,一点也不是作秀,是中俄关系实实在在的写照。中俄两国的关系确实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也可以说是国家间关系的典范。而且,我看到,中俄关系到最后一里已经彻底打通。

  这是美国很多战略家,拜登之流的政客,至今也没有觉察出来的,国内很多专家也经常就中俄关系高谈阔论,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未来的中俄关系,因此将更为紧密,更为牢固,更为强大。这是因为,影响中俄关系的一个重要障碍,已经被两国移除了。

  读者朋友,国与国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道理是一样的。共同的利益可以使人和人、国与国结成伙伴与朋友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难以深入、难以交心,难以持久的。人和人成为至交必须三观相合,国与国成为至友必须价值观相契。

  但中俄的走近,这个问题虽然大家不说,但是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障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精英分为两种,一种是俄共为代表的左派人士,他们对中国是赞扬与认同的,但他们不是俄罗斯政坛的主流。另一种是叶利钦、戈尔巴乔夫、索布恰克和普京等右派人士。

  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反对极权政治,特权社会,苏共统治,他们不仅终结了苏联体制,而且热情拥抱西方价值观,苏联到俄罗斯的巨变,就是他们策划并实施的。他们是俄罗斯政治的主导力量,但是他们普遍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厌恶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说实话,俄罗斯独立之初,俄罗斯精英选择的是亲西方政策,他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实用主义的国家利益为主的睦邻关系,但是他们自认为政治正确,代表着人类的进步与光明,他们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实际上是持一种否定态度的。

  大家如果不健忘,就会记起来,中俄石油管道项目,多次谈判对方多次变卦,一直在中日两者间摇摆,而天然气、石油价格对方也是待价而沽,越谈越高。还有那时候的中国人在俄罗斯做生意备受歧视,小商小贩常常被无端剥夺商铺与存货,货物通关更是受尽敲诈勒索。

  简单地说,那时候,俄罗斯一门心思要用热脸贴西方的冷屁股,把中国仅仅看成一个生意伙伴,地缘政治对象,不可能搬走的邻居。那时候,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欧洲,在美国。落后的中国并没有被俄罗斯放在眼里。是美国的仇俄态度,惊醒了俄罗斯精英的民族情怀。

  首先是波兰、东欧国家、波罗的海三国,把解放者苏联红军视为二战侵略者,美西历史学者否认苏联在二战中的核心地位和辉煌战绩,然后是东欧各国加入欧盟、北约,被彻底纳入美国势力范围。尤其是南联盟的解体,塞尔维亚的悲剧和科索沃的所谓独立,令俄罗斯震惊。

  再后来,美国人撕下了邀请俄罗斯加入北约的面纱,直接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对俄罗斯最重要的国家,多次策动反俄的颜色革命,并且把炮舰已经抵到了俄罗斯的胸膛和腹部。普京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这才如梦方醒。

  当普京毅然打击亲西方的寡头、进攻格鲁吉亚、收复克里米亚之后,美俄关系急剧恶化。普京发现,美国一天也没有放弃肢解、阉割、遏制俄罗斯的战略计划,为了控制老欧洲,也一天也没停顿过蓄意制造俄欧矛盾时,他的目光头投向了飞速发展,始终充满善意的中国。

  俄罗斯在多次受到美欧制裁的时候,中国成了它的不二选择。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是始终一贯的,其一是,对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社会主义梦想、给予我们巨大支持的国家,心怀感激和敬意。其二,对美国瓦解苏联、打压俄罗斯的悲剧和苦难,始终给予真正的同情。

  其三,对这个曾经的世界超级大国之后,在外交场合始终保持了真正的敬意和礼遇,在坚持国家友好交往的的同时,绝不介入俄罗斯国内纷争,与俄罗斯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保持等距离交往。其四,在俄罗斯遇到经济制裁的危难时刻,每一次都果断出手解救,大力纾困。

  随着中俄陆地边界完全划定,两国之间结为准同盟关系的最后一个利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俄由此进入背靠背时期。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俄罗斯主流政治精英,如何看待中国国家制度,看待世界未来发展能否与中国同构的问题。

  只有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在价值观上趋于一致,中俄两国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精神盟友。这个问题,关系到中俄关系世世代代能够保持友好的问题。王毅这一任外长在国家领导人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这个百年奠基政治工程。王毅以一种历史的自觉精神,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与拉夫罗夫外长共同声明,确认由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来的人类共同价值观:这就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意味着,中俄两国在人类如何发展进步,未来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世界这一最高战略目标上,达成了高度共识。

  第二件大事,与拉夫罗夫外长共同声明,认为民主的标志是以立法形式确保权力属于人民,即公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及合法行使权力。民主模式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应尊重主权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正当权利。这等于说,俄罗斯明确认可,中国也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

  至此,俄罗斯政治精英从亲西方,仇视社会主义,另眼看中国,到战略靠近,彼此了解,对中国加深理解,尤其是在美国战略挤压下的感同身受,使他们的左右派殊途同归,在中国的巨大战略耐心影响下,他们都与中国就世界愿景和民主政治定义,达成了高度共识。

  因此,中俄之间的意识形态达成了高度默契,这影响中俄关系的最后一个问题,得到了化解,这为两个大国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彼此平等,彼此欣赏,彼此同盟,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感谢王毅外长体现的国家睿智。读者朋友们,这是年前最后一期时评,大家安心过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5:31 , Processed in 0.0781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