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92|回复: 0

树神彧:皇族们人头滚滚的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4 16: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读者朋友们新年好。为提高更新率,小树将于本文起,间断性地给大家更新一系列讲中国历史的内容。

  注1:本系列均属随笔,想到哪写哪,暂无系统性。注2:本文部分观点并非原创,乃是学习百家后融汇提炼,加上个人理解分析而成。

  1

  人们看历史时,往往也容易陷入和看郑智新闻时一样的窠臼,因为不清楚不熟悉其中运行脉络,只能把它们当故事读,看个热闹罢了,而不知道事情为何这样发生,原理又是为何。

  如此观瞻,结果历史变得和小说一样别无二致,成为主角们推动情节演化的一幕幕传奇,以至于继承了这笔宝贵经验的我们无法很好地从中吸取营养,实在可惜。

  今天的故事,将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代——南北朝开讲。而所有的内容都将“去主角化”,俺试着给大家讲一些没有主角的历史变迁。

  初衷很简单:中国人口极多,有主角潜质的人什么时候都有,但只有被时代选中之人,才能成为主角。

  2

  讲述之前,先给大家稍微科普一下南北朝是什么。

  三国归晋、天下刚统一没多久,西晋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司马家跑到了南方,史称东晋。北方则陆续有一系列小国家登场,大多为少数民族建制,史称十六国。合称东晋十六国。

  之后,南方的东晋为刘宋取代,南方进入南朝时期。十六国为北魏(鲜卑)统一,北方进入北朝时期。合成南北朝。

  南方陆续发生宋、齐、梁、陈的朝代更替,北方的北魏则分裂为东魏(鲜卑)西魏(鲜卑),东魏西魏陆续又更迭为北齐(鲜卑)北周(鲜卑)。最后,北周吞并了北齐,统一了北朝。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北周为隋所篡,隋南下吞没了陈,统一全国,南北朝结束,进入隋唐时代。
图是小树随手做的,年代差不多能对上就行

  南北朝时期比起前后时代,有一些显著特征,比如朝代更替频繁且普遍寿短(刘宋59年,南齐24年,南梁55年,南陈32年,北魏148年,东魏17年,西魏22年,北齐28年,北周24年);比如朝代更替后末代皇帝普遍不得好死;比如宗室内部的屠戮堪称历史之最——

  也因此,南北朝也是少有的、高位者被杀得人头滚滚的年代。

  南北朝的上述特色从何而来?且听小树道来。

  3

  如果问你,皇权的支柱是什么?你肯定能回答,当然是官僚和军队啦。

  官僚和军队如同左手和右手,谁都非常重要,军队为官僚系统运作提供武力保护,官僚系统则确保税源稳定和低成本以供养军队。

  但由于暴力是“最终逻辑”般的存在,一个政权的诞生往往先有/先抓军队,再有/再抓官僚。

  没有官僚用高超手腕汲取民间,就无法发军饷,军队终将溃散;军队也许能依靠劫掠为生,可一定是长久不了、做不大的——劫掠太残酷,会极大打击统治区人民的再生产积极性。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官僚——文支柱。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皇权是能对官僚们形成绝对碾压的。这不能说不对,而是得分不同的历史时期。

  一个文盲率99%的时代,军队不识字还好说,各级官员是必须要识字的。由于这1%识字人口是稀缺品,皇权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否则根本无法建立国家的管理体系。

  对于皇权来说,识字人口的组织形态非常重要。

  如果他们都是原子化分布,皇权将他们逐个击破是极为容易的,因为原子们想要团结起来的话,成本会非常高(需要联系每一个原子)。

  因此可以说,官僚原子化的时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如果识字人口仅分布在世家大族中,那它们团结就很容易了。内部团结靠血缘,而外部呢,家族话事人之间联系就行了,成本很低(不需要联系每一个原子)。

  因此可以说,官僚世家化的时代,皇权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他们究竟是原子化还是世家化,依据时代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宗室阶段,即先秦时代;第二阶段是外戚阶段,即两汉时代;第三阶段士族阶段,即东汉中后期至北宋初;第四阶段是中小地主阶段,宋及以后。

  这几个阶段,也正经历着世家化 - 原子化 - 世家化 - 原子化的波动。
  小树同样画了一个草图,中间的一些波动就简单平抚过去了。而本文要谈到的南北朝,也在东汉末这个波谷里。

  阶段的划分和科技的发展,也就是对文字的承载能力,有巨大关系。

  先秦是兽骨、铭文向竹简的渐进过渡;两汉是竹简向纸张的渐进过渡;东汉中后期至北宋初是纸张向活字印刷的过渡阶段。

  而这几个科技史阶段,也决定了皇权在和支柱的博弈之中是一个什么形态。

  在小树看来,科技是推动历史变迁的第一要素,历史周期律、气候变化和人口膨胀也非常重要,但都只能列为第二梯队。而统治者个人能力,则排在第三梯队——所以本文要“去主角化”。
  比如同样是寒冷时期和旱涝频发时期,明清就明显比之前的大动乱要相对更稳定,这显然是有原因的。

  兽骨、铭文为主流的时期,政令的成本非常高,承载的文字非常有限,因此皇权统治的范围很小,组织术只在皇权中心周围传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皇权支柱以宗室为主。(商周-战国)

  这也导致诸侯国首都被攻破后,该国地方势力基本再无抵抗力。

  竹简为主流时期,文字的成本降低,承载量上升。皇权开始借此急速扩张,统治范围急速扩大,皇权进入历史的最高峰。(秦、西汉)

  这个时期,组织术开始从中央慢慢流出,识字人口在地方慢慢积累。

  造纸术为主流时期,文字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承载量进一步上升,同时向地方进一步流失。但由于此时纸张及誊写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只有地方豪强及中央外派官员负担得起,他们以血缘为纽带积累识字人口并形成世家门阀,皇权只能依赖他们扩充政府、统治国家(东汉-北宋)

  这个时期,皇权开始由最高峰衰落入低谷。

  活字印刷术为主流的时期,文字的成本大幅降低,承载量大幅上升,小门小户终于能承担起文字乃至对组织术的学习了。因此,皇权对于政府的构建不再需要依赖世家大族,开始放心清理掣肘者。(北宋-清)

  自此,门阀走入历史,皇权重新进入高峰。当然,如果第二、第三梯队的诸多因素出现联合叠加,那么还是会造就朝代更迭的。

  其中,造纸术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王朝普遍短命。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国祚都不长。原因很简单,由于皇权不振,国家权力大量地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野心家们只要取得一些大族的支持,很容易(比起宋元明清后世来说)就能实现改朝换代。

  也因此,这几个朝代的另一特征就是亡国之君下场普遍惨烈、宗室内斗普遍惨烈,皇权对于更有可能凝聚大族共识的旗帜,下手普遍极狠。

  另一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大族们会如此频繁地支持改朝换代。

  这里就由第二梯队发挥作用了。比如,世家大族对于地方的剥削远比后世的中央集权更加残酷(懂地方,不换人,监管少,供养人口多,平民无上升期望),小范围的“历史周期律”的条件很容易达成,这倒逼大族们频繁参与政治赌博谋求洗牌,以博取更多资源减轻压力。

  南北朝为何更迭频仍、国祚短浅、对皇族如此残酷,看似是些小问题,可如果暂放英雄史观,用更宏大的视角来审视,或许能更接近那些根本性的答案。

  4

  文章很长了,信息量很大了,在这里先停笔吧。为什么会有如此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什么促成的,都是更高维度的问题,咱先搁置,先看看本文留的一些坑吧,比如,

  为什么只写了文支柱(官僚),没写武支柱(军队)?

  为什么只写了第一、第三、第四阶段,没写第二阶段——外戚时代?

  为什么北魏在南北朝中国祚一枝独秀?

  南北朝之前的十六国同样国祚短、更迭频,可以套用在本文中吗?

  为什么南北朝时代最后是由北周-隋统一全国?

  为什么本该动荡的造纸术时代(东汉-北宋),中间却出了一个国祚绵长的大一统朝代唐朝?

  铺陈太大,难以一次性包囊,今天这篇文章就作为引子好了。如果感觉小树讲史有意思,下次俺将继续,将这些坑一一填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06 , Processed in 0.2380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