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01|回复: 0

戎评:美帝张开獠牙,中国如何虎口拔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7 18: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是中国农历虎年,美帝这只纸老虎却要作妖了!抵制北京冬奥,撺掇俄乌冲突,发起金融风暴……其最终目的就是张开獠牙,掠取全球财富。如何在美帝霸权下,守住自身经济发展的果实,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北京时间1月27日凌晨,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结束,随后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一轮震荡……

  同时(1月27日),美国能源市场突然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疯狂轧空行情,美国天然气期货(2月合约)盘中突然暴涨70%,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收盘时,其涨幅回落至38%左右。

  春节长假期间,包括美股在内的全球股市大涨,原油价格突破90美元,创下7年新高。金融市场的背后是全球政治经济的博弈,美国经济出现超预期复苏,美联储加息已成定局,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风险和挑战?资本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

  对于美联储今年的第一次议息会议,总结一下,主要包括三点:

  1、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发布会上亲口承认,美联储打算在3月会议上提高利率。

  3月加息,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到底是加息25个基点,还是50个基点,鲍威尔并未给出明确回应或反驳,市场多数观点还是认为加息25个基点。

  但根据CME公布的3月议息会议调查看,加息50基点的概率上升至14%左右。

  2、有一句话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在不威胁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提高利率的空间很大,不排除在每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都加息。

  按照这个说法,美联储今年最多将加息7次(今年还剩下7次议息会议)。

  但这一表述更多是出于通胀预期管理的角度考虑,真加息7次的概率很低。过去20多年,只有2005年加息8次,将利率从1%提高到5.25%。

  本次议息会议过后,货币市场预计今年美联储将有五次加息。

  3、除了加息,市场更担心的是:缩表。

  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有近9万亿美元,是新冠疫情开始前的两倍多。

  美联储已经把“缩减资产负债表”放在备用工具箱。鲍威尔称,缩表将在加息之后开始。不过对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构成和速度无法透露太多。

  鲍威尔明确表示,其将在2022年稳步地撤走宽松政策,目前需要大规模地缩表,将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开会讨论缩表事宜、将至少讨论一次,希望缩表是一个有序的、可预见的过程。

  按照目前市场的预期,3月加息,然后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开会讨论缩表,也就是5月讨论缩表,至少讨论一次,所以最后一次讨论缩表的时间大概率是5月议息会议。

  在彭博社的调查中,29%的受访者预计,缩表将在4月至6月开始,40%预计7月至9月开始。

  综合来看,本次的议息会议,鹰派程度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加息已成定局,而缩表或将在5月议息会议讨论后宣布于6月开启。由于本次会议发布的正常化原则提出“大幅”缩表,因此本轮缩表节奏将比以往更快。

  过去两年,疫情之下,各国都在疯狂“吹泡泡”,随着美联储快速加息缩表,会有很多国家的“泡沫”破灭:财政破产、股市崩盘、货币贬值、经济崩溃、民众失业……进而可能引发政治与社会动荡。

  美联储超预期转“鹰”的原因

  今年美联储转“鹰”,是美元周期走到了这一步,全球都有心理准备;但是,在疫情仍在肆虐的背景下,美联储转“鹰”的节奏,比预期的要快,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政治压力。

  今年,美国将迎来中期选举,而拜登的支持率已经下降到42%,对他的工作持否定态度的人数从35%上升到52%。

  拜登在他的任期开始时获得了56%的支持率,并赢得了超过8000万张选票——比任何其他总统都多。

  拜登的支持率大幅下滑,高通胀是导致美国人普遍对拜登不满的首要原因。

  另外,前总统特朗普,也时不时出来刷存在感。这种情况是没有先例的,也是对拜登政府的政治压力。

  近日,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热传。视频中,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称自己是“第45任和第47任(美国总统)”。

  在各方压力之下,不管是从拜登近期的公开露面表现来看,还是美国财政部对货币政策的态度观察,货币政策转鹰都具有政治色彩。

  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白宫对于美联储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目前,在美联储七个理事席位中,已经有四个席位由拜登提名,针对副主席以及理事的听证会也将在二月初进行。接下来,拜登对于美联储政策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高通胀压力下,拜登政策持续向美联储施压,后者不得不加快加息缩表的步伐。

  2、就业数据持续向好。

  美联储继续维持“近几个月来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实质性降低”以及“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相关的供需失衡继续导致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的表述。

  失业率大幅下滑,美联储认为就业市场表现强势,才敢快速转“鹰”。

  1月27日晚,美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26万人,低于预估的26.5万人和前值28.6万人。

  就业数据也好于预期。美国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录得增加46.7万人,大幅超过预期的增加15万人,为去年10月以来最大增幅,去年12月非农就业人数从19.9万人上修至51万人。

  美股

  对于美股而言,这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比市场预期的更“鹰”,美股需要一段时间调整以消化利空。

  在议息会议结果一公布,美股就大跳水,次日还在继续下跌,特别是纳斯达克。

  与此同时,美股还面临着另一大潜在风险:业绩不及预期。

  1月20日美股盘后,流媒体巨头奈飞(Netflix)公布的去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不及预期,股价直接暴跌20%。

  1月26日盘后,特斯拉公布好于市场预期的第四季度财报,但同时警告称供应链问题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导致其股价大跌11.55%,一夜之间市值蒸发1087亿美元,约合6900亿人民币。

  另外,芯片巨头英特尔的业绩指引令市场失望,公司给出的Q1营收预期为183亿美元,毛利率预期为52%,低于第四季度的55.4%,每股收益预期为80美分,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0.86美元,股价大跌7%。

  近期美股大批量的出现业绩不及预期的公告,这说明是普遍现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公告来“砸盘”。

  面对美股的连续大跌,市场还有一种观点:美股与美联储的博弈。

  如果美股跌的太狠,有可能会制约美联储加息缩表的步伐。

  这个只能看美股下跌的幅度和速度,至少,目前这种跌幅,美联储是不会怂的。

  除非,美股真跌出股灾来了……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毕竟,现在的情况跟2020年不同,当时是全球性的恐慌,导致美股连续熔断;而今年,则是美联储主动的、有节奏的回笼资金,而引发了美股回调,并没有出现危机,美股的下跌,应当也是有节奏的,而不是恐慌性、股灾式的。

  另外有观点认为,美股的下跌将影响中期选举。

  对此,只能说,两害相权取其轻!高通胀影响的选票,要远多于美股。

  所以,美股的跌势,很难成为制约美联储政策的因素。

  春节期间美股强势反弹,说明美联储加息预期与经济复苏相比,对市场的扰动不大。

  A股

  美联储加息缩表对于中国及A股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来自于跨境资金的流动。

  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中美利差进一步缩窄,刺激资金流向美国。

  在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元指数明显走高,突破97的整数关口,创2020年7月以来新高。

  而人民币兑美元也应声走弱,一天就跌掉了454个基点。

  对于A股,也是一样在诱发外资出逃。

  在近期外资连续大幅流入之后,美联储议息会议一结束,外资就疯狂卖出:1月27日一天就净卖出146亿,创出2020年7月以来的新高,A股又一次走出了“小型股灾”的感觉;1月28日又净卖出124.66亿,两天合计高达271亿。

  A股节前的持续杀跌,让很多人在担心一个问题:A股是不是进入熊市了?

  首先,对比一下A股与美股的走势。

  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后,自2020年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2月3日至2022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整整两年,沪指累计上涨12.93%。

  同期的美股,道指累计上涨20.9%,标普500涨34.13%,纳指涨45.92%。

  风险都是涨出来的,A股根本就没怎么涨,哪来的那么多的风险。

  其次,主要是看货币政策。

  中国因为抗疫的成功,自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在欧美各国还在持续大放水的背景下,就已经提前开始“收水”,所以面对美联储加息缩表,咱们才有底气。

  此前,市场一直担心,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中国也将收紧货币政策。

  而现实是,自年初以来,央行已经接连释放了宽松信号,先是超预期的降息,随后央行又公开表示,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暗示不会跟随美联储的节奏。

  在稳增长的压力下,今年国内将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股下跌是因为美联储加息缩表,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却是相对宽松,A股并不缺钱,现在缺的是信心!

  信心,需要政策继续发力!

  同时,在稳增长的背景之下,国内的刺激政策持续发力,就连“房住不炒”都出现了松动。

  1月27日晚消息,安徽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其中提出:引导房产、汽车、家电销售企业在春节消费旺季,通过分期免手续费、赠送抵扣券、降低首付比例、补贴置换等方式,扩大大宗商品消费。

  降低首付比例,这种刺激政策都准备出台了。

  去年,有多个地方政府尝试放松楼市调控,但都被中央“驳回”。近几个月,从中央层面来看,对于楼市有明显的松绑迹象,如果对于地方政府的松绑尝试不加干预的话,预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竞相放松楼市调控。

  另外,乌克兰问题,也是近期影响全球市场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1月27日,在长达8小时同德法两国代表进行“诺曼底模式”调节机制的会谈后,俄罗斯和乌克兰谈判代表同意,“无条件地”遵守乌克兰东部的永久停火协议。四方还决定两周后在柏林继续会谈。

  近期大幅下跌的俄罗斯股市因此突然暴涨,俄罗斯RTS指数盘中一度上涨8%。

  虽然如此,但乌克兰局势并未真正平息下来。

  在美国与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进行谈判之际,乌克兰境内一处军工厂发生一起枪袭案件,犯罪嫌疑人开枪扫射致使5人死亡,5人受伤。

  2月4日,冬奥会开幕,各国重要人物来到北京,面对乌克兰问题,会达成什么样的交易与妥协,很难猜测。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撺掇俄乌局势升级的图谋不会变。

  如果俄乌之间真的爆发战争,必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剧烈影响。

  首先,能源价格将直接受刺激冲高。

  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预期之下,美元指数走强,而国际油价受到拖累小幅跳水后,又迅速拉起,布油更是突破90美元关口,创出2014年以来的新高。油价冲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乌克兰局势的担心。

  还有天然气。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占到欧盟的40%,近几个月来由于俄罗斯供给低于预期,天然气价格飙涨,导致欧洲家庭开支加大,一些依赖天然气的行业不得不减产。

  极寒天气之下,如果俄乌爆发战争,俄罗斯对欧盟“断气”,那在这种情境下,欧盟的天然气储存可能会在3月底耗尽,天然气价格必然飙升。

  另外,如果爆发战争,各国股市将受到拖累,俄罗斯和欧盟各国首当其冲,并向全球扩散。

  对于A股而言,节前跌的这么惨,确实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包括在节前最后一交易日,尾盘再度跳水,探底失败。

  春节假期的不确定性,仍然让市场抱有极大的疑虑。

  好在长假期间外围股市纷纷造好。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机会是跌出来的。

  节前的下跌,至少释放了相当的风险。

  外围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乌克兰问题,不管是否爆发战争,形势有望更加明朗。节后,在外围股市大涨的背景下,A股结构性和阶段性行情可期;同时,距离“两会”不远了,会前有维稳的预期和政策利好预期,加上节前已经提前释放了风险,春季躁动行情已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23:31 , Processed in 0.1563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