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136|回复: 0

一棵青木:1949年幕后的故事,谁最适合当新中国的首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8 2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9年,有一个问题摆在领导人的面前,哪座城市最适合当新中国的首都?

  在当年的定都问题上,上海、南京、北京、哈尔滨、延安、洛阳、西安这些城市都曾成为过候选城市。

  实际上,只有南京和北京才是真正的竞争者,其他候选城市不过是陪跑而已。

  但最终,北京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南京,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

  历史重来10次,首都也一定是北京,不会有任何其他意外。

  下面给大家说说为什么。

  南京的历史

  南京非常适合做首都,是全中国仅次于北京的地方。

  诸葛亮曾评价南京:“钟山虎踞,石城龙蟠”。

  自1271年元朝定都北京开始,仅800年来的中国首都,都围绕着北京和南京在不断的轮换。

  但在这800年里,北京一直占据绝对优势。

  击败元朝后,明朝定都于南京,燕王靖难迁都北京后,也把南京定为了陪都,明朝的第二首都。

  清朝定都于北京后,为削弱南京的地位,把南直隶一分为二,分割为安徽和江苏,同时把南京改称为江宁,寓意江南安宁。

  经常有江苏人戏称南京是安徽省会,实际上几百年前真的是如此。

  但分割南直隶后,南京依然自带第二首都的光环。

  太平天国攻克大半个南方后,定都南京。

  颠覆清朝的中国民国政府,也定都于南京。

  南京的地位,可见一斑,确实很适合做首都。

  但历史上,凡定都南京的政权,都很短命。

  共有15个政权曾选择定都南京,平均寿命大概30年。

  离我们近一点的,明朝定都南京后53年,被燕王靖难给消灭,然后新的明朝定都北京。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存活了11年零4个月,被清朝所灭。

  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1912年革命果实被北洋政府窃取,定都北京。

  1927年,蒋介石取得了北伐的胜利。

  1927年,宁汉合流,国民政府定都南京。

  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

  1945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9年,南京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

  反观北京,情况就好得多。

  元朝定都北京稳定统治了171年,明朝定都北京后稳定统治了242年,清朝定都北京后稳定统治了268年。

  从数据上看,南京当首都确实不太吉利,所以一直有金陵城王气已泄这种说法。

  但没有选南京做首都,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种迷信的说法,不可能会得到我党高层的认可。

  一个国家最终首都的确定,一定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不可能是什么所谓的“王气”。

  定都南京,是南方政权的最优选择,而定都北京,是北方政权和全国政权的双重最优选择。

  能问鼎全国的政权,绝不会定都南京,除了朱元璋这一个例外,但他儿子朱棣,还是帮他把首都给搬到了北京。

  元明清均定都北京,是必然结果。

  老朱不服也没用。

  首都所在必是军事中心

  自古以来,定首都就有一条铁律,政治中心可以不是经济中心,但一定要是军事中心。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历代开国皇帝都懂。

  哪里驻扎的军队最多,哪里就是国都。

  如果聚集军队最多的那个地方离国君很远,就会出大事。

  因为古代交通和信息交流都不便利,如果把军事大权完全收归到皇帝手中,那么一旦前线遇袭,大军很容易形如木偶,被人花式吊打。

  但如果皇帝赋予了前线将领更大的权限,那问题就更大了。

  你懂的。

  明朝的外患是蒙古,长城一线聚集的都是明朝的精兵悍将,且常年实战练兵。

  但国都却在南京。

  朱允炆一削藩,其他的藩王只能闭目等死,但率军驻扎在北平的朱棣,却有不等死的资格。

  结果,朱允炆完了,朱棣带着明朝定都北平,改名北京。

  枪杆子里出政权啊。

  而王朝选择在哪个地点作为军事中心,是按照地区价值来判定的。

  在整个农业封建时代期间,得中原者得天下。

  粮仓、人口,都在中原。

  但中原在北方,长江以北,具体的说是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这一带。

  中原有多重要?

  三国时期,占据南京的东吴政权,在册户籍仅300万户,蜀国更惨,但占据中原的北方曹魏政权,在册户籍却高达2000万户。

  7倍的人口和经济差距,能熬那么久才死,已经算蜀汉和东吴有本事了。

  这就是抢占中原的重要意义。

  所以中国的历代首都,都围绕中原进行布局。

  中原是天下中心,而中原的中心是洛阳。

  在那个长城还没出现,天下还未一统,中原战乱不休的时代。

  驻军于洛阳,可直接控制整个中原。

  所以在远古时期,洛阳一直都是传统的首都,夏商周和东西晋等,加上一些小国,洛阳是足足24朝古都。

  但是到了后来,具体的说是隋朝之后,首都就开始从洛阳迁徙到了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

  因为人们发现,当政权对中原实现了大一统之后,定都于中原的中心已经意义不大了。

  用兵之处,多是中原的边境。

  已经没人能大规模入侵中原腹地了,大多都是在边境骚扰。

  而那个年代的边患,主要来自于西北方向,从汉朝的匈奴到隋唐的突厥,都是从这个方向入侵中原的。

  所以,军队也必须集中在中原的西北方。

  为直接控制军队,长安成为了新的首都,秦汉隋唐均是如此。

  从上面这个图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长安(西安)就是中原的西大门,而北京就是中原的北大门,两者都是在中国传统的长城线附近,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

  那个年代,中国的西北方是很湿润的,物产富饶,游牧民族实力强大,长安附近的粮食也足以供养这座特大城市。

  但是后来,整个西北越来越干旱,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长安附近的粮食产量,不再足以支撑这里成为首都,而游牧民族的实力也在衰减,导致这里也不需要大规模用兵了。

  到了宋朝的时候,长安终于撑不住了,最终退出了首都的行列。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转向了北方,而北京,也成为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争斗的第一线。

  守北京,本质上是农耕民族在守中原。

  一寸土地都不让。

  而南京,却和中原之间隔着一个长江,而且在中原以南。

  北方的游牧民族把整个中原全部打下来了,都还没打到南京。

  从北方逃到南京,确实可以延寿几十年,因为北方新政权消化中原需要时间。

  但只要中原被消化,困守南京的逃亡政权,就再也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了。

  庞大的经济差距,磨都可以把南方政权给磨死,依靠长江天险也没用。

  以明朝疆域图为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明朝统一全国之后,中原的东边是大海,南边也是大海。

  而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外敌都是从北方草原出现,绝不可能从大海上出现。

  所以中原的东边和南边不需要守。

  而当时的西北方向,过于干旱,甚至连游牧民族都很难生存,敌军数量不多。

  所以当时唯一能对明朝构成威胁的,就是蒙古,来自于北边。

  战争爆发在北方边境,那么大军也一定要驻扎在北方边境,这里必然是整个明朝的军事中心。

  而以当时的通讯条件,如此规模的大军远离君王,一定会出事。

  所以明朝定都于北京是早晚的事,早晚会有一个用枪杆子逼着皇帝迁都北京。

  不是朱棣,就是别人。

  工业时代的新国都

  到了工业时代之后,确立国都位置的逻辑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工业的生产力远远大于农业,所以中原的地位,被工业地区所取代,工业区才是全国的核心区。

  这一切都带来了一个结果,北京失去了首都的意义。

  但新中国,还是选择了定都北京。

  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当时中国的工业精华区,主要在东北,其次在华北。

  从1949年的中国铁路网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在哪,而北京,恰好就在东北和华北的中间。

  在新时代的战争中,敌军可以从四面八方进攻中国,海路不安全,到处都不安全,长城也已经彻底失去意义。

  这和商周时期的中原,非常的相似。

  那个年代定都于洛阳,最大的原因就是洛阳居于中原的最中心,大军可以轻易支援中原的每一个角落。

  而选择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也正好可以覆盖东北和华北工业区,成为新时代的洛阳。

  另外,当时的美国太强大了,海军实力天下无敌,而新中国选择了对苏联一边倒的战略。

  距离苏联越近,1949年的新中国就觉得越安全,当时甚至一度有人提议定都于哈尔滨,因为这里距离苏联更近。

  哈尔滨太偏,北京居中,很明显定都北京这个方案占尽优势。

  不过哈尔滨这方案居然能成为一个方案,本身就代表了当时新中国对于苏联的亲近和依赖程度。

  至于南京,从军事上看太过危险,一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欧美军队从长江口直接就可以兵临南京,新中国根本没有海军可以抵挡。

  而且南京距离新中国的“中原”,也就是华北和东北,实在是过于遥远。

  定哪当首都都是个定,平地重新造城也可以,当然要选一个对国家最有利的地方当首都。

  另外选北京当首都还有个小原因,傅作义带领25万大军投诚了,导致北平是和平解放,完好无损的交给了解放军,而北平本来就是清朝的首都,里面什么都有。

  非毛坯,精装房,新政府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省了一大笔装修钱,这对于当时很穷的新中国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所以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典礼,正式在北京举行。

  定都北京,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哪怕历史重来10次,也一定如此。

  这一切,都是为了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来保护新中国的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20 , Processed in 0.2629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