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13|回复: 0

北风:普京布林肯都想【重现历史】,我们如何火中取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0 18: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6日,拜登“俄军入侵”的警告放了一次空炮。

  但是这两天,乌克兰东部地区炮火连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相应的,因为乌克兰局势缓和而跌了一天的国际油价再次跳涨,美股指数则应声跳水。

  虽然乌克兰东部炮火再起,百姓流离失所,开始逃亡。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决定这场“冲突”是否升级,决定这些人能否活着回到家园的人,不在前线。

  这两天的国际形势非常“奇特”,因为呈现出和历史上两个时期“惊人的一致”。

  很显然,俄罗斯普京与美国布林肯,都想重现美俄“历史上”各自的一段“神操作”。

  2022年的世界,是复刻历史哪个阶段?我们提前预判准确的话,又如何实现我们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呢?

  壹,今天的美国,连“洗衣粉”都不屑!

  鲍威尔,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在美国“政治正确”的族谱里,是很有地位的。

  可无论美国媒体与政界人士多么褒奖他,都无法洗脱他人生最大的污点。

  那就是2003年,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洗衣粉事件”。

  2003年2月5日,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拿出一瓶“粉状物”,声称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随后,美国领导北约,在没有“生化武器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美军和北约绞死了萨达姆,给伊拉克和中东民众带去二十年的战争屠杀,妻离子散。

  可是美军在把萨达姆政权彻底摧毁后,挖地三尺,也没有在伊拉克找到生化武器的踪影。

  后来普京在一段采访里,犀利的声称鲍威尔为了制造“虚假的战争借口”,在联合国会议上拿出的可能是一管“洗衣粉”,并不是“生化武器”。

  从此,“洗衣粉”编造战争借口的“卑劣行径”成为鲍威尔的人生污点。

  或许是“人之将死,害怕战场冤魂索命”,鲍威尔在人生最后几年,虽然没有承认“粉末是洗衣粉”,但他承认“没有证据证明伊拉克有生化武器”,“当时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说了谎”。

  美国是一个“很奇葩”“很没有下限”的国家。但凡一个有“荣辱观”的国家,如果曾经有“外交人员”在安理会如此“行骗开战”。这个国家会羞愧,道歉,谢罪几十年。

  美国没有这么做,反而将鲍威尔的行为视为“壮举”,这就是“强盗本性”。

  就在前天,2月17日,鲍威尔“洗衣粉事件”过去刚好19周年,布林肯居然在联合国安理会复制“鲍威尔式讲话”。

  这场讲话,是布林肯在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证据”。

  布林肯坐在19年前鲍威尔的位置,就连手部动作,说话神情都在模仿鲍威尔。

  唯一的差别,是这次“布林肯没有手持洗衣粉”。

  有人会觉得,将布林肯讲话类必成“鲍威尔讲话”,是不是俄罗斯官方或者是我们国内自媒体的“恶搞”?

  并不是!

  美国多家主流媒体,都将布林肯和鲍威尔相同角度与神情的照片放在一起。美国媒体都说“布林肯在安理会完成了鲍威尔式讲话”。

  不仅是外界“这样判断”,布林肯自己也在讲话中,引用了鲍威尔19年前的名言:“我今天在这里,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想阻止一场战争!”

  这段经典语录,世界都称为“鲍威尔式战争告白”,我觉得是国外人没看过“琼瑶剧”。

  我们“琼瑶阿姨”,上个世纪就创作了“我不是来拆散这个家,而是来加入这个家”的“小三天花板神语录”,鲍威尔只是“没支付版权费的剽窃而已”。

  这次,布林肯将鲍威尔‘伪造伊拉克生化武器’的经典名言,在联合国安理会“重现”,就是对世界摊牌了!

  19年前,美国还要拿“一瓶洗衣粉”装一下,今天却在提交“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证据”的会议上,模仿十九年前的“伪造证据,制造战争”。

  19年前,鲍威尔明知道伊拉克没有生化武器,但是美国军工巨头要售卖军火,石油巨头要掌握中东石油命脉,所以“制造理由也要开战”。

  今天,普京和乌克兰都明确“不愿意开战”,可是布林肯在联合国安理会明牌,就代表美国态度。

  美国希望回到2003年,用莫须有罪名“引爆一场战争”,推高国际油价,让欧洲资本回流美国!

  2003年到今天几乎二十年,美国也经历了类似的“经济和政治周期”,布林肯希望“在美国不参战”的情况下,重现20年前的“收割好戏”。

  贰,俄杜马通过议案,乌东复制克里米亚

  在布林肯“国际会议复制谎言”的同时,俄罗斯政府的一些行为也和历史“一段时期非常相似”。

  就在2月15日,俄罗斯杜马(相当于议会)通过了《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共和国”独立的决议草案》。

  大家不要将这一行为理解为对“乌克兰东部独立势力的嘴炮支持”。

  这是支持乌克兰东部两大工业与军事重镇,宣布独立继而加入俄罗斯的“法定流程”。

  昨天开始,乌克兰东部爆发武装冲突,有大量“乌克兰东部难民”进入俄罗斯。

  普京宣布,对这些难民发放救济金,几乎可以视作“等同俄罗斯国民待遇”。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前后,普京与俄罗斯杜马的“操作流程”就是这样的。

  今年美国始终炒作的“俄乌大战”,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延续了整个冬天。

  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虽然是在2014年3月21日,但是那场乌克兰颜色革命,也是从前一年的11月开始“发酵”,并且在美国势力操纵下,滑向无可挽回的深渊!

  2013年11月,乌克兰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停止“与欧盟自由与贸易”的谈判,强调乌克兰会转向“与俄罗斯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在亚努科维奇之前,乌克兰长期处在亲俄派,亲欧派,美国代理派的持续“拉锯”中。

  亚努科维奇的表态,原本是“亲俄派”的胜利,普京认为自己拿下了“与欧洲的缓冲地带”。

  但是“政府层面”输掉的亲欧派和美国代理人,发动了街头颜色革命。

  2013年乌克兰的“街头革命”最初只有几百人参与,可是随后一个多月,声势越来越大,变成“占领广场”,“冲击地方议会”。

  2013年12月,亚努科维奇以“包括总理的内阁集体辞职下台”为代价,希望局势缓和。

  但是到了2014年,反对派发动的街头暴民超过10万人,目标也直指“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

  最终亚努科维奇被罢免总统职务,逃亡俄罗斯。

  亚努科维奇是乌克兰内部的“亲俄派”扛把子。他的离开,被亲欧派和美国代理人视为“扫除俄罗斯影响力”的最佳机会。

  克里米亚地方政府和议会长期是“亲俄派”执政,并且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就在这里,这是俄罗斯“不可丧失的出海口”。

  因此2014年3月27日,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是从前一年11月,美国势力发动颜色革命,要将“亲俄派彻底铲除”的延续。

  今年,距离俄罗斯夺回克里米亚正好八年,美国也处在号称“奥巴马政府延续”的拜登政府第二年。

  2014年,俄罗斯夺回克里米亚后,俄罗斯遭遇了美国与整个西方发达经济体“无死角”的经济封锁。

  克里米亚并不是“俄罗斯蓄意谋夺”的。如果可以选择,如果亚努科维奇的亲俄政权能够存续,普京根本不会去夺取克里米亚与欧盟关系进入死胡同。

  只是2013年11月的乌克兰颜色革命,就像去年11月开始的“俄乌战争谣言”,一切都是美国操纵,倒逼着俄罗斯必须走出这一步。

  8年前,普京是在避免俄罗斯在乌克兰利益满盘皆输的背景下,强拿克里米亚,是在“巨大损失下的少许回血”。

  今年距离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正好八年,俄罗斯吸收克里米亚的进程也基本完成。

  如今的这场危机与8年前一样,俄罗斯首要利益,是“美国做出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国家安全承诺。

  如果“国家安全利益”要不到,普京就要德国开通北溪二号,马克龙加强欧盟与俄罗斯的经济往来,取得“经济利益”。

  可是现阶段,美国“没有对北溪二号松口的迹象”,德国特不太可能在美国不点头的情况下,开通北溪二号。

  一旦普京确定“国家安全利益”拿不到,“国家经济利益”也拿不到,乌克兰危机彻底变成“美国收割的利器”的时候,他面临的局面就和八年前俄罗斯在乌克兰利益被“颜色革命”几乎清理一空的局面类似。

  那么在同样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俄罗斯的“被迫最优解”,变成像拿下克里米亚那样,收下乌克兰东部,在苏联时期,从俄罗斯划给乌克兰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

  当然,如果俄罗斯真的迈出这一步,将受到美国和G7国家,以及欧盟所有国家超出2014年的全方位制裁!

  如今俄罗斯杜马已经做出八年前一样的“法律程序”,最后就看普京是不是按下“收回领土”的按钮。

  如果普京真的做出这一选择,要回到“2014年”,那么他的预判一定是拜登政府只能够延续两年。

  奥巴马政府对俄罗斯的制裁只持续了两年,特朗普上台后,和俄罗斯眉来眼去,俄罗斯也获得了和欧洲“和解”的战略空间。

  正是当年特朗普政府的“放水”,才有俄罗斯和法德两国一起推动的“明斯克协议”。

  如果普京赌2024特朗普会回归,再有中国巨大经济支持与能源需求的背景下,俄罗斯完全有信心扛过美国未来两年的“制裁”。

  叁,对比2003和2014,我国有哪些机遇?

  从布林肯与普京近期的操作来看,两人似乎都选择回到“过去”。

  因为成功人士,认为最安全的成功就是“复刻曾经的成功模式”。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中东和欧洲资本的掠夺延续到2008年次贷危机。

  2014年的“收复克里米亚”,几乎是七十多年前二战以来,最大最兵不血刃的“领土扩张”。

  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在2003与2014年,在大国博弈中,赢得“神之操作”。

  那么中国呢?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国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外贸增长曲线,我们会发现虽然我国在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真正的外贸腾飞和经济增长腾飞都是从2004年才开始的。

  2003年2月,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拿出洗衣粉”的时刻,我国正经历史无前例的“非典疫情”。

  当时的非典,不仅导致我国国内经济与民生遭遇巨大挑战,在国际上也面临“巨大压力”。

  在当时特殊背景下,即便明知“洗衣粉陷阱”,我国在非典防疫压力下,也不可能聚焦“中东博弈”。

  因此2003年,我国并没有在伊拉克危机中获得利益。但是美国陷入“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双泥潭之后,我国通过“世贸平台”加速经济增长,百姓创收,加速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美国则在此过程中,利用美元赚取我国的“廉价商品与服务”,确保战争状态下国内民生与经济的有序扩张。

  因此当时中美两国的特殊时期,让我国获得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社会矛盾也异常激烈的十年。

  那么2014年的“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呢?

  在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之前,特别是普京担任总理,俄罗斯对美“妥协”的四年,我国遭遇的“战略围堵与遏制”是空前的。

  当时奥巴马的亚太政策,已经制定了要“锁死我国的产业升级与国民收入升级”的目标。

  奥巴马公开说:“十亿中国人过上欧美人的幸福生活是不可接受的。”

  2014年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之后,美国将战略遏制目标从中国短暂偏移,与欧洲盟友一起围堵俄罗斯。

  在随后的两三年,奥巴马的亚太战略都没有完全实施,直到特朗普上台缓和与俄罗斯关系后,才从贸易到科技,到金融与文化全方面遏制我国发展。

  因此可以想象,如果乌克兰危机回到2014年的处理模式,普京吞下乌克兰东部两州,美国和欧盟加大对俄罗斯封锁力度。

  这过程中,欧盟失去俄罗斯能源,彻底失去“工业回流”的机会,对我国的外贸和投资需求都会增加。

  如果美国和俄罗斯真的进入“不死不休”的博弈循环,我国也能获得2025年前的几年“产业升级黄金机遇期”。

  美国布林肯在安理会的“发言”以及普京即将“批准俄罗斯杜马的议案”,这都表明美国与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危机”的最终“果实”已经明牌!

  美国想要回到2003,用一场局部战争,收割全球资本。

  俄罗斯想回到2014,哪怕承受西方世界的“空前制裁”,也让乌克兰东部两州获得克里米亚一样的“默认俄罗斯领土”地位!

  至于我国,应该对未来这两个方向的演变“时刻关注”,做好预判。

  如果乌克兰危机的最终解决是“2003地区战争”模式,我国要在未来几年,做好人民币经济出海,与美国一起利用好“全球收割经济周期”的机遇。

  如果乌克兰危机的最终解决是“2014克里米亚”模式,我国要做好未来几年利用俄罗斯美国“不死不休激烈对峙”的空间,做好吸引全球人才,特别是利用好欧盟资本和高端技术,赢得“智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三年黄金机遇期!

  布林肯和普京都想回到过去,复制上一场胜利!我们要做的,是看准变化的方向,成为任何一种变化的“最大获益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17:13 , Processed in 0.1094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