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14|回复: 0

智先生:不要对「共存」抱有美好幻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2 2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冠疫情持续了三年,哪怕至今谁也无法拍胸脯保证,说这场慢性灾难很快就要结束了。

  近期疫情又严重起来,我所在城市虽然没有本土新增案例,不过隔壁的广州有3例确诊,政府也不敢掉以轻心,各小区和公共场所开始严格防疫。

  这个过程真的很苦,但凡有一个数字进度条,告诉我们具体到哪一天就能光明正大地在阳光底下正常呼吸,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百姓都会为了这个目标再咬牙坚持下去,会积极配合防疫,不给社会添乱。

  可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表,而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一次次封城,一轮轮核酸排队,许多人的耐心消退,会厌倦烦躁,甚至有负面情绪。

  封禁,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最有效物理措施,但具体到每个人来说,防疫成本会有高低,对生活的影响各不一样。

  领着固定工资的上班族,如果能用电脑远程办公,对收入影响不算大,还可以享受宅家自由。

  而对线下奔波的劳动者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外卖、快递员全部精神紧绷,担心进了某个区就出不来,有的人甚至连出租屋都不敢回,怕睡完觉起来整个城中村就被封掉,为了保险起见,为了赚钱养家,便睡在公园长凳和漆黑桥洞里。

  无论销售员、服务员,还是个体经营摊贩,都要「靠政策吃饭」,每天提心吊胆,祈求本地没有病例,然后拿着所剩无多的积蓄交房贷和房租。

  这些肉眼无法察觉的病毒,一遍遍嘲笑,一遍遍击垮人们的身心,最终产生动摇,并质疑严格管控的合理性。

  当看到轻症患者没有经历多少苦痛,仅仅两周时间就恢复得差不多,却要拉上整个小区,整个街道的人一起折腾时,内心会盘问到底有没有必要,是否合理?

  当一刀切政策带来的防控管理问题,病患等不到床位,隔离无法买菜,深夜排队测核酸等等,自然就对防疫政策充满困惑。

  有无数想法和简单埋怨,再正常不过了,既然深受疫情影响,当然有权利说出自己的诉求,提出自己的质疑,解决各种不合理问题,进一步优化防疫流程。

  可互联网上关于「共存论」的讨论,比任何时候都要激烈,而且讨论得越来越极端。

  许多人互相攻讦,言语辱骂,甚至划阵营站队,支持清零的被说成「没有原则的粉蛆」,对防疫政策提出质疑的被归为「50万来电了」,对防疫稍作抱怨的就是「恨国」。

  每个人彷佛都陷入无效内讧,在无差别扫射,被各种人为制造的挑衅拱火词汇左右着情绪,让我生疑,并决定破除这一荒谬争论。

  我会和大家客观讨论一下,目前争议很大的「共存论」,它会带来什么后果。

  当下中国有99%的人没有得新冠,无论生理和心理上,都无法快速适应病毒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尤其对老人来说,他们免疫力低,身体还带有很多慢性疾病,开放意味着风险加倍,就像香港这次疫情中,有不少老人被病毒折磨得很痛苦。

  另外是医疗挤兑问题。

  一旦全国涌现大量确诊,社会医疗资源不足以覆盖到庞大人口,床位和呼吸机加急,这种情况下的死亡率会显著提高。

  哪怕死亡率再低,一定时期内也会对整个国家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无论生活还是经济都会陷入短暂休克。

  还有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现实,没有谁能拍胸脯说,奥密克戎病毒不会再发生变异了,下一个毒王不会在奥密克戎的基础上加强致死率了,那些连续被感染了好几次阳性的群体就是百毒不侵了……没有谁能保证。

  我们连美国在乌克兰建立生物实验室,研究蝙蝠新冠病毒样本的具体情况都无从知悉,又如何断定奥密克戎就是最后的新冠病毒呢?

  在无法保证的前提下,我们彻底放开管控,彻底共存,那就真的没有后悔药可吃,也没有任何机会清零了,后果完全不可逆。

  再说一下比较现实的问题,新冠治疗费用。

  目前新冠患者的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如果全面放开了,我相信财政大概率不会兜底,也根本承受不了,最多补贴一部分,剩余的居民自己掏钱。

  每个人都要面临出门随时感染病毒的风险,一旦感染就要自我隔离两个星期,忍受头疼发烧失去味觉等病症,要承受亲朋好友重症病危的可能,要自己负担治疗和检测费用,还可能在治愈后心肺、生殖、神经系统有小概率的后遗症风险……

  年轻人说自己身体强壮,硬抗过去没问题,万一家里老人病重,又有多少家庭能一下子掏出十几万给家人住ICU上呼吸机呢?甚至连隔离病床,排队都不一定轮得上。

  现状就是,怕死是人的本能,没有一个人想被病毒缠上。

  也不要拿「流感说」糊弄不明真相的群众。

  新冠病毒的危害远比「普通流感」要大得多,流感会有如何可怕的传染率吗?

  以奥密克戎的传染率,叠加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哪怕再低的死亡率,背后都是无法估量的可怕数字。

  人口不是单纯数字,每一次确诊都是个体的不幸,每一例死亡背后,都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许多支持「共存」的人说不要宏观叙事,不要堆砌冰冷数字,不要让时代大山压垮芸芸百姓,要关注社会每一个体的艰难处境,那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防疫努力,不就是为了挽救每一个生命和每一个家庭,不放弃任何一个羸弱群体,不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吗?

  我们在武汉承受了无数伤痛和非议,不放弃任何人,不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吗?

  再讲回现实问题,一旦放开共存,经济会飞速好转吗?恐怕不乐观。

  当下的防疫政策,对疫情地区的实体餐饮服务业来说打击相当大,这是实情。而只要坚持到解封,大众的消费意愿依然旺盛,衣食住行的刚需消费就永远有市场前景,恢复也会加快。

  一旦放开政策,选择躺平了,那愿意出门的人反而变少,毕竟出门意味着有更大的感染风险,谁也不想真的把病毒带回家,到时候萧条就变成常态,生活会更难。

  「共存论」支持者喜欢拿新加坡作为正面案例,说新加坡在放开情况下疫情管理得当,是岁月静好。

  事实并非如此。

  新加坡在3月20日新增一万人以上,累计确诊100万,相当于每5个新加坡人,至少有1个感染过新冠。

  这还是在新加坡没有完全放开「共存」,在管控相对严格,且每个人认真遵守防疫措施的情况下达成,毕竟不遵守规定会面临鞭刑、监禁或驱逐出境等处罚,不是闹着玩。

  韩国也有「禁止5人以上聚餐、确诊必须居家隔离10天」的政策,现在日新增已经冲到全球第二(第一是越南)。

  我记得韩国的防疫专家表示,没有得新冠说明人际关系不正常……

  然后我又查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恢复状况,相比较2020年的糟糕开局,许多国家在2021年的GDP增速都有了明显回升,但直到今年第一季度,也没有因为「共存」而让经济有飞涨趋势。

  尤其在俄乌冲突后,大宗商品价格突飞猛进,粮食危机接踵而来,再叠加疫情影响,哪怕放开了「共存」,接下来的日子也依然不好过,大家请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事实上,我从不认为「共存」的声音是主流,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浑水摸鱼的家伙在混淆概念。

  如今网上对防疫政策提出质疑的声音,很多不是为了呼吁共存,而是面对地方防疫政策的一些僵化表现,表达自己的困惑与建议,不希望实打实的防疫工作变成形式主义。

  当他们抗拒一些地方的僵硬防控政策时,自然就想着直接「全面放开」算了,省得来回折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与其对「共存」抱有美好幻想,还不如让防疫工作变得精准可控。

  现在我们处于抗疫的第三个年头,部分地区还存在一刀切的懒政做法,甚至在管控措施中层层加码,搞形式主义,浪费了大量医疗与人力资源。

  我指出一个最让大家深恶痛绝的环节,测核酸。

  测核酸目的,是为了找出感染者,在无法精确找到每个确诊患者之前,通过封禁来防止病毒流出社区,大家都能理解,也会配合呆在家里。

  既然已经封禁了,只需按照正常的防疫步骤,在封禁期内开始、中期、结束前各做一次就足够了。

  然而很多地方的防疫KPI,变成一轮轮核酸指标比赛。小区封闭后,三天两头测核酸,有的地方甚至一天一次,持续整个隔离期。

  这还不够,必须一大群人排队下楼做核酸,不仅徒增了感染风险,还浪费时间精力,各种折腾。

  大家都很体谅基层公务员、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辛苦付出,但这不应该成为地方领导懒政的借口。

  寒风刺骨的大晚上,吉林上万大学生连饭都来不及吃,在学校操场排队测核酸,一直测到凌晨,全校师生都在为领导的错误决策买单,既然那么喜欢作秀就别怪大家狠狠骂你,撤职处分都是应该的。

  在挥斥方遒的时候,请先走出办公室,多尊重一下基层防疫人员。

  我的同学每次疫情来临,都是第一批派往前线的主力,凌晨四点起床,五点准备就绪,六点采集核酸,天气热的时候,防疫服下的衣服全部湿透,连喝口水都要争取时间,忙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然后轮流回家睡一觉,第二天继续到岗站一天。

  前几天,抗疫专家白晓卉在工作中心梗劳猝死,看到这个新闻我真的很难过,如果当初把防疫规划做得更合理细致,让前线工作者得到充足休息和睡眠,会不会就能阻止悲剧发生?

  上海的抗疫压很重,不是没有疏忽,我也希望在防疫这一块,各地区能谦虚学习优秀的抗疫思路:

  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把重点区域尽量缩减到精准位置,再对各个街道进行风险评估分级,采取差别化处理。

  采样的时候别一窝蜂排长队,让社区工作人员用微信、电话或是上门等方式发布通知,分小区、楼栋、单元,再分时段进行有序采样,这样效率非常高,上海两天时间就能采样2100万人次。

  说到底,我们抗疫要快速、精准解决,而不是变成一场低效、冗长拖沓的持久战,把长时间封锁当成一种本事,谁稀罕你这种本事?

  事实上,前几天国家卫健委已经发布了新的「诊疗方案」,调整后更加灵活,方法科学具有针对性。

  首先是把出院的标准数值调低,确诊患者的出院CT值由40下调到35,因为这时候的病毒载量已经相当低了,不具备传染性。

  如此一来,确诊病人在医院的隔离时间会缩短,以前要隔离15天,现在只需10天,出院后也不用隔离14天,改为7天居家健康检测。

  无症状感染和轻症病例,会放到指定医疗点管理,不必跟重症型患者抢病床,有助于提升医疗资源冗余度。

  有些城市小区在48小时内封控,在快速完成核酸检测后解封,就是一种正面示范。

  总结一句话就是:

  保持精准防疫,别让城市陷入停摆,并在抗疫和维持经济民生之间取得平衡,才是我们的坚持方向,而不是对「放开共存」抱有美好幻想。

  希望我这篇文章,能抚平大家的焦虑不安,减少各种无谓争执,达成一个共识,毕竟我们都希望这个社会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20:44 , Processed in 0.2971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