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39|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1-28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4 22: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西方被迫向决不后退的俄罗斯有所让步的迹象愈发明显

  【第2021-287】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6日报道,俄军宣布,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习后,超过1万名俄军已返驻地。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7日报道,针对俄军宣布撤军,西方媒体认为这是“意想不到的”重大行动,有助于缓和俄乌边境紧张局势。

  【时事视点】此前,剑拔弩张的东欧局势,随着俄罗斯的军事调动,似有了一丝缓和的迹象。

  随着冬季的来临,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10万俄军后勤补给对普京政府而言并不轻松。在维持必要军事威慑的情况下,俄罗斯这种(仍有9万大军驻留俄乌边境)军事调动不难理解为“在情理之中”。

  当然,如果西方有了某些让步,这种“就坡下驴式的顺手人情”更是“在情理之中”。

  欧盟和俄罗斯是东欧局势的“当事者”,因为事情就发生在欧洲,即在俄罗斯的“家门口”,也在欧盟的“房檐下”。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欧盟和俄罗斯而言,至少现阶段,军事威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也就是说,欧盟与俄罗斯都没有足够动机主动挑起战争:

  首先、对于欧盟(西方)而言,威胁“乌克兰战争全面升级”是其反制俄罗斯在“坐地起价”问题上“只有更高、没有最高”的手段,而欧盟(西方)目前阶段可以以升级乌克兰战争的方式施压俄罗斯,但却无法接受东欧局势升级失控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次、对于俄罗斯来说,军事威慑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则是俄罗斯攫取现实利益的手段。也许有一天俄罗斯或将乌克兰重新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但至少当前阶段,时机还不成熟。换言之,对俄罗斯来说,尽力维持东欧局势更符合其当前利益所在;

  最后、这或是双方表面虽然剑拔弩张,但却同时对于“爆发正面、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仍在可控范围之内”存在相同基本认知的主要原因。或者说,这也是双方虽然在东欧局势问题真实心理上存在“温差”,但也只不过是“存在温差而已”的主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6日报道,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库普里亚诺夫表示,“所有针对俄罗斯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没有向欧洲市场供应足够天然气的指控都是毫无根据、不可接受和不真实的。”库普里亚诺夫指出,德国和法国没有追加订单,而让“亚马尔-欧洲”管道天然气此时反向供应并“不是最理性的决定”。“这种反向供应的价格明显高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设定的合同量价格。”

  【时事视点】在上述消息中我们不难看出,俄罗斯披露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德国向波兰输送天然气的价格高于俄罗斯此前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价格。

  因“亚马尔-欧洲”管道供气量锐减,导致波兰天然气供应不足,所以,波兰政府对从德国方面高价购买天然气并不反对。而对于德国而言,由于其政治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欧盟平台,再加上波兰帮德国阻止了大量难民涌入欧洲(注:首选地就是德国),所以德国也有动机向波兰进行天然气输送援助。

  德国还能向波兰反向输说明其天然气储备仍有富裕,且与美国紧急输欧天然气有关。但由于冬季取暖、环保发电、春季耕种、化肥生产等因因素,天然气消耗量恐怕只会有增无减,即便库存富裕,如此消耗恐非长远之计。尤其在东欧局势持续紧张,“亚马尔-欧洲”管道供气量锐减的情况下,德国如此有恃无恐的“做买卖”是不是有点太过“佛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德国如此有恃无恐的“做买卖”,表现如此“佛系”?

  第一、德国背后的欧盟有理由相信,只要不去主动挑衅,东欧局势就不会升级、失控,这与上文中,关于“欧盟与俄罗斯都没有足够动机主动挑起战争”三点分析的“最后”的阐述的逻辑是相同的;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在“精明”的德国看来,趁着还有机会“高价卖气”,做点买卖“贴补家用”也是好的;

  第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补气”是必然的;

  第四、经过种种测试,俄罗斯的强硬表态仍旧“坚挺”,甚至暗示西方,即便土耳其海峡被关闭,俄罗斯也在所不惜;

  第五、西方通过土耳其、卡塔尔接管阿富汗机场、欧盟使团或重返喀布尔等已经开始向阿塔政权摇晃“橄榄枝”。这一点也验证了西方向俄罗斯做利益让渡迹象愈发明显的这一初步评估。换言之,既然俄罗斯不肯让步,那让步的只能是欧盟(西方)。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再看一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7日报道,捷克驻华大使佟福德近日透露,捷克总统泽曼就2022北京冬奥会特别做出了嘱咐,“总统告诉我,如果他不能出席冬奥会,请我尽作为一名大使的职责,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

  【时事视点】某种意义上说,泽曼本人至少在表面上看上去对华是较为友善的,但似乎这与捷克政府一贯的反华方针(本轮欧洲掀起的反华风潮就从捷克开始)无关。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捷克总统借驻华大使之口向中国传递“友善”信息(涉冬奥会),显然是在暗示,作为捷克总统,其人去北京参加冬奥会是可能的。而在其传递“友善”信息的背后是替西方传话,尤其替欧盟传话。

  如果说泽曼的表态不能说明问题,那被特赦的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呢?泽曼与朴槿惠都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登上过天安门城楼的。或者说,泽曼的口信和朴槿惠的特赦之间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的。不难看出,欧盟(西方)在借此二人向中国挥舞“橄榄枝”。

  由于俄罗斯一再表示出“决不后退”,且俄气高层公开声称“最早,北溪2 号在2022年1月开通“,所以西方很清楚,“北溪2”项目落地执行的问题,到了现在,除了时间问题外,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但在此后,西方想要一步跨入“莫斯科通道”恐怕并不容易,之后还需要对俄罗斯动用“胡萝卜+大棒”的手段继续博弈,那这就需要和中国一定程度上缓和目前的紧张气氛。

  需要强调的是,欧盟在对华政策上有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似乎有意保持距离。这种“距离的保持”既有出于独立性、灵活性的现实需要,更或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欧洲国家利益与西方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还是那句话,东欧在俄罗斯“家门口”,也在欧盟的“房檐下”,但却不在美国的眼皮下。一定程度上,欧盟对外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默克尔退休后,恐怕就落在法国身上。至少在法国看来,是不希望中国去抵制巴黎2024年奥运会的。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该对西方有意借营造缓和气氛,干扰中俄元首冬奥会期间的线下会晤(在中俄战略互信中“掺沙子”)的图谋保持警惕。当然,即便西方和俄罗斯谈通“莫斯科通道”恐怕也不是问题的全部,后面还有“瓮城效应”、“714恐袭事件后续发展”等“重重关卡”等着西方,尤其是还有个以“必要时,武力解放台湾”为兜底方案的“一系列应对南亚破局的”方案可以兜底。因此,国际社会与其说更加在意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围绕“莫斯科通道”能否谈通,还不如说更加在意俄罗斯与西方要花多少时间谈通、来得更加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23:35 , Processed in 0.1563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