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386|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2-30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31 0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8日,星期一,2022年第309期

  【话题】战机稍纵即逝,俄罗斯绝不能给西方继续“以拖待变”的操纵空间

  ●西方将要竭力避免俄罗斯对华政策不会发生实质性调整

  1、有关“欧盟准备绕开自己对俄罗斯的制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说法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可笑至极。而且如此操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阻止俄罗斯对华政策出现根本性调整。

  2、俄罗斯不能向西方出口能源,那必然转向东方,必然与中国接近,卢布也将就此实质性挂靠人民币。比如,俄罗斯可以用一个长期合同作为“抵押”向中国融资。

  ●若要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实质性支援,俄罗斯彻底放弃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是必要的前提

  1、当然,这需要俄罗斯准备好中亚的能源管道。换言之,“抵押”必须保证中亚地区的稳定,而这需要中俄联手。

  2、之所以中亚国家对俄罗斯乌克兰军事行动表态小心翼翼,甚至媒体反俄的原因就在于中亚五国因中俄在中亚的貌合神离而缺乏安全感。换言之,如果俄罗斯不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的“小九九”,那么中国就不可能实质性对俄提供战略支援。

  3、有趣的是,布林肯近期在所谓“中立国”的土库曼斯坦十分活跃,显然西方也看到了这一要点,摆出了即“便俄罗斯要求卢布结算能源,但不妨挨上几天再说”的姿态。

  ●俄罗斯若要彻底掌握主动,也需要彻底放弃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

  1、如果俄罗斯想要真正抓住主动,恐怕必须在中国举办的阿富汗周边国家外长会议上准备充分资料,否则一旦被西方一看穿俄罗斯的底牌,就会立刻瞄着俄罗斯的这一弱点再度歇斯底里的攻击,最终损失还是俄罗斯自己。

  2、一旦俄罗斯金融层面和中国实质性挂钩,那么西方的全球战略恐怕就此失去全部弹性——中亚稳固就能让南亚稳固,南亚稳固,“南亚破局”就可能被“反弹琵琶”,上合就可以实质性重启,国际社会就可依托背靠上合的伊朗与西方在其重中之重的中东大玩一场“尊王攘夷”,搅它个周天寒彻,这个时候西方恐怕会“求着俄罗斯”不惜一切代价购买能源。

  3、俄罗斯阿富汗政策的“小九九”看似灵活,实际上是其不断产生战略危机的根源,到现在为止,俄罗斯在美国在中亚地区设立的生化所问题上仍然一字不提,因为在俄罗斯看来,这些是用于对付中国的。

  4、如果俄罗斯在卢布购买能源的问题上继续叫牌,那么俄罗斯库存装满之日就是俄罗斯战略再度,甚至全面转向被动之日。

  ●再谈俄罗斯决不能给西方继续“以拖待变”的操纵空间

  1、由于一旦被迫接受卢布结算石油会对西方金融霸权产生巨大负面影响,所以西方不会轻易认怂,所以拉夫罗夫在北京必须要拿出一些真东西,否则中国将会认真研究俄罗斯的所谓“抵押报告”。

  2、这几天恐怕中亚,南亚是要出事的——3月27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现大规模集会,执政党联盟主要党派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的支持者从全国各地出发进入首都,表达对巴基斯坦总理的支持,反对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一些议员针对伊姆兰·汗发起不信任投票。

  3、俄罗斯一定要小心西方邪恶势力没有底线这一点,通过制造人为的灾难性事件强行将局面转向对俄罗斯不利的方向,恰恰是俄罗斯阿富汗政策“小九九”是西方敢于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刷新反人类底线对付俄罗斯的根本。比如西方邪恶势力可以通过远程操控客机制造人为空难(比如在乌克兰,在白俄罗斯等地,诱使其击落民航,然后甩锅俄罗斯),此前类似MH17事件的前车之鉴俄罗斯要记住,所以俄罗斯仍然在目前遭遇同样的问题:战机稍纵即逝,俄罗斯不能给西方继续就“以拖带变”的操纵空间,所以,拜登不让普京继续掌权的“口误”未必是真的口误。

  【话题】美国拱火俄乌冲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抢占欧洲天然气市场?

  (1)美国所谓“保障欧洲能源供应”的说法更多停留在口头上,不具备长期操作空间。美国没有预先去做系统性抢占欧洲能源市场的相关准备。

  (2)在西方眼中,能源只是对俄罗斯施压的手段,如果仅仅是因为天然气,俄乌冲突恐怕没有爆发的可能。美国无力改变因地缘长久建立的欧俄经贸关系或供应链。且即便美国能够改变,恐怕只能带来供应链的进一步紊乱,通胀的进一步高涨。所以美国向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更多是一种带有明显的临时性或的战略讹诈手段。所以欧美双方恐怕都没有心思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或者扩展产能。

  (3)当全球经济陷入“满地鸡毛”后,全球能源的使用量将大幅降低,且目前全球能源并不短缺,只是因为政治原因、疫情导致的供应乱紊乱。以中东的能源供应商为例,现在是西方有求于己,且从当前世界局势发展来看,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无论俄罗斯最终选择如何,恐怕轻易扩张产能都会血本无归。所以,相对扩产能而言,涨价要保险的多!

  【话题】拜登所谓“向富人征税”,不过是为了更大规模的量宽“做幌子”

  (1)美国富人有很多逃税的手段,而穷人则没有逃税的手段。美国的法律诞生之初就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2)所以现在搞“对富人征税”首先就在于造舆论,忽悠美国老百姓支持拜登的其它政策,比如所谓“源自对富人征税”而推出的新的经济刺激计划,进而继续印钱。至少在表面上,拜登是在“为穷人说话”,所以这种刺激计划不会遭到来自底层的过大压力。

  (3)出现债市(收益率)与股市同时上升的“怪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恐慌清晰在债市的持续蔓延与股市不相信加息可以持续。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美国除了继续印钱稳定金融别无它途,加息对于扼制通胀没有效果,这一点对欧、日都是如此。所以对股市而言,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反而成了“利好信息”。对于美国的富人们,包括佩洛西之流而言,恐怕早就已经进入股市“潜伏”,坐等大涨。

  (4)以阿根廷为例(通胀反而是越加息越严重)之所以IMF继续向阿根廷“输血”是因为这种金融游戏需要不断的资金流,那美国呢?可以说,一旦失去最后的金融相对霸权,美国就是第二个阿根廷。从奥巴马到拜登真的想重建美国实体经济,但金融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方面面都不再有利于实体经济的继续发展,他们只能痛苦的接受现实。

  【话题】日本央行一边寻求日元贬值,一边出手国债收益率曲线上限控制为哪般?

  (1)日本的通胀,包括中国的通胀都会起来。

  (2)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下行原因主要在于供应链的持续紊乱,再加上目前仍然掌握相对金融霸权的西方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这对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南方国家而言,面对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就在不断的增加,且随着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其最终传导到消费端只是时间问题。以中国猪肉价格为例,也许在2022年第三季度,猪肉价格就会重新上行,相比中国而言,一定程度经济已经虚拟化的日本面对通胀压力会更大。

  (3)尽管日本脱实向虚,但其实体生产还占总体经济的相当部分,而实体经济对汇率敏感(虚拟经济对利率敏感),所以日元走软(汇率走低)对于日本国内企业出口与日本国外企业利润返回都有好处。

  此外,日元走软也有利于改善日本财务状况,进而有利于与之相关的金融产品价格,比如债券更加便宜,评级更高,融资成本更低,股市涨的更高,分红更多等。

  (4)此外,日本又与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不同,其经济总量中虚拟经济成分也占相当比重。日本之所以现在要以固定汇率购买国债,就是在0.25这个国债利率点设立“阵地、有多少吃多少”。换言之,只要触及0.25这个点,无论谁抛售多少5年、10年国债,日本央行全部拿下,进而维持5年、10年国债0.25利率不被突破,也就是日本央行“坐庄”了,也就是日本央行“担保”了5年、10年国债的利率。投资者不用在未来一段时间过分担心5年、10年国债收益率不断升高,因为资金成本已被限定。一边是规避了利率上行的风险,另一边汇率在下行,这对总体上稳定日本经济是有好处的。

  (5)此外,这种固定利率,“有多少吃多少”的做法更是量宽,也就是说,向市场提供利率固定在0.25的无限量资金。

  (6)日本虽然不如美国那样经济严重虚拟化,不如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那么大,但日本难道不担心如此无限提供资金会导致通胀通胀飙升吗?恐怕日本真不怕,因为第一,通胀是否上涨与利率、加息都无关;第二,加息也对通胀控制没有作用,因为通胀高起是因为供应链紊乱导致,而非经济过热导致。包括中国,欧美,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是如此,面对此轮通胀,主要原因不在于货币因素。

  (7)日本的这种操作能持续多久,恐怕与美国什么时候开始下一轮大规模量宽密切相关,因为此举必然严重影响美元指数。所以,日本这次之所以能够这样操作,就是因为美国此前加息25个基点,美元对日元有上涨趋势。但问题是,美国加息25个基点,美元指数上浮空间有限,甚至未来美元指数将走下坡路,尤其在美国开启新一轮大规模、甚至无限量宽之后。所以对日本而言,即便那个时候日元对美元升值,目前的操作也可以让日本经济有一个缓冲过程。

  (8)日本的对手不是中国,但美国是,全世界都知道中美央行政策完全相反,两者有本质区别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以实体经济为主,美国则以虚拟经济为主。前者的货币政策与实体生产十分匹配,后者的货币政策与虚拟经济十分匹配,不得不为压低利率而去加息(威慑通胀),美国的金融游戏需要低利率,这就是矛盾所在。

  (9)美联储或也会学日本,一边以一个固定利率无限吞入长期债券(无限量宽),另一边加息,或者“魔改会计准则”,进行“孤注一掷,战略冒险”。如果这样,美联储的最后一点信用也不要了。当然这也属于“河渡人”的范围。

  (10)欧、美、日都不能退出量宽,且量宽规模“没有更大,只有最大”,恐怕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现实情况就是,世界四大央行(中、欧、美、日)的货币政策各不相同,而中美则完全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23:19 , Processed in 0.1094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