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38|回复: 0

缓缓君:上海的外溢病例,真的该好好管管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7 18: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4月6日,杭州发布官方通报:从上海来杭的那对母女(宁某某和党某某),因为刻意隐瞒行程,被立案调查了。

  同时,官方给出的流调轨迹,可以说是完全印证了此前的网传信息。

  早在4月5号晚上,杭州来福士商场被封的消息就开始在网上流传。

  随后,更多的信息开始曝出:

  说这对母女4月5号一大早凌晨4点左右从上海出发,并且以无健康码和行程码为由,用上海南站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的手机登陆显示了绿码然后上了火车。

  6点30分左右到达杭州,再次以无健康码和行程码为由,填写了一份承诺书后出了站点,在出站层买了吃的,然后坐上了地铁。

  11点左右到达万象城商城闲逛。

  12点左右进入来福士,并一直在商场内逗留闲逛(直到被工作人员找到)。

  也有人曝出,这对母女是故意不开机,用身份证混进火车站的,直到因为进入来福士要出示绿码,才被网警定位到。

  与此同时,一份通过屏幕拍下的接警记录显示,17时23分,杭州这边确实接到了上海警方的电话,电话里上海警方给出了阳性患者(即母亲)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并表示该患者“可能没有手机”。

  再结合后续正式通报中给出的母女姓名和流调轨迹,所有的信息都得到了互相印证,并在逻辑上都是自洽的,所以我认为以上信息都是可信的(包括那些在官方通报中没有提及的内容)。

  即这对母女不仅仅是隐瞒行程这么简单,而是处心积虑地以欺诈手段骗取了绿码,并且还通过关闭手机的方式来防止被网警定位,主观故意极为恶劣。

  更让人愤怒的是,这对母女在乘坐地铁时,一度扯下了口罩,被监控拍下,加大了病毒传播风险。

  而且最后被“大白”找到的时候,宁某某(女儿)竟然还笑得特别灿烂。

  有人从善意的角度解读,说她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是蠢到家了。

  也有人从恶意的角度揣测,她们是不是在故意“投毒”?那就是坏透了。

  现在网上持有后一种看法的人为数不少。

  比如有人质疑,她们赶一大早的火车,到了杭州之后既不补觉,也不去西湖之类的景点,而是专门往人员密集的地方跑,太诡异了。

  有人说,她们这几个月的行动轨迹看上去就像是在跟着疫情跑。

  也有人怀疑问,这两人是不是“带着任务”来的?

  还有人指出,来福士距离杭州市政府和市民中心很近,这就更加显得可疑了。

  除此之外,推特上还有人发帖称,有人在豆瓣招募上海的网红博主去全国各地打卡,每个景点报酬1K-20K不等。

  以上一系列信息堆在一起,自然会让人觉得,这个事越看越不对劲,她们是不是受人指使在故意“投毒”?

  这里我想特别提醒的一点是:上述灰色字部分的网传信息,要么是推测,要么是未经验证的一家之言(我个人判断信息是否可靠的一个标准是,能不能经得起多信息源的交叉验证)。

  那条招募上海网红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推特,知乎上也有一个叫@王亚斌 的网友称,有人把他写在知乎上的评论复制到豆瓣和微博,然后在微博上被人拼接后,发到了推特,最后再“出口转内销”(原贴较长,这里只截了一小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去知乎上搜索该用户查看完整的帖子)。

  总而言之,根据已有消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对母亲通过隐瞒行程和欺诈手段逃离上海,危害了杭州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扰乱了社会秩序,性质极为恶劣,但她们是否是故意“投毒”,背后有没有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指示,目前还不好下结论。

  但考虑到事件的严重性,希望公安部门好好查一查这对母女,看看有没有人在背后怂恿,有没有可疑的资金打到这对母女的账户里。

  在后续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前,我们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02

  但还有一件事情是迫在眉睫的,那就是上海疫情的外溢问题。

  根据国家卫健委4月6日的消息,上海疫情仍处于高峰期,并外溢到多省多市。

  我们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怕就怕形势变成了“八方有难,无人可以支援”。

  现在是全国各地在支援上海(已有15省3.8万医务人员支援上海),但如果外溢病例不受到管控,导致疫情在全国四面开花,到时候我们怎么办?

  有些人可能会说,国外奥密克戎的死亡率已经和流感差不多了,上海这波感染过10万了,也没有出现重症和死亡,那我们干脆也躺平行不行?

  我的观点是,现阶段绝对不行。

  这里先要厘清几个误区。

  一是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和死亡率(mortality rate)的区别。

  很多人会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以至于做出严重的误判。

  病死率指的是,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在该病患者中的占比。

  它的算法是死亡人数除以患者总人数。

  而死亡率指的是,人群中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在人群中的占比。

  它的算法是死亡人数除以人口基数。

  即,两个指标的分母是不同的。

  理解了这一差异,我们再来看吴尊友(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昨天提到的几组数据:

  英国2021年8-10月,即德尔塔毒株流行为主,死亡率为每10万人口16人死于新冠,而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即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为主,死亡率为每10万人口22人死于新冠。

  美国在2021年8-10月的死亡率是每10万人口40人死于新冠,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死亡率是每10万人口42人死于新冠。

  看到了没?

  奥密克戎的死亡率(每10万人死亡数)是高于德尔塔的。

  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奥密克戎传染能力(R0值)远比德尔塔要强,所以哪怕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比德尔塔要低,但因为感染的基数大,所以绝对死亡人数反而更多(即死亡率更高)。

  关于奥密克戎的R0值,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论,高的认为接近15,低的估计在也10左右,而季节性流感的R0值仅为0.9-2.1,即奥密克戎的传染力是流感的5-10倍。

  那些喊着奥密克戎“死亡率”(其实应该是病死率,但他们分不清楚)和流感差不多的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如果把奥密克戎当成流感来处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流感造成的10年的累计死亡病例,会在短短几个月内集中爆发。

  你能接受吗?

  反正我不能。

  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也不能接受。

  那为什么美国能呢(美国因新冠疫情已经死了100多万人了)?

  因为中美的文化传统、政府职责以及老百姓对政府的期待是完全不一样的。

  早在两年前,我们曾用两个故事来代表中美之间的这种差异(详见《美国疫情大爆发:特朗普支持率反而上升了?》一文):

  中国版的故事是大禹治水。

  因为中国是个水患和旱灾频发的古老国家,在可怕的天灾面前,老百姓赋予了政府以更大的权力去抵御灾难。

  而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

  政府有多大的权力,就要背负多大的责任。

  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在抗灾这件事上,政府要背负的是无限责任。

  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那就是失职。

  而美国版的故事是《五月花号公约》。

  在第一批清教徒登上北美殖民地之前,他们就在“五月花号”签订了一份政治契约性文件,即《五月花号公约》。

  它的背后是美国政治基因的底层理念,即: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公意决定集体行动,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

  后来从北美殖民地中建立起来的美国,继承了这种精神内核:

  权力并不来自于别人赋予,而是来自于共同的契约和规则,相应的,也不会有谁必须为你的生存和安全负责。

  政府在救灾中没有那么多的义务和权力,美国人也对政府没有那么高的期待。

  最近我和在美国生活了超过10年的朋友聊天,他们的观点就是,“那些死也不打疫苗的(在美国生活的)人,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大家自己对自己负责”。

  这就是典型的美国式思维。

  但在中国不是这样,如果中国因为新冠疫情死亡超过400万人(美国3.3亿人口,新冠死了101万;中国14.13亿,如果按照美国的比例死亡人口将达到430多万),老百姓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当然,新冠的死亡率还不能按照中美的人口比例直接推算。

  为啥?

  因为病死率和疫苗接种率和接种针数有很大关联。

  香港在今年爆发了第五波(即奥密克戎引起的)疫情,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26日,本轮疫情中死亡的6748名患者中,约有70%未接种过疫苗,约90%未完成疫苗接种,而在已接种两或三剂的60岁及以上人群中,病死率约为未接种疫苗人群的十分之一左右。

  即疫苗的接种情况,对病死率有极大影响。

  此外,年龄也和病死率高度相关。

  在香港的死亡病例中,约有96%是60岁以上老人(当然,老人的疫苗接种率远低于年轻人,老人死亡率高和疫苗接种情况也有关系)。

  但一个让人欣喜的消息是,哪怕是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只要接种过三针疫苗,无论是复必泰的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的科兴疫苗,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都高达98%左右。

  其中复必泰的保护率是98.0%,科兴的是97.9%,可以说几乎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20-60岁的人群中,保护率则同为98.5%)。

  目前国内60岁以上老人接种第三针的比例还不到40%,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是不够的。

  所以,上海的外溢病例真的该好好管管了。

  否则,一旦疫情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03

  当然,我现在也能想到,一直支持放开的人会拿上海的数据来反驳我。

  比如说,上海这波感染过10万了,没有出现过一次重症和死亡,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哪有你说的那么可怕等等。

  这里我就直说了——我对现阶段上海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抱有怀疑的。

  早在4月2号那天,就有上海市民投诉健康云检测结果有误(健康云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随后又接到疾控中心流调电话称检测结果为阳性),当天上海浦东的回应是“我们高度重视,相关情况目前正在调查中”。

  调查到现在,结果依然未出。

  再拿从上海来杭的这对母女来说,他们是一早坐4点的火车出发的,但一直到17时23分,杭州才接到上海警方的电话,中间隔了13个小时。

  你可以说她们关了手机一时定位不到,但火车票的目的地是确定的,你第一时间通知一下杭州不行吗?

  还是说,上海的疫情信息其实是滞后的。

  我觉得有这个可能。

  除此之外,上海这波感染者中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分布,也非常耐人寻味。

  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一下长春公布的数据: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医大一院院长,长春疫情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于凯江谈吉林省此轮疫情救治情况。他表示,长春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至4月3日18时: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16312例,其中确诊病例9276例(57%)、无症状感染者7036例(43%),与国外数据相近。

  这些患者中,普通型411例(占4%),重型42例(占0.5%),危重型2例。

  长春的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57:43,并且这一数据是和外国相近的。

  而上海自3月以来,累计的确诊病例为3568例,无症状感染者为107027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高达96.8%。

  同样都是奥密克戎,为什么上海的数据和国外以及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如此与众不同?

  是上海的疫苗接种率独树一帜吗?

  不是的。

  上海60岁以上老人完成2针接种的比例是62%,反而还低于全国平均的80%。

  还是说,上海人体质不同?

  但无论是吉林人还是上海人,大家都是中国人,不可能存在体质上的天差地别。

  我个人更倾向于,是数据的统计口径不同,即上海的确诊标准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我现在看到的一些消息称,上海并没有按照全国统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来划定确诊标准,而是只要没有肺炎影像学证据,就统一划归为无症状感染者,哪怕那些人是核酸阳性+出现上呼吸道、发热等症状。

  当然,这只是网传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

  但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不小的。

  我相信未来我们会重新审视上海的数据,也会有一个说法。

  只是,疫情不等人。

  现阶段我们必须做出快速反应,把这波疫情控制住。

  并且,决策的依据必须基于可靠的信息,而不是基于一些让人生疑的数据。

  我们不仅是要确保上海无恙,还要严防外溢病例蔓延到全国各地,避免疫情四处开花。

  希望宁某某和党某某母女的恶劣事例不要再上演。

  上海的外溢病例,也是时候好好管管了。

  P.s

  这一轮疫情上海和深圳是差不多时间起来的,现在上海单日新增近2万,而深圳已经连续四天清零了,两种模式孰优孰劣,我相信已经一目了然。

  但这里还是再加一段防杠的声明。

  因为有些人可能会说,如果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躺平了,那我们严防死守什么时候是个头?中国会不会变成一座“孤岛”?

  其实我个人的观点也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早晚要学会和病毒共存。

  但这种共存不是躺平,而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和小孩这样的易感人群),把代价控制在最小。

  而且,这个时间点,一定不是现在。

  什么时候能放开?

  我觉得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床位数,避免医疗资源遭到挤兑。

  二是加强针的接种率要达到全国普及的水平,这样才能保护好易感人群。

  在这两个前提满足之前,动态清零才是当下的最优选。

  还有一点想要提醒的是,放开是一条单行道,一旦我们放弃“动态清零”,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所以对于这样的选择,我们还是应该要慎重再慎重。

  至于疫苗的种类,从香港最新的研究来看,只要能打上第三针,科兴和复必泰在重症的保护效力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对于国产疫苗,我们应该要有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17:19 , Processed in 0.1250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