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87|回复: 0

徐吉军:失街亭,斩马谡,空城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8 1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年时读《三国演义》,感觉全书最关键的节点是公元221年的夷陵之战。东吴背盟,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关羽夜走麦城,被东吴俘虏斩首,献于曹操,曹操厚葬。刘备一怒伐吴,夷陵之战惨败于陆逊,从此汉室衰落。

  之所以将夷陵之战成为全书的关键节点,是因为此战之后前期将星云集谋臣如雨激烈对抗的场景趋向缓和,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越来越少。

  此战之后,三国大棋局的中局厮杀结束,开始了残局阶段。大棋局的较量,开局看经验,中局看搏杀能力,残局靠实力。

  所谓残局靠实力,一是看棋手本身的底蕴,二是盘面上双方的实力对比。

  夷陵之战后,蜀汉已经成为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拓展了国土,但是统治人口太少,经济极为弱势,综合实力无法与魏国和吴国相比。最关键的差距其实就是人才的差距!蜀汉精英集团主要是荆州士人和刘备的中原老班底,丢掉了荆州之后,蜀汉后继无人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奈场景。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署名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表现出来的情绪截然不同。

  前表踌躇满志,后表悲愤交加。

  诸葛亮一生亲自率军的征讨战就是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最终功败垂成,病死于五丈原。

  一、失街亭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拉开了三国后期较量的序幕。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从汉中出发,疑兵出斜谷攻长安附近的郿县,主力从西北方向出祁山,截断陇右地区和关中地区的联系。陇右的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蜀。

  魏明帝曹睿御驾亲征长安。郿县曹真坐镇,派左将军张郃率军五万人增援陇右。

  关中到陇右必须走秦陇大道,位于天水郡略阳县境内的街亭,是横亘于秦陇大道上的要塞。秦陇大道行至此处,途经宽约2公里、长达5公里的山谷,山谷到了街亭一带凭空出现一道地质断层,西边比东边高有二十米,形成了断崖。街亭要塞凭借断崖修建。

  两侧是山,中间是路,街亭为塞。这是常规认知。

  按照诸葛亮的指示,马谡率军阻击张郃,需要凭借街亭要塞阻击一段时间,等诸葛亮击败陇右的魏军残余势力,再挥师东下,来街亭决战。

  按照双方军力的评估,诸葛亮给马谡的军队,应该在两万人左右。

  有一个情节非常重要,马谡率军到达街亭后,决定上南侧山上驻守,对此王平反对。两人意见出现分歧,马谡分兵给王平五千人到柳城策应。马谡不可能分出一半兵力给王平,最多给四分之一。这是常识。蜀汉能够动用的兵力一直在五六万人左右。诸葛亮率主力在其他方向需要迅速推进,兵力肯定比马谡多。由此推断马谡兵少于张郃是必然局面。

  世人通常批评马谡不遵守诸葛亮的指示,来到街亭后没有当面安营扎寨阻击魏军,反而是上山防守等魏军进攻。魏军统帅张郃经验丰富,没有仰面攻山,反而是截断蜀军水源,导致蜀军大乱,惨败。

  如今,马谡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像纸上谈兵的赵括,刚愎自用擅自改变诸葛亮的战前计划,导致战败。

  其实,这里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诸葛亮根据军事地图制定作战计划,在街亭打阻击战并无问题,但具体到怎么阻击,就要看战场地貌。诸葛亮从未到过街亭,不了解战场的具体地貌,才制定了当面阻击的战法。

  但是,地名有山,现场未必有山,这是关键。比如解放战争中的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战斗的具体过程需要结合战场的地形进行部署,不可能远在千里之外就能判断现场的战术。

  汉朝强大时,街亭有要塞,到了街亭之战爆发时,东汉末年已经爆发了几次羌族叛乱,叛军一度攻进关中地区。

  赤壁之战后三年,公元211年,曹操决定平定西凉叛军,与马超、韩遂等西方群雄联军在潼关附近大战,攻破关西联军。从此,陇右地区复归魏国统治。公元214年,夏侯渊北上进攻韩遂,到达略阳(街亭),此时的略阳没有人占领和防守,夏侯渊以此为基地出击四方。

  显然,如果街亭当时有防守价值,韩遂不可能放弃防守,估计当时已经因为战乱被废弃了。

  街亭要塞的地形,是典型的防东不防西。曹魏控制了陇右,为了防止叛军占据街亭截断东西联系,极有可能完全废除甚至拆毁要塞。

  诸葛亮根据军事地图制定作战计划,马谡率军来到街亭。此时张郃率军急进,马谡来不及整修要塞。上山防守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不得不承认,作为南方人的马谡,估计没经历过北方作战保证水源供应的重要性。

  张郃以优势兵力围而不攻,断掉蜀军水源,马谡棋差一着,没能形成势如破竹之势,反而迅速战败。

  所谓失街亭,其实本来也不是蜀汉的街亭,只能说是败走街亭。

  二、斩马谡

  马谡是世家出身。汉朝时,世家垄断了文化教育权力,普通平民很难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更谈不上系统性教育。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谡的教育底蕴使他足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丞相参军,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其他实战派将领去贯彻执行,是最好的分工。

  诸葛亮平定南中,马谡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诸葛亮对马谡有栽培之心。这次任命马谡防守街亭,配属的副手是擅长防守,实战派出身的王平。

  王平作战能力在蜀汉后期基本名列前五,但当时没有得到马谡的尊重。同时,他对马谡也并不认可。毕竟,马谡一个参谋出身,来到战场擅自改变丞相的作战部署,王平心里不服气也是正常。

  但是,大敌当前,分兵就是失败的因素之一。

  只能说马谡在实战中没有和一流对手较量过,以为打败了孟获祝融之类的部族武装就了不得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就在于,往往不会给失败者重来的机会。

  公元219年,老将黄忠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夏侯渊人头落地,曹魏军心动摇,丢掉了汉中。黄忠拿着夏侯渊首级向刘备请功,刘备高兴之余非常遗憾的说:“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

  张郃最初追随袁绍,被誉为河北四庭柱;后来投靠曹操,陈寿做三国志时,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五人合传。近年,上述武人被称为五子良将。

  实际上,张郃或许勇猛不及张辽,但指挥能力用兵能力并不弱,估计在五子良将中能排到首位。

  马谡这样一个没有一线作战经验的将领,直接面对张郃,显然太弱了。即便加上王平也远远不够!

  诸葛亮明知道街亭如此重要,还委派马谡,确实用人不当。当时这局面,或许魏延是最合适的人选。

  由于魏蜀两国实力悬殊,曹魏面对蜀汉屡战屡败,损兵折将但是很少伤筋动骨。相比曹魏,蜀汉实力太弱,经不起失败。

  丢掉了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损失不可谓不大。

  事后追究责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实际上,蜀国的实力比曹魏相去甚远,灭掉曹魏毫无机会。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历史证明,蜀汉连蚕食曹魏的几乎都没有!

  世人往往钦佩诸葛亮斩马谡的无奈和果决,很少考虑到蜀汉后期几十年缺乏人才的窘境。斩了马谡,蜀汉失去了一位真正有潜力有底蕴的儒将,在未来漫长的较量中更加处于弱势,人才匮乏的局面更加严峻!

  综合评判,汉唐比较倾向于重罚马谡,留他性命戴罪立功。如果马谡一直活着参加北伐,随着经验的积累,将来与魏延搭档,再加上姜维等人,蜀汉军事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不至于屡屡陷入无将可用的局面。

  有些人自以为才比马谡,一旦被追责,就会有人高呼莫斩马谡或者慎斩马谡,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根本比不上马谡的能力和底蕴,也就留不下什么斩马谡的遗憾了。

  三、空城计

  三国演义一直在神话诸葛。

  《三国演义》中写道,失街亭斩马谡之后,司马懿兵进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其实,当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失街亭之后,诸葛亮迅速撤回汉中。

  所谓空城计并不存在于历史中,而只是在纸面故事中之出现。

  此处我们依然以诸葛亮为例。

  不管空城计玩的多么潇洒,多么智慧,不管司马懿多么狼狈。但最终都改变不了一个问题:司马懿屡败屡战,最终耗死了屡战屡胜的诸葛亮。

  两国综合实力的差距,注定了领导者的智慧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改变双方实力提升的效率。英明的领导者会使国力迅速提升,失败的领导者会原地踏步甚至历史性后退。

  对于失败的一方而言,面临危局,被迫用出惊险万分的空城计,其实已经是孤注一掷,稍有不慎就会彻底完蛋。

  两国交战,扎扎实实做好斗争准备是关键,物质装备是基础,精神斗志是变数。无论实力强弱,如果避战畏战,甚至心存侥幸,妄图用空城计获胜,最终必定身死道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41 , Processed in 0.1563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