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1|回复: 0

燕梳楼:上海将陆续解封:十万医护白衣为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3 2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上海通报,首次下降!

  截止昨天,无症状感染者新增22348例,而此前一天则是26087例!

  这是本轮疫情以来,上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首次出现下降,而且幅度不小,直接就降了10%,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

  而这一天,距离上海实现全域静止正好14天。基本上可以判断,本轮疫情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很快就会到来,但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

  从一天几例几十例,到每天一万多例两万多例,上海不得不及时调整精准防控策略,从九宫格到鸳鸯封,再到全域静默,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封控清零恰恰是最有效也是成本最小的办法!

  关于共存还是清零,至今还有很多争论。比如说前几天比较火的那篇文章《上海防疫,背后的国本之争》,就把共存和清零完全对立起来了,最后还振臂一呼,要把持共存论的人从人民群众中揪出来。

  后来这篇文章被违规删除了,这么“正能量”为什么还是被删呢?显然官家也觉得拍的有点过了。有事说事有理说理,但不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什么都上升到敌我矛盾上来,人为制造对立,长此以往,民将不民国将不国,这才是最大的危害。

  其实对于大部分老百姓而言,无论是清零还是共存,这基本都是从自身出发考虑的,不能一叫苦就上升为境外势力,一说共存就是汉奸走狗卖国贼,实际上可能就是个贩夫走卒,因为疫情生计受了影响,发了句牢骚。

  这应该与一些所谓的精英嘴里的共存区分开来。疫情笼罩之下,城市停摆工厂停工农民停耕,这是一个巨量的经济损失。但有些行业却是大发疫情财的,甚至短短两年从一文不鸣到飞奔上市,让他们从内心里去希望疫情消失,也不太现实。

  但不能因为那些检测机构发了财,我们就斥其为国难财。只要不是像金域医学某地负责人那样伤天害理,事实上他们也是整个抗疫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清零政策下,最难的并不是城市停摆,而是保民生。不管是清零还是共存,背后都是为了活着,这才是清零与共存背后存在的逻辑。

  很多人说,你看国外都先后交卷离场了,我们还在这儿反复检查争取满分,印度去年疫情成那样,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确实,过了死亡临界点当然剩下就都是幸存者。但中国的国情告诉我们,这个临界点我们赌不起,更不可能拿老百姓的生命作赌注。

  众所周知,中国人有着最宝贵的生命观。即使奥密克戎毒性再弱,致死率也远远高于流感,现有的医疗资源是不足于支撑大面积感染后的挤兑的,那个时候,才是对社会秩序的最大破坏。

  躺平很容易,但再想站起来就难了。所以这次上海疫情高层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就是出于这种考量。而这显然也是高层专家在充分研判中外疫情政策的基础上作出的慎重决策。

  事实上,国外的共存模式是防疫失败后的无奈之举。而我们则握着制度优势下的主动权,怎么能像他们那样弃械投降了呢?

  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更不能躺平了之。人在城在,损失的经济还可以补回来,但由此而失去的生命则永远不可能再重生了。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才最符合中国国情,也是成本最小的防疫策略。

  但即使再小的成本,落到个人头上也是一座山。

  这两天传的最多的,无非是关于两个名人疫情封控中的遭遇。一个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一个是著名作家六六。

  他们分别都发了微博。虽然郎教授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对自己的老母亲因为没等到核酸检测报告而死在医院门口耿耿于怀。而六六则在微博上哭诉自己母亲的遭遇,甚至把方舱比成集中营。

  我犹记得两年前的六六受邀去武汉时,是何等的风光啊。每天的疫情日记都满满的正能量,还直呼“幸亏我来了,再不来素材就没了”。

  首先,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这样的社会名流都有如此遭遇,何况普通市民呢?再换个角度来说,他们以为他们是名流,就觉得不该“何至于此”吗?

  再结合一下风投女王徐新等一众大佬亲自进群抢菜,我们从上海这轮疫情中得到一个最大的感受是:疫情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贫穷富有,也无论你名流白丁,首先你都是一个人,是封控政策下的一个隔离者。

  如果放在国外会是什么样?隔离中的富人会亲自去抢菜?社会名流的家人会被拉到方舱和普通人一起治疗?可能吗?

  从这一点来讲,这确实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所以啊,在中国,任何人都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时代,时代能赋予你机会和名利,但不会赋予你特权和专利。

  不要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别忘了互联网有记忆,会反噬会咬人,甚至会让你声名扫地万劫不复。

  还有一个体会是,此前南京西安的疫情有点忙乱引发群嘲,但轮到自己的城,即使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一样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不要轻易去嘲笑一个城市,那可能就是将来的自己。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虽然很难共情悲喜。但面对他人的苦难,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人家,更不要有什么人性的优越感,时代的大潮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只有落到自己身上才会知道有多痛。

  所以无论城与城,人与人,互相尊重彼此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此前书本没有教会你的,相信这次的疫情应该教会了你。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轮疫情也出现不少问题。尤其是保供现象特别突出,但我想说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

  上海毕竟有着26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突然全域静默了,都不能出小区甚至下楼了,这么大规模的物资保障确实是个巨大考验。

  所以网络上也传出很多这方面的吐槽甚至呐喊,有些是事实,有些是谣言,但我们也看到,事情正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现在我们正集全国之力,全面守沪共战难关。超过20个省市向上海驰援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军队更是派出多架次运20支持上海。

  为保证上海的物资供应,国家部委已经建立了部级协调机制,畅通跨省运输,推进跨省物流无接触过货机制。对于最后100米问题,包括京东在内的盒马、美团等多家平台企业紧急增员上海。

  上海的情绪平静下来了,胜利的曙光也就不远了。

  看到一个最新消息,说上海已经有7565个防范区解封,2万人出院了!

  而随着“三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动态调整,上海的全面“解放”已经指日可待。

  正是草长莺飞季节,这一波疫情,上海同胞你们受苦了!

  熬得住寂寞的夜,才能守得住繁华的城。

  除了祝福上海,最后我更想把祝福送给所有医护们。此轮上海战疫,参战的兵力达到十万之众。像江苏、浙江为了支援上海全员检测,医护们都是24小时来回,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一夜啊。

  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的医生和护士,但两年多的时间里,疫情把他们生生逼成了战士,全副武装冲锋陷阵,前年的时候还有很多倒在了阵地上。

  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勇敢的战士!

  正是他们,穿越生死护一国周全!

  他们,才是抗疫战线最大功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白衣为甲,蓝衣为盾,

  他们配得上英雄,

  鲜花和掌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14:21 , Processed in 0.0938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