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99|回复: 0

吴鹏飞:团长与小哥在狂欢,说明用错了前线指挥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0 08: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看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就抗疫工作的不足,向大家道歉了。这位官员,在上海应该排在五六位的位置,级别很高,因此这个道歉的分量是很重的。比起处理一两个抗疫不力的、分配物资不当的处级干部,给公众的感觉要好很多。因为上海抗疫的问题不是基层的问题。

  大量出现抗疫工作的紊乱与失措,这不能怪基层干部。上海抗疫演变到这个程度,跟网红处在首席咨询专家的位置,却盲目跟风欧美躺平模式,自以为是地鼓吹大号流感说,推出所谓精准封控,有极大关系。这麻痹、松懈、瓦解了上海官方、社会、公众的严防死守意识。

  所以,网红的抗疫与生产生活两不误的论调破产后,当上海贯彻中央决定,决然回到中国模式,坚决动态清零的时候,确实没有做好充分的精神与物质准备。但即便如此,上海今天的条件,也比当初武汉的条件好很多。无论是核酸检测、医治疗手段,都比当时强不少倍。

  那时候,核算检测需要几十个小时出结果,现在最快几十分钟就能出来,检测能力也是鸟枪换大炮,上海现在一天就可以检测500万管,整个上海四五天就可以拉网式来一遍。何况,病毒因为变异,加上人群普遍的注射疫苗,致死率、危重症比例确实已经很低很低。

  而且,上海的干部水平、市民素质、城市管理、基础建设、医疗体系、市场运行等等,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按理说,市委市政府一旦下定决心,四应四尽立马就可以做到,一定会迅速扭转乾坤,很快就会实现社会清零,全国人民对上海,是抱有充分信心的。

  可是,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上海的防疫传来的情况令人难以置信,工作混乱不堪,顾此失彼,问题丛生,比起武汉、西安、深圳的抗疫表现,简直不在一个等量级上。我们看到、听到的是:著名作家陈村看病历险,一夜惊魂,差一点一命呼呜。

  小提琴家陈顺平腹疼难忍,但求医无门,跳楼自杀。还有一个母亲与两个孩子阳性,几天几夜打断电话也无人过问。怀孕八个月的妇女反复检测阴性,却被强行要求进入方舱医院。物价飞涨,正规渠道网购无菜可买,团长们手中却是应有尽有,不过价格暴涨令人咂舌。

  只准备了四五天食品的低收入人群,很多人被饿得奄奄一息,买不起团购群里的天价饭菜。外卖小哥又趁机敲竹杠,夸张的是,有的小哥一天能赚一万元。网上说,一单送货一盒泡面加20个鸡蛋,外卖小哥居然开价900元。这样的疫情,简直变成了团长与小哥的狂欢。

  人民群众可是倒了血霉。亿万富翁在抢面包,有病的老人断了药,有人在机场饿了两天,最后是朋友冲出封锁带她爬上飞机逃亡美国。社区干部成了出气筒,可是她反映上去的问题全部如同石沉大海。一位社区书记的哭声,一个个愤怒市民的责问声,传遍了网络。

  上海的乱象,主要表现在医疗急诊无人管,封控下的物资供应做的很差,有人发国难财没有及时制止,抗疫工作处处脱节,所有社会事务都处在一团乱麻的状态,等等。这一点也不像共产党中国干的活,倒是很像西方国家一些所谓的小政府,面临疫情的惊慌失措。

  上海把一手好牌打乱了。你看,上有中央支持,中有广大干部努力,下有全体上海人民的积极配合,内有白衣天使日夜奋战,外有全国各地星夜驰援。但很多捐赠的蔬菜、肉类无人接应,堆积如山地烂掉。更有援沪的医务人员,居然无人搭理,无人提供饮食。

  你们看深圳是如何保供应的。他们要求社区附近的商场超市餐馆不得关门,让市民心安。但又规定不得直接进店消费,而是把全市近两万外卖小哥集中起来,核酸检测,然后包大酒店给他们吃住,让他们精神饱满地为全体市民配送物质到各小区门前,优秀者还奖励。

  然后由社区内的志愿者送到市民手中。这是多么聪明的思维,利用了市场机制,又实现了严格封控,物价也在掌控之中,群众很踏实。这才是现代大都市的管理思维,人性化的思维,把大部分供应交给市场本身,政府只对弱势群体进行兜底。上海则是大包大揽力不从心。

  你们看武汉当时是如何巧安排的:孕妇有应急通道,甚至有阳性孕妇专用产房,省妇联还会提供专门关爱,帮助阳性的母亲照顾孩子。考虑得很细微。急诊病人则由专门的救护车队24小时待命,随时应招,有相应的医疗机构负责相应的急诊病人。

  从一开始就禁止商家哄抬物价,城市供应十分充沛,当时我就在疫情核心,订购蔬菜非常方便,价格正常,小哥送到小区,然后自己去拿。有时候,社区还会把爱心菜放在每家每户门前,让人特别温暖。我觉得,上海应该紧急请求武汉深圳的抗疫指挥者紧急出任顾问。

  上海整个抗疫工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没头苍蝇。这说明抗疫的头部存在问题。朋友们,我个人发现,人分两种,干部也分两种,一种是有比较理性严谨的逻辑思维,考虑问题周密细致,一种是做决定简单草率缺乏系统思维。虽然这两种类型里面都有好干部。

  如果在上海这样的抗议大战中,指挥抗疫的工作小组,前线司令部用错了干部类型,就会出现进退失据,顾此失彼。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严重怀疑上海的抗疫领导小组,前线最重要的指挥者,以及这个小组的分管一方面的负责人,严重缺乏思维缜密,滴水不漏的人才。

  中国老话说,将熊熊一窝。上海目前的抗疫,就是典型的将熊兵熊的痛苦局面,强烈建议上海市委调整一线总指挥部的人选,选派一位虑事周全、作风干练、指令清晰、调度若定的现场总指挥班子,要快。我想起上海人张春桥曾经亲历邓小平指挥西沙之战的情景。

  本来他是死对头,可是对于当时小平的表现却不能不惊叹。他说,邓就像一匹老马,经验丰富,他简洁、明确、坚定地下了一道道命令。那种威严、镇定、果敢,就是那场大战胜利的保证。现在,上海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位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前线总指挥。

  这使我想起,在我们的大型决策中,往往会注意到合法性,会经过法律专家的审查,可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政策的均衡性、配套性、可行性、逻辑性,往往一拍脑袋决策,而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决策漏洞百出,基层无法执行,次生问题层出不穷,下级干部和人民群众则会叫苦连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8:35 , Processed in 0.3751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