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3|回复: 0

良文师:捍卫华夏文明底色,是一场对抗精神殖民的上甘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 1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儿童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而最近持续发酵的毒教材事件,让我们再一次看到敌人的无孔不入,早已把精神殖民的目标对准了我们娃娃。

  人的大脑是一座跑马场,我们的本土文明不在其中纵马驰骋,敌人就会把害群之马放进去。

  娃娃们是一张白纸,谁先在上面刻下印记,谁就更容易引导和塑造他们今后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以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材问题,而是一场战争,一场关乎精神力的争夺之战。

  当数学教材里反复出现星条旗和日军战机;当语文教材里悄然撤掉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历史教材里不再收录岳飞和文天祥;当“雷锋做好事”的配图被换成了触目惊心的“日军背老太”,我们必须认清这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意识形态之争,要从娃娃抓起。

  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又该从哪些层面入手呢?

  良师认为,要点有三:

  一、立足本土文明,普及华夏正统价值观。

  二、优化基础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树立正确党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先看第一个要点,什么是正统的中国价值观?

  关于这个问题,我2019年在《中国的自信》里,做过详细的阐述。

  今天,我从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宗教和中国人的哲学这三个层面,来做进一步解析。

  作为世界上唯一没被宗教控制过的国家,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一度被西方以此为借口,攻击中国人没有信仰。

  这种刻意抹黑,首先就犯了一个概念错误,即:把宗教和信仰划了等号。

  实际上,宗教和信仰完全是两回事,信仰的概念大于宗教,信仰可以包括宗教,而宗教则只是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信仰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宗教只是其中一种。

  举个例子:对于西方一神教的教徒来说,他的宗教可以同时就是他的信仰;但反过来,信仰却不一定非得是宗教,还可以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乃至一种信念。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无意中被西方带了节奏,跟着人云亦云,也说中国人没有信仰,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此处截取一段我当年的旧文,用以进一步说明:

  “西方抨击中国有三大法宝:人权、民主和信仰。

  其中信仰问题尤其阴毒,因为这个形而上的概念并不具象,也就不容易反驳。

  过去由于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曾经我们国人自己也一度感到迷茫,所以当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很多同胞还跟着附和,这些人是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认知。

  我们到底有没有信仰呢?

  一句话:不但有,还是全世界最好的信仰。

  那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呢?

  很简单,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祖先。

  说白了:中国人的信仰是人,而不是神。

  在西方一神教里,神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人则是神卑微的奴仆,对神要绝对服从,如果神有需要,人要毫不犹豫奉献自己的一切。

  大家想一下:神是什么?

  就本质而言,神是人力所不及时的产物。

  也就是说,当单纯依靠人的力量已经无法搞定的时候,我们才需要神。

  而由于我们智慧的祖先,在哲学的范畴之内,已经把人世间所有的问题全部都搞定了,所以中国人对神的依赖,要远远小于西方。

  当人足够强大,对神的依赖就少,相对的神权也就无法滋长到足够庞大的体量,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被宗教所控制过的原因。

  中国的信仰之所以是祖先精神和文明传承,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足够聪明,已经把能遇到的所有困难都给出了解决办法和参考案例,后人沿袭和发扬就可以。

  中国人在哲学层面就已经解答了所有的社会问题,所以神的意义就不是那么突出。

  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人的智商要远高于西方人。”

  西方求神,我们求人,这种文化基因的差别,导致在西方的寓言和传说当中,所有东西都是神赐予人的,而在中国的寓言故事里,则都是人通过斗争自己得来的。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曾在一次讲座中对着上千名学生讲解中国神话时,做过一段十分经典的剖析:

  他说:在我们美国人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在希腊的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可是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的祖先钻木取火靠坚强与不懈努力得来的!这就是区别,中国人用这样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后代要与自然作斗争。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西方人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祖先战胜了洪水!

  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

  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

  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

  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夸父追日)。

  当然,最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而这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

  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作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后羿射日),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

  因此你们现在再想到中国人倔强的不服输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作为一个华夏文明的卫道者,我想由衷地说一句,对于中西方文明精神内核的差别,这位大卫·查普曼教授分析得很到位。

  在西方一神教里,人与神之间是奴从关系,而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乃至人定胜天,所以中国人永远自强不息。

  基于这种认知基因,所以在中国寓言故事里的斗争,往往是人跟自然界的抗争,而不是人与人的斗争。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讲究和谐:

  儒家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道家讲无为而治,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佛家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讲的是奉献和普度众生,而不是让人去做神的奴隶。

  中国人爱好和平,但绝不意味着畏惧战争,如果受到侵略和冒犯,我们也可以分分钟翻脸,从“以和为贵”变成“虽远必诛”。

  中国人的信仰非常大气,既雄健阳刚,又厚德载物。

  世界上几乎所有宗教都需要推崇一个老大,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作为世间的主宰。

  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老大,那么到底谁最大?这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引发宗教战争。

  而在中国的文化里,所有困难都可以通过人的奋斗来化解,所以大家最好的选择是团结起来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而不是非得需要搞出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

  所以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宗教政权,没有排挤异教徒的宗教战争,这在全世界都少见,这是中国人大智慧的体现。

  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一些周边国家也没能形成宗教政权,比如韩国和日本等,这是整个华夏文明圈之幸。

  说完中国人的信仰,再说一下中国人的宗教。

  中国也有宗教,但并非全民信仰,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哲学和宗教是两回事儿,不能混为一谈,比如不少人其实分不清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也有很多人把佛学和佛教相混淆,这些是错误的认知。

  另外,中国人的认知里也有神,只是对待神的态度跟西方有区别,比如子曰:敬天地而远鬼神。

  这里的“远”并不是说疏远,而是敬而远之,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保持距离。

  说到底,就是注重人权。

  你看,中国人即便是在神的面前,都要保持一份独立人格,而不是强调人要做神的奴隶。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就连面对神的时候,都要讲人权!

  单凭这份对人的尊重,放眼全世界,就问还有谁?

  反观西方的一神教,对待异教徒,那是要处死的。

  跟华夏文明相比,西教不但格局狭隘,还处处透着小家子气。

  华夏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所以儒道释不但可以共存,还可以融合。

  而西教与生俱来的狭隘性,导致宗教战争打了上千年,中东某民族被爆锤千年,这跟他们自身的文化属性是脱不了干系的。

  如果它的教旨出发点,是披着济世的外衣,利用一些小恩小惠的施舍手段,去扩张、去控制、去宣扬自己的祖先跟神无比亲密,以此彰显其人种的高贵,还要把这些思想强行传播给别的种族,并且软磨硬泡强迫别人接受,那么活该它挨打。

  凡事皆有因果,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对别人而言,某种程度上那是一种精神强奸。

  反观华夏文明之伟岸,超过任何一神教教旨。

  明白了中国文化有多么了不起,就知道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们读什么和学什么。

  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的哲学当中,在儒道法兵墨等诸子百家之中,其中又尤以儒道两家为本。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王霸并用,儒道兼施”。

  盛世用儒家,乱世用道家。

  很大程度上,中国的哲学取代了宗教的作用,但其实不少人对于中国哲学可能一头雾水,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对于本土文化,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那又怎么可能有效对抗外来精神殖民的攻击,乃至反向对外推广和普及呢?

  所以,了解中国文化,学好中国哲学,是一项全民任务,也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在坚持努力的方向。

  前段时间,我在我的知识星球“良文师学社”里,跟良粉们推荐过一本国人必读精品,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这本书是根据先生1946至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期间,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由于最初是讲给外国人听的,所以翻译回来之后,反而格外通俗易懂。

  相比先生另一力作《中国哲学史》,这本《中国哲学简史》虽然名为简史,但同样系统完整且十分精彩,可以说字字珠玑,几乎用最精炼的篇幅,对中国哲学的脉络做了梳理和阐述。

  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的背景、儒道释墨法阴阳等诸子的由来、儒家不同时期的发展、道家的三个阶段,新儒家和新道家、西方哲学的传入和现代哲学的演变等等,能把这些内容浓缩在短短20几万字之内讲得清晰通透,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本事。

  各大平台都有售,读的时候记得做笔记,因为随便摘出一段都是精华。

  对中国文化有了足够的理解,更能建立起立足本土文明的坚定价值观。

  第二个要点,是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这话乍听上去有些老掉牙,实则不然,在注重应试教育的中国,这点做的其实非常不到位。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户外娱乐活动,看到DJ主持人在台上拼命调动气氛,希望能让底下的观众活跃一下,但参与者寥寥无几。

  这令我想起了以前经常在国外参加音乐节时的场面,观众们几乎都可以瞬间进入状态。

  这并非是因为疫情大家不愿动弹,因为本就已经去了现场,既然如此,那么你在那里站着不动,和积极活动一下筋骨适当参与,其实对于防疫而言并无区别。

  主要原因还是国人的性格使然,说白了就是腼腆。

  举这个例子,倒并不是要比较中西方群众的反应孰优孰劣,而是我们既然要跟西方较量,首先要了解对手。

  要了解对方的缺点,也要了解对方的优点,总之要了解对方的特点。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少年们除了课堂上的基础课程之外,通常还会额外选修一门音乐和体育类目,比如钢琴加击剑,或者小提琴加跆拳道,诸如此类等等。

  其目的不是要给青少年额外增加负担,而主要是为了加强音乐感知能力以及提升身体运动系统的开发程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运动系统得到了充分开发,则成年后便不容易抑郁,反之则容易出问题。

  我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由于童年被寄养在保姆家里,受到了过分严格的看护,导致小时候缺乏足够的运动量,以至于后来曾一度出现过抑郁倾向。

  好在我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在意识到问题之后,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做出了对应的锻炼和调整,最终突破了精神桎梏。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非常重要的教育之本,这一点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个层面的长期努力。

  第三个要点,是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历史节点上,面对西方有组织、成体系、长期的精神侵略,我们要深刻理解这种文化领导权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殖民,是刻在它们骨子里的基因。

  从无孔不入的意识渗透,到铺天盖地的毒教材,西方向中国发动的精神殖民战争,已经形成了“从娃娃抓起、到各行各业”的全产业链攻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中国发动的这场精神侵略战,如今可以说已经到了上甘岭时刻,在这场情况之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当中,警惕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就变得尤其重要。

  总结一下,面对西方的精神侵略,我们要做好三点:

  一、立足本土文明,普及华夏正统价值观。

  二、优化基础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树立正确党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最后,以我在《中国的自信》里的结尾作为结束吧:

  先祖们付出了太多血泪的代价,才换来了今天的一个机会,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绝不容有半分闪失,因为这次的历史机遇空前绝后,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希望很多年以后

  当我们面对先祖

  面对强秦、大汉、盛唐的时候

  可以挺起胸膛,自豪地说一句:

  祖先,我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2:56 , Processed in 0.2189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