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732|回复: 0

一棵青木:就是死,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9 11: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28分04秒,汶川爆发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

  这个美丽的小县城,瞬间被摧毁成一片废墟。

  谢家店子村幸存者谢商杰哽咽着说:

  “5秒钟,只用了5秒钟,山塌了,村没了。”

  “我亲眼看见泥石流铺天盖地下来,卷走了好多房子。我不孝啊,眼睁睁看着亲人被压在下面,却无能为力,太多的村民连一声‘救命’都来不及喊出,就被埋掉了。”

  汶川、映秀、绵竹、青川、什邡……原本生活安逸的秀丽小城,却在瞬间遭受灭顶之灾!

  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北川至映秀地区失去了一切讯号,成为了信息盲区。

  灾后3分钟,军队启动了应急机制。

  灾后2小时,成都军区出动了两架直升机前往灾区察看情况。

  灾后5小时,227名解放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灾区。

  19点15分,温总理的专机已经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从北京飞抵成都,降落在太平寺机场,并前往一线主持救灾大局。

  灾后24小时内,解放军出动军用运输机23架,征调民航客机12架,不间断飞行78架次,将一万多名解放军官兵和装备空运至成都,刷新我军单日空运兵力投送记录。

  灾后72小时内,我军共投入解放军及武警部队14.6万人,民兵预备役7.5万人,动用车辆32.6万台次,出动各型飞机完成4549架次,空投物资6731吨,再度刷新我军行动记录。

  2008年5月13日,驻武汉空军某部派出大批解放军官兵携带救灾物资及用具,飞往四川支援救灾行动,周国强摄

  这完全就是战争模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上至下,都把汶川地震的救灾任务,用迎战的心态去对待。

  对外战争,是为了保护国内百姓。

  抗震救灾,也是为了保护国内百姓。

  这完全符合解放军的建军初衷。

  但抗震救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强行突击

  里氏8.0级,只是说明了汶川大地震释放的总能量,但其烈度,并不是完全均匀的。

  震中的受损程度,明显大于边缘区域。

  汶川至映秀一线,最大地震烈度高达11级。

  在这些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水、电、煤气、通讯、交通等生命管线全部中断,数万人已经死亡,十余万人被压在废墟之下,受伤群众达数十万人。

  还有百万级的群众,没有水,没有食物,如果72小时之内不能把物资送到他们的手里,会爆发出更大的惨剧。

  但挺进灾区,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

  在强震之下,进入灾区的道路桥梁已经全部毁坏,人员和物资根本运不进去。

  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带领200名勇士,采用强行突击的方式,成为了率先进入汶川的英雄部队。

  5月12日下午16时,王毅的部队接到武警总部命令,紧急救援汶川。

  半小时后,王毅集结了600名官兵,从距离汶川255公里之远的马尔康驻训点出发,向汶川开进。

  刚出发70公里,部队就在一个叫杂谷脑的隧道遇到了险情。

  这个隧道长约1.5公里,密布裂缝,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塌方。

  王毅命令车队拉开距离,减速慢行,减轻车辆颠簸引发的振动,但掉落的石块还是不断砸落在车顶,发出的声响让人感到恐惧。

  足足15分钟,最后一辆车驶出这个摇摇欲坠的隧道,王毅才算松了口气。

  车辆继续前进了几十公里,通过贾璧乡夹壁乡二道桥时,余震突然爆发,汽车一下子剧烈摇晃起来,石块如雨点般落下,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直接把指挥车的前挡风玻璃砸的粉碎。

  要塌方!

  王毅当机立断,命令车队加速前进,全速离开。

  所有的车辆都把速度提到了最大,转弯的时候甚至有车的外侧车轮已经悬空,一不小心就要车翻人亡。

  车队离开不到一分钟,身后就传来天崩地裂的巨响,半个山体都垮塌下来,掩埋了身后的所有道路。

  如果车队没有及时通过,那整队600人,都要光荣牺牲。

  半夜,车队抵达距离汶川县城还有92公里的古尔沟,严重的山体滑坡摧毁了全部道路,被砸烂的汽车横七竖八的翻倒在路边,就像捏瘪了的易拉罐,遇难者的遗体惨不忍睹。

  深夜,天空下着大雨,要不要先过个夜,等恢复了道路再走?

  王毅没有这么做,他组织了200人的突击队,告诉他们:

  “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死,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又下着大雨,两三个人才能有一个手电筒,摸索着探路行进。

  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湍急的江水,一不小心就会滑入江中。

  突击队员王本何一不小心,被乱石绊倒,差一点坠落悬崖,幸亏抓住一丛灌木,才被队友给救了上来。

  而从百米高山体上不断坠落的飞石,一旦砸中头部,能让人当场毙命。

  夜间没有视线,无法观察,队员们只能靠听声响,判断前方有没有石块滚落,没有声音,才可以安全前进。

  足足3个小时,部队才离开了危险的古尔沟路段。

  天亮不久,部队在高家庄路段又遭遇了险情,这里的山崖上有很多巨石已经摇摇欲坠,全部松动,时不时的就有巨石坠落。

  王毅命令部队分批冲刺,强行通过,队员们互相鼓励:

  “一定要活着过去”

  第一个带头冲刺的,是王毅本人,冲锋的过程中后面的通信科长猛然大喊:

  “参谋长!快跑!”

  于是王毅立刻猛跨了一大步,落脚瞬间,一块脸盆大的石头就砸在了刚才王毅所在的地方。

  险之又险,死里逃生。

  5月13日夜间9点,部队行进到距离汶川不到5公里的桑坪电站,天上再次下起了瓢泼大雨。

  这里已经接近震中,道路被彻底毁坏,别说车不能走,就连人都没法走了。

  一名当地群众告诉王毅,他知道一条古栈道,但多年没人走了,弄不好要丢命的。

  王毅斩钉截铁的说:

  “只要是路,我们就敢走!”

  这条路悬在空中,下面就是汹涌的岷江,插在石壁中的木桩早就腐烂,大雨之下又湿又滑,也没有任何光亮,只能一步一步挪动。

  不到2公里的栈道,王毅的部队走了2个多小时,才最终有惊无险的通过。

  脚下打滑一步,就要坠落岷江,救都没法救。

  5月13日23时15分,经过31个小时的生死挺进,前进255公里,其中徒步行军90多公里的王毅部队,强行抵达汶川县城。

  随后,王毅部队与县领导取得联系,开辟空投空降场,并用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向指挥部报告了详细情况。

  就这样,与外界隔绝了33个小时的汶川,终于和北京取得了联系,详细的灾情第一次传到了中南海。

  据中央嘉奖令,王毅所部,集体立大功。

  进入汶川县城的那一刻,露宿街头的群众看到了身穿军装的王毅所部。

  饿了三十多个小时的他们,已经发不出欢呼声了,但他们自发的用力鼓掌,掌声连绵不断。

  王毅部队的到来,振奋了受灾群众。

  而群众的掌声,也振奋了强行军数十个小时的王毅部队。

  这一幕,王毅永生难忘。

  灾情如火

  汶川地震灾情之惨,让人震惊。

  北川县城幼儿园,一名母亲在这里已经枯坐三天,谁劝都没用。

  她9岁可爱女儿,在大地震中失踪了,但她不愿相信现实,哪怕黄金救援72小时已过。

  在灾民临时安置点的墙上,贴满了手写的寻亲启事,这么做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但哪怕有亿分之一的概率找回自己失踪的亲人,大家都想试上一试。

  2008年5月13日,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一名家长瘫软地跪在地上,紧紧地握住遇难孩子沾满泥沙的手。

  朱建国 摄

  当徒手挖出的书包,放在一起时,解放军哭了,我们也哭了,全国都哭了。

  中国人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自发的去帮助受灾的同胞。

  当得知前线大量重伤员缺血时,自愿献血的群众,排成了长队,甚至引发了交通堵塞。

  逝者已矣,我们的任务,是抢救生者。

  山体垮塌,乱石滚成了陡坡,把一条转移重伤人员的必经之路给彻底掩埋,加上已经泡了一天一夜的雨,泥泞难行。

  为了能把这个重伤员送出去,得到生的希望,解放军用身体达成人梯,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

  这就是著名的《众志成城,托举生命》

  刘应华 摄

  徒手挖掘,抢救一切能抢救的生命,这就是解放军最大的任务。

  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这么一张小卡片。

  外国救灾,军队要和装甲车一起进入,还要带着枪,镇压暴徒的优先级远大于救援灾民。

  而中国军人,进灾区时,随身携带的60公斤重量全部是救援物资。

  进了灾区后,群众的安全和需要,就是最大的优先级。

  受灾后,幸存的灾民带上仅存的财物,徒步离开灾区。

  而在同一条路上,大量身穿绿色军装的人,却和他们逆向而行,源源不断的挺进灾区。

  2017年8月11日,九寨沟地震灾区,一名军人在乱石飞溅处冒险逆行的照片刷屏网络。

  图中这名军人叫张国全,2008年在丹巴县二中读高中,被逆行救灾的解放军所援救。

  9年后,已经长大参军的他,开始逆行去援救他人。

  这就是解放军精神的薪火相传。

  我们有了这样的解放军,天下虽大,又有何惧。

  一个能出动十万军队救援受灾群众的国家。

  一个总理5个小时就能抵达2000公里外灾区的国家。

  一个因民众争相献血而导致交通堵塞的国家。

  永远都不可能被任何人打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3:09 , Processed in 0.1407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