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46|回复: 0

匹夫老牛:国际政治版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如何玩死一个末日帝国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6 19: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不论一个国家和执政党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只要及时发现并纠正,那就有机会重新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避免出现执政危机。

  可是在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总是在关键时刻错失改革良机,甚至抱残守缺,自我封闭,那历史和人民自然要惩罚和抛弃这样不思进取的国家和政府。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苏联共产党,是全世界唯一在自己的葬礼上大发横财的政党。而让苏联和苏共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走向全面崩溃的正是戈尔巴乔夫。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当时的苏联会选择戈尔巴乔夫作为自己的最高领导人?

  其实,从前篇文章分析的脉络可以得知,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履历以及价值观倾向完美符合了那些早就抛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与人民离心离德的既得利益集团所希望的国家领导人或者说政治傀儡。

  所以,戈尔巴乔夫不是维护苏联的最佳领导人,而是拆解苏联,改变苏联国家性质的提线木偶。

  5.末路狂花的戈尔巴乔夫开启自杀式改革

  有人说从没见过这么愚蠢的国家领导人,亲手把自己的祖国给改革没了;也有人说他是“西方的间谍”,是潜伏在党内的反革命。

  通览戈尔巴乔夫在就任苏联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后的所作所为,结合他自恋、虚伪、自私的人格缺陷,可以说即便他本人确实政治经验不足,无法驾驭这么庞大的一个超级大国走向正轨,更没有能力推动成功的改革,但不能否认或者忽视的一点,他的上台就不是为了把苏联改革成为共产主义理想国,而是试图让苏联全盘西化,让包括自己在内的既得利益者可以永享荣华富贵——这才是戈尔巴乔夫推动改革的核心动力。

  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摒弃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粉饰太平的做法(当然,1985年的苏联政府在糟糕的现实困难面前也装不下去了),沿用安德罗波夫整顿干部队伍的做法,撤销了一大批前朝遗老,换上了一大批和自己一样年富力强,看起来“爱党爱国”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其中就有苏联的“窃国大盗”、俄罗斯前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当时的苏联两极分化严重,苏联的太空科技和军事工业实力毋庸置疑,可是一旦涉及到一般大众消费品的供应就从全球顶尖滑落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

  原因既有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内生性根源,又有为了与美国争霸,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国际政治外交领域,缺乏对国内相关民生产业的必要投资与培育。这才导致苏联长期奉行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无以为继,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那么,年富力强又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戈尔巴乔夫如何进行自杀式改革的呢?

  新官上任三把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第一把火烧向了苏联社会长期存在的严重酗酒恶行。

  所以,他仿照美国在1920年推动的禁酒令,也下令全国开始施行禁酒令。在他上任仅2个月以后,苏联历史上最严格的禁酒令开始实施了。

  当然,效果和美国一样,在无法消灭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仅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禁酒,只会让饮酒从公开转入地下,最终还是无法继续执行下去。

  苏联前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曾说,戈尔巴乔夫的禁酒令,使国家损失了670亿卢布!当饮酒成为非法行为以后,酒业成为了地下黑色组织谋取暴利的行业,竟然促使苏联也诞生了“酒业黑手党”。更为严重的是,禁酒令让大家对改革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这次轰轰烈烈而又虎头蛇尾的禁酒令,一下子就把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初积攒的人气挥霍殆尽。到了1988年,随着社会不满情绪越积越多,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撤销了禁酒令。

  在政治影响上,他的个人政治威望与政府威信也随之遭到重大挫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苏联的改革是仓促而又缺乏统筹规划的,就像一位喝着伏特加酒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司机一样,谁也不知道此时的领导层要把国家带向何方。

  经济改革一点没有让苏联的经济得到好转,戈尔巴乔夫没有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反而认为是经济改革失败是政治体制的原因。

  于是,他开始把改革的矛头指向了苏联存在的根基——苏联共产党的一党执政与公有制。

  早在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戈尔巴乔夫就借此批评苏联的封闭集权,认为只有像西方一样实现真正的“民主监督”,才能“挽救苏联”,要在舆论宣传阵线上搞出点“新思维”。

  而作为戈氏改革具体执行人的就包括苏共中央前宣传部长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

  雅科夫列夫同样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在他留学美国期间,被美国的情报部门洗脑灌输。虽然苏联的情报机关克格勃无法确定此人是否已经被美国的情报机关成功策反,但是这段留学经历的确改变了雅科夫列夫的三观,开始彻底背弃共产主义信仰。

  留学回国后,他第一次在《文学报》上发表文章就批评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其激进思想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被领导“发配边疆”,成为了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价值观相近的戈尔巴乔夫与雅科夫列夫痛感相见恨晚,算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戈尔巴乔夫不顾众人的反对,力排众议,直接把他调到了宣传部长这个意识形态竞争至关重要的岗位上。于是,这对卧龙雏凤在拆解苏维埃大厦的事业上开启了亲密无间的合作模式。

  戈尔巴乔夫几乎是在这位“精神导师”的指导下,在苏联推行“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总统制等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建议”,让所谓的“自由派”掌控媒体,引进西方媒体甚至是美国民主基金会这一类专门搞阴谋颠覆活动的NGO组织;让一直被压制和禁止的反党、反列宁、反斯大林、反社会主义的声音见诸报端,让苏联彻底陷入意识形态混乱当中;在苏联知识文化精英借着“挖掘真相”的旗号不断抹黑苏联英雄、妖魔化苏联和苏共的领导人,让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使得苏联和苏共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一落千丈。

  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都混乱了,可以想见原来还可以正常运转的国家机器瞬间就出现了功能性失灵的问题。简而言之,如果没有这种自杀式的改革,苏联至少还可以维持一个国家的基本形态,即便衰落下去依然还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

  不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自杀式改革对摧毁苏联存在根基的严重性,也不是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不敢站出来为维护社会主义和基本的历史客观事实而战斗。

  1988年3月13日,《苏俄报》用一整版篇幅刊登了一个普通化学老师妮娜·安德烈耶娃的来信《我不能放弃原则》。她认为苏联正在“背离社会主义”,目前对斯大林的批判有“不少歪曲和片面性”。她认为在谈到历史人物时,不应该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

  可是,在戈尔巴乔夫以及同僚的一番骚操作下,苏联出现的是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全面性的溃败,全盘崩溃的苏联最终的结局除了解体就是爆发内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天独联体国家内部出现的各种纷争,俄罗斯与车臣分离主义、与乌克兰之间爆发的战争,都是苏联解体后遗症的体现,是另一种形式的苏联内战!

  后来根据他在回忆录以及各种采访和演讲中得知,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党和国家开始怀疑的年份正是赫鲁晓夫上台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意识形态混乱以及国内外局势动荡的时期。

  后来,他在苏联解体后干脆承认:“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共产主义!”

  由此可见,作为苏联内部的反贼,他为了心中的“远大志向”拼命往上爬,为了摧毁苏联和社会主义制度长期隐藏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直到拿下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大位以后,才慢慢露出本来面目,以改革的名义摧毁苏联,打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旗号,实际上就是带领苏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当然,戈尔巴乔夫十分贪恋自己的权位。他可以不在乎苏联到底走什么路线,不在乎改革到底成功与否,他只要还是苏联的国家领导人,可以享受黑海边的大别墅,享受特供商店提供的高级鱼子酱、政府分配的豪车等物质享受,其它都不重要。

  而最后破坏了他的黄粱美梦的就是被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后来被证明为“酒精考验的资本主义战士”——叶利钦。

  到了改革的最后阶段,私有制、取消苏共一党执政的地位,开放多党制选举甚至允许或者说无力阻止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倾向,苏联已经名存实亡了。

  此时的苏联内部,激进改革派欢呼雀跃,还希望戈尔巴乔夫步子再迈大一点。从这个时候开始,其实改革的方向舵已经不再掌握在戈尔巴乔夫的手里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

  1990年,在苏共的二十八大上,戈尔巴乔夫把自己的“改革成绩”写成报告并在中央全会上通过。而报告里面出现了这么几项堪称刨苏联和苏共祖坟的内容:1.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2.实行议会制、多党制和总统制,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3.取消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资产阶级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

  此时,苏共已经不再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苏联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力设置也改成了总统制——苏联已经彻底变质。

  没有了意识形态武器的苏共就是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没有了苏共的苏联,就是群龙无首的僵尸,任由政治病毒肆虐。

  到了1991年,叶利钦被俄罗斯选民选举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立即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组织,宣布苏维埃俄国拥有独立的主权,保留退出苏联的权力。

  此时的苏联大地上,一下子出现了2位总统,一个是苏联的总统戈尔巴乔夫,一个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总统叶利钦。

  这可真是国之将亡妖孽尽出,苏联已经事实上国将不国了。

  此时的苏联精英阶层和老百姓各自对自己的祖国是什么态度呢?

  1991年6月,美国在莫斯科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在苏共精英中,9.6%的人赞成共产主义,12.3%赞成社会主义,76.7%赞成实行资本主义。

  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所有的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自己把政权交出来的。

  但是苏联不一样,苏联的官员们不仅心甘情愿交出政权,而且整天都在想怎么把国家卖个好价钱。当然,在花式卖国的时候,苏联老百姓的利益和民意也被他们刻意无视了。

  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了一场全民公投,讨论要不要保留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次公投的结果是:同意保留苏联的有113512812票,比例高达76.4%。

  如果此时的政治精英们真的信仰民主制度,真的在为民请命,那就应该尊重民意,听从民众的心声,保留苏联,保留社会主义制度。

  可是,苏联那些获得了既得利益并时刻想着把自己的非法所得合法化的既得利益的官僚权势阶层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改革的目的断然不是为了苏联更加强盛,人民更加幸福安康,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而希望继续保持苏联社会主义性质的保守派们在得知一把手已经与准备拆解苏联的激进改革派达成妥协,共同埋葬苏联以后,终于爆发了八一九事变,试图在最后关头挽救苏联。

  结果,这群保守派也是比较废柴,居然被叶利钦抓住机会各个击破,最终让苏联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解体。

  八一九事变之后,大家都清楚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叶利钦狭民意以令戈尔巴乔夫。

  8月23日上午,回到莫斯科的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时,被叶利钦粗鲁打断,指责他背叛了苏联共产党,是叛徒。

  这话倒是说得没错,不过当时在现场的各位, 哪一个不是呢?这些以前的苏共党员,现在的苏联叛国者不都兴奋地等待着埋葬自己的祖国、瓦解掉自己的政权以后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吗?

  其实,当戈尔巴乔夫挥刀自宫,把改革对象对准了支撑苏联存在的基石: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苏共、苏联红军以后,就决定了他最终会被叶利钦架空的结局。

  第二天,叶利钦就迫不及待地签署法令,承认苏联加盟共和国当中的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紧接着,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已经成为啥都没有的光杆苏联总统了。

  1991年11月6日,叶利钦签署了“禁止苏共在俄罗斯活动”的法令,苏共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失去了过去所有的荣耀与尊严。

  到了这个时候,苏联不但从现实层面,而且从法理层面也从世界上消失了。就这样,不甘心成为光杆司令的戈尔巴乔夫还要磨磨蹭蹭地拖到圣诞节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的“特大喜讯”。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真正对这个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的话,那就是他最后下令苏联军队从阿富汗撤兵,结束了长达十年、严重消耗了苏联国力也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他开启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也是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经过中苏双方艰苦卓绝的谈判,苏方同意向中国出售当时非常先进的苏-27战斗机(后来独立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承认并继续履行了军售合约),大幅提高了我国的空军现代化装备水平。

  但对于大部分苏联人民来说,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等一众“窃国大盗”和卖国贼的评价是甩不掉了。

  至此,我们通过梳理苏联历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苏联历史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揭示了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当然,苏联解体绝不仅仅是这几人犯下的错误就能一概而论的,西方国家等在外部进行的渗透、诱导,也深刻影响了苏联的国运与历史走向。

  自苏联诞生之日起,在残酷的国际政治斗争和国内外阶级斗争当中,改革就一直如影随形。从中国改革开放、越南革新开放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经验来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随心所欲的,要联系实际、联系国情,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实事求是,让改革的红利不断惠及到越来越多的群体,才能获得全社会越来越广泛的支持,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国家突破发展瓶颈,帮助执政党摆脱执政危机。

  苏联曾经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成就,是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思想进步人士的世界文明灯塔。

  但是这座灯塔并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与照料,苏联式的改革成为了一个失败的经典案例。随着戈尔巴乔夫的离世,苏联留给世人的记忆片段终将越来越模糊。

  但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苏联的教训值得我们不断温故而知新,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避免踩坑,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并最终到达理想中的共产主义新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51 , Processed in 0.0938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