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81|回复: 0

明哥在路上:大学再怎么缺钱,怎能言而无信地把手伸向研究生的奖学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0 19: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当近几年年均1000万的本科生毕业,同时研究生招生人数开始超过年均110万时,我能猜想到研究型大学,在校舍、宿舍、实验室、导师的资源方面存在压力。

  当大疫三年、防疫的紧箍咒不曾松懈后,经济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各地财政钱包缩水,流向教育领域的拨款预算有所回撤,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我们实在想不到,这届研究生们,被社会毒打得有点早。

  某些高校在经费不再宽裕的时局之下,不再维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大学形象,反而充当了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急先锋,在欺骗年轻学生方面,显示出老手的嘴脸。

  只不过它们想不到,当今的中国年轻学生,在时代洪流如何翻滚都应纯洁无暇的大学形象轰然倒塌后,不再卑躬屈膝、甘愿被骗,他们具有了前辈们敢想而不敢做的维护权益意识。

  对大部分研究生而言,奖学金非常之重要,因为他们读研,是要缴纳学费的;如果获得了奖学金,基本可以将缴纳的学费返还。

  如果还能获得点助学金、实验室补贴等,那么生活费也就有了着落。虽然依然会过得紧巴巴。

  首先爆出丑闻的是西北大学。

  在本次变动之前,西北大学面向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规则是:

  对一年级新生,奖学金分2个等级,一等奖为推荐、免考的研究生奖励1万元,二等奖为考试后被招录的研究生,奖励6千元;

  对二年级以上老生,奖学金覆盖90%比例学生,分别按照10%、40%、40%比例设置奖学金为1.2万元、0.8万元、6千元。

  根据该校的《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这一标准自2019年执行,沿用至2024年9月。

  在2021年下半年,为2022年招考研究生时发布的招生简章,同样强调了这一奖学金管理办法。

  于是,西北大学2022年9月份入学的研究生,哪怕不考虑推荐免试的人数,仅仅计算通过考研上线的人数,就达到了3700余人。

  没想到,等到了新生们都缴纳了学费之后,在我国西北地区,几乎是仅次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西北大学,和学生们翻脸了。

  8月25日开学前夕,学校紧急下发通知:

  对一年级新生,奖学金只有1个等级,只有那些获得推荐、免考的研究生才能获得1万元奖学金;而考研上岸的统招生3700余人,奖学金取消,承诺中的6千元化为乌有;

  对二年级以上老生,奖学金只覆盖50%比例学生,分别按照10%、15%、25%比例设置奖学金为0.8万元、0.5万元、2千元。

  这不仅是奖学金的覆盖比例缩水,连奖励金额都大打折扣了。

  那些通过考研上岸的3700余学子,经历了漫长、艰辛的备考之后,到头来的结果依然是自己花钱买个硕士学位。

  这几年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鼓励各大高校研究生扩招,哪怕一个水平良莠不齐的导师,名下挂着20-40个研究生,不足为奇。

  我了解了一下,2022年西北大学研究生学费是:学术型的8千元/年;专业学位型的1.2万元/年。

  对于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而言,不知道西北大学提供的导师水平估价、实验室和器材费用、授课课程和图书馆资源,摊到一个研究生头上,一年需要8千元钱吗?

  如果不值这个价的话,岂不是拿学生作为谋利的工具了?

  最让学生们气愤的是,西北大学在去年为考研宣讲时,明明白白地拿出了招生简章,并且公示了奖学金政策,吸引本科毕业生们统招报考。

  而在今年开学前夕,却火线食言,删除招生简章、下架宣传视频,修改原有管理办法中老政策的执行期限。

  这种做法实在和西北大学宣称的120年校史、「公诚勤朴」的校训,背道而驰。

  哪里还有一点公诚的影子?

  学校为何要提前结束这批奖学金管理办法?

  可能的原因之一在于,2022年10月15日,西北大学将迎来120周年校庆。

  学校要花钱了。

  只能将眼光瞄向涉世未深、初来乍到的统招研究生。

  因为只有他们好欺负呀。

  学生们的愤怒,真的是发自内心的:

  难道把贾平凹的女儿、写诗狗屁不通的贾浅浅的文学院副教授头衔,实事求是地降低为讲师,降低薪水让出经费吗?

  西北大学是万万不敢的。

  连贾浅浅是如何在1998年入学中文系的、又是如何毕业的,最后又怎么进了中文系读博,当上了文学院的副教授,西北大学都是深陷舆论漩涡、一声不吭、任由舆论发酵和批判,我自巍然不动。

  连这种明显尸位素餐的教研人员,都不敢动,更加不要说后勤、行政、保安等盘根错节、盘踞在大学身体上吸血的利益群体了。

  毕竟,他们才是一直在大学校园盘踞着,而年轻的研究生们,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走了一茬又来了一茬。

  2

  西北大学,真的缺钱吗?

  咱们就先不说教育部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就说西北大学、西安市为亚、非、拉等国家留学生提供的三类奖学金(https://sie.nwu.edu.cn/jxj/xbdxwglxsjxj.htm)。

  一、西北大学外国留学生丝绸之路奖学金(博士研究生), 包括:

  1、学费;

  2、校内指定免费住宿;

  3、生活费;

  4、来华留学生综合保险。

  二、西北大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包括:

  1、一等:全额学费及校内指定免费住宿;

  2、二等:全额学费;

  3、三等:全额学费的一半。

  三、西安市“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包括:1、本科生:15000元/人/年;

  2、硕士生:20000元/人/年;

  3、博士生:25000元/人/年。

  不仅入学门槛低到了尘埃里,连奖学金的覆盖面、金额,都远超过本校本国经历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后的统招生。

  不知道这一次,西北大学为了校庆,也为了以后的财务平衡,敢不敢砍外国留学生的奖金、降低他们的住宿标准,和国内统招生一碗水端平呢?

  在奖学金管理办法上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大学,不止有西北大学一家。

  西南政法大学、山东财经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赴后继,纷纷违背承诺,毫不顾忌大学脸面,收钱之后对统招生一毛不拔。

  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真的是容易想起《让子弹飞》电影中,忽悠良善百姓散尽家财捐钱捐物的那一幕。

  中国大学,真的缺钱吗?

  明哥曾经在文章《1年安保832万,1次广告120万。我们的大学不差钱》中列述:

  同样在西部最穷省份的兰州,兰州大学1年预算823万元采购保安服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不是在保卫大学校园,而是在防范恐怖袭击呢;

  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谁没有在校庆节日,在外国的学术期刊上,大笔一挥几百万元,就为了打个广告呢?

  更加不要说盘根错节、臃肿低效、趾高气昂的行政体系了。

  本来要服务于教研人员、学生的行政服务人员,在发票报销、基金申请、奖学金评定、服务学生后勤、出国表格填写、图书馆资源分配等高校日常服务上,还远远不如社会上根据市场经济竞争下来的同行,他们不是在服务于教研人员和学生,而是在管理、指挥他们,让老师和学生低声下气。

  那年轻教授要签订3+3的研究合同、到期后非升即走,行政人员却不接受考核,位置坐得最稳,俨然成为了大学里势力最大、动摇不得的利益集团。

  这些人才是大学里的主人、也是既得利益集团。那主人要举办校庆了、要过紧日子了,也应该朝行政体系开刀、要钱才对。

  国内的大学,并不缺钱,只是钱没有花在该花的地方。

  我们已经不在乎国内大学到底是985批次、211批次、双一流、重点建设等各种眼花缭乱的标签了,也不指望它们不要再建大楼而是培养好酝酿大师的土壤。

  只希望,对学生们,不要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穷凶极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49 , Processed in 0.0938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