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63|回复: 0

徐吉军:十条建议:加强防疫科研,关注候鸟传播病毒的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4 08: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庆节前后,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烽烟四起。这种状态,使假期经济受到一定影响。

  目前各地防疫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模式:核酸检测筛查、阳性确诊病例集中收拾,密接次密接集中隔离,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疫情处置过程已经驾轻就熟。

  坚持动态清零,为人民防疫的思想不动摇,是中国式防疫的基本原则。

  讲政治是加强防疫工作的前提,讲科学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

  目前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病毒在持续变异,防疫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打赢防疫战争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汉唐智库总结三年防疫的成功经验,针对性提出十条建议,与各位有识之士商榷。

  一、为人民防疫,政治立场过硬。

  此前,我们经历了前两年紧张推进的防疫科研。用了一年时间,中国就推出了五种有效的新冠疫苗,并向全球推广。疫苗接种、中西医结合治疗,伴随着核酸检测手段,构成了立体防疫体系。

  不过,在疫苗和核酸检测取得突破之后,目前我们形成了固化的防疫模式。尽管前期证明是成功经验,但如果防疫手段不能持续形成有效突破,在未来的竞争中就会陷入被动。

  要赢得这场病毒战争,需要科研人员继续加强针对性研究,提高防疫效率和精准度,降低防疫成本,减轻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影响。

  二、多国躺平,环境风险急剧加大!

  全球多个国家目前选择放弃核酸检测,取消疫情旅行限制。中国依然坚持成功的动态清零模式,面临着比此前更严峻的考验。

  在病毒长期在全球蔓延存在的现实局面下,中国必须展开对候鸟和野生动物携带新冠病毒的研究,还要关注空气中气溶胶携带新冠病毒的风险。

  2021年,汉唐智库文章就谈到,如果世界各国不能消灭新冠病毒,那么在疫情长期存在的环境下,空气中广泛存在病毒,造成跨境传播的可能性很大。有些没有传染源的疫情,有可能就是自然传播了。

  一种传染病到了自然传播的地步,很难彻底消除环境中的病毒,就只能选择提高检测精准度和治疗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疫情就会没来由出现在各种莫名其妙的地方,而且找不到源头。

  病毒溯源工作将空前困难,而且在理论上存在比较大的挑战。

  三、高度关注美国病毒武器对世界的威胁!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控制了美国在乌克兰的病毒实验室,在里面找到了美国研究各种高危病毒的证据。其中包括美国研究利用候鸟携带病毒传播到俄罗斯和东北亚国家的证据。

  这个信息至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美国的病毒武器研究依然在继续,候鸟和野生动物依然是美国利用的对象!

  我们有必要定期对候鸟展开病毒研究,排查传播疫情的风险。

  这不仅是新冠病毒的问题,还包括美国病毒实验室研究的其他病毒伴随传播的风险。

  中国候鸟研究专家与病毒研究专家的合作,应该提上日程了。

  四、准确的疫情数据是科学结论的前提。

  由于各国各地区统计方式不一致,确诊标准不一致,死亡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疫情数据很难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对比,也就不容易得出确定的结论。

  国内关于新冠疫情的数据,可供参考的有几个来源:美国的感染数据,香港的感染数据,台湾的感染数据,大陆本地的感染数据。

  2020年和2021年两年,由于中国国内疫情一直受到有效控制,对于疫情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相关研究工作一直缺乏足够的样本数据。

  2022年上海疫情集中爆发,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围绕相关数据的研究工作应该持续进行。样本数量巨大,应该对不同类型不同症状的感染人群开展全面跟踪研究,彻底搞清楚新冠肺炎的长期后遗症问题。

  在上海疫情防控中,出现了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状况也应该开展研究,确认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源到底是病毒还是内生性问题,更要确认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风险到底有多大。

  类似的问题,都直接决定我们的防疫措施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防疫科研,任重而道远,目前远未到停下来歇口气的时候。

  五、核酸检测的可持续性问题值得关注。

  目前,核酸检测作为防疫的重要手段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

  有些地区长期保持高度紧张状态,在保持长期核酸服务的同时,还定期开展全民核酸服务。这种力度的防疫,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是非常好的方案。但是,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无力支撑长期频繁的核酸检测。

  因此,各地应该研究合理的核酸检测频率,尽量选择最科学最稳妥的检测方案。目前我们看到,对于跨省市外来人员,有的地区要求五天三检,有的地区要求三天两检,国庆期间有的地区又要求三天三检。

  到底核酸检测几天一次才合理?目前各地并没有达成一致,应该有比较权威的结论。

  六、防疫工作对教育的影响值得重视。

  教育领域一直是最坚定的防疫工作践行者。

  因为学生来自千家万户,一旦有疫情就会造成大面积传播。为此,教育领域制定了非常苛刻的防疫要求,包括共同居住人离返报备隔离制度等。多个地区一有疫情,就选择停课,让学生在家上网课。这种状态,短期偶尔为之尚可承受,长期频繁出现,就会毁掉一代青少年的教育。

  客观而言,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效果比起在课堂上课的效果差距太大。没有课堂的互动,学生基本只能靠课后自学,很难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不管哪一级学生,都会受到影响。年级越高,学习的内容越难,受到的影响越大。

  即便是大学生,同样受到疫情的冲击。有的地区有疫情风险,大学就不开学,学生长期在家远程授课,很难掌握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实际效果与远程教育差不多,证书含金量理所当然受到影响。

  曾有单位戏言,单位招聘要对近几年在校的大学生严格把关,确保具备真实的工作能力。

  新冠疫情,对教育工作的冲击非常严重,值得重视。

  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防疫对经济的影响,减轻经济压力。

  文旅服务餐饮培训等人口密集型行业,深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些行业同时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地重要的纳税实体。

  一些地区,一发现疫情苗头,就要求本地进入静默状态。这种全城静默的必要性,是否经过科学论证,还是只是单纯为了消除疫情的风险?静默的空间范围是否合理?静默的时间是否合适?这是对保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每个地区在采取静默措施前,应该用最慎重的态度来进行决策。

  面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地需要真正领会中央精神,认识到防疫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尽量避免一刀切影响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

  某地因为防疫,要求农民轮流下地耕种,甚至禁止农民下地收割庄稼,这都是典型机械化防疫,是缺乏智慧缺乏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懒汉式防疫。

  八、避免过度防疫应该成为全民共识。

  不必要的过度防疫在客观上消磨人民群众防疫的积极性。

  疫情期间,有的地区防疫人员要求正在就餐的人员戴口罩吃饭。如果大家围绕防疫的必要性展开辩论,仿佛戴口罩吃饭也有其合理性。但是,理论上的合理与实践中的合理,有时候并不能完全一致。

  种种过度防疫的现象,凸显的不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而是对病毒传播的途径缺乏正确认识。

  在国际比赛中,我们看到有的运动员戴口罩打比赛。赛前似乎没有考虑到激烈比赛对身体的剧烈消耗,以及戴口罩剧烈运动的相关风险。当然,负责人迅速做出了改变,勇于自我否定改正错误,值得赞赏。

  令人费解的是,有的媒体舆论为戴口罩比赛鼓掌叫好。实际上,戴口罩剧烈运动会导致通气阻力明显增加,通气量下降,人会感觉呼吸不畅、难受,同时由于氧气摄入不足,心肺负担加重,心肺受损,严重的甚至会猝死。

  这种现象显示,面对防疫这一世纪难题,有些媒体也失去了基本客观理性的态度。

  九、加强科学防疫意识,提高决策能力。

  科学防疫的基本态度是客观辩证,科学决策,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2022年的新冠病毒与2020年的新冠病毒,虽然名义上都是新冠病毒,但是已经变异了很多次。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毒株,再到奥密克戎毒株,新冠病毒似乎具有人工智能一样精准变异!

  从病毒变异呈现的特征来看,高度具有人为诱导修正变异的可能。所谓的针对性变异,就是针对中国前期成功的防疫机制进行的变异。

  面对不断精准变异的病毒,我们需要精准研究更科学的防疫器材和药物。为国家为人民研究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科研人员的责任。

  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探索更高效更精准的防疫方案,是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有关部门肩负的重任。

  十、建立常态化防疫机制。

  汉唐智库注意到,私营企业在各地核酸检测中承担了大部分工作。从采样到检测再到结果发布,私营企业在核酸检测工作中占据了太大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地方的疫情信息。

  北京、上海、安徽、河北多地曝出的核酸检测造假案件,严重影响到防疫的整体大局。关于防疫工作,尤其是核酸检测这种利益与疫情高度相联的工作,不应该完全交给私营企业负责。

  事实上,核酸检测交由私营企业负责,对于国家和企业以及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风险。对于企业和工作人员而言,承担的社会风险太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承担的防疫风险很大。

  既然如此,各地不妨考虑抽调部分医护人员建立常态化核酸采集检测队伍。这些核酸检测人员的工作,与在医院正常工作无异,个人收入与核酸结果无关,与核酸采集数量无关,如此可以规避核酸检测环节主动造假的风险。

  新冠病毒持续三年,猴痘疫情也在美欧发展。美国北卡毒王巴拉克实验室的抽屉里放着多种未公布的病毒!在我们防御这些已知病毒的时候,未知的病毒也许已经在路上!因此,未来很长的时期内,我们有必要建立并保持常态化防疫机制!

  外防输入,最关键的是境外入境人员的隔离地点不宜选在城内酒店,而应该在城郊单独建立境外返回人员隔离酒店。

  内控风险,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一定规模的方舱医院,新冠疫情一日不除,方舱医院就有其特殊用途。如果等到新冠疫情消失,方舱医院应该用于其他传染病的防治,便于长期维护。

  专业精神,建立专业常备的防疫部队,提高防疫人员对国家的忠诚度、对防疫工作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更专业的防疫作战能力、对我们未来与病毒长期斗争会有很大的帮助!

  汉唐结语:

  也许人类社会在很久之后才能重温2020年以前的太平岁月。

  面对疫情,我们非常期待新冠病毒早日消失,但未必能够如愿。在世界大变局时期,即便新冠病毒消失了,别的病毒还会不断涌现。

  病毒不断涌现扰乱正常的经济发展,是邪恶力量获取利益的惯用手段。

  世界各国与病毒的战争必将长期持续,这场战争的胜负决定了各国的命运和前途。

  十四亿中国人民精诚团结必将战无不胜,无论对手是人类还是病毒,无论多么邪恶多么强大,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23:43 , Processed in 0.1094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