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82|回复: 0

罗列思维:俄乌战场上这五大征兆,预示赫尔松即将迎来一场大血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5 07: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二月份俄乌战事爆发以来,俄乌战场一直是一副炮火连天的状态,双方你进我退,在不断地拉锯战、消耗战中硬生生坚持了8个月时间。各自的战报不断渲染对方的损失,一缕缕硝烟弥漫在整个乌克兰东部。

  然而,近期的俄乌战场却呈现出一种骇人的寂静:双方均无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战斗仅有“冷枪冷炮”的程度,实际使用的部队并不多,攻守得失也局限在几个定居点之内,不成气候。

  这种与之前迥异的战场态势极为罕见,绞肉机般的战争的烈度突然下降,难道预示着战争即将结束吗?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而现实发生的事情也在佐证这一判断。现在的寂静不过是即将爆发的大战的“敲门砖”,越是平静,就越是说明即将到来的战斗的血腥。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切实的事实支持的。近期见诸媒体报道的五则新闻,便是这场大战的征兆。

  五大征兆

  第一个征兆是美俄国防部长的通话。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法新社等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当地时间10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通电话,这是自今年2月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美防长第二次通话,上次通话还是在5月13日。

  然而还不到两天时间,10月23日绍伊古就再度和奥斯汀通电话。美国国防部称,奥斯汀在通话中“拒绝俄罗斯升级冲突的任何借口”,并重申了“持续沟通的价值”。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否认绍伊古“明显错误的指控”,并称“世界将识破任何以这一指控为借口升级的企图”。

  什么是“明显错误的指控”?路透社认为,这里是指日前绍伊古提出的“乌克兰可能使用‘脏弹’进行挑衅”担忧。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半年没通电话,结果一打电话就接连沟通了两次,而且还是核方面的问题。这只能说明一点,即美国十分担心这次的战争会出现核武器的身影。

  第二个征兆是俄罗斯在赫尔松展开的平民撤离行动。

  本月中旬,普京任命的赫尔松州代理州长弗拉基米尔·萨尔多向莫斯科提出申请,希望莫斯科方面能够帮助当地民众撤离,给出的理由是“赫尔松持续遭到炮击”。克林姆林宫也同意了他的申请,截止目前,已经有2.5万人越过第聂伯河向后方转移,但距离原定的6万人的目标还有些差距。

  实际上,遭到炮击和撤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赫尔松作为公投加入俄罗斯的乌东四州之一,本来就是乌军重点的进攻方向,自开战以来炮击就没停止过,早不撤晚不撤偏偏选择这个时候撤?而且还是6万人规模的大撤离,需要协调的交通、定居点不是一个小数目。

  (撤离的民众)

  乌军总参谋部把此事看做了大战在即的信号,并认为“俄军正在为赫尔松的巷战做准备”。

  第三个征兆是普京的“点将”。

  在经历了9月份的败退之后,俄罗斯国防部于10月上旬临阵换将,任命上将谢尔盖·苏罗维金为“特别军事行动”的总指挥官,俄军一共才15名上将。据俄媒报道,任命那一天正好是苏罗维金的生日,这个消息还是普京通过电话亲口告诉他的。

  谢尔盖·苏罗维金此人可不一般,是实打实见过大风大浪的军官。他1987年从鄂木斯克高等合成指挥学校毕业,毕业之后即前往阿富汗服役(当时苏军正在进攻阿富汗);1995年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指挥系毕业;2002年从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军事学院毕业。而与他的军校经历相得益彰的,则是他丰富的实战经验。2017年3月,谢尔盖·苏罗维金被普京“点将”,出任驻叙利亚俄军部队集群司令,他也不负众望,成功组织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严重打击了反政府武装的势力。另外,在此次俄乌战事里,谢尔盖·苏罗维金负责的南方俄军集群算是俄军里比较漂亮的,并因此成为此次军事行动里唯二升官的俄军将领。

  第四个征兆是即将大规模投入战场的动员兵。

  今年9月末,普京签发了二战结束70多年来俄罗斯首个动员令,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大约30万预备役军人。普京在讲话里强调,此次动员的预备役人员在被部署到部队之前,必须根据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接受额外的军事训练。

  开战以来俄军的战果和其军事体量是不相称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俄军可投入战场的兵员不足,不能够及时巩固战果。乌克兰南北宽度有五百公里左右,光凭十几万精锐的“BTG”,纵然能打下来也守不住。而这30万动员兵将很大程度上缓解俄军的窘境。虽然他们的作战水平不如身经百战的老兵,但是不执行进攻任务只是坚定防御还是做得到的。

  这些动员兵大部分都接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重新武装他们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个月就足够俄军将他们编入新的部队。

  第五个征兆是俄罗斯和北约间的“亮剑”。

  据环球时报报道,尽管俄罗斯多次严厉警告,但北约仍坚持于17日开始代号“坚定正午”的核演习,演习将持续到10月30日。此次演习有14个国家参加,演习在距离俄1000多公里的英国、比利时和北海附近区域进行。报道称,演习的目的是保持北约核威慑力“安全、可靠和有效”,演习内容包括“在冲突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现实和模拟事件”。

  另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道,来自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的4700多名士兵已经被部署到北约成员国罗马尼亚境内,并与罗马尼亚军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接壤,而101空降师又是美国的快速反应部队,其意图可谓相当明显。101空降师的指挥官表示,“虽然此次部署是为了保卫北约领土,但如果战事升级或北约遭到攻击,他们已经做好了穿越边境进入乌克兰的准备。”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亮出了他的核武器。俄军代号为 “格罗姆”的年度核演习也将从10月下旬开始,俄将在演习中测试其可携带核弹头的轰炸机、潜艇和导弹。

  撤离民众令俄军可以在赫尔松地区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而不用顾忌对平民的杀伤,就如同俄军不间断炮轰亚速钢铁厂那样;新上任的总指挥官功勋卓著,深受普京信赖;俄军也得到了兵员的补充,主要战略方向上形成了人员的优势。可以说,俄军过去这一个多月的行动,就是在为这场即将爆发的大战搭建舞台,不说毕其功于一役,也要在隆冬之前给予乌军较大杀伤。

  不能承受的失败

  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赫尔松地区即将迎来开战以来整个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赫尔松是通往克里米亚和扎波罗热的门户,谁掌握赫尔松就意味着谁掌握了克里米亚和扎波罗热,俄乌双方都是输不起的。

  (标红处即为赫尔松)

  对俄军来讲,屯田日久,当建奇功,赫尔松地区的作战大概是俄军所能发动的最有力的打击了。大量精锐部队和补充过来的动员兵已经集结在赫尔松,最大的兵员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加之

  后勤补给在这一个多月时间内不断送往前线,俄军再也找不到“场外因素”,这场仗再打不好,意味着俄军已经没有能力在正面击败北约扶持的乌克兰军队,战役也难以进行下去。

  这场战役在政治层面上也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乌东四州公投加入俄罗斯不久,如果战役失败将赫尔松拱手让出去,这对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冲击将是相当大的,其他三州也必定人心思变,亲俄派将倒向基辅。而对俄罗斯政府高层来讲,这四州已经公投加入俄罗斯,谁能承受丢失领土的责任?

  因此俄罗斯只能接受接受胜利,而且只能是大胜,惨胜都是无法接受的。

  而对乌军来讲,赫尔松已经是他们能选定的最好的战场了,即便俄军在此地集结兵力,乌军也必然要顶上去。

  乌军能坚持到现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援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美国中期选举在即,共和党人士已经公开表示,若共和党赢得中期选举,那么美国可能削减对乌援助,最起码在国会这一层面会施加限制。

  如果泽连斯基今后想要继续从美国获得援助,他便只能寄希望于民主党能够在这次中期选举里巩固地位。而他所能给予的支援,也就只有在战场上打出战果来了。泽连斯基需要用一场胜利来告诉美国政客:援助乌克兰是有价值的,民主党的援助没有白费。

  然而乌克兰的地理环境就决定了入冬之后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拿破仑、希特勒都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泽连斯基也没办法再拖下去,11月中旬前乌军必须有所行动。

  既然必定要打一仗,那么乌军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赫尔松了。此处是俄军后勤补给最薄弱的地区,尤其是在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之后,从后勤补给来说这是冬季到来前最后的窗口期,也是乌军最好的机会。

  (失火的克里米亚大桥)

  胜利花落谁家

  谁将赢得这场血战的胜利?目前还不能下一个定论,不过结合具体情况来看,俄军的赢面还是比较大的。

  俄军在这场战争里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部队的战斗力差异问题:能打的部队相当能打,但人数少不能独当一面,攻有余而守不足;不能打的部队基本上只有“炮灰”水平,作战意识和技战术水平相当差劲。例如战争开始初期,俄伞兵部队空降至霍斯托梅尔机场,四个伞兵连600人硬是顶住了乌军一个旅的进攻。但是在9月份的哈尔科夫战役里,驻守此地北方舰队独立摩步第200旅、高加索第55山地旅等部队只坚持了不到三天时间便溃退,而他们正面的敌人仅仅只有两个旅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我们这里不详细讲。但是在赫尔松大战里,俄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这一问题。

  (被俘虏的士兵)

  一方面来讲,动员兵的加入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兵员紧张的问题。事实上,此次参战的许多俄军部队压根就没有满编,俄罗斯国防部在2019年底就曾承认过联邦武装力量的满编率为95%,而俄罗斯学界普遍认为更低。

  驻守二线的守备部队,例如上文提到的北方舰队独立摩步第200旅、高加索第55山地旅等就是没满编的部队。等到动员兵补充进来后,原先二线的守备部队可以充实编制,承担更多的战斗任务,缓解精锐部队的压力,再不济也能固守战线。

  另一方面,这次是乌军主动求战,因而乌军的兵力部署在空间上是集中的,这便于俄军集中打击。过去一段时间俄军精锐部队疲于奔命,就是因为俄军要防守的战线太长,乌军总能找到薄弱之处进行攻击,而俄军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快速反应,以至于造成了在哈尔科夫战役里那种大溃败。但这次乌军必须要在既定的环境里和俄军主力鏖战,正面精锐作战部队,这对乌军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管怎么说,接下来发生在赫尔松地区的战争都将是本年俄乌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入冬之后东乌地区的作战环境将变得极为恶劣,“冬将军”对双方来讲都是大麻烦。那这次战役的胜利将花落谁家?俄乌博弈将出现怎样的变局?我们将持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21:13 , Processed in 0.1407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