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216|回复: 0

温伯陵:聂荣臻是个厚道人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09: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伯陵说:

  我们就不聊聂荣臻的战功了,

  聊聊聂荣臻人生的另一面——厚道。

  1

  聂荣臻的革命起点很高。

  1920年,聂荣臻到法国勤工俭学,结识了同在法国的蔡和森、蔡畅、向警予、陈毅、邓小平、周恩来等赴法勤工俭学的优秀青年,成为日后声名显赫的“留法组”重要成员。

  3年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组,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当选为执委会书记,入团不到一年的聂荣臻,和刘伯坚一起负责比利时支部的工作。

  这种命运恩赐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从此以后,聂荣臻的革命生涯便和周恩来挂钩。

  周恩来在欧洲工作,聂荣臻也在欧洲。

  周恩来回黄埔做政治部主任,聂荣臻就在黄埔做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离开黄埔以后,他们都在广东军委工作,办公室是一间屋子,住宿是门对门的邻居。

  北伐时周恩来是军委书记,聂荣臻就到武汉做湖北军委书记,给北伐军分配了大量党员军官。南昌起义时周恩来是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起义,受命拉第4军第25师参加起义的聂荣臻,就做了第11军党代表,和叶挺平起平坐。

  六大以后,周恩来负责中央日常工作,便点名聂荣臻做顺直省委的组织部长,负责华北地区的干部选拔任用。

  周恩来创办的特科需要人手,又调聂荣臻回上海做地下工作,随即又任命为中央军委参谋长。

  从这份履历来看,从1920年代起,聂荣臻就是周恩来的左膀右臂,跟着他一路升为位高权重的中央大员。

  如果你有这样辉煌的履历,主持日常工作的同志,会不会出现趾高气昂的心态?

  现在大部分人都可能会有。

  但聂荣臻完全没有,他不仅对上海的同事没有趾高气昂,就连对资历不深的林彪,都能降低自己的姿态,团结林彪一起工作。

  林彪在军事上惊才绝艳,参加革命军队后成长速度极快,这样的人往往非常骄傲,容易看不起同事,更不喜欢同事反驳自己,所以在周围的人看来,不苟言笑的林彪很威严,林彪也享受一言九鼎的感觉。

  红军是军政双首长制,遇到林彪这种军事主官,政委的工作很难做。

  1931年底,聂荣臻离开上海,前往武装革命轰轰烈烈的苏区。

  按照原本的计划,聂荣臻是分配到湘鄂赣苏区的,但是经红色交通线路过中央苏区的时候,正好遇上宁都起义,教员和周恩来便临时决定,聂荣臻代表军委到红五军团工作。

  就这样,聂荣臻留在中央苏区。

  几个月后,红一军团重建,林彪升任军团总指挥,聂荣臻被任命为政委,从此开始林聂搭档的五年时间。

  刚到红一军团,聂荣臻就感受到林彪不容易合作,但他和留苏的学生们不一样,没有仗着“党指挥枪”的原则和林彪硬碰硬。

  因为聂荣臻知道,惊才绝艳的林彪自尊心强,性格骄傲,硬碰硬除了把关系闹僵,对工作没有任何作用。既然林彪强,那我就弱些呗,革命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团结起来打胜仗,个人意气是无所谓的。

  于是聂荣臻说:

  “林彪还年轻,世故也比较少一些,虽然气盛,但只要做好工作,还是可以团结共事的。以后尽量支持他的工作,遇到非原则问题,即使有不同看法,也不多争论,但遇到原则问题就不让步。”

  这就是聂荣臻和林彪的合作策略。

  所以红一军团始终是林彪说了算,聂荣臻基本不争论,降低自己的定位,给林彪留足施展才华的余地,有时候甚至主动替林彪承担责任,尽量照顾林彪的情绪。

  比如1936年初东征山西,教员觉得红一军团的兵员增加很多,而红十五军团减员不少,命令红一军团拨一部分新兵,给红十五军团补充兵力。

  接到命令以后,林彪觉得红一军团增加了兵员,但还没有满编,给红十五军团拨了新兵,红一军团就不够用了,于是复电教员,请求免拨或者少拨。

  这件事让教员非常生气。

  东征结束后,教员严厉批评了红一军团的本位主义思想,说红一军团只顾自己不管兄弟部队,缺少大局观念,这是国民党军阀部队的作风,不是红军的风格。

  教员批评红一军团,其实就是批评林彪,但林彪听到批评,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既不认错也不反驳,无声抗议教员的批评。

  聂荣臻一看,这不对劲啊,领导都批评了,总要给出回应。

  既然军团长林彪不认错,那就我这个政委替军团长受过,接受领导的批评吧。于是聂荣臻站起来,代表红一军团接受教员的批评,也做了自我批评。

  林彪听完聂荣臻的话,还是一声不吭,聂荣臻也没有责怪林彪。

  这是聂荣臻的厚道。

  但聂荣臻的厚道,不是做和稀泥的老好人,而是和他说的一样,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

  长征期间,教员指挥四渡赤水,带着红军跳出国军的包围圈,但是林彪等红军干部不理解,认为教员带着红军走弯路,队伍都要走散架了。林彪给军委写信,要求教员和总司令放弃兵权,由彭德怀指挥红军。

  写完信,林彪交给聂荣臻,要求政委聂荣臻签字附属,但是聂荣臻直接拒绝:

  “革命到了紧急关头,你不要主席领导,谁来领导?你刚参加遵义会议,现在又来反对遵义会议,你这个态度是不对的。你让我在你写的信上签字,我不仅不签,还反对你签字上送。如果你坚持上送,你自己负责。”

  林彪不能强迫聂荣臻签字,便自己送上去了,在会理会议上造成重大影响,被教员痛斥“你个娃娃懂什么”,也给教员和彭德怀的关系,留下难以弥补的裂痕。

  后来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准备调聂荣臻到红四做军政委,调林彪到红四做军长。

  对于张国焘的拉拢态度,林彪虽然谈不上心动,但也没有抵抗,聂荣臻则是坚决反对,两人大吵一架,林彪说聂荣臻有严重的宗派主义作风,聂荣臻说林彪有严重的动摇情绪。

  后来张国焘的阴谋没有得逞,林彪和聂荣臻继续合作北上。

  但从这些事也能看出来,聂荣臻始终像个婆婆一样,包容林彪这个娇贵的千金媳妇,平时大小事都顺着他,一旦碰到底线就敲打一下。

  不争权,不纵容,这就是厚道。

  2

  抗战时期,聂荣臻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工作风格依然是厚道。

  1937年10月“平型关战役”结束,教员根据新的抗日形势,要求八路军总部转移到山西孝义地区,115师主力到吕梁山作战,留小部分兵力在五台山打游击,并创建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总部根据教员的要求,命令聂荣臻带115师独立团、骑兵营的3000人留在五台山。

  部队要分家,干部怎么分配是大问题。

  很多部队遇到这种事情,往往闹得很不愉快,为了争抢干部拍桌子瞪眼睛,场面非常难看。但是聂荣臻为顾全大局,在分配干部的事情上主动避嫌,让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来分配:

  “你来分吧,你公平。哪些人走,哪些人留,你有决定权,我不争一个人。”

  这个态度表露出来,就俩字,厚道。

  罗荣桓把后勤系统的查国桢、卫生部门的叶青山、政治部的潘自力、司令部的刘彬、黄鹏等人调出来,留给聂荣臻使用。

  有了罗荣桓的人事调配,虽然聂荣臻留下的部队不多,干部也少,但每个人都非常精干,聂荣臻用起来很顺手。

  聂荣臻是厚道人,罗荣桓也厚道,厚道人遇上厚道人,事情就办的很漂亮。

  当时的八路军基本是老红军组成的,所以刚到五台山地区,他们和以前一样喜欢“打土豪”,用打土豪得到的粮食物资,做为八路军的后勤补充。

  但问题是,红军时期的战争是阶级战争,打土豪分田地是重要任务,现在的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必须团结一切力量和日军作战,打土豪分田地就不合适了。

  聂荣臻意识到问题严重,立即禁止八路军在五台山地区打土豪分田地,而且告诫各级官兵,不管地主或者富农,主要愿意抗日,都是我们团结的对象。

  随后聂荣臻和同志们拟定《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规定地主的土地收入,一律按照原来的租金减收25%,债主的利息收入不能超过10%。

  地主富农和贫下中农纷纷表示,感谢共产党、聂司令员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定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保护了地主和富农的命,减轻了贫下中农的经济负担,尽量用温和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厚道。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有汉、满、蒙、藏等各族僧人1700余人,有的同志说他们都是搞封建迷信,不如我们把和尚们都解放出来?

  这种语境下的解放,其实就是要毁山灭寺。

  聂荣臻听到这样的话,恨不得扇他两个大耳刮子。

  为了改变八路军官兵的思想,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聂荣臻亲自登上五台山,拜访德高望重的僧人。五台山佛教僧会会长知道聂荣臻要来,也安排12名僧人穿着袈裟、奏响佛乐,迎接聂荣臻。

  聂荣臻双手合十,用佛教的礼节问候僧人们,然后向他们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抗日纲领,希望僧人们能支持抗日事业。

  原本聂荣臻只是表个态,没想到僧人们的态度很激烈,纷纷表示“我们出家不出国,国家不保寺庙何在,抗日救亡僧众有责”,很快就成立了数百人的僧人抗日自卫队,和八路军并肩作战。

  后来要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民代表大会,又有同志说了,和尚都是出家人,烧香拜佛就行了,不必参政议政。

  还是聂荣臻力排众议,说和尚喇嘛也是中国人,出了家但没有出国,不能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就把他们排斥在抗日的大门外。

  一番话说的大家心服口服,五台山的僧人不仅参加了军民代表大会,甚至有些僧人还俗,报名参军做了战士。

  无神论者能尊重有神论者,厚道。

  3

  聂荣臻对中国人厚道,对外国人也厚道。

  1938年5月,白求恩抵达晋察冀根据地,成为一名战地医生。

  聂荣臻非常高兴,亲自把白求恩接到司令部,在自己的房间附近,给白求恩安排了一间房子,还特别交代伙房给白求恩另外炒菜,可以搞特殊化。

  为了满足白求恩的口味,聂荣臻还专门请了一个会烤面包的厨师,专门服务白求恩。

  所谓特殊化,就是白求恩每顿饭都有白面大米,隔三岔五还有炖鸡蛋或者炖肉,聂荣臻做为司令员却只有咸菜和小米饭,就连这些咸菜,都是聂荣臻用津贴买的,坚决不用公家的菜金。

  伙食上的区别,开始白求恩不知道,直到有一天闯到聂荣臻的房间,看看自己碗里的炖肉,再看看聂荣臻筷子上的咸菜,瞬间忍不住了:

  “聂司令是个厚道人啊,但我不能不懂事,我要求和八路军过同样的生活。”

  教员说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我觉得吧,白求恩漂洋万里来到中国,精神境界固然很高,但在向脱离低级趣味的最高境界升华时,聂荣臻的以身作则,八路军的艰苦奋斗,对白求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因为这份感情,白求恩去世前都对聂荣臻念念不忘,亲笔给聂荣臻写下遗书:

  “亲爱的聂司令员,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用人格感化国际友人,挺厚道。

  聂荣臻对同志厚道,对敌人也厚道。

  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在井陉煤矿找到两个日本小女孩,加藤美惠子有五六岁,加藤瑠美子刚七个月,他们的父母被八路军的炮弹炸死,现在战士们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女孩。

  聂荣臻得到消息,命令把她们送到司令部。

  八路军战士一路上用奶粉、罐头、白糖喂姐妹俩,好不容易用箩筐送到司令部,聂荣臻刚见面就用小刀削梨给姐妹俩吃。

  老百姓非常不理解,大骂八路军用好东西喂日本白眼狼,而且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刚打死他们的父母,现在又收养日本孩子,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的牺牲没有意义?

  正常来说,不管这两个日本小女孩的生死,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聂荣臻觉得,抗日战争是中国军民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事,孩子是无辜的,不能因为日本军国主义作恶,就伤害刚见到世界的孩子。

  于是聂荣臻找到哺乳期的妇女给孩子喂奶,找来医生给孩子治伤。

  在司令部养了一段时间,聂荣臻派可靠的老乡,把姐妹俩送到石家庄的日本军营,而那个时候,加藤美惠子已经把聂荣臻当成父亲,走到哪跟到哪。

  抗日战争的年代,在民族仇杀的背景下,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这是聂荣臻的厚道,也是共产党、八路军的厚道。

  40年后,加藤美惠子应邀到北京访问,刚见到聂荣臻,她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掉,聂荣臻握着她的手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起刀兵。”

  经过加藤美惠子的宣传,聂荣臻的厚道,也赢得无数日本人民的心。

  随后加藤美惠子的故乡宫崎县都城市,和聂荣臻的故乡四川省江津市,结成友好城市,成为中日交往的一条通道。

  而晋察冀根据地经过厚道的聂荣臻的治理,兵力滚雪球一样发展到40多万,民生方面百业兴旺,以至于在晋察冀考察6个月的李公朴,极力称赞道:

  “晋察冀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

  晋察冀的一些村干部,数十年后还在怀念聂荣臻治理下的边区:“那一阵子,我们村简直像共产主义社会了。”

  如果没有厚道的聂荣臻,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4

  1956年11月,聂荣臻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科学技术工作,从此开始聂荣臻军事生涯最辉煌的岁月。

  聂荣臻走马上任,便在北京西郊宾馆和600多名科学家、技术人员、苏联专家开会座谈,用半年时间协商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提出57项重点科技任务,以及616个中心课题。

  其中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喷漆技术、电子学方面的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石油勘探、长江和黄河的综合开发等12项,是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

  这份纲要,给中国12年的科学技术发展定下基调。

  经过短短两年的研究发展,1958年12月,聂荣臻就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

  原子能、喷气技术、电子等方面已经摆脱空白的尴尬处境,有了实验型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导弹和火箭研制顺利,即将开始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到了1961年,“12年规划”中的57项重点任务,已经提前完成19%,预计第二年可以提前完成总任务的80%。

  这速度是相当快的,中国的科学技术能迎头赶上,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缩小,聂荣臻的领导功不可没。

  现在回看这段历史,不知后辈们是否汗颜?

  而负责管理全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主要是要和科学家、技术人员打交道。这些人和服从命令的军人不一样,需要春风化雨的方式,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聂荣臻的工作风格还是俩字——厚道。

  项目有下马的风险,聂荣臻去闹。

  1961年,国民经济遭遇严重的挫折,在严峻的经济压力下,关于“两弹”上马还是下马,各部门争论的非常厉害,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饭都吃不上了,还搞没用的原子弹做什么,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么。

  教员不希望“两弹”下马,但面对众议汹汹,也不能简单粗暴的一言而决。

  于是在北戴河会议上,聂荣臻“舌战群儒”,说国防武器要两条腿走路,常规武器要发展,尖端武器也不能落后,各有各的用处。至于资金问题,反正漏洞这么大,再多一个也无所谓,虱子多了不痒。

  聂荣臻苦口婆心的说,参会人员耐心的听,再加上聂荣臻有开国元帅的威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说服参会的领导干部。

  8月底,聂荣臻递交《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教员拿到这份报告,就有了继续研究“两弹”的理由,马上签字同意。

  这才保住“两弹”的项目。

  如果没有聂荣臻的坚持,不仅“12年规划”不能按时完成,中国的核事业也面临未知的结局,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所以科学家们后来回忆说:

  “没有聂荣臻在北戴河会议上苦口婆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生活困难,聂荣臻就去要物资。

  还是6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各地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通宵达旦的工作,却没有足够的食物,更没有补充营养的副食品,经常是饿着肚子搞研究,导致身体消耗和补充完全不成正比。

  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生产资料是知识,而知识是不能复制的,所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是宝贝,垮掉一个都是巨大的损失。

  为了弄到食物给他们补身体,聂荣臻拉下脸面,分别给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海军等单位打电话,请他们支援物资。

  那个困难的年代,教员都不吃肉了,其他领导人也难得能吃到肉蛋奶,聂荣臻开口要物资,其实是非常难为情的,在旁人看来也很过分。

  但聂荣臻不管了,一句话,我就要了,你们看着办。

  聂荣臻是地位高资历深的老革命,他亲自开口要东西,而且是为了支援科学研究工作,那些单位也不好说什么,从仅有的库存里,挤出猪肉、鱼干、海带等物资交给聂荣臻。

  聂荣臻担心不够,还以个人身份向老部下杨成武、郑维山提要求,意思是如果认我这个老领导,你们就多弄点东西给我。他们俩没办法,只能拼尽全力凑,还说如果不够,我们就去打黄羊。

  这么一圈要下来,聂荣臻才拿到足够的物资。

  分发物资的时候,聂荣臻要求战士和干部都不能要,全部拨给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谁要是违反规定严惩不贷。

  那些吃到肉蛋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非常感动,觉得聂荣臻对他们有知遇之恩。

  士为知己者死,谁能不努力工作呢?

  聂荣臻解决了科学家的政治问题。

  那时候“讲政治”的风气很重,在国家治理上这是没问题的,但在科学工作上,“讲政治”极大消耗了科学家的精力,导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学文件,而不是专心搞研究。

  这是“讲政治”在科学工作上走偏了。

  于是聂荣臻极力争取,终于得到一份明确文件,让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每周有40小时做专业工作,只用8小时学文件,极大减轻了他们的政治负担。

  而且科学研究的专业性极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才是内行,领导干部都是外行,聂荣臻认为,外行绝对不能指导内行,即便内行的政治身份不是“又红又专”,外行也不能随意干涉。

  为了搭建这样的组织架构,聂荣臻向军委建议,授予钱学森等科学家在技术工作上的绝对决策权,书记之类的干部不能指手画脚。

  军委完全同意聂荣臻的建议。

  随后又把钱学森调离导弹研究院的院长职位,担任副院长,让他脱离繁琐的行政事务,又能保证科学研究的领导决策权,并且任命任新民、屠守锷、吴朔平等科学家,出任各分院的技术副院长,建立起全面而贯通的技术指挥线。

  内行有绝对的决策权,可以做最专业的事,外行尽力辅佐内行,做内行的服务员,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怎么可能不满意,科技事业怎么可能不进步?

  所以钱学森特别怀念聂荣臻,1984年回忆道:

  “聂荣臻领导科学技术工作时,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人员的聪明才干,研制工作取得迅速的进展。我们科学技术人员在今天回顾往事,都十分怀念那个时代,称之为中国科学技术的黄金时代。”

  对于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来说,聂荣臻给他们人格上的尊重,物质上的倾斜,事业上的支持,就是值得尊敬的厚道人。

  5

  教员评价聂荣臻是个好同志,工作认真、为人正派、对党忠诚。

  整风运动时,晋察冀根据地的同志趁他回延安,背后开会检举揭发聂荣臻,具体是哪些人在搞他,聂荣臻心里都有数。但回到晋察冀,他没有追究,更没有整那些人。

  解放战争时,教员住到城南庄,聂荣臻日夜守护教员的安全,有次炸弹落到院子里,教员蹲在那里看。聂荣臻立即炸毛,拖着教员就向外跑。

  这是最大的功劳了吧。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教员因为一份没有给他看就以军委名义签发的文件,把聂荣臻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的骂。聂荣臻不仅没有生气,也没有迁怒私自签发文件的军委办公厅主任。

  任谁都会说聂荣臻是个厚道人。

  细数起来,聂荣臻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不厚道的事。

  一件是在总参工作时,和粟裕因为工作流程问题产生矛盾,50年代粟裕挨批,聂荣臻是主力之一,80年代粟裕始终不能彻底平反,背后的阻力就是聂荣臻。

  另一件是林彪出走以后,聂荣臻说了一些违心的、不实的话,和红军时期全力支持林彪截然不同。

  如果要说他有什么黑点的话,一辈子就这两个,没别的了。

  不过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能因为两件不厚道的事,就抹杀了聂荣臻一辈子的厚道。

  相比同时代的大部分人来说,单说厚道,聂荣臻能排进前五名了。

  论毕生功业,聂荣臻没有彭德怀、林彪一样的赫赫战功,没有贺龙、陈毅的豪气干云,没有刘伯承的传奇故事,没有叶剑英的力挽狂澜,更不如朱老总德高望重。

  聂荣臻更擅长组织和建设,只不过他组织的正好是军队,建设的正好是根据地和尖端武器。

  他在元帅里就像个可有可无的人,可要没有他的话,很多事情真没有合适的人去做。

  素袖藏金,这是我对聂荣臻的感觉。

  1992年5月,聂荣臻在睡梦中平静去世,无痛无灾,可能这就是厚道人的福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17:10 , Processed in 0.2972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