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99|回复: 0

NE0:危与机:如何在疫情中做一条游刃有余的泥鳅及对VR成熟前夜的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8 11: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发表了上一篇文章《大肆渲染所谓“风向要变”,是扰乱舆论的心理战、认知域作战》之后,后台收到了很多留言,给我最深刻的一个感觉就是很多人的评论都在哀民生之多艰。

  我从来都不否认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很多的行业以及很多人的生计确实是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也能够非常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影响。

  收入锐减,被迫居家,这些很多人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我特么也都经历过,但是请原谅我无法跟网上普遍的悲观到哭天抢地的人共情。

  我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在抱怨之前应该先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8个字深刻地烙印在脑海里。

  这是最冷酷,也是最无情的规律,如果看不懂这八个字,就没有生存下去的资格。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周边的环境一直在改变,作为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之所以能在这千百万年的竞争中活下来,就是我们相对于其他生物来说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即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思考,去分析,去考虑相应的解决方案,去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生存几率。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时不时遇到大量的人在抱怨,政府的防控政策如何如何,经济又如何如何,实话说我是非常厌恶遇到这样的人,多花一秒钟在这些人身上都是浪费。

  他们明明能够看得见眼前有一堵墙,却非要硬冲过去,一旦自己的脑袋被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反过来又埋怨,为什么这堵墙会竖在那里。

  对于那些人来说,我想反问的是,你都看到前面有一堵墙,为什么还要硬冲过去呢?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不管是新冠疫情的爆发,还是暂时性的风控政策,都是你作为一个个体所无法改变的。

  你抱怨也好,不抱怨也好,这都没有用,这些客观存在都不会因为你的个人意志所转移,你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何去找到更好的方案来解决自己当下的困难。

  中国这么大,各地的防控政策千差万别,如果实在受不了一个的地方的政策,完全可以换个地方居住和生活,如果对于整个防控体系都不认同,我一直也说了,建议应润尽润,不想被保护得太好,那么花几千块钱买一张机票,到任何你想到的地方,享受自生自灭,生死由命的自由。

  为什么很多人在静默期间非常烦躁,非常焦虑,非常抓狂,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在我看来本质上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对自己的人生做过相应的规划。

  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的事实,那就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更多只是被各种外部因素捆绑着推着往前走。

  按部就班地学习,按部就班地工作,按部就班地结婚,按部就班地买房,按部就班地生娃,然后按部就班地背上了房贷,按部就班地背上了车贷,按部就班地背上了各种消费费用。

  然后,一遇到新冠这种不按部就班来出牌的东西,生活一下子就被摧毁了。

  相反,作为一个从来都不喜欢过那种按部就班的人,我觉得恰恰在新冠疫情的这几年,我活得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因为我的价值观从来就觉得,每一次大的突发性的社会危机,其实都是一次社会财富和资源的重新再分配。

  人的一生想要尽快跨越不同的阶段和层级,就一定要抓住几次重大危机所带来的对原有社会结构的冲击和财富再分配。

  人类的历史从来就不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在我看来它更接近于由一个又一个断层组成的复杂断面。

  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面,社会会处于一种平稳上升或者下降的状态,但是每一次当这些稳定的周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总是有各种突发性的事件跳跃出来打断相应的进程,从而把人类推往另外一个方向。

  这种改变往往是突然且猛烈的,如果身在其中的人无法主动去适应这种改变,那下场一定是会被历史所淘汰。

  人类历史这几千年几万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不会因为你的哀嚎和愤怒有任何的改变。

  虽然含着一把还算不错的钥匙出生,但我吃过的苦并不比大多数人少,所经历过的世态炎凉更是比绝大部分人要多,要深刻。

  我很清楚,作为一个理性的成年人,抱怨,哭诉,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冤有头债有主,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彻底改变你生活的,也是新冠病毒,更是扔出新冠的太平洋对岸的生化实验室,而不是那些将你保护起来的措施。

  有时间去抱怨,还不如静静的坐下来,一条一条地列一下,在当下的困境中,自己有什么是能做的,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尽快跳出当下的这些困境。

  以我自己为例,在当年疫情之初居家期间,我首先对两个方面去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划,首先第一个就是生存,也就是说要维系自己的肉体活下去所需要的物资需求和成本支出,其次是对财务和职业方面去做相应的规划。

  当时我考虑的是按照3~5倍的涨幅之下,要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每个月所需要的开支大致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区间,为了活下去,所需要最基本的食物分别是什么。

  如果要维持一个月到三个月存活时间,对我来说,只需要大米,土豆,洋葱,鸡蛋,盐以及少许的酱油,就能让我保证基本的生存需要,在三个月之内不会被饿死。

  大米就不说了,维持碳水摄入的必备。

  土豆,营养成分丰富而齐全,其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远远超过粮食作物,较高的蛋白质、糖类含量又大大超过一般蔬菜,营养齐全,结构合理,尤其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与人体的基本一致,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吸收利用率几乎高达100%,可以说是接近全价的营养食物。

  我一直还记得有个结论,每餐只吃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可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

  而洋葱不仅富含钾、维生素C、叶酸、锌、硒,及纤维质等营养素,更有两种特殊的营养物质:槲皮素和前列腺素A。

  洋葱中含量丰富的槲皮素其生物的可利用率很高,有助于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能提供重要的保护作用。

  前列腺素A则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因而会产生降血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更重要的这两样东西相对于绿叶菜来说更耐储存,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取代绿叶菜的需求。

  鸡蛋则是被我考虑拿来取代日常的肉食摄入,毕竟每百克鸡蛋含脂肪11到15克,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蛋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人体每天所需的8%的磷、4%的锌、4%的铁、12.6%的蛋白质、6%的维生素D、3%的维生素E、6%的维生素A、2%的维生素B、5%的维生素B2、4%的维生素B6。

  这些营养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它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修复人体组织、形成新的组织、消耗能量和参与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等。

  在极限的条件之下,甚至连鸡蛋都可以不需要,只需要大米,洋葱,土豆,就可以保持最低的生存状态。

  用这些食物组成一个最低的生存物资组合,我觉得600到1000块钱一个月已经绰绰有余。

  在更极端的条件之下,我会考虑每天只吃两顿,过午不食,然后每晚9点之后进入睡眠状态。

  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和可能会消耗的物资做完评估之后,我觉得哪怕是承受3~5倍的物价涨幅之下,依然能够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之下支撑我很多年,所以就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了。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绝大部分地方政府,在保障物资供给方面,能提供的是要远超我上面提到的最低物质需求的。

  削减开支,降低欲望,去掉杠杆,是抵御不确定性环境的第一件武器。

  接下来就是考虑居家期间所能够做的事情。

  当时我的作息表就是每天早上起来之后去浏览最新的新冠相关的资讯,尽可能地搜集和阅读一些已有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然后中午开始提炼自己的想法并输出成文章。

  当时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的人应该能够很清晰地记得,基本上当时我是保持每天一篇的文章,整整输出了两到三周。

  可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难想象,一个非生物学、病毒学专业的人在已经丢开了这些相应的基础知识这么多年之后,在那段时间还能够啃下从非典到新冠的两三百篇专业学术论文,并且当时的判断合集《当预言成为现实:三万字,全景式记录过去一年关于新冠的思考》即使拿到几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没有出现特别离谱的错误。

  我觉得,那时的状态仿佛又回到了自己高中时候,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一些不在我专业领域的知识并源源不断地在脑海里碰撞出各种新的想法。

  跟很多人当时觉得的苦闷不一样,我那时其实感觉非常幸福,难得在工作了很多年之后,还能有时间和有机会放下一切,重新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学习一些完全陌生的知识。

  不管是古今中外,我把我能找到的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资讯都尽可能地去做了浏览,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甚至当时我还尝试去思考过如何治疗新冠。

  因为我并不熟悉药材的配伍,所以药剂我肯定是组不出来的,我当时想的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呢?

  是黄帝内经里面提到过的“取嚏法”。

  《黄帝内经》的《灵枢·杂病》中记载:“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

  新冠会损害肺部,使得肺部出现大面积的纤维化,钙化,我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可以把这当成一种恶寒来治疗。

  然后,肺主皮毛,在体合皮毛,主宣发肃降。如果我们要把病毒清除出去,是不是给已经中毒的人创造一个封闭环境然后中采用“取嚏法”这样的一种方式来疏通气机,调理升降,激发身体的潜能来把病毒清除出去。

  两年后,把自己这个当时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也算是了结一个心愿吧。

  在疫情爆发之前,我是一个在全世界到处跑的人,疫情爆发之后,我很快就判断这样的工作方式肯定是已经无法持续了,甚至大概率实体相关的行业都很有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衰退,所以我那时只有一个想法,得尽快拓展在虚拟空间的价值。

  当时我判断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分布式和远程协作会成为未来的工作趋势,如果被封的更久一点,我大概率会重新捡回当年的一些电脑和编程方面的基础知识,重新学精一门编程语言,达到至少能用它来工作的程度。

  甚至当时我一度在考虑可能会转型成美食博主之类的,虽然写的绝大部分是时政的文章,但是从个人的技艺水平来讲,我觉得我炖汤炒菜的水平是要远远吊打我写文章的水平的。

  如果当时再封久一点,说不定,就会冒出一个新锐的美食博主了。

  很多人一直埋怨自己的实体生意不好或者怎么怎么样,我是觉得很无法理解。

  就像你走路的时候,前面遇到一堵墙,遇到一个死胡同,你分明走不过去了,为什么硬要跟那一堵墙在那较劲呢?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实体行业肯定是要受影响的,这种情况下还在较劲,硬要往这个死胡同去钻,是一种很难让人理解的行为。

  中国已经是一个GDP规模达到几十万亿,工业门类极其齐全,消费种类极其齐全的经济体,在这种规模之下,不管经济再怎么不好,总是有不少行业是有利润的。

  疫情对于有些行业来说是危,但对有些行业来说是机,我们要做到的不是要去跟那些已经肉眼可见,必将会陷入困境的行业去死磕,而是怎么样尽快地把自己调整到那些受疫情影响比较小,甚至是能从疫情中获得更大收益的行业,这才是一个正常人的想法,而不是说自己一定要就在那些艰难的行业死磕,然后死磕不过去了,就在那抱怨这抱怨那。

  一个人要是不具备这种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不管有没有疫情,一辈子都会活得很痛苦。

  哪怕没有疫情,也会有别的其他的因素,说不定在另外的位面,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危机,或者甚至是地缘危机……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一个观点:与其去抱怨,不如去多想想解决方法。

  而很多人之所以郁闷,沮丧,痛苦,完全是因为对自身没有完整的认知和规划,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样在一个动态变动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劣来调整自己的未来规划。

  因为没有规划,所以会在无所事事中积攒大量的戾气。

  有规划的人,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实施自己的计划,哪有时间去怨这个怨那个呢?

  很多人都说自己这些年活得很艰难,我自己也在想破脑袋地想,怎么样才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来帮助到大家。

  但是我想破脑袋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人只有先端正自己的态度,从自身出发,找出自己的优劣势,再根据相应的优劣和自己手头上已有的资源来做出相应的调整,用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困难,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获得更大概率的生存空间。

  如果一个人既不愿意在大环境已经变动,历史已经跃入一个新断面的情况下去学习新的知识,去学习新的技能,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一味地只想抱残守缺,一味地意淫世界还能回到自己曾经熟悉那个样子,根本就不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态度。

  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你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转的。

  不懂得根据变动了的世界去调整自己,那么不仅自己会活得很痛苦,周围的人也会活得很痛苦。

  对于拿着固定工资上班的人来说,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环境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得尽快找到自己的第2个稳定的收入渠道。

  不管你是去拍视频也好,开网店也好,必须得尽快的找到一个在失去现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日常最低生活保障的收入渠道。

  这意味你必须去掌握一些新知识,尝试一些新技能,在尽量不花费过多成本的情况下踏入一些自己未曾涉足的领域。

  而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我觉得我个人可以提供的一点经验就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地采取分布式的组织结构。

  具体来说,就是很可能要把公司拆散,生产端、销售端,以及管理层很有可能得适应分别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这么一种状态。

  很可能管理层或者是销售端可以设在大城市,把生产端放在一些周边的城市里,又或者相反,把生产端放在较为稳定的主要城市周边,然后管理层、销售端疏散到那些人口不那么频繁流动的中小城市,主要的思路就是避免被一锅端。

  我觉得这对于很多在胡志明市的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教训。

  这些年一直在思考一个企业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在分布式的情况下维持原有的交流状态和沟通效率。

  我的结论是,可能VR还真能从今年开始,会逐步地走到前台。

  本号最早的一批读者应该有印象,早期我写过的一篇传的比较广的文章就是《今天来聊点劲爆的:最终会是什么刺破一线楼市的泡沫?》。

  如果说前几年的VR行业还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炒,那么今年可能逐步开始真的会慢慢地形成生态了。

  早几年也有买过相关的VR产品,但那种显示效果真的是一言难尽,直到最近尝试了PICO和几个同类的产品之后,我觉得它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登上舞台的能力。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想要继续维持动态清零政策,大力发展VR生态很有可能是维护社会稳定,宣泄大家情绪的一个极佳的渠道。

  从个人的使用来看,戴上看看纪录片打打游戏,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时间甚至比你手机刷视频过得还要快一点。

  如果未来能出现相关的应用,把真人的形象投射进虚拟空间,实现虚拟的协作和社交,那么将能极大地缓解现在的出行不便。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觉得能像我一样坚持去看书,或者是持续吸收知识输出观点这样的要求是过于奢求了。

  绝大部分人很可能需要的是一个更有效率地消耗自己时间和关注焦点的一个东西。

  所以,不管是在商业层面还是在政府层面,可能都会在接下来的日子增加对VR这个领域的投入。

  很多人一直在后台问我,为什么这么久没讲股票,实话说是因为我自己一直处于大幅空仓的状态,所以我也没法跟你们讲要买什么股票。

  如果硬是要做成收费文章的话,里面也简洁到只会有四行字:

  那就是在现在这个点位,我现在比较有把握的标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黄金,跌不下去了;

  第二个是处于低位的VR相关的股票,硬件和软件内容生态这两方面,都有不少在低位的股票;

  第三个是人民币相关资产的股票。

  进场时间说了,标的也说了,就不具体说代码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挖。

  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就不收费了,能够启发一点,帮大家多挣一点钱,也算是为自己多攒点RP。

  祝大家都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捞到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9:20 , Processed in 0.2188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