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58|回复: 2

占豪纵横谈:休克疗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8 15: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罗斯将目光投向西方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给俄罗斯大量口头承诺;另一方面,在经济政策上提出建议。最后,在西方的建议下,俄罗斯决定对经济实施“休克疗法”。

  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关于“休克疗法”,以及俄罗斯为什么接受“休克疗法”,在此费点笔墨加以阐释。

  “休克疗法”本是医学领域里一种临床治疗概念,是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休克疗法”引入到经济领域,是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的“杰作”。而第一个实施“休克疗法”的国家,是南美的玻利维亚。

  近代历史上,南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之路一直非常坎坷。20世纪50年代后,南美国家社会日益趋于动荡和混乱,整体发展处于落后水平的矛盾愈加彰显。在这种大背景下,这些国家的人民有改变自己国家命运的强烈渴望。玻利维亚是一个南美小国,这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结束长期的独裁暴政以后,1952年,玻利维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左翼政府。

  以当时左翼政府的管理水平,根本无法让玻利维亚经济良好发展。不久,革命即遭遇重大失败,导致军事政变。最终,军人推翻了左翼政府,建立起右翼军事独裁政权。

  虽然是右翼掌权,玻利维亚并未像智力皮诺切特政府那样,实施激进的经济自由化改革,而是维持左翼政府时期的矿产国有化、价格管制和生活必需品补贴政策,运行模式和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别无二致。当时,玻利维亚政府中也有计划部门,该部门控制着全国经济的运行。进入1980年代,玻利维亚经济逐渐陷入窘境。1984年,玻利维亚的外债利息甚至超过其国家总预算。这样一来,当时的玻利维亚政权,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1984年,玻利维亚结束军政府统治。1985年,玻利维亚举行民主选举。最终,前独裁者乌戈·班塞尔·苏亚雷斯(Hugo Banzer Suárez)和前左翼民选总统维克多·帕斯·埃斯登索罗(Vector Paz Estenssoro)在大选中得票不相伯仲(前者稍高)。依据玻利维亚宪法,在这种情况下,应由国会确定哪位候选人最终获胜。

  国际上,苏亚雷斯曾经在美国装甲兵学校学习,还曾担任玻利维亚驻美大使馆武官,与美国关系密切。国内,苏亚雷斯也一直与国会关系密切。在这种情况下,苏亚雷斯认为自己获胜已十拿九稳,在选举结果还未出来的情况下,就开始考虑如何收拾玻利维亚的经济乱局。为此,他特意从美国哈佛大学请来青年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作为自己的经济顾问。

  经验告诉我们,过度自信往往事与愿违。苏亚雷斯的政治对手埃斯登索罗,通过与国会、外部势力等各层面幕后交易,获得多方支持,最终成为玻利维亚总统。

  1985年,玻利维亚经济非常糟糕,仅政府的预算赤字就高达485.9万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分之一。尽管政府实施严格的价格管制措施,但通胀率仍高达24000%。另外,玻利维亚还有50亿美元的外债,其中应付的利息就高达10亿美元,出口所得外汇完全入不敷出。1980年至1985年期间,玻利维亚居民生活水平下滑达30%,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新任总统埃斯登索罗继续聘任萨克斯为经济顾问,并专门设立一个执行绝密计划的团队,研究经济改革,帮助玻利维亚摆脱经济困境。关于该秘密团队,甚至很多内阁成员都不知道其存在。

  萨克斯大胆为玻利维亚提出一套改革方案,他认为:玻利维亚当时的经济就像一个患有癌症的病人,需要实施激进、彻底的“治疗”,才能让玻利维亚经济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萨克斯从智利改革中得到启示,制定了一套激进的改革方案,即:政府放弃扩张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通过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来减少政府支出,同时放开市场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对货币的大幅贬值,让货币最终和其他国家的货币实现汇率稳定。之后,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私有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萨克斯在向总统埃斯登索罗提出方案时,还作了特别要求,称:方案可以被接受或拒绝,但不能被修改。

  毫无疑问,该方案的风险非常大。玻利维亚总统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接受。当总统将计划分发给内阁讨论时,时任玻利维亚计划部长看后大惊失色。他强烈反对,并向总统表示:若方案公布,老百姓可能会直接冲进来杀了我们!

  根据方案计划,政府将取消所有食品补贴,油价提高三倍。这样的计划,直接影响民生,极有可能让社会大乱,这正是计划部长看到方案后惊恐失色的原因。

  至于面临的巨大政治风险,萨克斯也已给总统想好退路。早先,萨克斯已前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玻利维亚办事处,向其阐明玻利维亚经济改革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获至宝,向萨克斯和总统明确表示两个态度: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常认可该改革方案,并愿意提供多方面的持;

  2、如果方案在实施中失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给予玻利维亚总统外交豁免权,并随时为总统及亲信们提供飞往政治避难国的飞机。

  也就是说,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方面尽量帮助埃斯登索罗实施计划,促使计划成功;另一方面,如果失败,为其提供逃跑的后路。

  针对如此激进的改革方案,埃斯登索罗所在的左翼政党同样强烈表示反对。但事实上,埃斯登索罗已和右翼政党达成交易,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埃斯登索罗没有理会各方的反对,坚持强行推行新政。

  这套经济改革政策的实施,对市场冲击力极大。短期内,玻利维亚国民经济大幅震荡,甚至呈“休克”状态。这样的突变,引发社会底层强烈反对,街头抗议、工人罢工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为了保持稳定,政府对各种罢工、示威大规模镇压,逮捕了很多工会抗议领袖,并将他们运到偏远地区秘密关押。在外部力量的帮助下,镇压取得成效,新的改革得以推行。大批工人因此被解雇,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一改革措施过于激进且风险很高,人们于是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为“休克疗法”。

  最终,这套激进的改革方案,在玻利维亚获得了“成功”。方案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胀就因需求的大幅减少得到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1986年至1987年,通胀率只有不足15%,1988年为21.5%,1989年为16.6%。而国民经济经过短暂下降后,也有了一定幅度回升。其中,继1986年GDP下降2.9%之后,接着几年,GDP年增长一直稳定在2.5%左右。玻利维亚严重的债务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最终摆脱外债困扰。玻利维亚经济改革取得的“成功”,给萨克斯带来巨大声誉,他因此被誉为“国际金融界的金童”。在西方媒体和学术界的鼓噪下,“休克疗法”享誉世界。

  玻利维亚“休克疗法”是否真的成功?这要看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单从经济数据来说,这一改革无疑非常成功。毕竟,玻利维亚经济很快稳定,并重新开始增长。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先说其成功的一面。玻利维亚经济改革为什么取得“成功”,最关键在于两点:

  一、有外部援助保障和内部精英支持。

  关于这一点,我们知道,玻利维亚在经济政策上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谅解和支持,这使其在经济改革中,能够获得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欧美国家的经济援助,这些援助在关键时刻可以起到作用。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国家愿意这么干,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获得玻利维亚的各种资源。

  玻利维亚内部右翼精英对总统的改革新政如此支持,原因在于,这正是他们想要的。因为,在私有化国有资产的过程中,作为权贵阶层,可以很容易在短期内获得巨额财富。

  这两股力量,是改革在经济层面取得成功的政治原因。

  二、通过引进外部投资,玻利维亚的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

  玻利维亚的改革,政治上走向右倾,并向西方完全开放市场、推行自由贸易。这样的政策,会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进入玻利维亚市场。玻利维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稀有金属与矿产等,这些都是西方国家需要的资源。

  在投资、贸易的带动下,玻利维亚经济逐渐趋于稳定,并开始增长。综合起来看,玻利维亚经济改革在经济数据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将自身经济体与西方经济体对接。由于玻利维亚经济体规模很小,当其与经济规模巨大的西方国家对接后,很容易恢复稳定。

  不过,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休克疗法”就谈不上成功。毕竟,这次看起来成效显著的改革,是以玻利维亚底层百姓承受绝大部分改革成本才得以实现。

  在改革过程中,玻利维亚底层民众陷入窘境。普遍失业,极度贫困,下层民众的生活非常艰难。而改革的受益者,是少数经济精英和权贵,他们在改革中大发横财。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底层民众,最后不得不通过种植毒品或贩毒维持生计。改革大约十年后,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玻利维亚大约有一百万左右的人口参与种植毒品、或贩毒。

  基于上述原因,从民生的角度来看,玻利维亚“休克疗法”的改革就谈不上成功。从本质上看,这种“成功”忽略百姓的疾苦,它只是经济数据的成功,而非民生的成功。

  虽然,在治理通胀的层面来说,“休克疗法”看起来有效。但是,这种有效建立在扼杀普通百姓民生需求的基础上,以降低普通百姓基本生活标准为代价。这种建立在大众痛苦上的“疗法”,并不可取。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这一政策在东欧诸国和俄罗斯顺利实施,并给数亿人带来灾难。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会接受“休克疗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为什么会选择“休克疗法”?

  在笔者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提议“休克疗法”,从一开始就有算计东欧和前苏联的嫌疑。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

  一、时间点。

  “休克疗法”开始的时间,是1985年玻利维亚总统大选后。事实上,无论哪个总统候选人当选,萨克斯的“休克疗法”都必然实施。因为,萨克斯是独裁者乌戈·班塞尔·苏亚雷斯还是总统候选人时,就成为他的顾问。之后,前左翼民选总统维克多·帕斯·埃斯登索罗和玻国右翼势力达成妥协,继续聘任萨克斯为经济顾问。从萨克斯将“休克”方案给埃斯登索罗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对总统的经济决策具有完全的主导权。甚至,萨克斯可以威胁总统:“方案可以被拒绝,但不能被修改”。最后,方案在萨克斯给埃斯登索罗找好政治退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交豁免权及逃离玻利维亚的承诺)后,得以推行。

  而当时的前苏联和东欧,正处于经济、通胀压力巨大,生活用品极度匮乏,前苏联对东欧控制力大幅减弱,东欧国家有投向西方的冲动之时。这种时候,设计一个西方具有绝对控制权的“毒丸”方案给前苏联,那将是使对手颠覆的绝佳方法,事半功倍。

  所以,从政治角度考量,西方有设计“毒丸”方案的主观意图。同时,他们还要为“毒丸”方案制造出成功案例,让对手和摇摆的东欧国家充分相信该方案切实可行,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问题。

  玻利维亚是一个小国,曾进行过“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国内有大量右翼势力,距离对手前苏联又很远,不利于其施加影响力,完全具备实施这一“毒丸”方案的客观条件。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帮助玻利维亚进行所谓“成功”的改革,有助于让前苏联相信此方案同样适用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根本不懂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只要获得政治上的信任,就能影响其国家决策。

  据上述分析,“休克疗法”完全可能是一种具有政治、经济博弈性质的“圈套”设计。

  二、地点。

  玻利维亚远在南美,前苏联的政治影响力很难投射到那里,实施这一计划很安全,成功率也高。最终,西方取得“经济指标”上的成功。

  为了完全打消前苏联的疑虑,他们又在苏联和西欧的战略缓冲区——波兰故伎重演。在西方的保障下,从1989年开始的“休克疗法”在波兰很快取得“成效”。波兰的改革也取得“成功”,在1992年便实现2.6%的经济增长。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这个所谓的成功甚是荒谬。因为,成功的代价是,1990年至1991年间,波兰的GDP下降近20%。GDP短期内下降20%,然后实现了2.6%的增长,如此还能说是成功?但是,这种宣称的成功,对当时混乱的东欧和俄罗斯仍然起到重大作用。最终,西方促使对手吞下“毒丸”方案。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波兰实施“休克疗法”的过程中,苏联就在1991年12月解体。1992年波兰所取得的“成功”恰当其时,直接成为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活教材。

  当然,西方的算计都只是外因,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愿意接受这个毒方案,主要源于如下四个内因:

  一、不懂市场经济,偏听偏信,有病乱投医。

  东欧国家和前苏联一直是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基本一无所知。随着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经济越来越低迷,与西方繁荣景象形成的鲜明对比,使这些国家产生巨大心理落差。他们的精英层逐渐认为:只要全盘西化,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于是,在对市场经济完全不懂的情况下,偏听偏信,有病乱投医。

  二、“休克疗法”对权贵有利,在由精英权贵决策的政治体系当中,此选项必然得到大量精英的支持。

  “休克疗法”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将国有资产快速变卖给私有资本。由于俄罗斯和东欧的权贵们掌握了大量权力,他们可以立刻将手中掌握的权力兑换成资产,在贱卖国有资产的过程中,获得巨大利益。因此,那些掌握权力的权贵阶层大都支持这种改革。

  三、对西方高度信任,以为自己“民主”、“自由”了,就能进入西方国家的圈子。

  莫说东欧小国,即使是偌大的俄罗斯,在解体初期也认为:只要走向和西方一样的“民主”、“自由”之路,只要敞开胸怀,完全开放市场,按西方的思路行事,就能融入到西方世界。

  但是,事与愿违,数十年的敌人即将陷入泥潭,曾经的对手怎么可能去把他拉出来?站在博弈的角度,非但不会施以援手,还要踩上一脚。果不其然,西方就是如此。特别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绝不可能获得西方的完全信任。最终,因为对西方盲目信任,俄罗斯等国付出了惨重代价。

  四、玻利维亚与波兰的“成功”。

  如果说玻利维亚的成功还只是个案,那么,“休克疗法”在波兰获得“成功”,对于处在混乱状态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来说,就犹如一针强心剂。他们好像一下子找到救命稻草,相信如此就能解决问题,并很快接受相关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5: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以失败告终?

  既然玻利维亚、波兰都通过“休克疗法”取得了所谓的“成功”,为什么这样的成功不能在俄罗斯复制?是俄罗斯不具备实施“休克疗法”的条件?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个人认为,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以失败告终,原因有四:

  一、使一个强大的对手继续瘫痪,是西方国家的最佳战略选择。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长期冷战达四十多年。这种敌对关系一直剑拔弩张,美国想击败苏联独霸天下,欧洲希望干掉这个庞然大物,以消除最大的安全威胁。在这种大的政治背景下,西方国家真实的想法就是如何干掉这个强大的对手,他们不可能在对手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

  俄罗斯天真地相信西方会施加援手,源于其政治幼稚病,再就是私心作祟。事实上,在经历了巨大震荡数年后,俄罗斯最终将目光重新投向东方,投向中国。

  二、西方国家的目的是掠夺财富,对救助俄罗斯民生没有任何兴趣。

  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联加盟国家,均有庞大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极具经济价值。在这些国家陷入乱局,国有资产被贱卖的大背景下,西方资本挖空心思从这些交易中获利,而不可能真正帮助这些国家。当然,更不会对这些国家的民生感兴趣。他们不是俄罗斯等国的政府,不必为民生灾难负责。

  三、西方国家不愿意背包袱。

  包括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国和一些东欧国家,人口数亿,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任何国家都不愿帮其承担民生责任,更不会把这个沉重的包袱给扛起来。事实上,能够承担这一切的,只能是自己国家的政府。然而,那些政府精英完全执行西方国家的“毒丸”政策,其结果就是民生灾难。

  四、俄罗斯并没有太多值得西方投资的领域,且西方资本对政治不稳定的国家通常退避三舍。

  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联加盟国、以及与前苏联盟友关系的东欧国家,之前都在前苏联的经济互助会体系内,重工业相对较为发达,但是让西方国家可投资的空间却并不大。再加上,这些国家普遍陷入政治动荡,西方资本也不可能向一个自己完全不可控、政治动荡的国家大规模投资。如此一来,俄罗斯等国陷入恶性循环,就不难理解。

  综上所述,“休克疗法”若想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有两个:一、外部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帮助采取“休克疗法”经济政策的国家度过难关;二、实施相关政策的一般都是小国。这是因为,对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相应的民生负担太重,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帮助其承担政府责任。而俄罗斯正是因为对事物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最终陷入“休克疗法”泥潭,国家经济崩溃,给百姓带来惨痛的人道主义灾难。

  至于“休克疗法”给俄罗斯等国家造成哪些人道主义灾难,读者有兴趣可参考本书姊妹篇《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经济篇),或参考其他相关资料。这里我们仅以俄罗斯为例:实施“休克疗法”已二十余年,俄罗斯的平均人口寿命至今仍未赶上前苏联时期,且人口一直维持下降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03:01 , Processed in 0.2813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