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85|回复: 0

徐吉军:杜绝层层加码,贯彻落实二十条才是为国担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9 23: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潮如期而至,降温十六度,瑟瑟发抖却无法温暖自己,只好抱团,煮酒论道。

  前文说过,汉唐最近在追神探狄仁杰,开始时觉得这位演员长的圆乎乎胖墩墩慈眉善目小眯缝眼儿,外形实在比不了其他名角。不过,对于剧中狄仁杰,真的是越看越喜欢。

  第一季中,狄仁杰和李元芳的侦探二人组与虎敬晖(蝮蛇)和金木兰的阴谋二人组斗法,但最后生死关头蝮蛇却为了保护狄仁杰而死。

  剧情显示,狄仁杰和蝮蛇相识并不太久。三人一起结伴来幽州办案,总共相处了两个月左右。但是,狄公很快就凭借人格魅力征服了蝮蛇。

  虎敬晖是蛇灵组织中六大蛇首之一的“剑灵”,绰号腹蛇。他是王皇后的侄子,幼年时满门被武则天抄斩。为了复仇加入了蛇灵,爱上了幕后组织的头领金木兰,也就是翌阳公主李青霞。

  腹蛇几次作案杀人,引起了狄公的怀疑。后来狄公设计抓住蝮蛇,发现真的是虎敬晖。狄公伤心落泪,说一直视他和元芳如同自己的亲儿子。虎敬辉心服口服,只求速死。狄公同情王皇后家族的冤情,也有对李唐江山的大义,放走了虎敬晖。

  虎敬晖一诺千金,回去后劝李青霞放弃计划,被李刺伤。在幽州城的决战中,李青霞持剑刺杀狄仁杰,虎敬晖突然出现,替狄公挡了致命一剑奄奄一息,并在生死关头聚起最后一口气,与李青霞同归于尽,救了狄公。

  临死前,虎敬晖对狄公说:我绝不让任何人杀死我的父亲,哪怕是我的爱人。

  狄公为之痛哭。

  宽厚仁义,他在结案报告中只字未提虎敬辉和李青霞的罪行。

  这种办案态度,落在法不容情的人眼里就是徇私舞弊了。

  然而,狄公长期深入乡村体察民情,深知民生多艰,才有了这样的博大胸怀和人格魅力。他能感化对手为自己赴死,凭借的就是洞察世事、待人真诚,善解人意,爱民如子,办案如神,以及罕有的宽容、厚道、慈悲之心。

  一、分享几个段子

  这几天看到几个网络段子,非常有意思,忍不住要剖析一下。

  第一个:“今天深圳市通知非必要不上班,结果很多人坚持上班。西方国家上街散步是为了罢工,我们散步是为了要开工。”

  字里行间,洋溢着自豪和感恩之情。其实关键看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和体悟。官方通知非必要不上班,有人不上班不行,有些工作必须到岗才能完成。西方民众领着资本家的钱,嫌钱少活多所以罢工抗议,这是人家的诉求。中国一些人,封控在家一样有工资,关键是奉旨居家,端着铁饭碗,也不担心被下岗被裁员,所以哪怕封控居家三个月也不着急。那么是什么人在闹着要开工呢?是那些必须通过自己劳动才能拿到业务赚到钱的小企业主,是那些受雇于小企业如果长期不开工就会关门大吉顺便下岗的打工人。

  现实境遇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对封控居家的态度就不同。

  第二个:“20条出台,就是迈开开放的脚步,在开放中进行松紧调度。但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也被敌对势力利用来下蛆,足见敌人穷凶极恶了。”

  汉唐智库认为,优化措施20条,是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深度融合。不过上面的说法,我不太理解的是“我们的敌人到底是希望我们放松点,还是希望我们依然如故?如果敌人希望我们被疫情拖垮,当然应该支持我们放松。那么敌人为啥要破坏我们的探索呢?敌人到底是希望我们放松还是希望我们严控?实在看不懂。”

  第三个:国内某个爱国自媒体阵地刊文说“各地很可能有大量阳性造假,各地频繁暴露众多阳性造假的案件也证明这一点。十月全国感染长期徘徊在两千左右,突然几天之内暴涨十多倍,猛增到一万六千多,而且是在众多全域静默时期发生,不合常理,必有蹊跷。很可能是被美国买通,故意动摇“动态清零”政策,为美国发动致命的生物战争攻击释放死亡率高达80%的新冠病毒变异创造危险机遇。”

  说实话,同为爱国阵地,汉唐是非常尊重同道老师的。不过,我强烈反对上述观点。因为上述论点严重脱离实际,根本不了解国内疫情的现状,不了解许多地区普遍瞒报少报甚至不报疫情数据的现实。

  如果只看各地公开的感染数字,到底是被人为压缩了还是被人为扩大了?稍微到基层调研走访一下就会心中有数。

  脱离实践,凭空想象,拿出来的就是糊涂账。

  当前的形势,需要领导干部能像狄仁杰那样深入基层,了解现实,了解民生。

  二、民意

  最近几天,互联网上盛传美国搞颜色革命的某个指挥官潜入中国,似乎正在推动某个阴谋。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汉唐比较疑惑,目前我们入境隔离制度依然存在,只是压缩了时间。对手入境定在我们掌握之中。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给他们随意作恶的机会?

  毋庸讳言,防疫二十条优化措施颁布之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原来的防疫办法有比较大的调整,也让人民群众有了更高的期望值。

  但是,进入十一月后,疫情形势严峻,导致地方落实二十条时出现犹豫反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民意的反弹。

  学生的情绪,同样是民意的一部分。

  11月28日,官方发布公告,原计划于12月3日、4日举行的国考笔试延期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汉唐的一位晚辈,一直在备考之中,刚刚进入最佳应试状态突然看到延期举行,不由得十分沮丧。

  汉唐安慰说:别着急,沉住气,国家安排不是一个人的事。再说选择国考这么难,录取率千分之一,考中的机会何其渺茫。考中是运气,考不中是正常!

  任何考试到了千里挑一的时候,任何人都不敢说自己有把握一定能考中。要不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会得了失心疯呢!主要是太难了!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感受一下,或许就能理解这代年轻人的难处。

  2022年中国内地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是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八月份统计,中国城镇青年的失业率已经达到19.3%!其中固然有毕业生集中结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毕业生就业率不行!

  作为一所985/211类师范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公布的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率高达26.2%。

  一边是大学生毕业面临失业威胁,一边是在岗人员大量被裁员。

  2022年互联网大厂先后裁员,百度、快手、滴滴、小米、腾讯、阿里、美团裁员比例6%-40%不等,许多企业暂时冻结了校园招聘。

  某个著名人力密集型互联网大厂,教育板块三万人裁员后只剩下八百人。这种裁员规模,让失业人员如何再就业?

  2023年,新冠四年,目前这批毕业生受疫情影响,时不时在家上网课,间歇性到校,甚至到了学校也是集中在宿舍上网课。四年生涯,不仅没有年轻人应有的人生内容,而且比起课堂学习,网课能学到的知识显然受到很大限制。

  就业压力,学无所成,如此种种,都是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

  理解一下这些孩子面临的困难,想办法让年轻人有工作,才能让他们看到未来。

  11月28日,官方发布公告,原计划于12月3日、4日举行的国考笔试延期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汉唐的一位晚辈,一直在备考之中,刚刚进入最佳应试状态突然看到延期举行,不由得十分沮丧。

  汉唐安慰说:别着急,沉住气,国家安排不是一个人的事。再说选择国考这么难,录取率千分之一,考中的机会何其渺茫。考中是运气,考不中是正常!

  任何考试到了千里挑一的时候,任何人都不敢说自己有把握一定能考中。要不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会得了失心疯呢!主要是太难了!

  三、数据

  说到数据,看到11月27日的疫情数据。

  国内新增确诊3748人,新增本土无症状36304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32345人,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40796人,现有感染人员总数373141人,现有重症104例。本轮疫情公开报道的死亡病例是7例,其中北京4例。

  在此,我们不纠结死亡病例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不去探讨各地数据的水分,只对数据进行分析。

  感染人员中确诊病例占8.67%,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占91.33%;重症比例是千分之2.78,高一点算千分之三。感染人员死亡比例大概十万例中有两例。确诊病例死亡比例大概是万分之二,

  国外疫情数据已经严重失真,因为普遍放弃了全民核酸检测。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确诊病例!

  11月29日数据,国外疫情新增确诊194,726例,新增死亡536例,死亡比例不到千分之三。考虑到国外疫苗接种不如中国力度大,同时缺乏中医治疗手段,或许是死亡率较高的一个关键原因。

  有学者在进行疫情数据研究时,不分阶段不辨别数据类型,直接套用数据进行对比。比如国内某著名大号在引用香港数据时,直接套用公布的死亡数字和确诊病例得出致死率,然后推导死亡数据。

  这个计算方法,明显失真。

  香港在2022年一季度时,一度放弃检测。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在3月22日的推算,香港已有440万人染疫。2021年年底香港人口总数为740万人。因此到三月下旬,59.4%的香港人口中已经携带新冠病毒。这个数字,与奥密克戎超强的传播感染力相符合。感染人员四百多万,确诊病例四十多万,这个比例比较匹配。11月27日数据,香港确诊病例456398例,累计死亡10692人。

  如果按照香港大学的感染人员进行评估,感染死亡率在千分之二左右。然而,香港公布的数据显示确诊死亡率超过百分之二。死亡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区域!关键是统计口径带来的差别。

  可以确定的是香港的新冠死亡定义采用了最宽的口径,也即只要是死亡时携带新冠病毒就列为新冠死亡。一个推论是,香港一部分新冠死亡个案只是死亡时携带新冠病毒,而不能确认因为新冠病毒导致死亡。

  因此,我们在研究香港数据时,必须搞明白统计的前提。

  目前我们面临的现实就是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太快!

  一方面是看上去很低的死亡率,一方面是舆论探讨的可能存在的死亡阴影。一方面是尚未发生的所谓的大面积疫情危机,一方面是已经频繁出现的疫情次生灾害。

  数据对比和现实体验,是引起公众思想波动的根本原因。

  作为应对措施,我们必须加强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加强人民群众的卫生防疫意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是基本要求;宣传领域应该降低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心理,避免恐慌情绪!毕竟目前有些病例居家隔离就完成了自愈!

  如果有人心里畏惧就应该尽力接种疫苗。实在因为身体因素无法接种疫苗,其实也不必畏惧那已经很低的死亡概率!

  这几天,俄罗斯公开质疑美国研究成功致死率高达80%的新病毒,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汉唐智库有一个疑问,如果美国可以释放这个高致死病毒,为何要公布出来呢?偷偷释放不就是了!

  对于这个病毒而言,致死率高并不是成为武器的条件,何时实现对特定种族的精准定向攻击才是武器的条件。

  中国对美国病毒武器的防御,应该集中全力外防输入。中俄对美国的斗争,应该集中于美国反人类的生物病毒武器研究。更重要的是抓紧建立对美国的非对称威慑!

  我们常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主要是你得工作生活,不可能天天盯着贼。

  四、过度防疫

  目前来看,坚定不移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是解决抓防疫促生产辩证关系的核心抓手。

  有些干部单方面强调采取过度防疫的措施是为了贯彻“动态清零”的精神,却对二十条优化措施不理解不认同不落实。

  有些地方对于二十条措施理解不到位,没有能力贯彻执行,继续盲目封控层层加码,实际上就是公然与中央精神相背离。这当然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汉唐的一位朋友去新疆出差,因为种种原因滞留在疆,整整待了115天才回到工作单位。乌鲁木齐封控了108天,引发了很大的舆论压力,才逐渐放开。

  有些同志在强调疫情风险的时候,有没有尽心去寻找解决方案?有没有尽心尽力去体谅老百姓面临的困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难道除了长期封控就没有办法让人离开吗?境外人员都能够通过入境隔离手段来到国内,难道我们不能主动通过隔离手段来允许人员离开吗?

  如今,有些地区发现阳性人员立即封控,根本不公布具体数据。我行我素,在自己的区域搞长期封控。如此防疫的理由是内部静默,对外封控一段时间,等阳性人员转阴了,这波疫情自然就相当于没有发生过。

  有些地区,完全无视二十条,层层加码,对内实施静默,对外实行堵路封控,搞出来的防疫乱象,已经有了运动的味道。

  有的地区不让外地货车入境,导致当地农民的蔬菜烂在地里丢在沟里。农忙时封村禁止农民收粮食,冬季封村不让农民去蔬菜大棚。如今的蔬菜大棚,相当于工业化农业,时刻不能离人。西红柿黄瓜熟了就得摘,摘了就得卖!熟了不摘,秧子累死。三天不浇水,秧子旱死。摘了不卖,就得烂掉。封控一周,老百姓一年的收入可能就没了,几千块钱的投入也化为乌有!

  种种过度防疫的乱象,伤害了人民的利益。

  然而,有些干部不为所动,毫无愧疚。

  除了造成经济损失之外,过度防疫盲目封控造成的人伦惨剧让人不忍直视!

  有的老人病重,需要去大城市就医。然而两地之间堵路封锁,根本不让就医人员进城!完全不尊重中央精神!

  更荒诞的是,有家老人去世了,儿子在外地打工,开车回来办丧事。到了高速口竟然因为防疫问题不让出高速,直接劝返!

  中国人一直讲究孝道!中国古代强调以孝治国,官员的父母去世了,还有丁忧制度。如果哪个该官员因为恋栈权位,不愿回家为父母守孝,还会被舆论批评,甚至被罢官!

  即便是今天,父母丧事是中国人的人伦道德最重要的事情,比起结婚生子都要重要。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

  以防疫为由,发生这样的人伦悲剧。无论如何都解释不了的!

  有些人,嘴上喊着忠于国家为人民防疫,连孝道都践踏了,谁信你的忠诚!

  某些人层层加码不敢担当,就是瞎折腾。

  真正领会中央优化措施二十条,落实到位才是为人民防疫。

  哀民生之多艰兮 长太息以掩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6:51 , Processed in 0.1094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