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7|回复: 0

徐吉军:警惕:场所码存在安全隐患,严防对手借力打力制造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3 13: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互联网曝光,有黑手在招募新冠病毒感染者利用伪造的核酸阴性报告,去交通枢纽、商业区、旅游区故意传播病毒制造疫情。

  如今,我们的对手又有了新花样!

  他们的黑手,伸向了场所码!

  互联网曝光的视频显示,有一些人沿街扫描所有商户的场所码,却不进入消费!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并且思考应对之策。

  新冠疫情以来,为了解决人员流动和病毒溯源的需求,有关部门迅速推出了个人健康码和场所码。

  有关单位要求企业、机构、商户将场所码贴在商店门口,所有进入场所的人员都要先扫码,显示阴性再进入!

  “场所码”是人员进入各重点场所使用的专有二维码。健康码可以显示个人的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信息。

  通过“场所码”对出入该场所人员进行信息的自动化登记,同时自动核验出入该场所人员的“健康码”状态信息。

  在局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新冠确诊病例或密接者的扫码记录,快速关联到其他扫描过该“场所码”的人员,便于相关部门开展精准追溯排查,避免疫情扩散。

  自从两码在全社会推广之后,有效地帮助我们排除了绝大部分疫情风险,使疫情防控部门在疫情初期就可以迅速排查到风险人员。

  不过,在实践中,场所码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一旦被敌人利用,就会大面积扰乱我们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态。

  陌生人沿街扫码,扫描各个商铺的场所码,却不进店消费。这是非常诡异的行为。

  这种行为,唯一能解释通的动机就是通过扫码制造自己进入这个场所的假象。

  那么,制造自己进入场所的假象干什么呢?

  对于正常消费者而言,其实巴不得来了买了东西就走,谁也不愿意留下曾经来过的记录,关键是嫌麻烦!

  这些人为何要制造自己进入场所的假象?

  细思极恐!

  我们目前所有的防疫思路,都是按照最正常最光明最守法的思路进行设计,但恶意行为,犯罪行为却是防不胜防。

  如果幕后黑手收买一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让他们到商业区旅游区批量扫场所。那么,他们扫过的场所就是风险区,同一时间去过同一场所的人就是密接者。

  场所有了确诊者的到访,就要封控,密接有了风险就要集中隔离,即便是某些地区调整防控措施之后也要居家隔离。

  这个罪恶阴谋能够顺利执行的前提是:

  通常两次核酸检验报告前后有个时间差,可以是一天或者两天。

  被收买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装作自己不知道已经感染病毒。

  那么,坏人利用时间差,故意进入某些地区扫描场所码,在造成病毒传播的同时,顺手就批量制造了封控场所和密接人员。

  如果这些人戴着口罩,间隔式跳跃式进入不同场所扫场所码,这种行为并不违法!

  既然不违法,如何追究他们造成的影响呢?

  2022年4月6日,宁某某、党某某从上海到杭州,一路不戴口罩跑了多个繁华区域,造成多人被定义为密接。后来这两人因为刻意隐瞒行程被立案调查。不过,最终如何处置的不得而知。

  这种恶意扫码制造疫情风险的行为,当然是少数,而且会非常隐蔽,很难察觉到主观恶意。

  不过,在核酸检测屡屡曝出造假问题之前,我们同样对核酸检测这个环节非常信任。但在我们发现问题之后再回头看核酸检测行业的整个环节,真的是存在许多漏洞,很容易被利用。

  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强调核酸检测阳性报告会有两个机构同时检测进行确认。在程序上看当然可以做到理论上的安全可控!

  但在实操中,一旦出现沆瀣一气内外勾结的问题,所谓的双重监控根本挡不住暗箱黑手。

  通过扫描场所码制造疫情风险,已经在视频中显示出来,并且被很多有识之士呼吁警惕。

  如果我们还按照此前的核酸筛查阳性人员,然后根据“时空伴随”理论去追溯密接人员,然后再进行隔离的模式应对,就有可能被敌人利用。

  此处,敌人是指有意投毒制造疫情危机的势力,还有那些见利忘义配合敌人阴谋的坏人。

  如此一来,我们有可能会陷入被动,被敌人牵着鼻子疲于奔命。

  大量的“风险场所”被封控,大量的密接人员被隔离,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正常的生产秩序必将被破坏!

  事实上,这就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对抗!

  前期的新冠病毒杀伤力大,没有摧毁我们。

  如今,新冠病毒变异了,传播力强了。

  敌人或许会针对我们已经建立的防疫机制,针锋相对推出新的破坏手段,干扰我们的防疫,破坏我们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态,进一步制造内部矛盾!

  如何针对场所码的漏洞进行防范?以何种尺度进行场所封控和人员隔离,这是我们必须研判的重大课题!

  当然,如今多个城市已经宣布不再查验核酸检测报告,场所码的问题或许也会轻松解决。

  汉唐智库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唤起有关部门的警惕!

  只要有心处理,解决方案会非常容易:

  最简单地手段是把场所码放在店内,尽量不贴在门外!

  中间手段是尽量避免封控场所,不去隔离密接。

  终极手段就是不采用场所码或者放弃追溯。

  过程越简洁,漏洞越少。

  这是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6:53 , Processed in 0.2657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