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0|回复: 0

温伯陵:疫情的功与过,历史会写清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2 21: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奥密克戎,我阳了6天了,现在身体还没恢复,不过能坐在电脑前写点东西。

  12月12日,我感觉有些头晕、口干,想着不会阳了吧,就整天灌水,准备再观察一下,结果第二天恢复正常。

  我觉得,小奥的战斗力不行啊,一般般,而且我也比较幸运,弄了个无症状,这是个优秀毒株。

  后来才知道,是我格局小了,这次不舒服真的是小感冒而已。

  当时我们准备趁病毒没扩散开,让小朋友再上一周幼儿园,就把他接回家里,我们全家自我隔离。没想到啊,14日下午,幼儿园老师在家长群里说……她阳了。

  这下没跑了,准备阳吧。

  两个小朋友是16日晚上发作的,体温一度烧到40度,不过第二天早上就回到38度左右,到19日早上就恢复正常了。我晚一天发作,体温最高也就38.5度,主要是身体疼的厉害,躺了3天。郑医生最严重,现在已经走到喉咙吞刀片的流程了。

  以我们家的情况来说,小朋友是恢复最快的,从头到尾用了3天,成年人要慢一些,我估计需要10天左右。

  养病期间,我忍着浑身疼的痛苦,躺在床上看了三本书: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讲土地财政、土地金融、解剖中国经济政策的,资料详实逻辑清晰,推荐给大家。尤其是后面的参考书,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值得拓展阅读。

  《列宁是怎样写作学习的》,这是列宁夫人的11篇回忆文章合集,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列宁怎样搞宣传、怎样写文章、怎样读书、怎样学外语,读完颇受裨益。这本书是孔夫子旧书网淘的,售价8块钱。

  目前正在读《读史方舆纪要》,12本装的文言文大部头,我才开始读第一本,争取夏天读完吧。

  我之所以阳了还有心情读书,一方面是因为症状不像网友那么痛不欲生,靠意志力能扛过去,另一方面是家里有个医生,提前储备了药品,而且在用药方面略知一二,让我有一些闯关的底气。

  2

  这波疫情冲击,大部分人能扛过去,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扛过去。

  最近新闻上到处都是讣告,有教授学者、有企业家、有儿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也逝世了,虽然没有说是因为新冠,但在这个时间点逝世,很难说和新冠没有关系。

  这些是上了新闻的,那些没有上新闻的、默默无闻就去世的普通人,谁都不知道有多少。

  最初专家说90%都是无症状,结果我现在没见到一个无症状,说明这波疫情的严重性,远比估计的高。

  而且现在是疫情的初期爆发阶段,病毒主要在大城市传播,县城、乡镇和农村暂时没有受到冲击,但随着春节临近,病毒很快会下沉到中国最广大的基层地区。

  我觉得,春节才是最严峻的考验。

  原因就在于医疗资源。

  虽然现在大城市也缺医少药,但毕竟大城市的医疗资源、物资储备是厚实的,政府勤政一些、市民互助一下,总有克服困难的办法。

  县乡村等基层,原本就是医疗资源和物资储备的洼地,而且基层的官僚主义作风最严重了,最擅长搞一刀切、层层加码。

  听我爸说的,我们山西老家那边,县医院和卫生所都不收治发烧病人了,只要有阳性症状,一律回家自愈。

  我不知道其他中西部地区是什么情况,起码我们老家那里,已经把一刀切、层层加码的buff叠满了。

  现在刚开始爆发就这样,等春节时爆发大面积的感染,轻症尚且能挺过去,重症患者呢,怎么办?

  所以,可能这个春节才是死亡高峰。

  死亡人数最终会达到多少,可能要到几个月后,才会揭晓答案,也可能永远不会有准确数字。

  胡锡进说了,“这股奔向未来的洪流裹着最初的一些困难和牺牲”,困难和牺牲只有五个字,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条命。

  这话说的太轻巧了。

  3

  疫情闯关一定会有死亡,我们都有心理准备,但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们还是要把话说清楚。

  这个问题关系到,历史如何评价这场疫情,后人如何看待这场疫情。

  不说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只从国际大气候来说,放开封控也是必然的。

  伟大导师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里写道: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最先进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联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协会是为这一目标成立的。”

  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必须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进退,才有实现的可能,一国的无产阶级单独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150年后的世界巨变,证明了马克思的经典论断。

  疫情也是一样的,世界各国都没有清零的能力,很早就放开了。而我们要和世界各国交流文化、做进出口贸易,那么我们单独清零是完全做不到的。

  这是必然放开的国际大气候。

  但放开归放开,什么时候放、怎么放,还是可以讲究的。

  十月份的大会报告里,依然在坚持动态清零。十一月的防疫新政策,虽说把决定权下放给地方,但也没有要彻底放开。

  准确说,这两个月是在逐渐尝试、调整,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放开道路。

  那为什么到了十二月初,防疫政策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封控到放开,走了两个极端?

  我有个想法,就是十一月底的一系列事情,改变了正在尝试的放开道路。

  那段时间以新疆火灾为起点,网上出现了“好好好好好”、“白纸”、“冲卡”之类的事情,此外还有些不能说的东西,懂得都懂。

  这意味着封控激起巨大的反对意见,如果不予以回应,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社会危机。

  于是在十二月初,在江同志葬礼的同时,一系列解除封控、恢复社会流动的政策出台,疫情彻底走向不可控。

  可以说,现在是用疫情危机来抵消社会危机。

  这是突然放开的国内小气候。

  疫情走到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重新封控挽救死亡,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我们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将来的死亡率增高,主要原因不是放开政策,而是网络舆论、学生、某些市民导致的突然放开。

  冤有头债有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得分开。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里写道:

  “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阶级压迫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以后,便企图把他们变成最无害的神像,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灭它的革命锋芒,把他庸俗化,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

  列宁这段话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是可以改写的。

  用在疫情上也是一样的,将来社会全面恢复正常以后,有些人肯定会跳出来说:“我们才是国家的功臣,国家和世界重新接轨,都是我们的功劳。”

  但他们不会说,酝酿社会危机,让国家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放开,也是他们做的事。

  如果不是他们,有些人,其实可以在心理和物资都准备好之后,活下来。

  疫情终究会过去,但历史会记录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疫情过去之后,不要让历史改写。

  功是功,过是过,一笔一划写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3:06 , Processed in 0.0938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