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24|回复: 0

盛唐如松:前景与布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3 16: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问中国为什么不向美国求援?这看上去似乎是个冷笑话。但人家问的也不无道理。虽然在防疫成绩上,我们当了三年的优等生,但美国这个差等生在这三年中却早已经在百般捶打中练得皮糙肉厚了,一百多万的死亡人数造就了一个百练金刚之身,更练就了美国政府一张特制的厚脸皮。而当下的中国,却犹如刚刚敲破蛋壳的小雏鸡,柔弱得是那样的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此时美国所谓的向中国伸出援手,从理论上来说,是成立的。只是很可惜,美国人不讲理,所以理论上成立的事情,事实上往往不是如此。

  布林肯此举自然是希望通过中国的本轮放开,让美国的医疗产业迅速打进中国市场,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拿到割韭菜的资质。中国有句古话:倒霉医生看病头,走运医生看病尾。我们经过了三年时间的防护,如今正处于一个最艰难的时刻,此时,美国想要来中国当那个走运的医生了。一旦美国插手,赚钱倒在其次,最后疫情到底结束在谁的手里,那就将是一个足以争论数年都没有结果的大话题。所以,这时候,要不要接受来自美国的所谓‘善意’,我们心中应该是要有个定力的。

  事实上,在疫情方面留给美国当话题操作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只能算是一个窗口期。过了这个窗口期,再想要利用中国的疫情作为操弄话题就不可行了。因为第一轮全面感染的时间大约会持续三个月左右,甚至更短。上千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是感染的高风险区,这种高风险不仅仅在于人群的密集和传播的迅速,更在于对医疗资源的集中需求。这导致了药难买,医院难进等困难现象。从昨天开始,成都开始提供免费退烧药了。这证明成都已经大致度过了最艰险的医疗资源供给难阶段。这个阶段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大致每个成规模的城市都会逐步度过。至于乡村和三四线城市的医疗资源,虽然相对来说,医疗底子更薄弱。但由于本次感染后,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居家自己用药痊愈的。所以,只要保证药品的供给,入院治疗的比例和需求就不会太高。而且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开始全面感染时,大城市的头一波感染潮也基本已经度过。错开了高峰后,虽然医疗资源依然紧张,但不至于会紧张到医疗系统崩溃的程度。

  所以,我认为在两到三个月内,如果我们能够扛过去,那未来的形势就不会太紧张了。虽然接下来还会有复阳,还会有后遗症等情况发生,但比起第一轮的集中爆发,处理起来就会轻松很多。而我们的社会运转也就会慢慢恢复正常,进入到一种常态化的对抗病毒状态,就像当前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样。

  我说的恢复正常并不是我们从此不受病毒侵袭了。而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已经基本具备了正常运转的动力和活力。而复阳和后遗症的存在虽然也是客观事实,但那只能是个体所承受的代价,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起不到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因此在这两三个月内,将是国内最艰难的时期,因为广泛的疫情感染会导致国内的内循环受损。内循环是我们赖以自立的支柱,如果不能让疫情的广泛影响在两三个月内得到缓解,内循环的断裂极有可能难以恢复,从而让国内经济的困局延宕,很多家庭断裂的经济链条也很难得到修复;很多小微企业就此可能会一蹶不振。当这种情况普遍且深入时,再想要启动经济复苏的按钮就很难了。

  事实上,即便以两三个月为底线而设置的内循环红线,也会带来诸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只是这些问题,还在整体社会的承压范围之内。这就是管理者所站的角度和我们个人所站角度不一样从而导致政策的实施和我们的感受不一样的原因所在。管理者需要从宏观层面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不至断裂,而我们个体的感受则来自于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的生命健康。角度的异同,导致社会层面看待问题就会出现相对矛盾的看法。

  我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只是一个客观的思路,并不代表我赞成某种做法或者反对某种做法。社会的运转如此,我们在没有办法让它按照自己所想那样运转的情况下,看清楚它并做好准备,或者才是对我们最有好处的。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我们都不是那个提出问题的人,也不是那个解决问题的人。提出问题于事无补,妄谈解决问题其实也只是在夸夸其谈而已。但是看清楚问题所在,看清楚事态走向,显然可以为我们提高避险的几率,也能够看到希望的所在。

  所以,我认为几个月后,社会将会恢复正常,但个体所承受的伤害依然存在。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伤害没有消失而错失了恢复常态后的努力机会。或者在大家都在屯药和面对疫情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准备,从而可以先一步进入到三年以来梦寐已求的常态化工作生活中去。

  当然,布林肯肯定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所谓的对我们的疫情关注和援助,就已经算是未雨绸缪,布局在先了。只是他的布局我们不接受而已。

  最后告诫一下各位,各种症状消失后,其实我们还会面临一种较长期的症状,那就是疲乏,虚弱,此时切不可逞血气之能,一定要休息好,等完全康复再说。什么时候康复,身体会告诉你,而不是情绪告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2:53 , Processed in 0.2345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