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93|回复: 0

[时事简评] 时事简评【0028】关键词:中俄关系、南亚破局、瓮城效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4 23: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塔斯社记者:昨天,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发生抗议活动,抗议针对的是蒙对华煤炭出口涉嫌腐败及煤炭被窃问题。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毛宁:我不了解你提及的事情背景。作为友好邻邦,我们相信蒙古国政府会调查处理好有关事件。如果蒙方提出请求,中方有关部门会依法依规提供必要协助。

  【时事简评】在展开本期简评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段历史。

  1982年3月24日,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在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发表有关对华政策的讲话,史称“三·二四讲话”。勃列日涅夫在讲话中,首先,一如既往的指责中国在对外政策中存在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同帝国主义相互呼应。但随后,话锋一转,表示苏联从不否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强调从未以任何方式支持过“两个中国”(台湾问题)。勃列日涅夫指出,苏联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对中国进行任何威胁,也没有对中国提出过领土要求,并准备在任何时候就边界问题举行谈判。苏联愿在不带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就双方可以接受的改善苏中关系的措施达成协议。

  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引起了中方的注意。1982年3月26日,在中国外交部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对外发言:“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同年10月,中国与前苏联在北京举行旨在改善两国关系的副外长级磋商。随即,中方提出了阻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第一、苏联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派驻重兵,所以,苏联务必减少相关驻军;第二、停止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第三、苏军应从阿富汗撤军。

  在回顾了上面这段历史后,东方时事解读首先要强调的是,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中蒙关系问题,就与上面这段历史颇有渊源。

  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俄罗斯的阿富汗政策与当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密切相关。前苏联入侵阿富的一个战略企图就是,从中国的西面,也就是阿富汗、中亚方向,配合从北面,也就是蒙古、中苏边境方向与西南方面,也就是越南、柬埔寨方向,对中国实施战略合围与战略威慑。

  所以,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客观上,今天的中蒙关系也与俄罗斯阿富汗政策有关。熟悉东方时事解读的朋友们知道,俄罗斯阿富汗政策与西方极力想要推动的、目前被“暂时冻结”的“南亚破局”进程,其本质上就是中俄关系问题,就是中俄战略互信问题。只不过在俄罗斯眼中,将中俄关系分散在各个层面上的细节,在其阿富汗政策,尤其是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上加以集中体现。所以,我们可以将中蒙关系看做是俄罗斯阿富汗政策的“外延”。

  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发生的抗议活动是在蒙古总统访华之后发生的,从新闻报道的内容不难看到,其矛头直指蒙古对华煤炭出口。需要强调的是,蒙古总统本次访华是在俄罗斯因乌克兰方向持续承压、为反击西方,摆出进一步靠向中国之“战略姿态”的背景下进行的,其背后当然有莫斯科的某种默许态度。

  可以肯定的是,策动本次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抗议活动的幕后黑手一定是西方邪恶势力,但鉴于蒙古在地缘层面上被中俄夹在中间,所以西方在蒙古的势力相对有限。西方之所以如此为之,表面上看是瞄着中蒙关系发力,实际上这是瞄着其背后的中俄关系、中俄战略互信发力,矛头直指俄罗斯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这与美国(西方)为首的北约,在2021年4月从阿富汗撤军的主要意图是一样的。

  可以说,在抗议活动发生后,方方面面,尤其是西方都在密切观察俄罗斯对此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如何处理。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观察到莫斯科方面对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发生的抗议活动做出任何反应。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俄罗斯或也在进行观察,且在“观察”的过程中,乌克兰局势最新演化以及俄罗斯决策层对乌克兰局势的具体反应方式、性质或与“观察结果”密切相关。

  在我们看来,所谓“观察结果”有两个层面:第一、在一段时间内,俄罗斯以“没有态度”的方式加以处理,则意味着俄罗斯从之前默许蒙古总统访华的层面上有所后退,这显然是西方所希望看到的;第二、在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迫于巨大压力的俄罗斯或朝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方向加以处理。

  对此,中国的态度是超然的。换言之,是否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首先是俄罗斯“冷暖自知”,中国并无强求之意,即便俄罗斯采取“没有态度”的方式加以处理,中国也无非将其纳入“瓮城效应”中加以处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未来中俄最终能够走向实质性联手,那么中蒙关系在俄罗斯眼中如何定性,恐怕与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一样,是必做功课。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套用1982年3月26日,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钱其琛发言的一段内容:在中俄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俄罗斯的实际行动,而非其摆出的“战略姿态”——是否实质性调整其阿富汗政策,是否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

  鉴于俄罗斯在2022年12月5日,乌军悍然袭击俄罗斯战略军用机场,尤其是位于紧邻其首都莫斯科的梁赞州战略军用机场事件中,在第一时间反应“不及格”的事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希望,前苏联在1989年,在其解体前夕,虽最终完成从阿富汗撤军、但为时已晚的一幕,不会在今天的俄罗斯身上重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23:37 , Processed in 0.2188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