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0|回复: 0

姚尧:诗词日赏:2023年2月1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4 1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美好的一天,从欣赏一首诗词开始。大家好,我是姚尧。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李商隐的这首《初食笋呈座中》。

  这首诗是李商隐早年的作品,一般认为,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时年二十二岁。大和七年(833年),李商隐在京城应试落第后,投靠他的表叔、华州刺史崔戎。次年三月,崔戎调任兖海沂密观察使,李商隐就追随崔戎来到兖州,掌管章奏之事。笋,是竹子刚从土里长出的嫩芽。由于竹笋的天性是喜温怕凉,故而在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却罕见于北方。李商隐长期生活在北方,原本是不太容易吃到竹笋的。此次是因为追随崔戎的关系,才有机会在宴会上首次吃到了笋,所以称作“初食笋”。这首诗就是在宴会上即席而作,所以称为“呈座中”,意思是呈现给在座的宾主看。

  第一句“嫩箨香苞初出林”,箨(tuò)是指笋壳;苞,是指笋心。这就诗的意思是说,竹笋刚刚从竹林中出土,尚未经过阳光的暴晒,因此,笋壳是很嫩的,笋心是很香的。那么,诗人这里真的只是说笋吗?有没有在说自己的意思呢?李商隐自幼就富有文采,《旧唐书·李商隐传》记:“商隐幼能为文。……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新唐书·李商隐传》记:“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这可以算作“嫩箨香苞”。而在写作《初食笋呈座中》一诗时才二十二岁,亦可算作“初出林”。

  第二句“於陵论价重如金”,於(wū)陵,这是汉代的地名,今山东邹平东南,唐朝时为淄州的长山县。淄州,就位于崔戎所统领的兖州和沂州所毗邻的北面。于是,对于这句诗存在两种解读。第一种解读是,李商隐随崔戎前往於陵做客,竹笋在整个北方都极为罕见,於陵亦不例外,故而其价格可以卖到与黄金一样贵。第二种解读是,竹笋在北方地区极为罕见,但在於陵却有一种特产的鲜美竹笋。因为极其稀缺,故而其价格可以卖到与黄金一样贵。对此,我倾向于认同前一种解读。但无论是哪一种解读,都足以说明鲜美的竹笋在当时当地是极为罕见而珍贵的。

  第三句“皇都陆海应无数”,皇都,是指京城长安。陆海,是指陆地上的物产丰饶。《汉书·地理志》记:“(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 颜师古注曰:“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长安所在的秦地物产丰富,什么样的山珍海味都不计其数。

  第四句“忍剪凌云一寸心”,凌云,是指竹笋长大以后,能够成为高耸入云的翠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们怎么忍心只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就将还是处于嫩芽阶段的竹笋剪断呢?要知道,它可是胸怀凌云之志的,你们怎么就这么不懂得爱惜呢?

  在昨天欣赏的《小松》和今天欣赏的《初食笋呈座中》这两首诗里,都谈到了“凌云”的话题。小松,在它小的时候根本无人关注。等到它真的长成了参天大树后,人们才赞叹于它的凌云。竹笋,则是在它小的时候受到了过多的关注。人们根本不愿等它长大,而是在它还是嫩芽的时候将其剪断,使其永远失去了凌云的可能。

  近些年来,每当我读到李商隐的这首《初食笋呈座中》时,都是很有感慨的。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一直在追求成功的机会,一直在追求富贵的机会。可惜的是,一直没有追求到。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关门读书。现在已经年届不惑,虽然没能大富大贵,但基本可以算是衣食无忧。而在求学方面,也是是扎扎实实地读了不少书。我经常会想,如果在我二十出头、三十不到的时候,真的有很多发财的机会,或许我反而容易迷失自己,反而容易误入歧途,至少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未必就会比现在过得很好。所以,对于看到这条视频的年轻朋友,如果你现在没有太好的机遇,其实也不用太着急,这未尝不是上天安排的另一种美意。如果你的志向是成为“凌云木”的话,真的不必急着在自己还是“初出林”的时候就能“重如金”。

  好,今天的诗词欣赏就讲到这里,喜欢的读者请帮忙点赞、转发和评论。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20:48 , Processed in 0.0781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