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4|回复: 0

姚尧:诗词日赏:2023年2月18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8 1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美好的一天,从欣赏一首诗词开始。大家好,我是姚尧。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非常简单,简单到我们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解释。这首诗的内在情绪却很复杂,复杂到我们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第一句,“前不见古人”,这不是废话吗?古人当然不可能让你看见,能让你看见那还是古人吗?第二句“后不见来者”,这同样也是废话啊!那时候的幽州台又不是旅游旺季的著名景点,你要那么多来者干嘛?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看看天,看看地,都是无边无际。然后呢?第四句“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悲伤地流泪!这是不是很莫名其妙?而且这四句话,好像既不押韵,也不对仗。就这,也能叫诗?而且名气还那么大?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的是,按照今天的普通话,这首诗确实是不押韵的。可是按照平水韵,“者”和“下”都属于上声二十一马韵。因此,在中古音系统中,“者”应该读作zhǎ,而“下”应该读作xiǎ,所以这首诗是押韵的。

  其次,在欣赏这首诗的正文之前,我们必须要注意这首诗的题目《登幽州台歌》。注意,诗人登的是幽州台,而不是苏州台,或者杭州台。那么,这个幽州台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其实,这个幽州台,就是我们昨天欣赏李白《古风 其十四·燕昭延郭隗》中提及的“黄金台”。就在陈子昂作《登幽州台歌》的同时,还作了一组诗,名叫《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中,第二首题为《燕昭王》,诗是这样写的:“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第七首题为《郭隗》,诗是这样写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这两首诗,都提到了燕昭王筑黄金台以师事郭隗,招揽贤才的故事。因此,幽州台,就是黄金台,就是明君礼贤下士,就是文人怀才不遇时的心灵港湾。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有可能领会到陈子昂作《登幽州台歌》时的情感波动。

  陈子昂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成年后主要生活在武则天执掌朝政时期。对于当时的文人而言,普遍都要面临一个重要选择,那就是要不要和武则天合作。有些人认为,文人投靠武则天是一种耻辱。因为武则天是个女人,所谓“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女人干政在古代是很糟糕的事,更何况武则天还想篡夺李唐的天下。可是有些人则认为,我做官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天下苍生,所以关键不在于皇帝是男是女,姓李姓武,关键在于皇帝能够任用自己,治理国家,造福百姓。陈子昂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今天的我们而言,很难讲这两种观点谁更加正确,但可以想象的是,陈子昂的做法肯定会受到前一种人的鄙夷和唾弃,让他背负很大的道德和心理压力。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南下入侵,武则天命令她的侄子武攸宜挂帅出征,目的就是培养她武家子侄的军功和威望,而陈子昂为了保国安民,自请从军跟随武攸宜去与契丹交战。结果,武攸宜是个贪生怕死的庸才,距离契丹军队还很远时就不敢前进了,反倒拿手下的士兵出气,陈子昂多次劝谏也不被采纳。陈子昂就是在这种情境下登上幽州台,写下这首《登幽州台歌》的。

  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后,我们再来读这首诗。第一句“前不见古人”,古人是谁?是古代的英雄豪杰,是燕昭王,是乐毅。陈子昂在羡慕古人能有这样的君臣际遇,有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第二句“后不见来者”,来者是谁?是后代的英雄豪杰,作者知道未来还会有许多的英雄豪杰能赶上好时候,找到好机会建功立业,只是自己看不到了。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天地这么辽阔,哪里是我的归宿呢?我当年选择和武则天合作,已经被那些所谓“清流之士”唾弃。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建功立业,为国家民族,为天下苍生多做贡献,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可惜的是,现在遇到了这样的昏庸领导,使得自己的才华根本无法施展,反倒将要成为他无能的替罪羔羊。进又无法进,退又无处退,还无人可以倾诉,这才是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这首诗会成为千古名篇,因为他写出了千古以来最孤独寂寞者、最无可奈何者的共同心理。大家还记得我们前天欣赏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在结构上都是可以相互对应的。李白所说的“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对应于陈子昂所说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李白所说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对应于陈子昂所说的“念天地之悠悠”。李白所说的“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对应于陈子昂所说的“独怆然而涕下”。区别只在于,李白留给我们的,是孤独者的远去背影;而陈子昂向我们展示的,是孤独者的伤心不甘。

  好,今天的诗词欣赏就讲到这里,喜欢的读者请帮忙点赞、转发和评论。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20:40 , Processed in 0.1250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