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5|回复: 0

姚尧:诗词日赏:2023年2月21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2 12: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美好的一天,从欣赏一首诗词开始。大家好,我是姚尧。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里的张丞相,就是张九龄。昨天我们欣赏的《感遇》,是张九龄罢相之后写的。今天欣赏的孟浩然这首诗,是张九龄还在丞相任上时,孟浩然给他写的。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时年四十四周岁。

  第一句“八月湖水平”,这句诗乍看起来平淡无奇,我看到有些诗词解读的书籍就将其翻译成“八月的湖水水面平整”。可事实上,如果仔细推敲的话,就会知道这句诗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湖水”肯定是洞庭湖水,这是毫无疑义的。其次,这里的“平”应该作“水面平整”解吗?再次,为什么是八月?或许你会说,诗人写诗的时候刚好就是八月,所以他就写八月了。如果他是一月写诗,那首句就是“一月湖水平”。如果他是二月写诗,那首句就是“二月湖水平”了。其实,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八月和一月、二月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农历八月是仲秋,而秋天是会有洪水上涨的。

  《庄子·秋水》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意思是说,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上涨,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涌的水流畅通无阻,大河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因此,所谓“八月湖水平”绝不是在描述水面平整的宁静,而是在描述秋水上涨的动态。这里的“平”应该作“平齐”解,与什么平齐呢?秋水上涨以至于与岸边平齐。

  第二句“涵虚混太清”。《说文解字》记:“涵,水泽多也。”涵的本义,是指水泽众多,引申义是包容,包涵,海涵。虚,是指虚空,空间,高空。混,就是混合,混为一体。太清,就是天空。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洞庭湖水宽广辽阔,包涵天空而混为一体。王勃《滕王阁序》上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范仲淹《岳阳楼记》上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描写的都是这样的景象。

  三四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对联,写得非常有气势,历代名家好评不断。而我们要真正读透这一联,就不能满足于欣赏其气势,还要明白其地理。究竟哪里是云梦泽,哪里又是岳阳城?

  《史记·货殖列传》记:“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江陵,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在春秋战国之际长期作为楚国的都城。它的东面,就是云梦泽。因此,此时的云梦泽面积是非常大的。我们看下面这张地形图:
  这张地形图是个盆地,因其位于今湖北省和湖南省,所以称为“两湖盆地”。盆地的四周都是山脉,中间是平原,称为“两湖平原”。其中,两湖平原的北部因为是长江和汉水冲击而成,故称“江汉平原”;南部因为是由最终汇入洞庭湖的三湘四水,即湘水、资水、沅水和澧水冲击而成,故称“洞庭湖平原”。

  在先秦时期,荆州以东的整个江汉平原以及洞庭湖水域都属于云梦泽。所以,洞庭湖虽因湖中有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但其自古就被称为云梦。至秦汉时期,随着长江、汉水自上游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今江汉平原一带的地势不断被抬高,云梦泽亦被不断压缩割裂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这就是今天湖北省之所以被称为“千湖之省”的原因所在,而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亦由此从云梦泽之下而得见天日。随着云梦泽在江汉平原的逐渐消逝,洞庭湖就逐渐承担起更多为长江洪水分流调蓄的责任,其水域亦不断扩大。

  因此,孟浩然诗中所说的“云梦泽”,其实就是洞庭湖。所谓“气蒸云梦泽”,就是说洞庭湖上雾气弥漫,蒸腾而上。所谓“波撼岳阳城”,是指洞庭湖的波浪汹涌澎湃,整个岳阳城都为之震撼。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上说:“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第五句“欲济无舟楫”,济,就是渡河;楫,就是船桨。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我想渡过这片洞庭湖,可惜的是,我无船无桨,又怎么能过得去呢?显然,这里的渡湖和船桨都不是实指,因为租个船渡要不了几个钱,孟浩然还是负担得起的。那么,他这是在隐喻什么呢?

  第六句“端居耻圣明”。端,就是端坐;居,就是闲居。那么,端居有什么好羞耻的呢?这里就用到了《论语》里的一个典故。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天下有道,则出仕。天下无道,则归隐。国家有道时,自己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无道时,自己富贵,这是耻辱。因此,“端居耻圣明”一句的意思是说,现在天下太平,正处于开元盛世,而我却闲居无事,不能成就功名,这令我感到羞耻。于是,我们就能理解前一句中的“欲济无舟楫”是在隐喻什么了。所谓的“欲济”,就是想要出仕;所谓“舟楫”,就是有人引荐。因此,话说到这个份上,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孟浩然就是在向张九龄表达自己想要出仕之意,希望张九龄能够引荐自己。

  七八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说,我端坐着观看湖边垂钓的人,看人家一条又一条地钓上鱼来,可我却什么事都干不了,心里只能羡慕人家。实际上,这里面用到了典故。垂钓,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意思是说,姜太公曾经穷困潦倒,年纪又老,就通过垂钓的方式来求取周文王,于是后世就常用“垂钓”来指代求取官位。羡鱼,典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思是说,与其站在河边想要得鱼,不如回家织网来捕鱼。可是对于孟浩然来说,他能怎么织网?他缺的不是才学,而是引荐,所以就只能盼着那些位高权重的前辈和朋友提携自己了。

  好,今天的诗词欣赏就讲到这里,喜欢的读者请帮忙点赞、转发和评论。谢谢大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20:56 , Processed in 0.1249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