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1|回复: 0

姚尧:诗词日赏:2023年3月10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1 08: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美好的一天,从欣赏一首诗词开始。大家好,我是姚尧。今天我们欣赏的,是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晋陵,在今江苏常州。陆丞,就是陆姓县丞。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杜审言曾短暂出任江阴县丞,而江阴与晋陵属于同郡邻县,故与晋陵陆丞结识为友。陆丞作《早春游望》(原诗已不可考),杜审言遂作此诗和之。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宦游人,是指仕宦之路不定,跟随任命游走的人。偏惊,是指特别敏感,容易受惊。物候新,是指万物气候的更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只有在外漂泊做官的人,才会对于万物气候的更新特别敏感。杜审言祖籍襄阳,其父曾出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于是杜审言就常年生活在巩县,长大后做官也多是位于北方,现在来到江南当县丞,故而自称“宦游人”,深感“物候新”。

  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是天亮破晓,与对句的“春”字皆作动词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清晨时分,太阳逐渐从海上升起,将满天的云朵辉映成美丽奇幻的彩霞。早春季节,由于南方的气候相较北方更暖和,所以江南的梅花先开,柳树先绿,江北的梅花后开,柳树后绿,这就使得春天的脚步像是梅柳一样渡江而来。

  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淑气,是指和暖的春气。黄鸟,是指黄莺。陆机《悲哉行》记:“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晴光,是指晴朗的阳光,绿蘋,是指绿色的蘋草。江淹《咏美人春游》记:“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颈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去欢唱,晴朗的阳光加深了绿蘋的颜色。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古调,是指陆丞的《早春游望》,杜审言称赞其诗具有高古风韵。归思,是指思念归乡。沾巾,是指流下眼泪,沾湿巾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忽然听到你歌咏具有高古风韵的诗,勾起我回归家乡的思绪,忍不住要流泪沾湿巾帕。

  最后一句的“思”字,严格来说应该读作去声sì。因为如果读作平声的话,这一句的声调就是“平平仄平平”,是不合声律的。而在古文中,名词作动词用时,经常是将平声读作去声的。譬如,《孟子·梁惠王上》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公孙丑上》记:“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这里的“王”作动词“称王”解,所以读wàng。又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记:“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意思是说,汉王刘邦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予我数万人的军队,把自己穿的衣服解下来给我穿,把自己的食物推过来给我吃。在这里,第一个“衣”是名词,作“衣服”解,读yī;第二个“衣”是动词,作“给……衣穿”解,读yì。第一个“食”是名词,作“食物”解,读shí。第二个“食”是动词,作“给……食吃”解,读sì。同样的道理,“归思欲沾巾”中的“思”是动词,读sì。这样一来,这句诗的声调就是“平仄仄平平”,是合乎声律的。

  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除了欣赏他斐然的文采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诗人是以北方人的身份来到江南,故而他的每一联都透露身为着外乡人的视角。因为是北方人到江南,所以他自称是“宦游人”,惊叹于“物候新”。因为是北方人在江南,所以才会惊讶于“梅柳渡江春”,在黄河流域,是不可能在早春看到这种景象的。因为是北方人到江南,所以才会惊讶于“晴光转绿蘋”。前文提到,江淹《咏美人春游》记:“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只有在江南,才能在二月早春看到“转绿蘋”的景象。在黄河流域,得到三月暮春才能看到类似景象。因为是北方人到江南,所以才会“归思欲沾巾”,希望能够早点回到北方。

  昨天,我们谈到了明代胡应麟对于杜审言在七绝上的推崇,说初唐时期的七绝“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而对于五律,胡应麟同样非常推崇杜审言,称:“唐初五律,必推杜审言为作者。”在杜审言的五律中,又以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代表作,更是被胡应麟奉为“初唐五律第一”。

  好,今天的诗词欣赏就讲到这里,喜欢的读者请帮忙点赞、转发和评论。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20:53 , Processed in 0.1094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